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支棱起來了! 第33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醒、欲墜、[綜漫同人]橫濱文豪今天寫作了沒、[綜漫同人]咒術最強說他要做大魔王、渡劫歸來我成了他的朱砂痣、撕掉人設后我爆紅了[重生]、軟軟美人、假少爺穿回來后爆紅了、完美耦合[男A女O]、炮灰皇子崩人設后不亡國了(穿越)
懋王看著那女醫:“你在宮中有多少年了?” 女醫恭敬地道:“妾入太醫院十三年?!?/br> 懋王:“宮中規矩,你自是熟悉?!?/br> 女醫聽這話,知道懋王意思,忙道:“殿下放心便是?!?/br> 懋王頷首,之后沉默起來。 女醫見此,不免忐忑。 懋王自懷中掏出一白色絹帕,遞給了女醫。 女醫接過來,也是疑惑。 懋王輕咳一聲,終于道:“女子行房之后,竟有些許血跡,這是為何?” 女醫捧著那絹帕,恭敬地道:“想必此女為處子,血乃破苞之血?!?/br> 懋王:“有無可能,行房后,數月不曾行房,有此血跡?” 女醫面上顯出片刻的茫然,之后道:“依妾看,若是曾經行房,數月后再次行房有血,原因有二?!?/br> 懋王:“說?!?/br> 女醫:“其一,房事粗魯,傷了女子身體,故此有流血之跡,其二,數月前行房,女子□□之壁,損而未破,留有殘余,所以數月之后,再現落紅?!?/br> 懋王聽了,抿唇沉默許久。 第28章 重陽節 烏苔將懋王的心思可以說是前后猜了好一番, 最后想著,若是他其實根本沒丟失記憶,是萬萬不可能像如今這般和顏悅色的, 只憑這個,再多疑心, 仿佛也可以消除了。 當然了,她暗暗思量著這事,也覺得自己務必得小心了, 正想著,題紅來報,說是王管事過來了。 王管事是懋王跟前紅人, 烏苔自然沒有怠慢的禮,況且她如今心里正起疑, 便忙換了衣服,過去外廳相見。 王管事見了烏苔, 笑呵呵地拜見了,一臉恭敬。 烏苔看他這樣,心里稍松, 便問起府中諸事。 王管事卻道:“這兩日, 去惜薪司拿了牌子,領到了今年新運進來的銀炭, 因還沒給各親王府發放,自然不好太聲張,只領了一車,殿下的意思, 先緊著王妃屋里燒, 就這兩日, 還得勞煩王妃移駕,尋個時候把地龍燒起來?!?/br> 烏苔頷首:“極好,我瞧著,自打殿下受了傷,這身子骨比往日到底是弱一些,還是得好好養著,如今入秋,又下了雨,這天兒陰得厲害,若是能燒起地龍,驅驅寒,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br> 王管事自然應著,一時又說起如今云安城已經陸續開始儲備過冬的菜蔬,懋王府自然也該備著了,拿了單子給烏苔過目。 烏苔是今年入春時候嫁過來的,以前在葉家也沒掌管過這些,如今拿過來,難免裝模作樣看了一番,卻見各樣菜蔬齊全,多少有些納罕:“原來冬日各樣菜蔬如此齊備?!?/br> 入了冬,云安城是沒什么菜蔬的,都是要從南方運過來,或者自行儲備,所以就烏苔的記憶里,冬天菜蔬花樣自然不如其它季節。 王管事笑呵呵地道:“殿下封于豫州,豫州物產豐富,各樣菜蔬齊備,這些不只是宮中預備分過來的,還有從豫州運過來的?!?/br> 烏苔這才恍然,便隨口問起豫州諸事,閑聊了幾句。 這么聊了幾句后,她試探著道:“豫州氣候好,出產豐富,菜色自然和云安城不同,不知道殿下在豫州時,都喜歡什么菜色,閑暇時都忙些什么?” 