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想死(快穿) 第133節
書迷正在閱讀:妖界大使館,禁止養龍、再世天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四個反派的長嫂、福運小夫郎、抱住那只吸血鬼、陷落(兄妹 1v1)、被渣后我成了師尊的白月光、請你坐在月明里、長生之神豪奶爸、敵國圣子套路多
當然沒有錯! 錯的是蕭陽臨,是蕭家人,是信陽王妃,是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她的看客。 姜月瑤的愿望: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姜老夫人靈堂上,姜歸和蕭陽臨的交鋒立刻不脛而走。一直暗搓搓關注蕭陽臨的信陽王世子趙陽安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拍著大腿直呼痛快,跳起來去找信陽王妃。 “母妃,你聽說了嗎……” 人未至聲先到,信陽王妃無奈嘆了一口氣,這孩子回來四年了,還是那么沉不住氣:“你看你蝎蝎螫螫的,成何體統!” 信陽王妃無奈,“都當爹的人了,穩重點?!?/br> 趙陽安于去年春天成親,妻子出身平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是王府世子,可趙陽安不學無術還有一身陋習,高門大戶但凡真心疼女兒的都不會舍得把女兒嫁給他。 當年信陽王妃為什么厚著臉皮抓著姜月瑤不肯放,就是知道錯過姜月瑤,趙陽安不可能娶到這樣條件優越的妻子。那些背信棄義的流言蜚語,信陽王妃功不可沒,她知道姜政業好名聲,想借此讓姜政業退讓,沒想到他迂腐地只認蕭陽臨,也沒想到姜老夫人拼著不要名聲也要退婚。 趙陽安嘿嘿一笑,不以為然,眉飛色舞地開口,“母妃,姜月瑤當眾揭穿了蕭陽臨真面目,他這個人慣喜歡裝樣子裝好人,這一次,終于踢到了鐵板?!壁w陽安差一點要手舞足蹈,他不爽蕭陽臨很久很久了,每次碰到,蕭陽臨明明說的是好話,可他聽著就是覺得不對味,偏偏說不上哪里不對,只能生悶氣。眼看著蕭陽臨越來越好,外人看自己就越來越鄙視,想起來就要氣個半死。 信陽王妃已經知道,她剛剛就在和羅奶娘議論此事。 蕭陽臨不是善茬,沒有誰比她這個養母更清楚,她一直都知道這孩子心思深,所以才會堅決要送走他。把他留在王府,必然會家宅不寧,尤其趙陽安又是那么的平庸無能,蕭陽臨就是威脅。 只是沒想到,就算送走了,蕭陽臨居然會以那樣耀眼的姿勢強勢回歸。伴隨著他的歸來,她的兒子以及王府名譽掃地。慢慢的她才琢磨過味兒來,蕭陽臨是故意的,他怨恨著他們,所以報復他們??蔀闀r已晚,蕭陽臨羽翼已豐。 信陽王妃追悔莫及,后悔當年心軟沒有斬草除根,更后悔當年將錯就錯鑄下大錯。 其實她早就知道孩子抱錯,婢女翠微發現之后就立刻稟明她,可她不敢告訴信陽王。王爺偏愛劉側妃,劉側妃有三個年長的兒子,而她連生三個女兒才生下兒子,那不僅僅是她的兒子,還是她們母女四人的倚仗。 兵荒馬亂的年月,萬一找不到親生兒子,她的王妃之位便岌岌可危,所以她沒有告訴信陽王,而是暗中尋找。本來都已經放棄了,哪想到真的被翠微找到,這才有了后來的相國寺偶遇。 面對瘦骨嶙峋畏畏縮縮的兒子,信陽王妃又心疼又后悔,如果當年她早早告訴信陽王,讓信陽王一起幫忙尋找,是不是就能早點找到兒子,兒子就不用受這么多年無妄之苦。 “母妃,”趙陽安期待望著信陽王妃,“就真的找不到證據證明蕭家是故意換了我和蕭陽臨,”他扭了扭臉,咬牙切齒,“蕭家那么偏心,分明早就知道我不是親生的?!?/br> 信陽王妃回神,看著眼含怨恨面容扭曲的趙陽安,心頭一刺。蕭家的確偏心,但只是忽略趙陽安,沒到虐待的地步。原因也言之有理。民間都有俗語,老大爹疼,老三娘愛,老二沒人疼沒人愛。便是她自己都承認,三個女兒里,二女兒最不受寵。 所以信陽王妃一直難以確定,兩個孩子抱錯到底是意外還是人為? 當時她和蕭黃氏前后腳發動,她先生,身邊只有羅嬤嬤和翠微,兩個人都不懂得接生,還是蕭黃氏挺身而出說她幫人接生過。