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書迷正在閱讀:逃生游戲的正確打開方式、來自末世的領主、老板的金絲雀是天然呆(1v1)、一春塵情、地球人的蟲族日常、日久成癮、飛升失敗后我撿到了主角的金手指、請叫我推土機、成為三歲反派崽崽的親媽、偽裝咸魚
“成大人應承了,我也卸了心頭大石。咱們就拭目以待,哪一日這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位子,改成大人來坐了?!?/br> 果然是徹頭徹尾的權欲熏心, 成宣覺得此人已是瘋得不輕。她倒要看看, 天機道的宗主,怎么會有能力扶持她這么個無名小卒。 成宣不欲久留,也不知天機道還在謀算著些什么。她得快些趕回去, 把鬼火案的真兇找出來才行。 見她要走, 宗主只最后悠悠說了句:“成大人是個聰明人,應當知道什么該說, 什么不該說吧?!?/br> 成宣頭也不回便走了,她沿著棚架一路繞行下去,前面還是方才那道徒引路。她趁那道徒不注意,不住往塔身之內觀察。 從她與宗主談話那一層開始,一路往下,每一層塔都是閣樓形狀,里頭被棚架遮擋了光線,什么也看不清。成宣只能隱隱約約看到那里頭好像堆得滿滿當當,一箱又一箱,也不知道是什么。 她一路顧著看,沒注意便迎頭撞上了那道徒。原來,他見成宣落后了不少,正站在原地等著她。那道徒眼神漠然冷冽,看得成宣心中一顫。 這天機道修得人都不大正常了,她在心中咕噥道,奈何面上不敢顯露,只好抓緊跟了上來。 成宣從道壇里出來后,門口那狂熱的信徒已散去了不少。但剩下的,見她出入不受阻攔,皆是又羨又妒地望著她。成宣逃也似地從那兒離開,等她終于回到客棧,才覺松了口氣。 成宣喝了口茶,定了定神。她站在窗邊,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若她已與天機道達成交易,鬼火案即便繼續查,結案也不能與天機道扯上任何關系,否則她的身份馬上就會被宗主暴露出去。 她決意不向任何人提及自己對天機道的懷疑,畢竟如今才剛知道鬼火是如何出現,離找到真兇還有一段時日,還是按部就班查下去,再看看如何應對宗主。 ---------------- 永安皇城,朝會之上。 永嘉帝先后聽得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裴譽稟報,皆說已想盡了辦法抽調人力物力,全力為與西涼開戰做準備,不日后便可領軍開拔,前往定西防御后,他臉色稍緩,還有了點點笑意,吩咐裴譽道:“世子官復原職,仍舊為平西將軍。重任交予你手,可得為大梁拼盡了全力才是?!?/br> 裴譽跪地,沉聲應道:“臣自當盡忠報國,擊退西涼?!?/br> 永嘉帝滿意地叮囑了他幾句,忽地又想起西涼那頭的情形:“李珣之死,可傳到西涼了?” “西涼太子暴死之訊,已幾乎傳遍了大梁北地。想來傳入西涼皇帝耳中,也不過是這幾日的事了?!?/br> 裴譽又俯身道:“陛下切勿憂心,大軍開拔后,定能震懾西涼?!?/br> 奈何接下來眾人所上奏的,皆是永嘉帝不愿也不想聽得。 幾個諫官紛紛進言。永嘉帝一聽,臉色已不大好了。原來這群言官上的折子,早在首輔賀之舟的文淵閣那兒已被壓了下來,賀之舟也沒想到這幾人如此大的膽子,見上折子諫言不成,今日還特特在朝上開口。 永嘉帝神色陰沉,聽到后來,已是對那幾人怒目而視,嘴唇微微顫動,幾乎就要打斷他們。 也難怪永嘉帝如此怒不可遏。原來,全國各地,竟都出現了災禍之象——除了永安的地震,關東山陵因災滑坡崩塌,砸死了不少人,還有西北災荒,南邊出現了日蝕異象…… 言官在下頭說得唾沫橫飛,情緒勃發道:“災異示人,前后數矣,而未見所革,以復往悔①!陛下,若再不正刑與德,如何平息民怨民憤呢!” 永嘉帝怒極反笑:“你說,你說朕該怎么做!你來教朕罷!” 言官昂首道:“臣不敢。臣只是為蒼生社稷進言罷了?!?/br> 大殿上吵吵鬧鬧一通,最后還是沒說出個結果。其中一個御史小心翼翼道:“不如,讓天機道的道人來宮中,開壇作法,為大梁祈福?” 永嘉帝知道裴譽母親,自己的meimei篤信天機道,但堂而皇之讓其進入皇宮之中,舉行儀式又是另一回事了。 見永嘉帝有些猶豫,那御史又道:“臣只是聽聞,如今天機道在各地有如燎原之勢,信徒難以計數。陛下此舉,不正是民心所向嗎?” 裴譽總覺此舉不妥,永嘉帝已是受命于天,為何還要借由天機道來向上天請罪祈福?但他乃武將,不敢輕易進言。 賀之舟道:“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陛下既是天子,如何還需天機道的道人為陛下代言?” 永嘉帝本不想與這群言官起沖突,見首輔已發了話,便連連點頭道:“不錯。祈福儀式可辦,天機道的人就免了。此事就這么定了,散朝吧?!?/br> 裴譽落在最后才走,他見那幾個言官分明交換了個眼神,卻不知其中何意。若他們相約一道為災異上疏還罷了,也不知背后在謀劃什么?莫非與天機道有關。他略有隱憂,但出征之期已近,只盼著永安城內不要再生波折才好。 ------------------ 案子還是得查,成宣仍是早早來到了長年殿。如今宮內就是她每日上值之地,雖不能亂走,但偶爾也碰到過一兩次永嘉帝。 永嘉帝記性倒好,還記得她是那日太后壽宴當面駁斥西涼太子的人,知道她本是大理寺之人,假扮裴譽侍從也沒有生氣。不過可能是戰事即將來臨,又聽說大梁各地皆有不祥之兆,看皇帝眉頭緊鎖,她還是低眉順眼,大氣不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