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蓮人設不能掉(穿書) 第144節
直到一個夜晚,她做了戚母最愛吃的糕點想要送去,卻在門外聽到了戚父戚母的談話。 那番談話印證了她的猜想,她擔心極了,苦苦哀求著戚父戚母不愿意離開戚府,拼命的想留在府上幫戚家盡一些綿薄之力,實在不行,她也不愿意自己一個人在這世間茍活。 可戚父戚母如何能同意,不管她這次怎么鬧,不論她是上吊還是絕食,戚父戚母都始終不松口,并且把她關在房間里派人把守著,只等著她們收拾好東西,找好鏢局就把她送上京。 臨走前,戚秋與戚父戚母坦誠布公的聊過一次,或許是為了讓戚秋安心上京,戚父戚母告訴戚秋,只要她在京城里好好生活,跟京城謝府多多來往,若是討得謝府歡心,讓謝家愿意出手幫忙,那戚家現在所遇到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因著這番話,一直不從的戚秋這才上了京。 上京的那一路她都在想著如何討好謝家。 她從未做過這樣的事,除了伏小做低,她想不出別的門路。 可不等她登謝府的門,因不曾上過京城,也不曾自己出過遠門,她沒有什么經驗,聽信護送她上京的鏢局的話住到了一家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則是個黑店的景悅客棧里。 原來鏢局和這家景悅客棧的掌柜的早有勾結,專門禍害只身上京的小姑娘們。 她們一行人連同鄭朝都被關在這家客棧里,她被嚇壞了,卻又束手無措,被蓉娘困在客棧里許多時日,值錢的東西都被蓉娘他們一掃而空,眼看蓉娘她們越來越不耐煩,戚秋自知走到了絕路。 幾日后,蓉娘等人沖進了房間內。 戚秋一直藏著捂著的身份被發現,蓉娘他們得知她是江陵戚家的女兒后,掐著她的脖子,給她喂了毒藥。 那個夜又冷又暗,明月已經不知蹤跡,星星也不再閃爍,遠處街道傳來的犬吠帶著nongnong的哽咽。 她死在了那個夜晚。 ————根據《京城謝府》原文記載,上京來投靠謝府的戚家女兒戚秋在上京之后徹底失蹤。 謝家與江陵戚家得知此消息之后連忙派人追查此事,由錦衣衛鎮撫使謝殊親自坐鎮,終是在三日之后發現了戚秋的尸體,解開了戚秋失蹤的真相。 原來戚秋一行人住到了一家掌柜的名為蓉娘所經營的一家黑客棧里,在那幾日她們一行人經受了非人的折磨,最終也難逃厄運,被人喂下了毒藥而亡。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怒,錦衣衛鎮撫使謝殊親自追查此事,由此牽連出一系列涉案其中的京城官員。 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涉案其中的京城官員一個都沒逃過,也算告慰了戚家小姐戚秋的在天之靈。 * 劇情重新加載,一切倒帶重來。 戚秋迎來了她穿書之后的第二世。 畫面陡然一轉,在那個披星戴月趕路的夜晚,戚秋又重新回到了上京的前一晚。 已是夏末秋至,夜晚涼如水,天上繁星點點,明月隱在云霧之中若隱若現。 戚秋與戚父戚母談完話,看著頭頂上的明月,擔心著進京后的日子。 重活了一次,只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而作為代價,她本健康的身子被更改,變得體弱多病起來。 她雖然沒有上一次死亡的回憶,但這一次她也并沒有聽信鏢局的話,而是去找衙門打聽,卻在衙役不懷好意的安排下,再一次的住到了蓉娘的景悅客棧里。 她們一行人被蓉娘一連關了好幾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看蓉娘等人拿了毒藥過來,戚秋自知已到絕路。 可還不等她眼淚落下來,身穿飛魚服,頭戴玉冠,腳踩鹿靴,渾身帶著桀驁不馴和冷漠的謝殊一腳踹開房門,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便嚇退了不少人。 他帶著手下闖了進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蓉娘,救下了她。 