生到一半,蕭黃氏自己羊水也破了,那場面真是混亂極了。 也是運氣好,那樣的條件下,她們居然都平安生下兒子。為了感謝蕭黃氏,她還把剩下半件棉布衣裳送給蕭黃氏的孩子當襁褓。就是這個襁褓誤了事,兩個孩子用的是同樣的襁褓,慌亂之中抱錯很有可能。 若不是剛找回來的趙陽安告訴她,蕭家偏心,信陽王妃都不會往故意抱錯上想。她詐過蕭家夫妻,這對夫妻沒有心虛,只是哭著說對不起他們沒照顧好趙陽安。 沒有證據,只有懷疑,蕭家畢竟養大了兒子,且那么多人知道蕭家的存在,蕭陽臨很有一些有權有勢的朋友。她便是惱恨蕭家虧待兒子,也不能把他們怎么樣。 這幾年,眼睜睜看著蕭家人因為蕭陽臨享福,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卻不成器,信陽王妃心態失衡,越發傾向于抱錯是人為而非意外,只是苦無證據。 “當時在場的除了蕭家一家三口,就是我和你羅嬤嬤以及翠微,我們都沒看見,哪來的證據?!?/br> “把蕭家人抓起來拷打,我就不信他們嘴巴那么緊?!壁w陽安出主意。 信陽王妃搖頭:“胡鬧,那是朝廷命官的家眷,無緣無故怎么抓起來?!?/br> 趙陽安氣炸:“所以我只能眼看著他們逍遙快活,還有沒有天理了!” 信陽王妃舌尖漫上一層又一層的苦意。 第161章 真假世子的未婚妻4 姜月瑤,該死!…… 暮色四合, 賓客徹底散去,只剩下姜家人。 姜政業盯著色平如鏡面的姜歸,冷聲質問:“這些話你哪里學來的?”以前從未聽她提起過這些, 乍然出口,姜政業懷疑她是不是被有心人挑撥, 成為對方發難蕭陽臨的棋子。蕭陽臨崛起地如此之快,自然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rou中刺。姜政業可不想他們姜家成了兩方勢力斗法的炮灰。 姜歸垂眼看著蒲團:“祖母臨終前告訴我的, 人之將死,格外清明,祖母品出蕭陽臨此人遠沒有面上那么風光霽月,只無憑無據, 也只能懷疑。祖母叮囑我遠離蕭陽臨, 莫要與他起爭執, 我遠不是他的對手。我本也不想理會他,只是他得寸進尺, 在祖母靈堂上還要踩著我們姜家揚自己的名聲?!?/br> “蕭大人不過是好意安慰,分明是你惡意曲解中傷蕭大人?!睉崙坎黄降膵沙忭懫? 來源于姜月奕, 姜月瑤的繼妹。 繼母王氏想攔都攔不住, 只能喝道:“奕兒, 住嘴?!?/br> 姜月奕忍很久了, 之前蕭陽臨在時她就想仗義執言,奈何被王氏死死摁住,眼下有了機會豈肯放過:“你名聲差那是因為你嫌棄蕭大人平民出身,所以背信棄義要退婚,若是你信守承諾完成婚約,誰會來說你, 夸你有情有義還來不及。分明是你自己嫌貧愛富,害了自己又害了我們整個姜家,你居然好意思倒打一耙怪蕭大人,簡直恬不知恥?!?/br> 姜歸看一眼義憤填膺的姜月奕,蕭陽臨這樣的天選之子,豈能沒有愛慕者,不然如何顯得出他的優秀出色,姜月奕就是眾多愛慕者之一。在蕭陽臨還是王府世子時,她就偷偷愛慕著。當年退婚時,姜月奕還想代替姜月瑤嫁給蕭陽臨來著,是王氏死命攔著,姜政業同樣舍不得才沒能如愿。后見蕭陽臨飛黃騰達,姜政業和王氏沒少后悔。 “我為什么退婚之前我已經說的明明白白,你是聾了,還是蠢到聽不懂人話?!苯獨w冷聲道。 姜月奕一愣,旋即勃然大怒:“娘,她羞辱我?!?/br> 王氏拉了臉:“大姑娘說話何必這樣刻薄?!?/br> “彼此彼此?!?nbsp;姜歸反唇相譏,直視王氏:“二妹兒女情長一心維護蕭陽臨?!?/br> 王氏和姜月奕臉色齊齊一變,姜月奕那點心思哪能放到明面上來說,王氏立刻呵斥:“大姑娘休要胡言亂語?!?/br> 姜歸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一筆寫不出兩個姜字來,二妹一定要把我釘在嫌貧愛富的恥辱柱上,我名聲盡喪,難道二妹就能獨善其身。這樣淺顯的道理,母親不會也想不明白吧。所以母親還是好好管一管二妹,別讓她再說這些不知所謂的話,連外人都開始懷疑蕭陽臨,她這個姜家人偏要來拆我的臺,合著心上人比姜家名譽還重要?!?/br> 王氏臉色驟變。 “你分明是強詞奪理,”姜月奕氣得跺腳,“你有什么資格說姜家名譽,姜家名譽就是被你毀掉的,你要不退婚哪有今天?!?