王管家聽著,恭敬地道:“殿下往日忙于公務,也沒多少閑暇時候,不過偶爾出去放鷹打獵倒是有的,至于菜色——” 王管家望向烏苔,笑得慈祥,眼角的皺紋也豐富起來:“殿下飲食清淡,并不講究,這個娘娘也是知道的?!?/br> 烏苔聽著,總覺得王管家那慈祥的皺紋里,仿佛藏著別的什么意味。 不過她神色不變,還是笑著道:“前幾日進宮,皇祖母給了一個方子,之前問起來,殿下不喜,如今我想著,既是皇祖母的方子,總不好拂了老人家的好意,還是給殿下用了吧?!?/br> 王管家自然沒得說,連連點頭:“娘娘說的是,那屬下就命人拿了方子抓藥,給殿下用了?!?/br> 一時又提起重陽節家宴的事,王管家自然都應著,說是會提前準備,兩個人好生商議了一番,王管家離開。 烏苔給題紅使了一個眼色,題紅心知肚明,送王管家離開時,便塞給王管家一塊玉,那可是上等好玉,是葉家嫁妝里的。 題紅回來后,向烏苔微微頷首。 烏苔便笑了,竟然真收了。 這塊玉固然是好玉,不過這是嫁妝里面的,自己便是拿出去,估計也不好變賣,借花獻佛塞給了王管家,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想起那重陽節家宴,烏苔又寫了名帖,請了素日幾個堂姐妹以及好友,自然也請了娘家人,封好了命人送出去,至于送過去洛國公府的,特特地連帶著送了幾匹海天霞。 反正好幾匹呢,她一個人哪穿得了那么多,攢下來還不知道便宜了誰,送出去隨便做個人情,沒準回頭行事方便呢。 忙完這些后,她又命題紅拿來了之前繡的荷包。 其實那荷包只繡了一多半就因為知曉了身世和那《浣花緣》的劇情而作罷,隨意扔在那里了。 現在她重新拿出來,將那針線補齊,總算是繡好了。 荷包是一只小貓兒,窩在牡丹花旁,翹著尾巴,憨態可掬,烏苔自己看著便覺喜歡,她想著懋王,他若是見到,定是覺得自己賢惠了。 她又可以趁機編故事了呢。 如此到了晌午過后,送出去的名帖陸續有了回應,她這懋王妃難得設下賞菊宴,大家自然是都要來的,至于洛國公府自然也回了名帖,又提到懋王救了三夫人的事,更是說要改日登門拜謝懋王。 她把玩著這些信函,想著懋王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誰知道沒盼來懋王,倒是她娘家人來了。 她一聽便知道,定是范氏來了。 別人可以寫名帖,唯獨她,要說的話不能落在紙面上的。 她好整以暇,便命人請了進來。 范氏一進來,便看向左右,道:“都下去吧?!?/br> 然而,她這話說出后,題紅拾翠紋絲不動,就像沒聽到一樣。 烏苔對此很滿意,不愧是一直跟隨她左右的忠仆。 她笑了笑,抬手,這才淡淡地道:“下去吧?!?/br> 聲音卻是懶懶的,矜貴而從容。 她現在已經明白了,哪怕在懋王面前如何低三下四,但在外人面前,她這個王妃的架子就得端起來,這也算是她討好懋王應該得的了。 題紅拾翠并屋里其它丫鬟這才低首,微側著身子,分成兩排無聲走出,走出后,還體貼地關上門。 范氏睜著微泛腫的眼睛,看著這一切,直到那紅木門被關上了。 她緩慢地收回目光,望向烏苔。 烏苔,是她養大的女兒,可是現在,烏苔坐在那里,從容地喝著茶,竟是連眼皮都不抬了。 她蹙眉,有些無法理解地望著烏苔:“烏苔,你雖不是我的女兒,但到底是我養大的,你這般輕慢于我,傳出去,外人怎么看?” 烏苔聽著,歪頭想了想:“外人若是看到,定說我不敬父母,有失孝道?!?/br> 范氏嘆:“可不是嘛,你能明白這個理,我就——” 然而烏苔卻輕巧地道:“可是那和我有什么關系?” 范氏:“你?” 