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極品的幸福生活 第2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名著之旅、和清冷Omega分手后、傻了吧,你才是替身、六零大院養娃記、愛豆偷偷喊我老公,我該怎么辦、朋友太黏人了怎么辦[娛樂圈]、在ABO中尋找言情故事是否搞錯了什么、不死大迷宮
倒不是王九叔吝嗇那點東西,主要唐家也是一大家子,有些事說不清,時間長了容易鬧矛盾不說,恩也變成仇了。 看著寶珠有時候直接揪住大狗的毛,還不小心踩到過大狗,王春花看的心驚膽戰,直到走的時候才松了口氣。 想著女兒對狗崽的喜歡,王春花猶豫了一下,“九叔,這倆狗崽多少錢?”面對長輩,王春花沒好意思厚著臉皮直接走,主要是上次殺狼,九叔還幫了男人不少忙。 王九叔揚揚手,“抱走吧,是大黑它們愿意的,它們要是不愿意,就連我也不能把狗崽抱走?!?/br> “汪汪……?!蓖醮夯聪蚰侨汗?,這些狗就和真的能聽懂人話一樣,六只狗都汪汪叫了起來,竟然讓王春花聽出了幾分歡喜和依依不舍。 大概是因為早上的事,看到寶珠兩個懷里抱著的狗崽,唐婆子張了張嘴,到底沒有罵出來,只是沖著唐二嫂的地方罵了句,“吃都吃不飽還整天給我弄些亂七八糟的,餓死你得了?!?/br> 王春花就當沒聽到,唐二嫂更不敢吭聲。 母女三人回來的時候,唐石頭和兒子的狗窩也蓋的七七八八,雖然有些簡陋,又都是稻草搭成的,好歹也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自此兩只狗崽就在三房門口安了家。 寶珠給兩只狗崽起了名字,一個叫來福,一個叫來寶,簡單明了。 這兩只狗崽才剛剛斷奶,走路都還有些不穩當,在唐家倒是適應的很好。 只是有一點,這兩只狗崽只認三房的人,其他唐家人若是要接近三房門口,兩只狗就會大叫。 或許是從唐婆子那里知道老爹松了口,這些天唐老大的臉色雖然還有些不好看,也沒再鬧。 只是心中還是有了疙瘩,畢竟是一百兩銀子,沒有誰能輕易過得去。倒是唐大嫂最近心情很好,她早就和男人說過四叔念書太費銀子,誰家會這么無限制的供一個讀書人。 像是和唐家老四同樣讀書的人,有些是考中童生,有些是看著自己考不上,干脆就在外面找個活干。 畢竟是讀過書的,只要愿意還是很容易找到活計的。只有自家這個老四,這么多年說是讀書,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更別說往家里拿一個銅板。這么一個人你能指望他有出息了記得你,恐怕是在做夢。 可惜之前男人不知道被什么迷住了心竅,總覺得老四會有出息。還壓著她不許和爹娘鬧,好在現在男人想通了,她的兒子也能讀書。 唐老四一家是在六月初的一天回來的,回來的時候雇了輛騾車,對于鄉下的孩子來說,騾車是樣稀罕東西,從村口就有一群小孩子跟著。 一直跟到唐家,騾車停下,先從上面下來一個青衣讀書人,談不上俊美,卻也算五官端正,一身讀書人特有的書生服還是十分引人注目,讓人不自覺給他套上了一層讀書人的光環。 書生下來之后,隨后從車上下來一桃紅襦裙的少婦,少婦懷里抱著個三歲左右的男童。 “老四,你可終于回來了?!碧评洗蠼裉煺迷诩?,察覺門口的熱鬧,看到青衣書生,臉上露出喜色。 “大哥?!碧评纤南蛱评洗笮辛硕Y,隨后唐老四的媳婦也上前行禮,“大哥好?!?/br> 這一番作態,別說唐老大,就是周圍人也看的一愣一愣的,唐老四自從讀書后,就很少回村,村里人對他的印象也淺了很多,今日一見,不少人心中暗嘆,不愧是讀書人,看人家這氣派,舉止果然不一樣。 從來沒被人這么正式見過禮的唐老大覺得渾身都不自在,其他趕來的唐家人也有種手腳沒地方的感覺,沒敢上前。 唐老大尷尬的笑了笑,“四弟妹也回來了,趕緊進來,爹娘都等著你們呢?!彪S后對看熱鬧的人道,“四弟難得回家一次,就不招呼大家來家里坐了啊?!?/br> 眾人連聲表示沒事,畢竟唐老四這次回來看上去就和普通人不太一樣,和縣里的讀書人似的,讓他們不敢上前,他們心里好奇的同時,也有點發怵。 