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錢氏一聽,3兩銀子?這是每天吃的什么山珍海味,他們哪里出得起這個錢,她直接拉著羅大山要回去,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娘,等你收拾好了我們再來看你?!?/br> 羅江沒再管他們,而是拿出了50兩銀子,看著跟過來的村長說道:“村長,我這幾年在外面僥幸掙得了一點銀錢,當然跟富裕人家比還是差遠了,這50兩就當我為村里的族學盡的一點心意?!?/br> 村長很是欣慰,拍著羅江的肩膀道:“大江啊,我替族里謝謝你,你是個好的,你娘有你這個兒子,是她的福氣?!?/br> 很快村里人都知道了,羅江給族里捐了銀錢的事。他們看大妞幾人穿著談吐都變了很多,深刻地意識到羅江家是跟從前不同了。 幾個好事兒的婦人逮著機會對白氏道:“大柱娘,你在縣里是不是過得穿金戴銀、山珍海味的日子?” “看你身邊還有個婆子跟著,你平日里是不是像大戶人家的夫人一樣,什么都不用做,等著人伺候就行了?”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個個都在羨慕白氏的“好日子”。 白氏僵硬地笑笑,她能說自己壓根就沒有過什么穿金戴銀嗎,至于吃的,每天倒是有十幾樣,吃得還不錯,可那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準備的,光做飯就要花兩個時辰。 還什么都不用做,等著人伺候,她每天伺候羅母還不算,還得伺候一大家子。別人都以為她過的是富裕人家夫人的日子,誰知道她其實就是個老媽子。 就連她自己親娘都不信,前些日子她娘還來問她借錢,可她根本就拿不出錢,還被她娘數落了一頓,說她富裕了就連娘家都不要了。 她是有苦說不出啊。羅大江這個混球整日想著要娶小,她還能怎么辦,不咬牙堅持下去,還能和離回娘家嗎?娘家也容不下她呀,再嫁又能嫁什么好的。 她如今也只能指望大柱以后出息了,替她出口氣,讓她能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在村里過完年之后,羅江一家就回到了縣里。 在他們啟程去府城之前,羅江還在家里宴請了一些在縣里關系要好的人,其中就包括知味樓的劉掌柜一家,羅江在知味樓這些年,劉掌柜一直對他挺照顧。 敘完了別情,酒足飯飽之后,劉掌柜一家就告辭了?;厝サ穆飞?,劉掌柜對媳婦說道:“想當年羅小子剛來時還在酒樓當跑堂,如今都要到府城去了,依著二少爺對他的看中,怕是前途不可限量呀?!?/br> “對了,羅小子的媳婦你看著怎么樣?” 劉掌柜的媳婦想了想回道:“羅娘子廚藝不錯,今晚的宴席據說都是她一個人cao辦的,就是腦子不太好?!?/br> “怎么個不太好法?”劉掌柜奇怪地問道。 “她一直跟我說什么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讓我們像隔壁家的閨女一樣,早點把侄女嫁出去?!?/br> “你說奇不奇怪,先不說咱們隔壁家一溜的小子,根本就沒有閨女,就是你們家這一輩,你是獨子,哪兒來的侄女?” 第10章 農家賣女兒的極品媳婦(完) 作為平淮省的府城,其熱鬧繁華程度果然是文溪縣所不能比的。 羅江帶著家人進了城之后,先去了客棧將他們安頓下來,隨即去了牙行,想買一處宅子。往后幾年估計都要在府城安家了,還是有一處自己的宅子比較好。 辛苦奔波了兩天,他總算是買了一處合適的宅子,總共花了600兩,地段算不上多好,但屋子還不錯,明亮寬敞,家里幾口人都能住得下。 安置好后,羅江就去找了方二少爺,他在府城人生地不熟的,自然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隨著跟隨二少爺日久,羅江也越發得二少爺信任,后來二少爺將名下的多家酒樓、畫舫都交給了羅江打理。 羅江也算是重cao舊業了,他利用一些新奇的點子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將產業經營得蒸蒸日上,同時自己也積累了不小的財富。 羅江認為方二少爺可以說是他的伯樂,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也沒有自己再經營什么產業,而是將掙得的銀錢都用來買地和商鋪了。將來把這些傳給兒女,也算是為他們盡一份心力了。 不知不覺就這樣過了十年,三個女兒都已經出嫁。 大妞在出嫁前還遇上了當初許家的三少爺,那三少爺托人來說媒,想要納大妞為妾。羅江當即拒絕了,真當大妞還是他們家丫鬟呢。 而且大妞還得知當初跟她要好的那個冬梅,就是成了這個三少爺的通房。 所以羅江推測,按照原劇情,大妞極有可能就是跟了他,得了個一尸兩命的結局。羅江是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大妞再跟許家扯上關系。 最后羅江做主將大妞許配給了一個小商之家的兒子,家境還算富裕,為人也機靈,大妞婚后生活也挺和順。 二妞則更喜歡讀書人,羅江就給她找了個人品不錯的年輕秀才,如今相夫教子,夫妻和睦。 三妞別看小的時候十分怯弱,長大了倒是很有些經商的天賦。羅江給了她一個鋪子,讓她自己管理。三妞就做起了針線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 她的夫婿還是她自己找的,出自家境不太好的窮苦人家,不過為人很是勤奮,兩人自己經營鋪子,自覺很是知足。 而大柱也沒有了原劇情中的壞習性,只是他沒有什么讀書的天分,苦讀了那么些年,將將考中了個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