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頁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與前夫重生回高中、聲聲蝕骨、我在宅斗文里修仙、息蘭木骨、我后臺祖龍,粉我!、聽說你被鬼壓床、炮灰不想死(快穿)、妖界大使館,禁止養龍、再世天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四個反派的長嫂
他湊在韓墨初身前,看著紙張上那些陌生的文字還有那個活靈活現的小人兒,忍不住開口祈問道:“子冉,這上面寫的是何事?” “沒什么,這信上是講這些圖紙,和這兩冊書的用途的?!表n墨初輕飄飄的將信重新折起,填放回了信封之內繼續與顧修解釋道:“這些圖紙上畫的是一種新型的火!槍,此器比起我大周現有的第三代□□可以定點連射,威力也比先前單純的炸燃要大得多,午后臣會把這些圖紙送到軍器監去,讓他們抓緊按照圖紙開模,待成批次后,第三代□□便可銷往異邦了。另外這兩冊書上講的都是萬國圖上距我大周萬里之遙的外域之國,里面寫了這些地方的風土人文,還有一些地志要塞。信的最后是要我大周加固邊關海防,不可輕慢他國,以防來夕外域入侵?!?/br> “君王懶政是國家大忌,眼下雖是太平盛世,可到底還是要居安思危?!鳖櫺奕粲兴嫉狞c了點頭:“六哥聽那些來報信外官說,那位留下木盒的先生容貌生得與子冉吩咐要在各地府學之中懸掛的易鶨先生的畫像很像,就只是年輕了許多。其實,子冉先前不也是一直覺得易鶨先生尚在人世么?要不要趁機徹查一番?” “陛下追查此事做甚?易鶨先生若當真在世,早已年過百歲,怎么可能再是年輕人的樣貌?那些他與臣幼時說起的天人之論也不過只是戲言而已。如今來的這人想來是易鶨先生早年間留下的后代,又或者只是碰巧生得有幾分相似,再或者此人是有意扮做易鶨先生,目的便是為了引起重視好將這些東西送到臣的手上?!?/br> “可是這天下除了易鶨先生和子冉,誰會懂得這些火器之事?易鶨先生若是當真有后代在世又為何要費盡心思的教養子冉?再有,我大周向來是廣開言路,廣納賢才,此人若是為了求官求財,或是任何其他所求大可以光明正大的上報地方官,何必要如此大費周章?”顧修猛然將自己與韓墨初貼得更近,手臂也環在了韓墨初的腰身上:“朕的子冉聰明絕頂,怎會想不到這點?除非,是你有事想瞞著朕?!?/br> “是啊,臣就是有事情想瞞著陛下,陛下猜到了也不能說?!表n墨初將身體后傾,十分坦然的靠在顧修懷中:“有些事情與其深究原因,不如找到結果,臣和陛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哪能分神追根溯源呢?” “韓太傅所言極是,有些事,結果比緣由更緊要?!?/br> 顧修話音才落,二人所在的小書房外邊傳來了一陣無比急促的腳步聲,聽到腳步聲的君臣二人松開了彼此,退回到了一君一臣的位置上。 這個匆匆而來的人是兩人的內監總管元寶,只見他來時一手捂著頭頂的官帽,腋下夾著拂塵,跑得比晴昭公主產女的那一天更快,見到顧修的第一件事便是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又膝行兩步爬到君臣二人對面,歡喜得語無倫次:“陛下,陛下,長出來了!長出來了!” “什么?什么長出來了?你慢慢說?!鳖櫺薇辉獙氁环闯B的舉動弄得一頭霧水。 “啟稟陛下,方才糧農司司正在外求見,說是北荒的地里長出麥子來了!”元寶重重的喘息一聲,顫抖著聲音回稟道。 元寶和弟弟寶德本就是農家出身,只因家中土地貧瘠,以至于窮困潦倒,無米下鍋,不得已才入宮做了內監。自君王登基以來,大力褒獎耕織,現如今連北荒那樣的土地里都長出了足以裹腹充饑的糧食,如此一來,天下豈不是就再也沒有人家會因貧窮饑餓而變賣兒女了? 這讓他焉能不喜? 顧修聞言與韓墨初相互對視一眼,顧修道:“你先免禮,宣糧農司正使進來吧?!?/br> “是陛下?!痹獙毱鹕碚苏垴障路降鸟薨?,拖著拂塵站在小書房門前高聲通傳:“宣糧農司司正覲見?!?/br> 小書房外,一行人魚貫而入。 來者一位是糧農司司正傅延冬,另一位是宇誠親王長子顧健,另并四名大力太監抬著一口五尺見方,三尺深淺的大箱子走了進來,顧修直接開口免去了眾人所有入見的禮節:“二位卿家免禮,直接回話就是了?!?/br> 糧農司司正傅延冬頷首向君王致意,將身邊的顧健讓了出來,恭敬道:“啟稟陛下,微臣不敢貪功,此番令北荒麥種結實的是顧健大人?!?/br> 顧健本是宇誠親王府的世子,按輩分算是顧修的堂兄。只因自小酷愛種植,于是在永定五年時借著新政的東風,自行請旨卸任官職前往北荒,帶著一百多名民間找來的農耕高手一齊扎根在那,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終于不負眾望在北荒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種出了第一畝麥苗。 顧健其人本應與顧修年紀相仿,只因常年在田間地頭行走,檢查麥苗,choucha土壤,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后,看起來足足比顧修年長十歲。即便身穿朝服,也再找不出半點皇家子弟的模樣。 順帶一提的是,他的次弟顧優雖然已經接替他成了世子,可是這些年也一直都在京畿道的縣學之內教書。教出的學子今春有數百人報考恩科,還有幾個才學甚佳的,已經被圈入了學宮今年京畿道府學初建,顧優直接挑起大梁,以宇誠親王府的名義遍請名師,將京畿府學弄得風生水起。 想當年,宇誠親王還曾為了他這兩個兒子將來的俸祿同顧修君臣二人鬧過一宗。 直至這幾年,老親王見到他的這兩個自食其力的寶貝兒子竟是能這般出類拔萃,這才由衷的佩服起韓墨初昔年力排眾議的決策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