隨著唐家門關上,圍觀之人紛紛談論著散開。 唐家主屋內,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四兒子回來,唐婆子歡喜的迎上去,“老四,你可回來了?累不累,快來坐,這么遠的路,你肯定餓了,娘去給你下碗面吃……?!?/br> 唐婆子嘴里絮絮叨叨,目光舍不得挪開,卻沒看到在她想要去拉唐老四的時候,被對方不著痕跡的避開。 唐老頭臉上也難得有了笑容,訓斥了老婆子一句,“行了,又不是沒見過,讓人笑話?!?/br> 在四兒子身上來回看了一遍,滿意的點點頭,目光移向一旁的四媳婦和老四家唯一的兒子身上。 這一看,唐老頭臉上的笑容越發深,“呦,這就是子墨吧,沒想到轉眼就這么大了?!彪S后對男孩招了招手,“子墨,過來讓爺爺看看?!?/br> 唐子墨抱著娘親的腿,怯怯的看著周圍,見上面一臉皺紋的老人對他招手,害怕的撲到唐老四媳婦懷里。 老四媳婦緊張的拍了拍兒子的后背,才低著頭道,“爹,子墨有點怕生?!?/br> 唐老頭臉上的笑容頓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點點頭,“也是沒見過,當初說讓你媳婦回家住,你娘也能幫忙照顧一下,你還不愿意,看看現在孩子連爺奶都不認得了?!?/br> 唐老頭半是埋怨,半是無奈的道。 唐老四笑笑,“爹,你也知道我要用功讀書,珠兒在家平時能照顧我一下,對了爹,我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我如今已經是秀才了?!?/br> 轟的一下,整個唐家都炸開了,秀才,那再進一步就是舉人了,秀才是什么,秀才代表著家里的地不用交稅,甚至是徭役也能減免,一時間唐家人都高興起來。 一直沒怎么出聲的唐石頭和媳婦對看一眼,眼中露出無奈之色。他們清楚,如今老四有了秀才的身份,再想讓家里斷了唐老四的銀錢,供小一輩讀書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最新評論: 【這本書在起點有嗎?我怎么感覺我看過類似的】 【童生都沒考上給作者大大捉個蟲~ 不是讀了十幾年還是童生嗎?】 【撒花撒花】 【撒花】 【大大,今天有三更嗎(渴望的大眼睛看著大大,大大舍得拒絕嗎o(≧▽≦)o)】 【分家的機會啥時候來】 【老三的生活方式是對的,既然不能分家,就這樣吧,可惜了孩子們,有什么辦法讓自己家人主動和他分了家】 【突然看不懂了這是古代嗎】 【撒花】 【撒花】 【什么時候分家? 棒棒棒你真棒!加油加油加油! 棒棒棒你真棒!日萬日萬日萬! 棒棒棒你真棒!加更加更加更!】 【童生,不會是買的吧】 【分家,氣死】 【打卡】 【趕緊分家吧?。?!這一大家子太會吸血了】 -完- 第32章 、里正 ◎送兒子讀書的念頭再一次強烈起來◎ 唐老四考中秀才的消息沒兩天就傳的整個上河村都知道了,為此唐家這兩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送走了一位不太熟的叔公,看看天色已晚唐石頭還以為今天不會來人了,結果他站在門口猶豫的時間,就見一個身影走過來。 看清對方的模樣后,唐石頭驚訝了一瞬,“里正叔?!?/br> 里正點點頭,“石頭在這呢,我到你家坐坐?!?/br> “行,難得里正叔來一趟,今天可得吃了飯再走?!碧剖^和里正邊說邊往里走。 進了堂屋,唐石頭喊了聲,“爹,大哥,四弟,里正叔來了?!?/br> “里正怎么來了,快請坐,快請坐?!碧评项^趕緊站起來招呼,唐老大跟在唐老頭后面,滿面紅光,顯然這兩天他心情很好。 里正的目光在還坐著沒動的唐老四身上停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淺淡了一些,等眾人全都落座后,唐老頭才開口,“里正難得來家里一趟,今晚可得吃了飯再走,老三讓你娘晚上準備點好吃的?!?/br> “行?!