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極品的幸福生活 第5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名著之旅、和清冷Omega分手后、傻了吧,你才是替身、六零大院養娃記、愛豆偷偷喊我老公,我該怎么辦、朋友太黏人了怎么辦[娛樂圈]、在ABO中尋找言情故事是否搞錯了什么、不死大迷宮
他到底是農家出身,對此雖有涉獵,卻不能確定,但是他曾見過魏謙家中有這么一方硯臺,兩者不管是從質地,感覺,亦或是外表都十分相似。 唐發財咽了口口水,“端硯是名硯,哪怕最普通的也要上百兩銀子?!?/br> 這下唐家人都吃了一驚,唐發財不過是考中了個秀才,若是送上一份價值幾兩銀子的賀禮已經是有心了,鎮上的地主送來的禮物也不超過三十兩銀子,現在有人送了價值上百的端硯,唐家人震驚過后,是擔心。 唐寶珠迅速去查禮單,在看到上面的名字時,略微放心,“是趙家村的趙辰送來的,我曾經救過他一次,應該沒事?!?/br> “誰?”唐發財睜大眼睛,震驚的盯著meimei,唐寶珠重復了一遍,奇怪的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對嗎?” 不對,那可是太不對了,唐發財幾乎要懷疑自己的耳朵,最后親自看過禮單后,無奈道,“趙辰是這次院試第一,他縣試,府試均為第一,是有名的小三元,之前在縣里大家熱鬧時,沒見到他,聽說是身體不好,考完就離開了?!?/br> 唐寶珠點點頭,“他身體確實不好,說不好都是好聽了,比魏謙的身體還要差的多?!?/br> 唐發財還是第一次知道自家meimei和小三元見過面,當下纏著寶珠問了起來。 知道這里面的緣由,唐家人放心不少。唐寶珠第二天還專門寫了封信給孫云鶴,提到此事,為了回禮,專門將自己最近調配出固本培元的一個藥方給了對方。 魏謙和趙辰兩人都屬于在母體中出過意外,固本培元的藥對兩人都有效。 這原本是唐寶珠拗不過哥哥的請求,專門給魏謙配的,稍微改動一番,趙辰也能用,只不過趙辰的情況更加復雜,他除了天生體弱,還曾中過毒,且不止一次,以至于身體千瘡百孔,一個不好,就會出事。 不說唐家這邊,孫云鶴接到了唐寶珠的信,尤其是看到里面那個固本培元的藥方,當下眼睛一亮。 之前唐寶珠給趙辰服的藥,就比其他藥好上一些,孫云鶴之所以折腰和這么一個小姑娘結交,也是為此,在唐寶珠把藥方給了他之后,他也有心回報,故而會提一提醫術方面的問題。 一來二去,兩人倒是成了忘年交,與之前的藥方不同,這個藥方比前者效果更好,里面的一些藥材搭配,初初看時讓人皺眉,若細想竟是再合適不過。 “妙,妙啊,竟然還能如此,若再配上黃芪,不不……?!睂O云鶴越是揣摩這張藥方,越覺得好。 他急急往自己的藥房走去,路上恰好碰到主子趙辰,當下行禮,等抬頭看到主子比平日更加蒼白一些的面色,不贊同的道,“主子的身體要緊,若是有事自當遣侍衛去辦,怎能讓主子勞累?!?/br> 趙辰淡淡一笑,狀似無意的看到孫云鶴手中的信,“可是唐家姑娘的信?” 孫云鶴露出笑容,“是,唐姑娘給了一張固本培元的方子,我再仔細琢磨一下,若是可以,再過兩天主子就可以換藥了,這個方子對主子的情況更好一些?!?/br> 趙辰點頭,“既如此,孫大夫也要代我多謝謝唐姑娘才是?!?/br> “自然?!睂O云鶴一口應下,心情很好的道,“說起來,還是我疏忽了,竟然不知道唐姑娘的哥哥高中了秀才,應該也送一份禮才是,這藥方就是唐姑娘謝主子送端硯之情的?!?