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謝無庸沉吟了片刻,“那就是沒可能了?!?/br> 阿渺有些微微疑惑,卻也不好再繼續追問。 她陪著師兄和師父又說了會兒話,讓隨行的護衛把提前備好的禮物送進來,一一拆揀到行囊之中,有給師姐的衣飾、給師父的補藥,給師兄和山上幾位仆從也各自按喜好挑了東西。 卞之晉突生傷感,把阿渺拉到一旁,“師父也不是不想收你,只是有他的顧慮。你乖乖地再去求求他,讓你同意一起帶你回去!” 阿渺那日聽了柳師兄的譏諷,倒更明白了謝無庸不肯收自己的原因,搖頭道:“我現在還沒法求師父,等我做完了想做的事、想明白一些問題,再去天穆山見師父?!?/br> 卞之晉吹胡子瞪眼,“你跟小魚一樣,都失心瘋了!在山里待得好好的,一出來就盡做蠢事!” “我們也是按照師兄的教導在做事啊?!?/br> 阿渺不著痕跡地把“罪名”栽到了卞之晉頭上,“小時候,師兄不是總教導我們要行俠仗義、堂堂正正做事嗎?我跟白瑜都是經歷過戰亂的人,親身體會過時局動蕩帶來的傷害,所以我們厭惡陰謀作亂的jian臣、渴望見證亂世的終結,讓不公平的事得到糾正、作惡的人得到懲處,跟師兄的從前教導一點兒都不矛盾呀?!?/br> 卞之晉抓了抓亂發,也不知該如何反駁,遂叮囑道:“那你還是得好好練功,不能懈怠,世上惡人那么多,你武功不好也懲處不過來!” 阿渺認真地點了點頭。 她七歲入天穆山,其實也早已習慣了淡然出世、平易簡單的生活,可那些理剪不斷的恩怨糾葛,注定還是會將她拉回到博弈天下的棋局之中。 季秋之末,齊帝蕭喜,攜嬪妃、公主,連同廢后曹氏、平城長公主蕭令露、越陽長公主蕭令薇,一同西遷長平。 同行的,還有魏王蕭劭,以及如今盡數收歸至其麾下的心腹重臣。阿渺的車輿緊隨蕭劭之后,時常撩開車簾、便能看見絡繹往來的官員軍將,往前面的車駕處奏報述職。 浩浩蕩蕩的皇室隊伍,出沂州、再過沂水,原本平坦的地勢開始逐漸變得起伏,北方綿延數百里的晉中山脈,也顯露在了視野范圍之內,峰巒疊嶂、蔥蔥郁郁。 車隊行至蕭劭的封邑絳夏時,便到了沂州疆域最西的一點。 聽說了皇室西遷的百姓,扶老攜幼、聚集在絳夏的城門處,前來拜別皇室與魏王殿下。 車隊在城外停駐,蕭劭身邊的親衛高序,策馬退至阿渺的車輿外,隔著簾子傳話道: “殿下請長公主下車,一同前去接受封邑子民朝拜?!?/br> 阿渺在車輿中悶了好長時間,聽到能下車透透氣、看一看從前五哥住過的地方,不覺興奮起來,讓雪影和霜華為她整理了一下衣裙發飾,又在她們的勸諫下、戴上一頂帷帽,輕巧地下了馬車。 車外儀仗整肅、群侍恭立,遠處傳來的人群聚集聲,遙遙可聞。蕭劭被幾名親衛簇擁著、站在親王的金輅車前,身著絳紫暗紋的玄色錦袍,英氣華貴,正與一名穿著官袍的大臣低聲說著什么。 阿渺放緩腳步,待哥哥結束了與官員的交談,方才走上前,撩開帷帽上的垂紗,問道:“待會兒我需要做些什么?” 蕭劭伸出手,把阿渺撩開的垂紗重新合上。 “你什么都不需做。待會兒到了祭臺上,夏大人會替圣上頒布一些惠民的政令,你只需待在我身邊,讓百姓們能記住你便好?!?/br> 因為皇室西遷,有必要安撫留在沂州的百姓、穩定民心,魏王府的幕僚們夙興夜寐,商議出一系列可行的惠民政令,里面除了之前蕭劭推行過的義學、減賦之外,還有分發糧種、軍屬撫恤、田園劃分等一系列舉措。 蕭劭清楚,這樣的政令一旦發出,百姓自然是歡欣鼓舞、感恩朝廷。這種時候,他希望阿渺也能站在自己的身邊。 這時,高序匆匆趕來,湊至蕭劭近前,低聲道: “圣上又醉酒了,不肯下車,一直在砸東西?!?/br> 蕭劭沉默一瞬,“沒人能勸???” 高序搖頭。 畢竟是大齊的帝王,說軟話若是行不通,卻也不能來硬的…… 阿渺回首掃了眼漸漸聚集過來、準備隨蕭劭登城樓祭臺朝臣和官員,斟酌道: “我去勸勸圣上吧?!?/br> 蕭劭俊眉微蹙,“不必了。他不來也無妨,你不用去自討沒趣?!?/br> “可就算他不去祭臺,萬一在馬車上鬧起來,待會兒進城的時候、被百姓聽見,定會覺得不安心的?!?/br> 阿渺堅持:“我好歹是meimei,能說上話,也不怕他傷到我?!?/br> 她身份尊貴,不必像侍從那樣謹慎回避,且以她的身手,害怕的人應該是蕭喜才對…… 蕭劭權衡片刻,最終點了點頭,“那你小心些?!?/br> 群臣簇擁著蕭劭,沿著幡旌飛揚的官道,朝城樓方向行去,百姓呼聲瞬時雷動。 阿渺領著侍女走到蕭喜的鸞輿外,人還沒到,遠遠就聽見有器皿砸到地上的聲音。 蕭喜喝的酩酊大醉,將輿內的杯盞之物、接二連三地砸出車外,一面喝退著企圖上前勸阻的侍從: “都給朕滾!” 阿渺朝那些倉惶無措的宮侍們比了個手勢、示意他們退下,自己摘下帷帽,交給霜華,躲閃著從車簾內擲出的杯盞,攀上馬車,彎腰進了車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