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 幸虧戚明松心里擔心女兒的安危徹夜難眠,圣旨一到端信伯府,他便立即動身前往長安營點兵啟程了。 看到太子穿著戎服腰間佩長劍,騎著一匹汗血馬在城門下,似乎已經等候多時,戚明松心中一驚。太子殿下向來以一身儒雅文人氣示人,很少有今日這樣英武的氣質。 他心中有思緒萬千。 朝中能領兵的將領不少,會救災的文官甚多,宮中傳旨怎么就這么巧,令他領兵支援三青縣? 傍晚時東宮的人到伯府打聽過鈴蘭的情況,他很難不去想,這其中有太子殿下的恩情。 感激之余他又不免有些擔憂,太子殿下近來身體如何?若是半道上先病倒了,他該如何向陛下交代? 但轉念一想,太子愿意同他們這些臣下一起吃苦、心系百姓安危,足以見得殿下賢明仁義,這是靖國朝廷的幸事,也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短短一照面的工夫,戚明松的心事翻了數篇?;剡^神來才想起行禮請安,朝太子拱手一拜—— “臣戚明松參見太子殿下?!?/br> “伯爺不必多禮,我等肩負重任在身,盡快趕路吧?!?/br> “是?!?/br> 戚明松恭敬地應下,目光還是忍不住往太子身上瞟。陸之珩察覺到他的眼神,便知道是在擔憂什么。 “伯爺不必擔心,如今正值仲夏時節,孤身子康健不常生病?!?/br> 戚明松被看破心思稍有些尷尬,抬手撓了下耳后,隨即揚鞭拍馬加快了腳程。 天亮之前,支援兵力趕到三青縣。此處果然受災最為嚴重,眾人趕到時多數地段積水沒過膝蓋,到現在為止天上還飄著雨,根本無法騎馬行進。 戚明松與陸之珩率先下馬,舍棄馬匹改步行進城??h令與一眾官吏亦是整宿沒睡,一直奔波在各個村莊之間,帶著滿臉疲憊與一身狼狽來見戚明松與太子。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端信伯?!?/br> 官吏依著尊卑禮數先向太子見禮,話音剛落就聽見陸之珩出言道:“此次救災端信伯才是首領,我亦聽從調遣。煩請諸位大人將受災情況稟明伯爺,好盡快安排下去?!?/br> 縣令一怔,隨后恭聲應下:“是?!?/br> 話音才落,一旁的縣丞便上前一步,將三青縣各個村落的情況詳盡說明。和昨夜急報的形勢差不多,最要緊的是守住滋河。 “青云山情況如何?”陸之珩忽然提出疑問,同時牽動起戚明松的心弦。 縣丞愣了一下,見太子殿下和伯爺都是滿臉緊張,不禁有些疑惑。青云山那一片沒什么居民,就半山腰上有個道觀,這有什么值得關切的? 青云觀名氣不小,傳聞觀中乾虛真人乃是呂祖親傳第十一代徒孫。但京城的貴人們多數信佛而非道,加上路途遙遠,都不愛到這兒來。 “這……青云山附近百姓甚少,只有半山腰上有個道觀,微臣與縣令大人忙于各個村莊,還不曾查探青云山的情況?!?/br> 陸之珩見他神色惶恐,倒也沒有為難他,點點頭示意知曉了便不再打岔。 情況都已經了解了,戚明松簡單分析一番,便對手頭官兵做出了安排。三青縣官員重新返回崗位,議事廳內只留戚明松與陸之珩二人。 眾人回避以后,戚明松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太子殿下,臣有一事……” 陸之珩按下他的肩膀,說道:“我知道戚姑娘昨日去了青云觀,伯爺必定為她擔心。你身居要職勢必要親自坐鎮滋河堤口,青云觀那邊我替你去?!?/br> “太子殿下大恩,臣感激不盡?!逼菝魉筛屑ぶ?,總隱隱覺得自己被算計得明明白白。 也罷。 災情當前,只要鈴蘭能安然無恙便是好的。 事不宜遲,兩人分工明確后各自啟程。 大雨之后山路極為難行,即便青云山本身并不高聳,青云觀又只在半山腰,陸之珩與數名官兵還是花了半個時辰才到道觀門口。 一眼望去,遍地狼藉。 高處倒是沒什么積水,但處處散落著淤泥污痕,落葉殘枝被吹打得遍地都是。 大概是昨夜狂風暴雨將山上的泥石巖塊推了下來,道觀中有幾處屋舍房頂都被砸毀了,幾處大殿也有損毀。 此刻雨還沒有停止,加上山石松動隨時可能掉落,此地實在不宜久留。官兵快步進道觀里搜尋了一圈,回來向太子稟報。 “稟太子殿下,觀中空無一人?!?/br> “一個人都沒有?” “是,小人進屋里看過,不僅空無一人,門窗還都關的嚴嚴實實,許多經書都用木箱裝好放在桌上或是榻上,看起來是早有應對?!?/br> 陸之珩眉心微蹙,“那觀中的道士都去哪了?” 一名官兵猜測道:“或許是這些道士料到青云山災情嚴峻,提前下山去躲避了?” 陸之珩若有所思。 “太子殿下,方才觀中又落了一根滾木下來,險些砸到咱們的人,小人以為此處實在不宜停留,既然觀中道士已經疏散,咱們也快下山吧!” 陸之珩一夜沒睡,干了一宿的路,方才又爬了半座山,精力所剩無幾。這一動腦子,便覺得眼前一陣暈眩。 他用點力氣揉了下太陽xue,準了官兵之請。 “回三青縣,你們幾個即刻去尋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