/br> 趙辰神色微動,“喔,既如此,可否讓我看看唐姑娘的信?!?/br> 孫云鶴微微驚訝,自家主子向來不理這些雜事,若說之前知道主子派人往唐家送禮讓他吃驚的話,這會主子要看唐姑娘的信,就讓他有種眼前的主子是否被人掉包的感覺。 看出孫云鶴的詫異,趙辰唇角微揚,“當初若非唐姑娘相救,恐怕我現在連下床都難,只是唐姑娘是姑娘家,我心中感激又不知該如何表達?!?/br> 孫云鶴恍然大悟,主子在這方面一向是恩怨分明,現在欠一個農家女的恩情,確實會心中別扭。偏偏兩人要注意男女之別,不好直接前去道謝,這才有今日的詢問。 孫云鶴自覺明白了主子的想法,爽快的將信紙遞了過去。 趙辰看著上面娟秀的字體,忍不住多看兩眼,這字體和小姑娘的性格可一點都不像。 ◎最新評論: 【有錯別字,不是唐發財的兒子應該是耳朵吧】 【值錢給作者大大捉個蟲~ 之前】 【打卡】 【撒花】 【小妖精,看我對你好吧,抱著手榴彈來看你,更新不殺!】 【打卡】 【撒花】 【心中感激如何報答——以身相許】 【沖沖沖沖沖沖】 【打卡】 【圍觀】 【這是男主?】 【打卡撒花】 【男主男主女主女主(^_^)】 【 -完- 第65章 、干旱 ◎若是在天災的時候,再碰上人禍,那真是不用活了◎ 趙辰看過信后,也沒說什么,將其還給孫云鶴,只是在孫云鶴回完信,打算送出去的時候,有侍女拿來了一個小包裹,“主子說讓隨信一起送給唐家?!?/br> 孫云鶴愣了一下,趕緊接過,雖然沒有看到里面是什么,憑感覺像是書籍,孫云鶴恍然,看來主子是打算把對唐姑娘的感激放在她哥哥身上了。 這樣也好,若是唐家小子能夠高中,寶珠那丫頭以后也能有門好親事。 遠處亭臺之中,聽到東西已經送出,趙辰沒有說話,侍女安靜的退下。 半晌之后,趙辰手中摩挲著一個藥瓶,眼中露出些許笑意。 唐寶珠發現這次的隨著信一起來的還有個包裹,驚訝不已。 可送信之人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都是孫大夫讓送來的,唐寶珠也就沒有多問。 她打開信,里面解答了一些唐寶珠的疑問,又謝過她的藥方,對那個包裹卻是沒提。 唐寶珠干脆把包裹打開,發現里面是幾本書,大概看了一遍,和醫術無關,她正奇怪,目光掃過唐發財,心中一動,將人喊了過來。 唐發財接過meimei手中的書,好奇的問,“哪來的書?”沒等到唐寶珠回答,就翻看起來,越看越是驚訝,“寶珠,你這是哪來的,上次夫子還曾拖同窗找過這幾本,可惜沒找到,我和魏謙一直想看,沒想到現在就看到了?!?/br> 唐發財顯然很高興,看他高興的樣子,寶珠笑彎了眼,“應該是孫大夫送的,對了,還有這瓶藥拿著,也是孫大夫給的,可解暑熱,使頭腦清明?!?/br> 寶珠再怎么厲害,也就是配一些常見藥,像這種專門給讀書人配的藥丸,是有專門藥方的,也只有一些老大夫手中才有。 唐發財高興的接過,當下就要出門,“寶珠替我謝謝孫大夫,魏謙早就在找這些書了,我拿去饞饞他哈哈?!?/br> 看到哥哥很喜歡那些書,唐寶珠也高興了起來。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除了必要的外出大家都躲在家里,唐家人也不例外,唐小魚熱的渾身是汗,煩躁不已,忍不住道,“這天也太熱了?!?/br> 唐寶珠點頭,她也覺得熱,自從四月份開始,就一直沒有下過雨,她覺得再熱下去,她都想泡在家里的池塘里了。 一家人此時正在樹蔭下納涼,手中的扇子不停扇動,帶的也多是熱風。 