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在確定mama是真的一點都不介意之后,他嘴里嘀咕了一句,分明有一次有一家店號稱rou餅做的比桃源居的好,他們去吃了之后他媽還把人罵了一頓,說人家胡說八道。 “那能一樣嗎?那家店做的rou餅分明就一般,皮特別厚,rou還不新鮮,跟你爸做的根本沒法比,竟然還想踩著你爸爸上位,這媽能忍嗎?” 張母絲毫不以為意。 張一楓:“……” 母子倆都是行動派,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歸云食鋪。 張母看到那間小食鋪眨了眨眼睛,看上去也不像是賣煎餅的。 不過張母也了解兒子,知道他不至于跟自己撒謊。 果然走進那間小小的鋪子,就在菜單上面看到了鮮rou大蔥煎餅八塊錢。 張母還樂呵呵道:“兒子,桃源居的rou餅一個就要二十八塊,如果味道真的好的話,那咱們娘倆就賺了!” 張一楓:“……” 雖然內心無比想吐槽,他們在家吃桃源居的rou餅可是一毛錢都沒花的。 所以錢不錢的根本不是重點。 但張一楓看了他mama一眼,默默的沒說話。 “老板娘,我們要兩個鮮rou大蔥煎餅?!?/br> 張一楓盡可能的縮在角落里面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因為覺得不好意思。 他之前跟同學一起來的時候還一臉不服氣,結果這才過了多久? 就把他媽也帶過來了…… 張母卻沒有這樣的顧忌,她坐在凳子上還四處觀望,覺得這家店雖然小,但收拾的非常干凈,讓人看著就很有好感,覺得這老板是個干凈利索的人。 不一會兒,兩個鮮rou大蔥煎餅就被送上來了。 張母看到這金黃的色澤,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 麥香味兒和豬rou大蔥的香味兒撲鼻而來。 因為張父的手藝好,婚后張母的口味也被養叼了。 平時張父不在家,她就喜歡四處去尋找美食。 不過她發現大多數商家都不過是打著某某的噱頭,實際上手藝也就那么一回事。 比如說時常被“碰瓷”的她丈夫的桃源居rou餅。 次數多了,張母雖然還愿意去嘗試,但已經不抱希望了。 她丈夫的手藝雖然達不到巔峰(謙虛的說),但確實很難有人把rou餅做得比他好的。 但這家是真的不錯。 光看“色香”這兩味兒,張母覺得起碼可以打九分以上了。 滿分是十分。 缺的那一點分數是因為她還沒嘗。 因為“色香味”是一個整體,但凡有一個欠缺一些,另外兩個相應的也要被扣分。 這是張母自己的觀點。 再看小小的鋪子,沒有任何地方宣傳有“桃源居rou餅”的字樣。 就在這時,店里走進來兩個年輕人。 “我跟你說你不要看不起這家小店,這家的煎餅比桃源居的煎餅還要好吃!” 張母:“……” emmmm,雖然但是,這是客戶口碑,而不是店家的自我宣傳。 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后張母就聽見另一個年輕人一臉詫異道:“真的假的?” 張母默默的扭過頭來,再次看向自己面前的煎餅。 桃源居的餅其實也是煎餅,不過因為是純rou餡兒的,所以又被叫成了rou餅。 后來名氣大了,桃源居的老板發現更多的客人都將其稱之為rou餅,也就順勢而為了。 這個煎餅色澤是非常漂亮的焦黃,火候再過一點可能就烤焦了,但是稍欠一點可能里面的rou就煎不熟。 張母看了一眼紀舒云。 小鋪子的廚房是開放式的,用玻璃窗隔開,玻璃窗被擦拭的干干凈凈,纖塵不染,一個纖細的身影在里面忙碌中。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張母覺得她的動作格外的好看。 看上去慢悠悠的,可動作卻半點不慢。 她一個人看好幾個鍋。 出菜的速度非???。 一心多用對廚師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越強的廚師能兼顧的鍋就越多。 張母仔細數了數,廚房的裝修很有意思,靠里安了三排灶,每排可以放三口鍋。 靠外安了一排灶,并排可以放三口鍋,灶邊支了兩個大爐子,還有兩個大蒸籠。 整個廚房的功能性被開發到了極致。 越看,張母的眼睛就越亮。 這個時候,張母正好看了兒子一眼。 只見她兒子前面正眼巴巴的盯著她。 確切的說,是眼巴巴的盯著她盤子里的煎餅。 張母:“……” “你的煎餅沒上嗎?” 張母下意識問。 但很快就想起,這不對。 她明明記得她跟兒子的煎餅是一起送來的。 “你吃完了?” 張一楓臉有點紅。 張母:“……” “你爸爸做的rou餅也沒見你吃那么快?!?/br> 她似有些不信。 “真那么好吃?” 張一楓忙點了點頭。 “媽,你快吃,你要是不想吃,就給我吧?!?/br> 張母瞪了他一眼。 “你這個不孝子?!?/br> 一邊說著一邊狠狠的咬了一口煎餅以顯示自己的不滿。 結果這一咬,頓時愣住了。 外面的那層餅皮煎的十分酥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