碧剖^利索的答應,其實不用他說,里正進來時,就有人去廚房說了。 聽到里正今晚在家里吃飯,唐婆子狠狠心,割了塊rou,又將下午別人送來的魚逮了一條,有魚有rou,對農家來說這晚飯的規格已經很高了。 里正過來肯定是大事,一般這種正式場合,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飯的,所以今天唐家的就擺了兩桌,男人一桌在堂屋里吃,女人和孩子擠在廚房里。 雖然唐老頭不喜歡總是愛和自己對著干的三兒子,但論起和人交往這種事,唐家還就他最能說會道。 所以這幾天唐石頭也是作陪了全程,這個時候他才明白讀書人的能力的有多大。 之前老四雖然也是讀書人,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對唐家還會讓著一點,心中打著的就是萬一哪一天唐老四真考中了,他們這些鄉里鄉親的也能沾沾光,后來隨著時間流失,唐老四始終沒有動靜。 大家再談論起來,就是嘲諷了,這也是之前唐老大想要家里斷了四弟的銀子,供自己兒子讀書的原因。 那時候唐石頭雖然也覺得讀書人不錯,也就是不錯了,并不覺得他就比四弟差,直到這兩天他才看明白,讀書人就是讀書人,不是他這種有點小聰明的人能比的。 兩天的時間,村子里平常來往的村人,親戚就不說了,一些他聽都沒聽過的,七拐八彎的親戚也都冒了出來。 這也不算什么,畢竟唐家出了個秀才,想要沾光的都會找借口攀攀關系。 但除此之外村里一些很有威望的老人,比如王九叔,三叔公,里正全都來了,就連鎮上的王地主都讓人送了禮過來。 這些往日唐家只能敬著,低頭的人物全都和和氣氣的來到唐家,他們的目標就是唐老四。也是在這兩天,唐石頭下定了決心,一定得讓兒子讀書,哪怕用鞭子抽都得抽出個讀書人不可。 遠處在和小伙伴玩的唐發財打了個寒顫,總覺得剛才似乎有什么危險,環顧四周什么都沒看到,很快就又和小伙伴玩起來了,完全不知道他以后‘凄慘’的生活。 里正也不是單純來唐家祝賀的,上河村雖然不像別的村子一樣是同姓村,卻也是唐、王,李三大姓為主,三個姓氏各有自己的族長,族老。 如今的里正就是唐姓族人,所以這些年唐姓人在村子里隱隱是壓過了其他兩個姓氏。 里正是個有想法的聰明人,當初唐老四讀書,也是他提議的,里正希望村子里能出個真正的讀書人。 當然如果能出個官老爺那就更好的,在沒有之前,能出個秀才,也足夠他在其他里正面前挺直腰板了。 可惜在他當里正這些年,愿意送孩子讀書的人家有,大多卻只是送家里寵愛的孩子學些字,好到外面找活干。 真正愿意沉下心讓孩子走科舉這條路的,一巴掌就能數的出來,這不到五個的讀書人中,又大多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放棄了。 如今也就唐老四這一棵獨苗了,原本里正都放棄了,這次聽說唐老四終于考上了秀才,他的想法又起來。 里正希望能在村子里辦一個學堂,學堂就由三大姓共同辦,日后也好送各自家中的小子讀書認字。 只有種過地的人才知道種地有多苦,面朝黃土背朝天,不管烈日還是雨雪,地里的活都不能耽誤。 正是吃過這種苦,里正希望能帶著上河村改變,這才不負他擔當的里正之位。 可對于農家來說改變的契機太少了,大多數農家漢子都是老實人,別說做生意連離家稍微遠點都不敢,因為農家窮,經不起一點風浪。 成年人已經無法改變,那就從孩子們改,他能想到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娃娃們念書。 只要村子里能出一個官老爺,他們就再也不用怕被欺負,其他人不用他說就會送自家孩子讀書。 可要辦一個學堂容易,想要找一位夫子卻很難,大多數讀書人的目標都是為了當官,就算沒有考中,他們不是在自己村子里當夫子,就是更愿意去縣學當夫子,到繁華的地方尋找機會。 而真正絕了科舉念頭的讀書人,多是上了年紀走不動的那種,可就連那種在上河村附近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