/br> 還別說,姜政業也是這么想的,當年要是不退婚,誰不夸他們姜家重諾重情。蕭陽臨也會感激他們危難之際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同舟共濟,待他發達,少不得要報答他們姜家,而不是鬧成現在這樣尷尬的局面。 “一個偽君子,一家子卑鄙小人,我憑什么要嫁。倒是你,巴不得想嫁過去,你嫁了,倒是能保住姜家的名聲,可父親母親舍不得?!苯獨w要笑不笑掃姜政業和王氏,“舍不得你這個心甘情愿想嫁的,倒是逼我這個心不甘情不愿的嫁?!?/br> “都住口!”姜政業怒喝一聲,“吵吵鬧鬧,成何體統,這是你們祖母的靈堂,不是菜市場?!?/br> 滿臉憤憤的姜月奕還要說什么,被王氏掐了一把,姜月奕叫起來:“娘,你又掐我,我手都被你掐青了!” 王氏:“……” 姜歸:就有那點兒想笑。 王氏想哭,她怎么就生了個憨憨,聲音幾乎是擠出來的,“你給我閉嘴!” 姜月奕委屈地哼哼:“明明是……” “好了,”姜政業頭都大了一圈,“都別再吵吵,回去歇著?!?/br> 時下守靈并不需要日以繼夜,留下一兩個子孫,其余人便可回房休息,不然就是鐵打的人都熬不住。 “今夜月瑤守夜?!苯I又道。 姜月奕的心氣這才順了,覺得父親是在替她出氣懲罰姜月瑤,她幸災樂禍地斜一眼姜歸,卻見姜歸神色平靜地應了一聲是。登時氣結,她姜月瑤什么時候這么聽話了,以前但凡父親有點偏心,她就要跳腳,鬧得雞犬不寧。 忽的姜月奕頓了頓,恍然大悟,因為祖母沒了。沒了靠山的姜月瑤怎么敢再鬧騰,惹惱了父親,可沒人會再護著她。思及此,姜月奕簡直是心花怒放,這些年姜月瑤仗著祖母撐腰,就是父親都不放在眼里,更別說母親了,她可沒少受姜月瑤的窩囊氣。姜月奕眼睛亮起來,以后自己終于可以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姜政業點了點頭,遣散眾人,靈堂之內只剩下他和姜歸。 姜政業冷冷看著姜歸:“你是不是覺得很得意,逼得蕭陽臨都啞口無言,扳回了一絲名聲?!?/br> 姜歸回望反問:“我得罪了蕭陽臨,父親怕他報復?!?/br> 姜政業哽了下,覺得大女兒說話直接地能噎死人,對蕭陽臨是,剛剛對她meimei也是,現在對他同樣毫不留情。這丫頭是看老太太去了,就破罐子破摔了是不是? “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苯I雖然也懷疑蕭陽臨表里不一,但是并不想撕破了臉,官場之上常態如此,沒捅破那層窗戶紙,就得有所顧忌。 “有蕭陽臨在,何談日后?!苯獨w唇角扯出譏諷弧度,“事到如今,我依然不覺得我有絲毫對不起蕭陽臨的地方,我和他的婚約建立在他是信陽王之子上,他不是,婚約自然不算數??娠@然,蕭陽臨不是如此認為,他一直在報復針對我以及姜家,這一點,父親不會至今還不信吧?” 姜政業靜默不語。 姜歸:“被他針對的不僅僅是姜家,還有信陽王府,信陽王府撫養他成人,他有今日成就,全靠信陽王府的培養,不然他一個貧農之子想出人頭地,談何容易。信陽王府對他恩同再造,可他仍然恩將仇報。這樣一個不知恩義以怨報德的人,待他位高權重,只怕信陽王府和我們姜家都得死無葬身之地。遠的不說,就說三年孝期滿,以蕭陽臨的晉升速度,父親覺得你能順利回朝嗎?” 原劇情里,姜政業回是回來了,卻成了邊緣人,郁郁不得志,姜家也漸漸沒落,最后姜政業還牽扯到一樁大案之中,身首異處,姜家則被抄家。 而信陽王府也沒好到哪里去,趙陽安不斷挑釁蕭陽臨,每每都自食惡果,可趙陽安毫不氣餒,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最后賠上了自己小命,還連累了整個信陽王府。 但凡‘對不起’過蕭陽臨的,無論是人還是哪個勢力都不得好死。 這個問題太過刁鉆,姜政業神色漸漸緊繃。 姜歸輕笑一聲:“談何容易,他連信陽王府都沒放過,更何況我們姜家,就算父親讓我去負荊請罪,蕭陽臨也不可能既往不咎。對于這種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人,期待于他手下留情,那是癡人說夢。