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書迷正在閱讀:偏執厲爺的小祖宗甜爆了、狠角兒(NPH)、被迫成癮(校園 高H)、他冷冰冰的[女A男O]、家里蹲的快樂你想象不到、婦畫眉[純百1V1]、良宵(np)、我,熊貓,史上最強毛絨絨、無猜(青梅竹馬 1v1)、布谷鳥(姐弟骨科)
崔春有些擔憂道:“我們鎮去年有一個婦人被休,今年又有一個,這樣子傳出去名聲不太好?!?/br> 賀盼弟道:“我有兒子的都不怕,你怕啥?我說你跟三弟賺到錢了,得抓緊生兒子?!?/br> 李大北、李二北各有一雙兒女。 李三北和崔春只有一個女兒李金,今年三歲。 崔春忍不住摸了摸肚皮,李三北耕耘的很勤,特別是正月這些天……怎么就懷不上呢? 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會不會因為她生不出兒子就休掉她?轉念又覺得不會。 “苦了吳氏的兒女?!?/br> “陳同不會有相好的吧,所以急著把吳氏給休了?” 大家談論吳氏被休的事,就沒再想著李安買鋪面。 不知過了多久,李安、李二北興高采烈的回來了。 李安老臉笑開花,跟眾人高聲道:“今天真是巧,我們在衙門得了地契后出來,路過酒樓,被英杰叫進樓,酒樓的東家說有批舊的桌椅、碗盤不要了,白送給我們,還說縣城糧鋪也是他開的,我們家買面,支付成本價就行?!?/br> 李大北望著李玉雪激動的道:“這次真是托妹夫的福?!?/br> 李玉雪笑靨如花,道:“原來他早起去縣城找東家,就是為了幫我們餃子鋪的忙?!?/br> 賀盼弟迫不及待的道:“我們去餃子鋪吧?!?/br> 李玉雪提醒道:“拿著紙筆吧,有什么想法就寫下來?!?/br> 李大北趕緊去拿文房四寶。 李家跟呂家不同。 李安把四個兒子都送去上學堂。 李大北四兄弟五歲時就進縣里的學堂,均是讀了六年書,識字、算數都會,就是沒有一個是讀書的料,沒有一個考中童生。 不過,讀書讓他們的人生獲益匪淺。 李大北在外面收豬,有時要簽契約;李二北在衙門當衙役,要能看懂告示、官文等; 李三北當木匠老是跟主顧簽契約,李四北進貨賣貨要算賬。 李大北四兄弟靠著自己賺錢在平鎮砌磚房,就比鎮上的同齡人強。 平鎮主街盡頭,西北風呼嘯。 布鋪大門前用竹竿掛著寫有黑色「布」字的藍色布幡,被西北風吹得快要卷成一團。 第53章 又有人分家 “風好大!” “這里是官道進主街的入口,就是風口,風往這里灌!” 李家人急匆匆的進了布鋪的大門,終于避開了寒冷至極的西北風。 李玉雪環視布鋪,是個大長條的戶型,寬兩丈多。 前廳大約八十平米,柜臺、桌子、凳子什么的都沒了,現在空蕩蕩感覺挺大,等擺上桌椅、板凳,就不會顯大了。 李家人七嘴八舌的道:“賀叔可真是夠扣的,什么都搬走了,連把凳子都沒有?!?/br> “冷死了,快看看后面的灶還在不在?” “在,還有柴,要不要生火?” “生上火吧。等會我們就去縣城把桌椅、碗盤什么的運過來?!?/br> 李玉雪走過前廳,來到后房,二十幾平米,有一個灶,但是只有一個灶眼。 之前,布鋪的掌柜與小二會把灶燒上柴火,這樣后房、前廳都會暖和,主顧進來不會覺得冷,可以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挑選布、試穿成衣。 并且,掌柜與小二可以用灶火做飯吃。布鋪的小二晚上是不回家的,就住在后房。 后房再往里就是倉庫,大概二十幾平米,此處曾經用來放布。 倉庫的角落里,還有一口搖井。 因為一年四季要生火,賀老頭很擔心布鋪失火,所以花了六兩銀子在倉庫里面打了一口搖井! 倉庫有個后門,出去后先是一塊十幾平米的菜地,然后是兩間茅房。 以前開春后,掌柜與小二就在菜地種菜。 茅房主要是給布鋪的主顧解手。 茅房后面是圍墻,在墻的另一邊就是次街的居民。 整個布鋪占地近一百六十平米,除了茅房外,都是用磚砌成。 李玉雪特意看了一下茅房。 茅房分為三間,每間一個坑,還挺干凈,沒有多少異味。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茅房不用改造。 李家人跟在李玉雪后面,等著她發話。 李玉雪仔細的轉了三圈,返回前廳,開始講自己的設想,這是她在河東村時就想好的,今天再到現場看了三圈,覺得設想沒有問題,方道:“前廳擴大。前廳兩邊的墻砌一圈三尺寬的短炕,一年四季都可以當桌子,主顧就在上面吃飯,冬天柴火燒起來,短炕很暖和。 把前廳與后房的墻打掉,前廳增加一丈,后房往后挪一丈,灶得增加灶眼,達到四個灶眼,灶臺擴長擴寬。把后房與倉庫的墻打掉,在搖井旁邊,砌一個洗碗洗菜的池子?!?/br> 因李家人只開過rou鋪、賣過鹵菜,有做買賣的經驗,但是沒有開過飯館,沒什么經驗,又很相信李玉雪。 所以,李玉雪說一句,李大北就用筆記下來,李安夫妻等人就在腦海里想象改建后的模樣。 “這是大的改造。小的方面,墻上要掛菜譜標清楚價錢,文字、圖案版的都有,讓不識字的人進來看著圖也能明白。 門口也掛布幡,畫一盤餃子,冒著熱氣的那種,圖案要大很醒目,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賣餃子的館子?!?/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