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要不是因為見慣了宿主對男主耍帥時的漫不經心,他也不能一直看不出宿主喜歡男主! 還有現在,都說熱戀期的人,膩歪的不行,這兩個除了公事能說上個一天一夜,旁的就沒聽他們說什么‘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情話。 即使如此,對比起來,依舊是他們兩人更像一對。 大約這就是宿主口中的,細水長流吧? 細水長流的兩人最終也沒賴多久,雖說瘟疫已經解決了,但桐圓縣的百姓們之后要如何生活? 論理,他們只負責賑災,旁的事一應不理,但欒子鈺想看見的世界不是現在這樣,為此,值得越矩一試。 欒子鈺拜托寧仇幫他找了桐圓縣的地志,或其他有關的書籍,翻看了兩天后,結合了寧仇查到的消息,著人去請林縣令。 直至當天夜幕降臨,林縣令也沒能從驛站中離開,還是過了三天,才堪堪被人扶了出來。 有好事者守在附近,見林縣令出門時雙眼布滿血絲,一副多日未眠的狼狽,精神頭卻是極佳的,也不知是個什么原因。 隨后又過了五日,欒子鈺一行趁著夜色,悄然離開了桐圓縣,后來有鄉紳聯名去問林縣令,只得到,‘欒大人不忍離別之景,故獨自離去’的答案。 同日,府衙公告欄便貼出了招工送糧種的文章,待遇與外頭別的縣城別無二致,百姓們因此更是感恩欒子鈺,對生活也有了盼頭。 等房屋搭建的差不多了,林縣令又響應了植樹護城的指令,仍舊雇傭百姓,不挑男女,但凡是有力氣的,能干活的,都能得到錄用,惹得百姓們熱淚盈眶,謝恩不及。 林縣令也因見了百姓們連日來的變化,越發熱愛自己的工作,也一改先前猶猶豫豫的性子,逐漸變得有條理了起來。 更是自發的審奪情勢后,開始推行種桑養蠶,拿著欒子鈺給的銀兩,接了郝家源源不斷送來的樹苗,挨家挨戶的尋找種桑好手,呼吁大家一同致富。 對此,已經開始巡視各個受災縣城的欒子鈺也表示佩服。 雖然這主意是自己翻查書籍,又詢問老人,考察了地勢,方才提出的,但當時林縣令還滿不贊同,甚至推翻他的主意,哪能想到一轉眼就紅紅火火的辦了起來。 從寧仇手里得知了桐圓縣的變化后,欒子鈺擁有了回京后向小皇帝建議采取因地致富政策的強力論據。 在他們視察的途中,駐扎錢塘縣的小姚將軍送來了密信,里面詳細寫了當日派遣士兵隨鄉的總結,拋去兢兢業業不敢叫人抓住把柄的商戶,那幾名神色有異,被重點觀察的商人果然露出了馬腳。 “我們做的都是正經生意,憑什么抓人!”一名身穿秋香色流光錦的富商被錦衣衛捆綁推搡著,撞到了大街上,饒是這樣還叫喊著冤屈,“難不成是我們孝敬的不夠,惹惱了大人?” 這樣的胡亂攀咬,寧仇哪能容他,長鞭出手,細長的紅痕直把人臉破了相。 欒子鈺笑著合了扇,一襲玫瑰紫二.色的蜀錦,襯的他唇紅齒白,“欸,官字兩張口,自然是我說什么就是什么了?!?/br> 囂張,狂妄! 那名被抽的說不出話的富商聞言,氣血翻涌,險些口吐鮮血。 隨著抄家專業戶將他家中財物搬出,又壓著一應妾室奴仆,浩浩蕩蕩連綿整條街,圍觀百姓難免驚嘆這家的財富,但依舊不知錦衣衛上門是為著什么。 和這家相同遭遇的還有四五家,都是直接上門,一頓混亂后,闔家灰頭土臉的被枷鎖銬住,好不凄慘。 鬧成這樣,別說百姓不知道原因,就連地方官都無從得知,上門去問,反受了一日的冷茶,氣憤之余,不禁聯名上書,彈劾欒子鈺的無法無天。 奏疏傳達天聽,已經官至三品的薛煜康伺候在側,只見興順帝釋然一笑,甚至與他生動形象的讀道:“官字兩張口,自然我說什么就是什么?!?/br> 帝王毫無芥蒂憤怒,更不見斥責,上朝后聽了御史的鼓動吹風,虎目圓睜,“竟有此事?可知寧愛卿為何抓人?” 還以為欒子鈺被拋諸腦后的官員,此刻算是看清了,這皇上不過是一時忘了,如今被人提起,不還是護著? 被薛煜康壓得有些喘不來氣的幾名官員,神.色.間頗有幸災樂禍之味,皆拿眼神去瞧他,仿佛在說,‘你費了那么大的功夫,到頭來不還是竹籃打水?!?/br> 這薛煜康正如眾人所想的那般,跪奏道:“朝中上下誰人不知,寧大人只是聽令行事,真正叫人看不透的是欽差欒子鈺寓意何為?!?/br> 舊愛與新寵,興順面露難.色,猶豫思索了片刻,像是狠下心來道:“薛愛卿所言有理,便先召欒卿家回京吧?!?/br> 能讓一直偏心欒子鈺的興順帝松口,就算沒有立即定罪,也足矣讓大家瞧清薛煜康的地位。一時間,薛府門前車馬簇簇,來往文官勛貴絡繹不絕。 此事就這樣落下帷幕,興順終于能在維護的前提下,不打草驚蛇的發出了召回圣旨,安心的在大宓宮等欒子鈺平安歸來。 在圣旨未到之前,欒子鈺在前往錢塘與秦亥會面前,先一步接到了江南呂家的拜帖,聽寧仇說,這戶人家在十多年前也算是漕運一道的領頭羊,不過這些年換了地方官,又起了新秀,逐漸沒落了。 欒子鈺對水事,極為上心,同樣也對在此時還敢上門的呂家家主,有些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