得知她的身份之后,謝殊將她帶去了謝府,謝夫人憐惜她剛上京就遇到了這般事情,并沒有讓她孤身回到戚家在京城的老宅,而是把她留在了謝府好生照料。 就這樣她順利的住到了謝府,在謝家的庇佑下,日子倒也過得還不錯。 只是她一直不敢忘了戚父戚母臨走前對她說的話,一直小心謹慎的在謝家生活,時刻奉承著謝夫人謝侯爺和謝殊,也因此沒少被以玉枝為首的謝府家奴嘲笑欺負。 可礙于她是寄人籬下又有戚家的難藏在心中,等待時機開口求謝府幫忙,她也不敢生事抱怨。 白云悠悠桂花落,鳥鵲啼叫知冬風。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轉眼間秋日便快要過去,那一日她按照謝夫人的吩咐給謝殊送午膳,卻在出門時被魏安王的手下叫去,領到了魏安王的跟前。 蓉娘的景悅客棧已經被查抄,蓉娘雖被當場抓獲,但另一個主事的劉剛卻不知蹤影,錦衣衛幾天追查仍不見蹤跡,陛下問責,魏安王為了盡快抓獲劉剛,便想出了這一個計策。 由戚秋作為誘餌,引出對她懷恨在心的劉剛,在魏安王的威逼利誘之下,戚秋終是低了頭,應允了此事。 可那日,戚秋按照計劃被劉剛抓到,可那本應該及時出現剿滅劉剛的錦衣衛卻因縱火一事被拖延了腳步,并沒有及時趕到…… 劉剛那閃著雪光的劍刃落下,戚秋死在了京郊的坡上。 ————根據《京城謝府》原文記載,戚家小姐曾被關在景悅客棧數日,眼看性命垂危之際,幸得錦衣衛鎮撫使謝殊的及時趕到這才得以活命。 因著劉剛的出逃,為了避免戚家小姐戚秋被劉剛尋仇報復,謝殊特意向謝夫人說明情況,將戚家小姐戚秋留在了謝府生活。 而自京城的景悅客棧被查抄之后,在客棧里頭搬出了數箱金銀首飾器皿,在地下挖出了數具女性的骸骨,此事一時轟動朝野,陛下任命錦衣衛鎮撫使謝殊調查此事。 而那個景悅客棧另一位主事人劉剛的逃跑也令京城百姓惶恐不安,人人自危,陛下下令錦衣衛一個月內必須抓捕劉剛。 可奈何劉剛在京城數年,早已對京城各個角落都了然于心,錦衣衛調查數日,卻仍不見其蹤跡,眼看離一個月期限越來越近,魏安王出于無奈,只好出此下策。 他瞞著謝殊,找到了曾經也被關在景悅客棧里,劉剛對其恨的牙癢癢的戚家小姐戚秋,以她作為誘餌,以此來引誘躲在暗處的劉剛。 果然,劉剛也如魏安王所愿上鉤,只是他早已看穿了魏安王的把戲,也還了魏安王一份大禮—— 錦衣衛鎮撫使曹屯被指縱火,錦衣衛被禁軍團團圍住,雖有魏安王進宮向陛下說明情況,但仍是耽誤了功夫。 等在府養傷的謝殊得知此事,跟隨錦衣衛一同趕到京郊野外時,卻早已經不見了劉剛的身影,而地上卻躺著渾身是血,早已經沒了氣息的戚家小姐戚秋。 她慘死在了劉剛的刀下。 錦衣衛謝殊因此與魏安王決裂,倆人就此分道揚鑣,水火不容,也就此拉開了長達三年的爭權奪勢。 第130章 第三次死亡 根據《京城謝府》原文描寫…… 時間回溯,畫面再次陡然一轉。 這是戚秋穿書后的第三世。 她依然沒有前兩次復活所經歷的一切事的回憶,也并沒有之前被殺的記憶,這一次她回到了剛從謝府出來的時候,兩眼淚汪汪的,她也不知自己為何見到謝夫人后就突然流淚,那聲淚俱下的架勢讓上了馬車的她依舊還在懊惱。 如此失態,想起謝夫人冷淡的神色和滿屋子里下人若有若無的嘲笑,戚秋也自知丟臉。 而后來她明明已經察覺出經營著景悅客棧的蓉娘等人的不對,可她自己就像是不受控制一般依舊住進了里面,被訛了錢財不說,命也險些沒了。 幸好她早就留了一手。 她知道一個人出門在外不安全,深深的明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特意吩咐等鄭朝向各府送完禮之后不用跟她住在一個客棧里,果然就派上了用場。 她被一連關了兩日,這期間一邊拖延著時間,一邊找尋機會,終于在第三日她找準機會向外面守候的鄭朝地遞了信,讓他去找謝府幫忙。 謝夫人接到信來的很快,戚秋這才得以脫身,謝夫人也因為此事派人去向京兆衙門報了案。 只是這時候的她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本想著由謝府報案,京兆衙門不敢含糊此事,沒想到沒過多久,戚秋因出門采買首飾,而被劉剛等人抓到。 劉剛等人給她喂了毒藥,目的卻不在于殺她,而是想要跟她做一筆交易。 一個看起來互利的交易。 