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食品廠效益不錯,大伙病也好了,廠長一高興,決定蓋新的員工樓。 而且還一蓋蓋兩棟。 統計過員工們的需求后,其中一棟樓做集體宿舍,衛生間每層樓一間,共用。 集體宿舍能安置更多家里住不下的工人,是綱需。 這棟樓廠里出全款。 另一棟樓一樓二樓,是兩房一廳,一廚的配置,衛生間也是在外面,每層樓一間,共用。 這兩層分給那些老資歷,一大家子住一起還在外面租房子的。 這兩層樓也是廠里負擔費用。 三樓就厲害了,只規劃出幾戶人家,每一戶里都有專門的洗澡間,衛生間,廚房,大客廳和三間臥室,其中一間臥室可以改成書房。 這幾間房是留給那些有余錢,家里人口多,對房子有特殊需求的職工。 想要三樓房子的職工很多,但真的申請的沒幾個,因為這樣的房間要職工自己出錢,不是出成本費,是出兩倍的成本費。 這一步就剔除了廠里絕大多數職工。 而這絕大多數里,不包括歐榮。 以歐榮的資歷,她是沒資格分房子的,哪怕認購都不行,但今年的先進個人讓她有了這個資格。 錢方面不用擔心。 有國家隊呢。 自從歐榮和市委坦白了她的空間,就有專門的國家隊人員來和她接觸,問清楚了空間了升級,以及升級情況后,有專業人員幫她規劃空間。 空間種什么,養什么,怎么才能最有效率的獲得金幣升級,都有國家隊cao心,她乖乖聽話就行。 如果國家隊有需要,比如以后大量種植水果,制造水果制品出口,或者這次全內陸范圍的大脖子病,前期海產不夠,需要歐榮空間產品補充,等等,會影響歐榮空間金幣的最優收益,郭嘉再購買空間產品的同時,也會補償歐榮的損失。 當然,一碼歸一碼,國家隊幫歐榮規劃,給歐榮出主意,干活,歐榮也得‘付工資’,這工資是什么,得看郭嘉需要。 而為了‘付工資’而影響的金幣收益,郭嘉是不補的。 其實郭嘉有需要,歐榮也不在乎空間那點金幣損失,最多就是晚點升級而已,歐榮說了無數次不需要補償,無奈國家隊不干。 所以別人不知道,歐榮還是個大大的大富婆。 用后世裝13的一句話就是: 金錢對她來說不過是數字而已。 當然,在這個年代,歐榮也沒能擺脫有錢沒處花的窘境,別說只是建房成本的兩倍價了,只要住的舒服,成本的十倍家歐榮也愿意買。 所以,歐榮明明有資格選一樓二樓的免費房,她還是選了需要自費的三樓房間。 也是從食品廠開始建的這一批宿舍樓開始,抽水馬桶開始普及。 也是從這兩棟宿舍樓開始,自來水開始普及。 這兩棟宿舍樓食品廠花了大價錢,每層樓的廁所都是自動抽水清潔的,類似于現代的學校廁所,而在廁所旁邊,還有一間共用水房,里面足足接了十根自來水管。 自費的三樓套間里面更是安裝了獨立的抽水馬桶,每一家的廚房都有一根自來水管道。 可謂是把自來水引入家家戶戶的第一步。 該有的基礎設施都有了,尤其是三樓的幾間自費房,離現代樓房僅僅只差了一個精裝修和天然氣。 這樣的房子說是京市第一絲毫不為過,這時候連市委大院都沒普及抽水馬桶和自來水呢。 這樣的規劃設計,廠領導瞞的特別嚴,就怕某些不那么急用房的員工聽到房子這么好,都來申請,搞得真正需要的人申請不到房子。 至于廠領導知道設計也不礙事,凡是知道新樓規劃的一律只能買自費房,而700塊的天價,連領導們也不是每一個都湊的出來的。 除了歐榮,連丁廠長想換房都得東拼西湊借了幾百塊外債才換的起。 新房子人人都喜歡,但有那個狠心申請的真沒幾個。 房子都開建了,其他房間包括集體宿舍的每一張床位都有主了,歐榮的左鄰右舍們還沒滿呢。 華國工人一向效率,先建的是集體宿舍。只用了四個多月,一棟嶄新的三層紅磚小樓就建好了。 連帶下水管道,自來水管道,電線就全給鋪好了。 后勤部的人去市政府做了開通水電的登記后,再去家具廠拉來早就訂好的上下鋪,隔天就能順利入住。 當職工們發現新樓居然有電的時候都驚呆了,除了申請到宿舍的人以外,小樓里還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結果參觀者們又被自動沖水的廁所和有十來個自來水管的水房震驚了。 夠資格申請新房的人無不捶胸頓足為了省錢,沒有申請新房。 ps:單位的免費房不是一分錢不花的,廠里出地,出材料費,但蓋房子的人工和工人伙食這些成本單位是不出的,等房子建成后,廠里的會計合算完這部分成本需要每一個住戶均攤。 只不過刨除磚頭,水泥,沙石,管道這一類大頭支出的建材成本外,人工成本不算高,均攤一下最多不過三四十塊錢而已。 就因為這三四十塊錢,但凡還能湊合的人家寧愿湊合湊合。 等職工們再一窩蜂的跑去看第二棟小樓還有沒有空房時,只有三樓的自費房還剩下六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