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不行?!?/br> 蕭劭蹙眉道:“你現在這個樣子,怎么能出去?” 一旁的郭玄明也勸道:“公主千萬保重貴體?!?/br> 他是真心憐惜阿渺,同時作為風閭城中最年長的將領、也意識到同僚們之前的做法有些罔顧大局。 郭玄明轉過身,對尉遲堅等人道:“魏王殿下向來一言九鼎,說會處置就一定會處置!你們自己該捉的人都還沒捉到,有什么臉來鬧?難不成,真要公主親自出去?” 尉遲堅和婁顯倫等人的臉色,都難堪起來,沉默片刻,上前向蕭劭和阿渺行禮請罪,帶著部屬匆匆離去。 郭玄明又轉向蕭劭,“風閭城這邊的將領,我會幫忙安撫住,不至于延誤了戰機。但也請殿下不要忘了承諾,盡快給我們一個交代?!?/br> 語畢,躬身長揖,退了出去。 蕭劭望著諸將離開的背影,俊顏深沉,佇立沉思片刻后,召來高序。 “去滁河把許落星和夏元之帶過來。再傳口信給周孝義,讓他直接從襄陽南下?!?/br> “是!” 高序領了命,遲疑一瞬,斟酌道:“安少將軍身故之事,營地里不少人都知道了,就算消息不會通過軍報傳出,但士兵、將領的私信里難免會提及。若是安侯發覺我們刻意隱瞞,會不會……” “尋常的私信,至少一月才能抵至洛陽?!?/br> 蕭劭站到案前,將攤開的與圖慢慢合攏,“一個月的時間,足以定下輸贏大勢?!?/br> 這場勝敗之局,他必須要賭! 蕭劭取過馬鞭,看了眼阿渺,走到近前叮囑道:“營外還有些事需要我去處理。中軍帳守衛森嚴,你今晚就待在這兒,好好休息?!?/br> 又召來侍從吩咐了幾句,帶著幾名護衛迅速離去。 燭火搖曳的空蕩大帳內,就只剩下了阿渺一個人。 她下意識循著哥哥離開的方向,走到門口,望向夜色中的帳外空地,呆呆出神。 夜風輕拂,空氣中,有青草與戰馬的氣息。 她想起不久之前,就在這片空地上,安思遠抱著她,那樣欣喜而快樂地轉著圈…… 阿渺的心,又紛亂了起來。 她朝前踏出一步,很快被守在一旁的侍衛攔?。?/br> “魏王有令,長公主不得出帳?!?/br> 中軍大帳,分內外兩帳,內帳是蕭劭休息的地方,布置得簡單卻也舒適。阿渺回到帳中,躺到榻上,拉過毯子裹到身上,可過了許久,還是覺得冷的慌。 她迷迷糊糊地闔了會兒眼,卻始終無法入睡,睜開眼的時候,發現自己又是滿臉的淚水。 她爬起身,舉著燈盞,走到帳篷角落的箱子前,彎腰打開箱蓋、翻找起來。 蕭劭一共有兩枚常用的印,私印隨身攜帶,另一枚官印則放在一個銀匣子里,位置大概只有高序和她最清楚。 阿渺很快找到了匣子,解開鎖扣,打了開來。 匣子的最上面,是一張折過的薄紙,阿渺認出是自己簽過名保證不亂跑的那份誓書。她拿起誓書,打算把它壓到最底下,一抬手,卻瞧見誓書下面放著的一封書信。 信封上血跡斑斑,如今已是干涸的暗色。 封面上,寫著四個筆跡俊逸的字: 魏王親啟。 第130章 阿渺猶豫了片刻, 拿起信,拆了開來。 信紙布滿折痕,像是先被人揉碎了、又重新展平, 紙上很多地方也浸了血,揉折之處的字跡因此變得有些模糊。 她走到燈盞旁,對著昏黃搖曳的燭火,垂目朝信紙上看去。 “蕭兄惠鑒: 一別九載,久疏問候,知兄聞達, 甚感欣慰。澂資質淺薄, 亦無四方之志,唯感念戰亂年年, 百姓流離失所、萬千人白骨沉埋,實不愿再見無辜之人因兩姓之仇而喪命。 今吾與令妹兩情相悅、目成心許,愿以江山為聘, 將原歸蕭氏的疆土拱手奉還,負荊稱臣……” 阿渺指尖微顫, 將信紙朝燭火處再靠近了些, 試圖看清被血跡模糊掉的后面幾句。 這時, 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身風塵仆仆的蕭劭大步走了進來。 “怎么還沒睡?” 他在帳外遠遠就瞧見了阿渺被燭火投映的身影, 修眉一蹙便直接走了進來。 然而一抬眼, 卻看清她竟是手握信紙、站在了燈畔。 阿渺的神色,亦是怔然而惶亂。 “五哥……” 她下意識地想收起信紙,不料倉促間掠到了燭火,火苗飛快竄起, 沿著紙角燒了起來。 蕭劭快步上前,將燃燒的信紙從阿渺手中奪下、扔進一旁的熏爐里,拉起她的手焦急察看,“沒燒到吧?” 阿渺搖了搖頭,抽出手,眉眼微垂。 蕭劭看了她一會兒,視線轉向箱籠,落在被阿渺打開了的銀匣子上。 “在找什么?” 阿渺依舊低著頭,過了半晌,低聲道:“找你的官印。我想出營,去捉豫王?!?/br> “不是說了,已經有很多人在搜捕他了嗎?” 蕭劭的語氣透著無奈,克制住情緒:“這些事,你不用再管?!?/br> “可我沒法心安!” 或許是那封信里的內容太過震撼,讓阿渺心底那些原本壓得死死的念頭不受控制地竄了出來。 她截斷了哥哥的話語,抬起頭來,氤氳的眼中浮泛著水氣,“我沒有辦法就這樣待在這里,什么也不做。我……我不像哥哥,可以狠下心來什么情分都不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