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這樣嗎? 官員眼睛一亮,也不失為一個辦法——齊氏可是超一品命婦,實然他并沒有這個權力廷杖她的。 趕來的內侍聽了這番話卻是面色大變,道:“王妃何苦如此?王爺可是陛下的親弟弟,您去狀告他,又有什么好下場?” 齊氏站起身來,神色淡淡地掃了他一眼:此人是太后的人,還是顧賢妃的人? 不要緊了。 走到這一步,她早就不怕得罪太后了。 今日只要能讓她見到皇帝,她就一定要把天捅破。 “不牢公公費心了,萬事總得試試,才知道成不成?!?/br> 隨著齊氏整理好衣擺,神色莊嚴肅穆地朝午門內而去,封堵的錦衣衛也四散了,由著百姓們好奇地又往前躥了幾步。 遠處,有人面色微變:這些錦衣衛哪里是來維持秩序的?分明是來保障齊氏的安全的!人一走,他們就毫無顧忌了。 只是,在宮外攔住了他們的人,在宮里,當真能順利見到陛下嗎? …… 紫衣太監跟在兩人身后,卻是悄悄地招來一名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那小太監會意而去,齊氏有所察覺,但也并未在意。 她走到今天,除了淮南王,視若無睹,一心當聾啞家翁的太后也有莫大的責任,她很想知道,今日,太后在她的兩個兒子之間,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來攔了她,或許,顧太后謀劃了半輩子得到的榮華富貴,都會變成過眼云煙。從此與皇帝離心,母子再無相見之日。 不攔她,她會眼睜睜地看著寵愛的幼子去死嗎? 有趣。 …… 慈壽宮中。 太后聽了來人的稟報,久久無言。 她猜到會有這么一日,只是沒想到,會是從來懦弱的齊氏來充當這個角色。靳兒他,終究是把人逼得太緊了。人死了還好,如今沒死,就要把天捅破了。 她不說話,那內侍卻急得不得了:“太后娘娘,這可怎么好?不能讓王妃去陛下面前詆毀王爺啊,王爺怎么會殺她!” 詆毀么? 太后轉了轉手里的佛珠。 真是為了這樁事,皇帝也不會怎么理會的。這內侍不清楚,可她卻知道,齊氏進宮這趟,是為了什么。 什么謀殺發妻,一個障眼法罷了。 她深吸了一口氣,淡淡道:“差個人去悄悄知會賢妃一聲,她造的孽,讓她自己去擺平?!?/br> 她現在不能出手,一旦出手,事后清算,她必然是保不住靳兒了。 內侍一頭霧水:這不是在說王爺嗎?和賢妃娘娘有什么關聯?難道,齊氏其實是開罪了賢妃娘娘,才招來殺身之禍?他想不明白,也沒人在這時候會讓他明白。 …… 顧賢妃手腕上的珊瑚手串脫落,重重地砸在金磚上,出現了一層層的裂紋。 齊氏竟然沒死? 她深感大禍臨頭,且這關頭,太后竟然不出面了,只來告訴了她一聲…… 她一瞬間就明白,太后,準備徹底放棄她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和端王退出京城還不夠,那些人,竟然還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顧賢妃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陛下現下何處?” “在永和宮陪貴妃用膳,這會兒應該準備離開回御書房了?!苯諄?,皇帝的去向都很規律,每每這個時辰,陪蘇貴妃用完午膳,都會回御書房小憩,下午再批些折子。 回御書房……那說不定會直接在路上碰到齊氏。 無論有沒有用,她都得試一試,得讓陛下耽擱些功夫,讓齊氏一時見不到他,再想辦法對付齊氏。 至于攔齊氏……沒用的。胡奇一旦跟著陛下回去了,很快會聽到消息的,那位大總管,耳目多著呢。 賢妃忽地看向手下的宮女:“去把鄭嬪找來,帶到御花園去把陛下攔下?!?/br> 宮女愣了愣,遲疑道:“娘娘,陛下一向最厭惡鄭嬪的……” “就是要陛下厭惡她?!?/br> 賢妃淡淡開口,眸光微微閃爍。 她現在不能去,陛下對她們母子正在氣頭上,每日去永和宮,就是一個打壓的信號,這個信號,直到她們離京,恐怕不會終止??伤浀?,陛下十分厭惡鄭嬪,每每見到都會避開,然后去蘇貴妃宮里,聊上半日…… 或許,陛下今日見了她,會再回永和宮去。 空下的一些時間,足夠讓齊氏殞命了——只是謀害發妻這一條,不足以讓陛下對這個胞弟如何。 …… 酒足飯飽,皇帝正慢悠悠地朝著御花園而去。 穿過御花園,再走一段,就到了御書房了。 又要批折子,皇帝撇了撇嘴,不大樂意。 好在近來好消息還算挺多的,抄了林家,國庫豐盈不少,前邊發生的幾次小規模沖突,大嘉朝都占據上風。這也讓他堅定了繼續打下去的信心,先皇丟的那幾座城池,他一定要打回來,他要讓那些老臣看看,他才是明君! 把老二趕走……說實話,他心情也挺舒暢的。 這長子一直在他底線上跳來跳去,要不是看在他是他兒子的份上,他早就把他奪爵關宗人府去了。這么看來,他比先皇仁明多了,先皇那時候,還殺了個太子呢,那可是嫡長子。 不過不殺先太子,后來也沒他的份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