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這個歌手有點野[娛樂圈]、你的聲音真好吃、指尖的omega、把流氓關在家里的一百條反思
黑袍當初在紅姜山硬說她娘是長歌樓樓主,無非就是想擾亂賀北的思緒,以及對自家父親的信任與看法。如此拙劣的煙霧彈,令賀北覺得可笑。 因為賀岸在他這里,真的沒什么可以提升的高度。 賀北的道德底線并不像賀岸一樣,有多“至上”,就算他娘真的是長歌樓樓主,那么過去的那些事已經過去,所有的恩恩怨怨都是他爹與他娘的那一輩的事,與他無關。 更何況,賀岸如若有一天名聲真的臭了,他還是會認這個爹,但是反之,他的名聲臭了,賀岸一定會第一個把他踢得遠遠的,有多遠踢多遠。 — 與暮子吟告別以后,賀北把謝倦叫到身邊,將這幾日關于銀溯與銀辰子那點子糾葛簡單分析與解釋一遍。 謝倦聽完并未表現的多驚訝,只是提醒賀北要當心。 謝倦挺高興一點,就是賀北對他不會隱瞞任何秘密。這樣避免很多誤會,以及,被一個人愿意無所保留的對待,是一件可以感到榮幸的事情。 謝倦與賀北當日難得心情放松一些。 他們打算去街上買一些惟城的特產帶回鳳語山,分給同門的師兄弟。 往日掃街的三人行如今因為祁年的要手把手教銀溯習劍,而光明正大的變成二人世界。 惟城比松洲城大三倍不止,更何況此地沒有熟人,剛走出城主府沒幾米,賀北便堂而皇之地牽起謝倦的手,說:“師兄,你看街上認這么多,我們別走散?!?/br> 賀北每次占便宜的時候都會想好理由,謝倦根本懶得理會。 只是盛夏炎熱,兩人牽手,沒有一刻鐘掌心便都是汗津津的。 謝倦為難道:“不如我們松開,熱,有汗,真不舒服?!?/br> 賀北不愿意,最后勾住謝倦一根小指:“這樣吧?” 謝倦總覺得有失分度。 “我又不會跑?!闭f罷,謝倦掏出手帕擦擦掌心的汗。然后把手攥合住,拂長袖子,不給賀北可牽之機。 賀北便沒再糾纏,因為兩個大男人在街上勾著手指走路確實有些奇怪...... 一路上,各式各樣的攤位讓賀北與謝倦看得眼花繚亂,賀北不禁感嘆:“惟城的風物比松洲城是多一些?!?/br> 謝倦點頭表示贊同,只是他感興趣的東西并不多。 來到中心地帶時,街上的清凈更是熱鬧非凡,最大的拍賣行正在樓前舉行慶典??礋狒[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將四周圍堵的水泄不通。 賀北喜歡湊熱鬧,但是難湊的熱鬧他也懶得湊。 只打算路過時,里面的拍賣師介紹賣品的聲音如雷貫耳,而且介紹的內容讓賀北直接停止下腳步。 “艷山劍,是青云派祖師爺——江湖人稱寒霜客的蕭羿挽當年所持的佩劍。削金斷玉、不再話下......寒霜客當年用它一劍曾當百萬師......這品質,就算是外行都能看的出來不一般,劍刃似雪色,劍氣可綻金芒似佛蓮,劍柄尾端的八星連紋更是被一種古老的秘法所加持......” 賀北當下就暴跳如雷,忍不住口吐芬芳:“草,老子的劍,不會被黑袍那狗玩意兒拿去賣了吧? 再說,什么八星連紋,那時他練劍時不小心磕碰的痕跡,看起來像是個八角星。 作者有話要說: 阿念 -我只是個小玩意兒。 第071章 家妻 謝倦眉頭皺起, 沉吟一句:“艷山劍?”他回頭一看,賀北已然跳上幾米遠處的高大柳樹,正伸長脖子朝人群中央圍著的展臺上張望而去。 賀北看到展臺上呈現著他最熟悉不過的艷山劍,心狠狠一揪。艷山劍就是燒成廢鐵他也認得出來, 艷山劍上的劍穗還在, 劍穗上墜的黑金圓珠在日光下明晃晃的反出光芒, 刺瞎他的眼。 賀北給謝倦使了一個眼神,道:“師兄,我男風去去就回?!?/br> 賀北用輕功從烏泱泱一片的人群頂上踏過, 猝不及防就飛上展臺。 拍賣行的人沒見過這等架勢,立馬招呼著幾個行里的侍從上前將賀北團團圍住。 “何等閑人,擅闖我們鯨坊展臺?!?/br> 賀北的神色看似不大高興:“不,你誤會了。我是想問問,我的佩劍為何出現在你們的展臺之上?!?/br> 展臺的司儀將賀北粗略打量一遍, 雖說對方看起來蠻橫不講理, 但是無論是行頭還是模樣氣度, 都像個富貴人家的小公子。 司儀的態度盡量放軟幾分:“我們鯨坊的貨品都來自于正經貨源。這位小公子,你聲稱此劍是你的佩劍?敢問小公子姓名以及出身,或許其中有什么誤會?!?/br> 賀北冷哼一聲:“姓名你還不配知道。這佩劍我丟失已快有一月有余, 沒想竟在此處相見。我很好奇這劍你們哪來的?” 司儀頭一次遇上此等硬岔,但是鯨坊的背后靠山之大,他倒也硬氣:“鯨坊都是正經貨源, 不對外透漏, 有權保護賣家隱私。鯨坊三十年以來沒做過虧心生意, 小公子說這佩劍是你的, 空口無憑。我看公子的長相不像是我們中州內陸的人, 倒像是——蕪疆人?!?/br> 好端端的, 忽而扯上蕪疆人,賀北看他是想引戰。 在中州內陸大部分的老百姓眼里,蕪疆人是和魔教掛鉤的。司儀此話一出,臺下的看客們都開始對賀北議論紛紛。 幸好賀北是在惟城,畢竟云頂之巔的左護法是一個實打實的蕪疆人,這些年造福嵐洲十城,百姓們對蕪疆看法緩和。若是此時賀北在江北江東、當年受長歌樓樓主禍害最嚴重的地區,早就被淹沒在民怒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