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像是歐榮她們市里,黑市的地點就在墳地。 京市當然和歐榮老家的小城市不能比,但在六十年代,就算是京市這種大城市也仍然有很多地方未開發。 廠區和廠區往往都隔著一大片的蘆葦叢或者樹林子。 騎自行車五六分鐘就能找到一片大樹林子,走路也就半個多小時。 黑市雖然不方便在居住區,到底也是服務居民們的地方,也不可能離居住區太遠,這樣的地方很好找。 為了以防萬一,還有一個方法也能找到黑市。 守住居民們外出的主干道,晚上十二點左右就等著吧,肯定有不少出來買東西的,跟著他們就對了。 賣東西的人都很小心,不好跟,被抓到就是投機倒把,但買東西的人防備心輕很多,因為他們被抓到也沒事,頂多被教育教育就會放他們回家,下次該怎么買還怎么買,不妨事,所以就好跟的多。 打定主意換點錢和票,歐榮特意去淘寶商城買了兩個特大號的藤編籃子,本來以為這種籃子會很便宜,她想多了,一個68帶蓋子,兩個136,手續費14,花了150。 歐榮生怕東西賣不出去,往籃子里面放了好幾樣東西。 毛巾五條,肥皂兩塊,牛奶兩袋,還有奶粉,一袋普通奶粉,一袋羊奶粉,雞蛋二十個,豬肥油五斤。 菜的話不太好賣,工人門都從食堂打飯回家的,自己家做飯的去糧店買菜就好。 而且這年頭,誰家沒有幾個鄉下親戚,回鄉下拿菜或者鄉下的親戚送過來都挺正常的。 糧店只有大城市里才有。 人口少的小地方,供銷社就可以解決所有,大城市不行,人太多,供銷社負擔不過來。 所以把食品這一塊兒單獨分了出來,就有了糧店。 糧食,rou,菜,蛋,掛面,白糖,油鹽醬醋,這類都要去糧店買。 供銷社只供應日用品,或者偶爾才有的水果,以及加工食品,比如紅糖,水果糖餅干之類的。 京市的工人們每人都有一個糧本,一本剛好夠用一年。 他們每個月都能在糧店買到糧本上規定的數量的糧食和rou菜,價格不貴。 超出糧本上的量才需要用糧票去買。 而當月如果誰沒有買到糧本上的量,多余的部分就會廢掉。不會累計到下個月。 這么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只要是糧本上有的東西,就百分百一定可以買到,需要用票另外買的部分就不一定了。 有錢有票卻買不到東西,在六十年代是常態。 所以蔬菜不一定能賣的出去,就算有人買,也賣不上價格,歐榮就沒放。 好吧,她空間也沒有。 歐榮空間的大米白面在這個年代屬于特等米面,比一等還要好,每樣拿兩斤。 還有十三只生雞rou,十五只熏雞,和十只干熏雞。 歐榮想了想,把生雞放了一只進去。 這些東西用一個特大號籃子都能裝下。 還有一個籃子,是擺設。 歐榮把熏得干干的干熏雞拿出來,放進去,白天找人的時候就用手提著。 熏rou是有香味的,尤其是用香木熏得rou,隔老遠都能聞到味兒,放個一年半載都不帶散的。 剛上車沒一會兒就引來了全車人若有若無的圍觀。 坐在前座的大姐百分百是六十年代社交牛逼癥無疑了。 她轉過頭來問歐榮: “大妹子,看著面生,你是哪兒的???” 歐榮回答: “我是津林縣前進生產隊的?!?/br> 大姐說: “沒聽說過???” 歐榮點頭: “挺遠的,我坐了七天火車才到的京市?!?/br> 大姐一驚一乍的。 “哎呀,那么遠啊?!?/br> “那大妹子,你那么老遠,來干啥來了?” 有大姐帶頭,車上的婆婆mama全都聊開了。 歐榮回答: “我找人?!?/br> 前座大姐說: “這趟車的路線全是去各個廠的,小姑娘你要去哪個廠找人???找什么人?” 正好可以在車上打聽一波,歐榮沒藏著掖著,她說: “我來找我丈夫?!?/br> “他是早年來我們生產隊下鄉的知青,六年前突然就不見了,我爸媽說知青能回城了,說他是偷著回城了,他家就是京市的,可是當時孩子還小,我出不來?!?/br> “現在孩子大了,他不回來,只能我來找他了,咋的我也得要個說法?!?/br> 車里的婦女全都支持歐榮: “肯定得要個說法?!?/br> “這樣的男人良心被夠吃了的,見到他撓死他,別客氣?!?/br> “這要是我兒子敢這么干,看我打不死他?!?/br> 別看在鄉下當年拋夫棄女回城的知青多,但這些才是鳳毛麟角。 回城后在各個城市里一分散,水花都看不見。 而大部分在農村結婚的男知青,都是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城的。 坐前座的大姐聽了歐榮的話臉色一下子變得有點一言難盡,她問: “大妹子,你那老公叫什么名字?他父母叫什么?在哪個廠上班?” 歐榮搖頭: “我就知道他父母都是廠里的正式職工,家庭條件還不錯,我就是想碰碰運氣,一個廠一個廠的找總能找到的吧!我老公叫吳振華,你們有聽過他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