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趁他羽翼未豐,永絕后患。 我白日發難,就是要毀他名譽斷他羽翼,蕭陽臨的仕途如有神助,晉升之快令人膽寒。若是再放任不管,要不了幾年,他就能大權在握,屆時我們姜家就是砧板上的魚rou,只能任他宰割?!?/br> 姜政業心頭一凜,一時之間竟覺得后背嗤嗤冒寒氣。 靈堂之上寂靜無聲,姜政業清晰地聽見自己心跳呼吸聲?,F如今蕭陽臨都在不動聲色地打壓他們姜家,以他往上爬的速度,能做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姜政業臉色微微泛白:“你以為你說那么幾句話就能對他造成實質性的傷害?!?/br> “一些流言蜚語自然傷不到他的根本,”姜歸沒那么天真,蕭陽臨能耐著呢,“可若是證明當年的抱錯非意外乃是人為,混淆宗室血統,罪不容誅?!?/br> 姜政業瞇了瞇眼:“你有證據?”光憑猜測,雖有點道理,但是就想定罪那是天方夜譚。 姜歸垂眸:“祖母與我說,蕭陽臨的兄長彷佛知道些事,他與蕭陽臨有些齟齬?!?/br> “你祖母?”姜政業愕然,又怒,“為何不早說?!?/br> 不早說當然是因為姜老夫人什么都沒說過,姜歸開始一本正經地瞎編:“祖母怕您不相信,就想查到些什么再說出來,沒想到天不假年?!?/br> 姜政業想起這幾年因為長女退婚一事,母子之間嫌隙更深,尷尬了一瞬。他清了清嗓子追問查到了什么,誰在查? 姜歸:“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祖母怕我憂心,很多事都不與我說,我只知道彷佛是托了舅公的舊人?!?/br> 姜老夫人出身將門,只一家都在這些年的內憂外患之下成了忠烈,對于那些舊人舊部,便是姜政業也知之不深,不深也就沒法找到調查的人細問,自然姜歸也就穿不了幫。 姜政業皺眉:“你所言當真?” 姜歸平聲道:“我所言都是真,具體真不真,那就需得父親親自去調查?!?/br> 姜政業狐疑,說到底都是她一面之詞,無憑無據??芍弥焕?,心下惴惴又實在做不到。姜政業登時頭疼欲裂,恨恨瞪一眼姜歸,“你好生守著?!闭f罷甩袖離開。 姜歸嗤笑一聲,目送姜政業憂心忡忡透著無盡煩惱的背影,今晚必定是個不眠之夜。 同樣夜不能寐的還有蕭陽臨,自重生以來,一切都盡在他掌握之中,唯獨今天,姜月瑤的反應出乎意料,令他不由自主想起晦暗的前世。 前世他身世大白之后,他只覺得天崩地裂。他竟然不是父王和母妃的親生骨rou,只是農戶之子,父王母妃居然狠心到絲毫不顧十八年的感情,將他逐出王府。姜月瑤對他棄如敝履,堅決退婚。 他的整個天都塌了,猶如一條喪家之犬,渾渾噩噩被蕭家人帶離京城,在生母蕭黃氏的三個巴掌下醒悟過來。他不能一蹶不振,他必須得出人頭地,讓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悔不當初。 他重振精神參加科舉,順利考上秀才舉人,卻止步于舉人,寸步難進,一次又一次的名落孫山,家中越來越艱難,父母兄弟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都勸他別再科舉,專心找個營生貼補家用。 他怎么可能答應,他必須出人頭地,一雪前恥,而不是甘于平凡當一個村里的私塾先生。因此,他和父母鬧起來,氣急敗壞之下,母親蕭黃氏口不擇言:早知你如此,當年何必冒殺頭的危險把你換到王府,本想著你能成為貴人造福全家,沒想到卻要拖死全家。 好巧不巧,被鄰居葛大娘聽了去,那個老虔婆與他們家有舊怨,還生了一幅歹毒心腸,竟然報給了里正,里正想討好縣太爺就報給縣太爺,縣太爺想向信陽王府邀功,于是抓了他們全家嚴刑拷打,大刑之下,便是子虛烏有的罪名都能被屈打成招,何況蕭黃氏的確做了。 信陽王府的憤怒是驚人的,蕭黃氏這個首惡被五馬分尸,而他被流放黔南,病死在路上。 這就是他悲慘而又短暫的一生,縱然蕭黃氏是故意換孩子,可他當時只是個懵懂嬰兒,他何罪之有,憑什么要如此凄慘而死,老天不公! 禍兮福所倚,他死了,他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