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是邪神走狗、[JOJO]我的危險丈夫、排隊舔xue的男人們、這般顏色、修真界第一心理師、從反派富二代開始崛起、夏戀(養父女骨科 校園h)、賣(1v3)、睡服末世大佬、暗夜法則(西幻)
防止早戀是怕學生的成績下降,家長投訴,但顧鑫是年級第一,而江晨從高一開始成績就是中上,他們還真沒有理由繼續阻止他們相交。 再說了,兩個孩子都極力否認他們是一對這件事,老師也不能硬逼人家承認不是,Alpha和beta之間又不是沒有純友誼,大多數人都是純友誼,據了解,他倆還同住一小區,認識了很多年。這就真不好界定友情和愛情了,還真有可能是他們這些老師看得還不夠多? 算了,她也管不著。 顧鑫知道唐琳在問什么,別人都覺得他和江晨是一對,他自己也巴不得是呢,可惜卻是事與愿違。 他索性就不提這件事。 “老師,沒別的事我就先回教室了?!?/br> “行吧,也沒什么大問題,以后別再在書里夾字條了,有些同學就喜歡乍乍呼呼?!碧屏展室鈱⑹虑榛?,以免影響到年紀第一心情,雖然他看起來頗為鎮定,比任何一個老師或者是學生都鎮定。 “好的,老師?!鳖欥萎斎皇锹犅牼退懔?。 他回到教室后,全班同學都投入熾熱的八卦眼神,江晨就趴在他的位置上,側頭正在跟蔣一柏說話,臉上隱隱有擔憂的神情,顧鑫心里有些高興,他應該也看了自己寫的那份情書吧? 顧鑫朝自己的座位走過去:“晨晨?!?/br> 江晨抬頭,像平常一樣看他一眼,夸贊道:“你可真牛逼?!?/br> 顧鑫:“什么?”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反應。 難道晨晨沒從情書中看出他要表達的內容嗎? 蔣一柏朝顧鑫聳了聳肩,他剛剛已經暗示了,但沒有用,江晨完全沒有get到他的意思。 江晨小聲說:“你那封用文言文寫的情書啊?!?/br> 這時,語文科代表開始發最近的語文月考試卷,發到顧鑫這里,見江晨坐這兒,直接把他的發到他手里。 顧鑫看了看江晨的試卷,前面的題目都還不錯,但一到文言文部分,分數就慘不忍睹,卷子上要翻譯的內容全錯,看得顧鑫額頭青筋突起。 他的情書算是白寫了! 現在知道了,他這封情書寫出來就是對牛彈琴、媚眼拋給了瞎子看。 蔣一柏也看了眼,然后笑得跟瘋子一樣。 江晨不明就里:“你笑什么,我成績比你還高?!?/br> 顧鑫在心里直嘆氣。 江晨又再補充了一句:“還是我鑫哥厲害,寫的文言文我都看不懂?!?/br> 顧鑫心說:別罵了,別罵了,以后再也不寫了。 見顧鑫完好無缺的回來,江晨也沒多問,上課預備鈴一響,他就回自己的座位去了。 江晨走了,蔣一柏還在瘋狂地笑個不停。 顧鑫踹了他一腳:“笑個屁?!?/br> 蔣一柏努力收斂,低聲說:“我是沒見過反應這么遲鈍的?!?/br> 他都看出來了,這封情書里面就包含了多少個與“江”和“晨”相關的場景。 顧鑫也很無奈。 “情書”風波也只是熱鬧了一兩天,之后又有更多校園八卦蓋了過去。 - 周五下午,迎來三中和另一個體育強校的籃球比賽。 顧鑫和江晨默契歸默契,但到底不是專門訓練這個的,最終還是惜敗于這所學校,不過他們能一起拿到季軍就已經很高興了,為此,校領導還特意給他們每個人發了為校爭光的獎金! 不過,這個獎金估計要下周才會拿到。 周五的比賽消耗完了江晨所有的精力,他周末就不打算出門。 顧鑫跟爸媽去他小姑家,小姑帶著兩個混血孩子總算是下定決定從那邊搬回國內?,F在回來了,少不了要跟顧鑫家多互動,顧家在這邊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多,也更熱鬧了。 顧鑫不在,江晨自然也沒心思學習。 江昕上了大學后,江爸江媽就更輕松自由了,只要盯著江箏好好復習中考就行,江晨一向有分寸,他倆cao心的事就少一些。 今天看他在家里癱著,江媽還主動問他:“怎么不出去玩,沒零花錢了?” 雖然家里不是那么富貴,但是也不會不給他們零花錢,有錢在身上就不會麻煩到別人,他們的價值觀也養成了江晨三姐弟不會嫌貧愛富的性子,對他們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影響。 江晨說:“還有?!彼麖男〉酱缶筒蝗绷慊ㄥX。 江媽:“那怎么不出去,顧鑫不在家?” 江晨:“嗯,去他姑姑家了?!?/br> 江媽:“他姑姑從國外回來了?他那個老外姑父是不是沒了?” 江晨:“嗯,現在留下兩個混血小孩,還蠻可愛的?!?/br> 江媽:“還好他家里不缺什么,兩個孩子也能健康成長,我待會拎點東西去你外婆家,你去不去?” 江晨并不是很想跟他媽繼續八卦顧鑫家的事,今天也沒約衛蒙出門,就說去。 江箏說自己學得頭疼,也要跟著,三人就出了門。 等他們出發到半路時,江爸打電話過來,說他上了個廁所怎么家里就只剩他一人了。 江媽說,哎呀,我們仨把你給忘了,你自己打車過來吧。 江晨和江箏哈哈哈笑了起來。 他們確實把爸爸給忘記了,誰讓他每次上廁所都要在里面待半個小時以上。 到了外婆家時,她剛跟社區里的老人跳舞回來,說明過段時間有個表演,最近都要練習,她年輕的時候貌美如花,多才多藝,現在過得如魚得水,不少單身老頭就愛往她跟前湊,時常有老頭為了得到她的關注干起了架,外婆也是頗為無奈,感嘆自己魅力不減當年,太萬人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