第112頁
“那為何……” “那些白色精靈會分裂,每當魂魄成型,它們就會一分為十二!” “為什么是十二個?” 玄夜搖頭:“不知!” “十二個都一模一樣么?” 玄夜仍舊搖頭:“看起來差不多,可實際上,卻并不一樣!” 朔光想起子堇說的話,她說她從有記憶起,就要和另外十一個自己廝殺,她的夢想,就是有一具真正屬于自己的身體。 “他們成型以后,也必須要有身體才能活么?” “是的!” “可是身體只有一具,被一個魂魄占了,另外十一個要怎么辦?” “他們只能留在這里,沒有身體,這棵樹還可以養著他們!” “這么說,你是因為找不到青女的身體,才沒有喚醒她們?” 玄夜搖頭:“魂魄需要身體才能久存這不假,可并沒有誰說過,魂魄和身體必須要完全匹配!我既然已經不顧天規制造那么多人的仿魂了,我完全可以把她們的身體拿來給青女用,十二個魂魄,最多也就需要十二個人而已!十二個人,對這個世界來說,實在是很小的一個數字了!” “那你為何沒有這么做?” “因為我忽然發現,我可以讓真正的青女回來!” “什么?”這一點,屬實不在朔光的認知范疇以內。 世界是有規則的,神仙不過是比凡人多掌握一些規則而已,卻并非所有事都能看透。所以,神仙可以長生,卻不能永生,因為在神仙已知的信息里,他們可以規避掉類似凡人的輪回,卻不知當以神仙的身份死去,要怎么樣才能重生,以及,到底能不能重生。最開始有人說,神仙死了,那就是真的死了,會湮滅于世間,再也不會存在,可這么些年過去,原來死掉的神仙卻又有許多在不同的地域轉生,有些甚至還帶著前世的能力。無數的仙人想盡辦法,想參透神仙輪回的規律,可無論他們怎么努力,始終是一無所獲。 玄夜只是天界的一個戰將,他知道的不應該比朔光還多。 ——青女曾經也是神仙,他不可能洞悉青女會如何再生。 可玄夜并未用語言解釋。他又一次朝前走去,穿過青女們游蕩的綠光。朔光緊隨在后,等過了那片區域,朔光才覺,原來那片綠光只是道幻影,那些青女們其實還在根莖之中,而樹根的尾端,竟密密麻麻長著深綠色的果實,它們呈橢圓形,身上有墨綠色的紋路,看著有些像紅薯或者甜瓜,但沒有那么大,最多也就一個指頭長而已。 “這是什么?” 玄夜摘下其中一顆,然后從綠霧中取下一個青女仿魂,放在果實之上。 隨后,他將它遞給朔光,朔光正要去接,那橢圓果實“轟”然一下炸開,裂作了三瓣。 “這里,有青女的過去!” 朔光湊近一些,因著綠光的緣故,她并不能看清果實內部的結構,她單知,那三瓣果葉就像花瓣一樣,以果實中心為支撐點,平均往外側散開,葉與葉之間有纖細的綠絲相連,將那三片果葉連綴成一個三角形,靜靜躺在玄夜手中。青女就在三角形正中,她像睡著了一樣,蜷縮著身子,閉著眼,一動也不動。她身上有迷蒙的光暈,朔光看著,視線竟迷茫了起來,到最后,她已完全看不清青女的模樣,眼前只有一片耀目的白光。 那三片果葉,是青女的三世。 第一世,在很久遠很久遠的以前,朔光還未存在,世間亦無修煉者。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所有的地域也都是人類的居所。 人們還不善用靈力,那時的人類,與山中野獸無異。 困了席地而臥,餓了捕食生rou充饑,他們甚至不會用火。 天為被,地為席,是他們的常態,當然,獵捕食物時,被食物反食也是常態。 朔光聽說過那個時代,因為太遙遠了,仙界的卷冊里,把他們叫做古人類。 古人類最初習慣單槍匹馬,但后來,他們發現結成隊伍更有利于生存,于是一個又一個古國被建立起來。且與此同時,他們發現了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類似于花兒夜里開,白天落,雷起時會天降大火,乃至水退去,淺灘上會留下魚蝦。如今來看,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可那時人們不懂,以為是神跡,便又根據現象不同,建立起了一個又一個信仰。 青女就是這時出現,她生在盂蘭古國。朔光看過記載,盂蘭古國長在沙漠,全國上下將近萬人,可它周圍千里,卻盡是黃沙,看不到一點生機。這樣的地方,缺水,缺糧,就像南國的死亡谷一樣,長不出植被,養不活動物,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來說,水源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東西,人們做夢都希望大雨一場,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水用。 因著這些緣由,盂蘭古國設立了個職位,獲得這個職位的人,被稱作圣女。 盂蘭古國的人們相信有神,也相信,人可以和神對話,神明有思想,有感情,只要他們誠心,神明就會憐憫。在他們眼中,圣女就是那個可以和神明對話的人,她是神明指定的傳話使者,她可以將他們的訴求說給神明聽,神明一旦開恩,就可以降下大雨。 青女就是這樣一個圣女,因她出生時,烈日驟沉,風云俱變,從來日頭高照的盂蘭古國竟降下了十年難遇的大雨。盂蘭古國的圣女并不是人為選定的,他們以為,既然要與神明對話,自然要讓神明來選,所以他們擁護的圣女,一定曾有過無法解釋的經歷,他們稱之為神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