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李辭辛: “原來自己變成了干脆面!” 難怪,剛剛李辭辛感覺,自己的爪子有些不對勁。原來是變成了浣熊,浣熊也是少有的可以抓握東西的食rou目動物,雙爪還是比較靈活的。 浣熊是雜食動物,幾乎不挑食,生存能力非常強。 它們喜歡白天躲在樹洞里面休息,晚上它們就會悄悄地出來覓食,由于個頭不大,雖然沒有什么防御能力,但是也還算活的滋潤。 在后來的時代,隨著漂亮國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大量的食物殘渣和生活垃圾,養活了許多的美洲動物,比如黑熊與浣熊。 這兩兄弟就經常翻垃圾桶找食物。 這些浣熊在漂亮國人的后院里,靠撿垃圾吃 ,一只只吃得圓滾滾的,成為了北美洲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當然,這也離不開這種動物的聰明與狡猾。野生狀態下的浣熊,還是具有一定攻擊性的,甚至會捕食家養的貓咪。 經常有人把浣熊與亞洲的小熊貓弄混,雖然乍一看,兩種小動物非常相似??伤鼈兏揪筒皇峭粋€物種,甚至連科都不一樣。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巨大的不同: 小熊貓又叫九節狼,原因是它們的尾巴有九個環。整體的顏色,以紅黑搭配為主,還有部份的白色分布。體型也是飽滿圓潤的,看上去如同一個毛絨公仔。 遇到危險時,小熊貓往往會站起來,舉起前肢,像極了法蘭西軍禮。 可實際上,這只是它們恐嚇敵人的一種方式而已。就像傘蜥撐開自己脖子的“傘”一樣,讓自己看上去更加的龐大,達到震懾敵人的目地。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么可愛的威懾,簡直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更像是故意賣萌。 而浣熊就不一樣了,它們的主要色調是黑白灰。且浣熊的嘴巴比較長,看上去尖嘴猴腮,一副賊眉鼠眼的模樣,給人感覺比小熊貓要精明多了。 李辭辛如今就是變成了一只浣熊,他一邊抓起樹洞中的枯葉,擦拭著身上的鳥屎,一邊對系統詢問到: “小寶,這樣的旅鴿群遷徙,還要多久?” 小寶回答: “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波旅鴿經過此地,估計要至少一天?!?/br> “一天?”李辭辛都驚訝了,這是什么概念?鋪天蓋地的場景,還要最少持續一天。這樣的組群,得是多少只旅鴿??? 李辭辛打開了這一次關于旅鴿的資料,詳細閱讀起來。 巧合的是,旅鴿與之前任務的渡渡鳥,居然是同一科的,都屬于鳩鴿科成員。 旅鴿又叫漂泊鴿,它們比一般的鴿子要略大一點,是一種遷徙的候鳥。 據估計,歷史上旅鴿最大的種群數量,可達五十億只。這是什么概念?地球總人口在二十一世紀初,為六十幾億。 而五十億只旅鴿,差不多都分布在北美洲地區,這樣的密度可想而知。 旅鴿喜歡生活在北美洲東部的森林中,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 它們往往集體捕食,集體繁育后代。然后長大后的雛鳥們,再一起起飛。 依靠這種堆砌數量的生存策略,旅鴿曾經占據了北美陸生鳥類數量的三分之一。 對于李辭辛來說,之前所拯救的動物?;旧?,要么本來處于食物鏈頂端,數量稀少,要么是隨著環境變化而減少。 可能,絕大部分人都想不到,一種能夠飛行 ,而且數量大到驚人的鳥類。居然能在一個多世紀就被滅絕,這簡直是駭人聽聞。 但是旅鴿的確滅絕了,從十八世紀開始被大量獵殺,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從五十億的巨大族群,到一只不剩。 從1534年,法蘭西探險家雅克·卡蒂亞第一次發現旅鴿,到1914年最后一只旅鴿“瑪莎”在動物園死去。 旅鴿徹底消失在地球上。 瀏覽著這些資料,李辭辛絲毫沒有注意到一旁的動靜。突然,他聽到了沙沙的響聲,聲音很古怪,他好像在哪里聽過。 不過這個身體的肌rou記憶,比他還要快,從基因深處帶來的恐懼感,使他先一步遠離了聲音的來源地。 浣熊的夜視能力不錯,他朝樹洞中間看去。一條大蛇正臥著枯葉上,虎視眈眈地盯著他。 分叉的蛇信不斷吐露,捕捉著空氣中的氣味分子。 剛剛的詭異聲響,則來自于這條蛇的尾巴。一節一節的,好像大腸的環狀結構。 這條蛇為土灰色,后背有著黑色的棱狀斑痕。 看它的模樣,李辭辛已經有了猜測,這應該就是北美洲的棱背響尾蛇。 北美洲最危險的毒蛇。 作為與這些毒蛇生存在一個地方,不知道多少年了的動物。 浣熊的直覺,還是非常靈敏的,面對這條成年的巨大響尾蛇,李辭辛心里冒出一個聲音:最好不要招惹它。 如果是小蛇,對于浣熊來說,還可以當作辣條吃。但是對于這樣體型比較大的毒蛇,其注毒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招惹這樣的對象,太過于冒險。 李辭辛本想退一步海闊天空,可這條棱背響尾蛇卻咄咄逼人。 它居然跟上來了一步,并擺出了S型的姿勢,顯然就要發動攻擊了。 李辭辛本不欲與它糾纏,但是看到外面還在下的鳥糞,只得陷入了糾結之中。 就在這個時刻,響尾蛇發動了第一次攻擊,顯然它估算錯了距離,因而并沒有咬到李辭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