烏苔蓋上茶盞,官窯上等好瓷發出清脆細微的磕碰聲,她笑著道:“外人要說就說,我堂堂懋王妃,還至于怕別人說?誰要說,倒是說給懋王聽聽,看看殿下怎么整治她們!” 范氏聽著,簡直是倒吸一口涼氣,這女兒怎么竟生出這般蠻橫無禮的性子? 到底是鄉野農婦家的女兒,枉費她這么多年的教養了! 她連連搖頭,痛心疾首:“你若想好好地當這個王妃,你以為你能撇下洛國公府嗎?我告訴你,洛國公府就是你的根,你撇不開的,你倒是能耐,竟然把狀告到懋王那里,倒是讓懋王把你祖父說了一通,你以為這樣的話,你能走得長遠嗎?” 烏苔心里冷笑,走得長遠?誰指望走得長遠了! 她如今心里痛快,不比什么都強,洛國公府和懋王府,哪個是她能指望的呢! 于是她漫不經心地道:“母親,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說吧,你看這日頭都落下了,只怕是懋王要回來了,懋王回來,他那性子,你也知道,若是拉下臉,豈不是讓母親沒臉兒?” 范氏瞬間眸中泛起一絲狼狽,懋王是她女婿,按說她在懋王跟前是長輩,可懋王那人,可真是性子古怪,竟然跑去老國公爺跟前告狀,讓她灰頭土臉,在這種女婿跟前,她是沒什么臉了。 她只好道:“倒也不是別的,只是有一樁,昨日蕊娘隨著你三嬸母一起上山,當時就不見了蹤跡,至今也不見回來,你父親已經派人暗暗地去找了,但是根本沒個線索,才想著問問你,不知道龍騎衛可曾見著他?” 烏苔一聽:“原來蕊娘子不見了,那不得趕緊找??!” 范氏:“說得可不是嘛,但她的身份上,也不好大張旗鼓,只能暗地里找,一時半刻哪里找去!” 烏苔略沉吟了一番,道:“母親,這件事,確實不宜外傳,若是傳出去了,將來蕊娘子認祖歸宗,別人知道了,也怕不好?!?/br> 范氏:“我就是想著這個?!?/br> 烏苔:“母親,要說蕊娘子,上次她和我有些爭吵,我自然是不喜,但母親養我這一場,她又是母親的親生女兒,她遭遇了事,我倒是也不能坐視不管?!?/br> 范氏原本以為烏苔必然揶揄一番,如今聽她這么說,倒是意外。 烏苔:“只是這件事也不好傳到殿下耳中,畢竟西山庵中,一個世家貴女就這么丟了一夜,他若是疑心了蕊娘子清白,那這事也不好辦了?!?/br> 范氏:“你倒是想得周全?!?/br> 烏苔:“這樣,我去打點下府中侍衛,興許能打聽到一些線索?!?/br> 范氏聽聞大喜:“那敢情好!烏苔,這件事,就全看你了?!?/br> 烏苔面上不咸不淡:“但我也未必能打聽到消息,若是打聽不得,也不能怪我?!?/br> 范氏:“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怪不得你?!?/br> 一時范氏又說了許多好聽的話,諸如便是認了蕊娘子,娘心里依然惦記著你,烏苔只敷衍著聽聽,這邊耳朵進了,那邊耳朵也就出來了。 這時候,底下管事卻來了,問起燒地龍的時辰,烏苔讓他們現在趁機燒了便是,底下管事自去行事。 范氏聽了,卻是道:“如今炭火還不曾入庫,哪里來的燒地龍?” 尋常煤炭自然是有,但是像這種世家貴族,哪里用尋常煤炭,那些未免熏人,還是得要官家采買的銀炭,這才是正經世家閨閣里的講究。 烏苔隨口道:“母親,你也知道,我一入秋便手涼?!?/br> 范氏疑惑,不懂這是什么意思? 烏苔淡淡地道:“我手涼,殿下疼我,特特地要了宮里牌子,從惜薪司提前支取了銀炭?!?/br> 范氏聽著,詫異地打量了烏苔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