唐石頭看了下天,眼中難掩擔憂,前兩天他到鎮上的時候,發現糧價比往日高了兩文錢,看上去不起眼,可一般來說這個時間的糧價不該漲的。 王春花沒說話,只是盡量給兩個閨女扇風。唐石頭心疼媳婦,就把風往王春花的方向扇。 一家人正在閑聊之時,大門口傳來砰砰的拍門聲,唐石頭一邊應聲,一邊過去開門。 接過門一打開,幾個下人打扮的人站在唐家門口。 唐石頭疑惑的看了領頭人一眼,“你們這是干嘛?” 這些人身后還有兩輛馬車,上面似乎放了不少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單單這么站著,似乎就有絲絲涼意傳來,讓人心底的燥熱輕了不少。 為首之人是個五十多歲,笑瞇瞇精神很好的老人,“在下趙慶,是趙家村趙地主家的管家?!?/br> 唐石頭也知道自己閨女和趙家人認識,露出恍然之色,卻不明白這些人來自己家做什么。 趙慶也不用他問,樂呵呵的道,“上次唐家小姐送給我家公子的藥方很有用,現在天氣炎熱,剛好我趙家去年存了不少冰,送來一些供唐小姐消減一下暑熱?!?/br> 對于冰塊這東西,唐石頭之前也有耳聞,不過那都是大戶人家才能用的東西,普通人根本沒那條件,更沒見過。 他轉身沖著里面喊了一聲,“寶珠出來一下,趙家人給你送東西了?!?/br> 和趙家人有聯系的是小閨女,唐石頭不知道小閨女心中想法,自然不會替她做決定。 唐寶珠茫然的走到門口,趙慶趕緊見禮又解釋了一遍過來的原因。 聽說是冰塊,唐寶珠眼睛亮了起來,她和孫云鶴亦師亦友,藥方都交換了,自然不會覺得這些冰。 當下點頭,“替我謝謝你家公子,和孫叔叔?!?/br> 轉身對唐石頭道,“爹,咱家地窖應該還有位置吧,收拾一下放冰的地方?!?/br> 唐石頭一口答應,自去忙碌了。 趙慶讓人將兩輛車上的冰往下搬,唐寶珠欣喜之余,對那位僅有一面之緣的趙公子印象好了不少。 等趙慶離開的時候,特意送上了一些自己配的藥,多是提神醒腦,解暑消熱的,這些都是見到了孫云鶴送給哥哥的藥之后,她自己研究出來的。 對醫者來說,除了治病救人,就是研制藥方最為有趣。 有了冰,當下唐家人就用了起來,他們在堂屋放了兩盆冰,沒一會屋里的溫度果然降了下來。 唐小魚高興的道,“咱們怎么就沒想起來?!眲e人想不起來也就算了,她腦海中明明有可以冬藏冰好夏日用的念頭,竟然一直沒有發現。 “這趙家少爺人還真不錯,記得給咱們送冰?!蓖醮夯ǜ惺苤葑永锏臎鲆?,滿意的道。 “嗯?!碧茖氈閼艘宦?,心中盤算要怎么感謝對方。 有了這些冰,唐家的日子好過了不少,唐發財回來見到,更是差點撲到冰上不想動。 唐寶珠想到就做,趙家公子的身體確實差,但有好藥材在,并不是沒有一點辦法。 于是第二天唐寶珠一大早就上了山,她這次有清楚的目標,尋找的都是類似人參,靈芝這類珍貴藥材。 這些藥材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難找,為此唐寶珠是打算花費幾天時間在山里找的。 越是往山里走,空氣越涼快,尤其一些樹林茂盛之處,更是涼爽,因為這次要去深山,寶珠一路走的很快。 在唐寶珠上山之際,村子里的老人都為今年過分異常的天氣擔心。 今年的天氣似乎特別熱,不但人,就連莊稼都被曬得有些不好。 為此哪怕是大熱天,人們也不得不挑水給莊稼澆水。唐寶珠那些藥草也受了些影響,還好后院就有一個池塘,倒是省了不少力氣。 只是這終不是長久之計,特別是一些家中勞動力少的人家,更是艱難。 也不知道從哪里傳出的消息,說是今年可能碰上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