他們這一次并沒有殺害她,而是放被喂了毒藥的她回去,因為他們知道,她動搖了。 只要幫他們監視謝殊的一舉一動,就可以幫助戚家脫離危難,這個交易看起來就很劃算,不是嗎? 可真正讓戚秋感到動搖的卻不是這個。 潑墨一般的黑夜,不見繁星與明月,微涼的清風陣陣的吹著,像是無言的在訴說著什么。 戚秋身子微微顫抖,她看著遠去的劉剛等人,心里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戚家的事隱瞞的很深,便是她也是在上京前夕知曉,劉剛這群一直待在京城里的人又怎么會知道戚家的事? 戚秋心里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也正是因為這個猜測,她這才同意了劉剛他們所提的要求,假意與他們結盟。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到底想要做什么。 而在這個歸去的夜晚,戚秋在去謝殊院子里的路上幾經躊躇,來來回回想了很久要不要相信謝殊告訴她此事。這條路她走了一遍又一遍,無數次在內心里掙扎,終于選擇踏出那一步去向謝殊說明此事。 可是,她的身體再一次不受控制! 她就像是一只任人擺布的傀儡一般,渾身不受控制,僵硬地回到了自己院子里。不管她內心里怎么掙扎吶喊都沒有用,只要她涌起這個想法,身體就會不受自己的控制。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而在這期間戚秋身體多次不受控制,經常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違背她自己意愿的事情。 她感覺到恐慌,她就像是戲文里的提線木偶一般,抓著線的人想讓她做什么,她就必須要做什么。不僅如此,她還常常被迫裝扮成另一副面孔,面對任何事情她好像能做的只有哭,故意扮可憐,柔柔弱弱的樣子根本就不是她原本的模樣。 就在這種恐慌中,戚秋干了一件又一件她不想要做的事。 下藥、殺人、誣陷……她身不由己的像是一個傀儡。 她不知自己做錯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這樣,宛如一個行尸走rou般的活著。 而在這期間,劉剛等人也沒少來找戚秋,要銀子也好,查問謝殊的去向也罷,戚秋都一一應允,乖巧順從的模樣也漸漸的讓蓉娘和劉剛等人放下了戒心。 而表面已經妥協認命的戚秋卻從未停止私下的調查,她利用著結盟的身份,多次與蓉娘劉剛周旋,并且發現蓉娘和劉剛所經營的這家景悅客棧背后勢力錯綜復雜,牽連不少。 戚秋并沒有感到害怕,反而越發覺得自己當初的猜想是正確的。 一個客棧尚且能牽連如此多官員,陷害一個戚家好似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因著戚秋的順從與聽話,也因為著她這個謝殊表妹的特殊身份,許多事都要戚秋配合才能完成,也因此戚秋知道的越來越多。 而知道的越多,戚秋也越發開始心驚起來,當她得知劉剛等人的背后之人到底想要做什么時,她心生了退意。 陷入此事之中,才是真的害戚家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可她早已經上了這條賊船,蓉娘和劉剛等人怎么會輕易放她下去,除了孤注一擲,背水一戰,她再無別的選擇。 可她終是失敗了。 等她收集完證據,狠下決心,想要用手里這本賬冊換取戚家上上下下幾十口人活命的機會時,卻萬萬沒有想到原來謝府不止她一個人和蓉娘劉剛等人有勾結。 他們背著她還留了一手。 當謝府的馬夫知道她備下馬車想要去皇宮時,派人通知了他背后的主子,并在當天把她拉到了城外的一間破廟里。 那里有早就等候在此的劉剛和王嚴。 在那個大雨瓢潑,雷聲如鼓的雨天,車夫掐著她的脖子,沒再給她一絲生機。 她隨著廟外被雨水沖打的長春花一起凋零在了那個夏日。 ————根據《京城謝府》原文記載,江陵戚家將獨女戚秋送上京城來,想要倚仗謝府的勢力,為女兒尋得一門好的親事,在京城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