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頁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與前夫重生回高中、聲聲蝕骨、我在宅斗文里修仙、息蘭木骨、我后臺祖龍,粉我!、聽說你被鬼壓床、炮灰不想死(快穿)、妖界大使館,禁止養龍、再世天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四個反派的長嫂
他顧修什么時候得寸進尺了?他得的寸在哪,哪里又有什么尺好進的? 該風寒的時候說什么也害不了風寒,不該風寒的時候風寒了,他白賭了這么多天的氣,受了這么多天的凍,一點好處沒有撈到不說,連多吃一顆蜜餞都被說成是得寸進尺。 顧修并不知道自己還能壽活多少年,可無論他還能再活多少年,他都下定決心不再與韓墨初賭氣了,畢竟不管錯處在他還是在韓墨初,他都撈不到什么便宜。 *** 隔過兩日的晨朝上,由韓太傅提議的廢除科舉,建立學宮之事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學宮建立的前十年,恩科與學宮兩項并存,由學子們自行選擇就是。這十年內,恩科入仕的舉子進士一切待遇如舊,機會均等。如此一來,滿朝文武皆無異議,天下學子也沒了顧慮,禮部上下也有跡可循。 過了除夕,天子的明旨便下發到了各州府之上,由各地地方官做主,選定地點興建新的學府。 鄉學的科目以四書為基,在其上之上另外有算學,馭學,詩書,文史幾個大項。 府學中的科目則是徹底摒棄了四書的禁錮,開設農學,藥學,商學,更有造舟,冶鐵,開礦等等,即便學子學成后最終沒有考入學宮入仕,將來也可有一技之長用以謀生。 位于京中的學宮科目分類便更加復雜,除了上述幾項大科目外,還有針對于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這幾個朝中的職能部門的專項科目。 另外開設火器造究室,專門用于學習如何造出各種各樣的堅船利炮。 府學及鄉學中授課的各科學究除朝堂任免之外,各地方官員可以自行舉薦,全國上下都飽學之士也可自薦。一經錄用,皆綬從三品職銜,其家人也可享朝廷俸祿。 學宮中的主講人毫無疑問的是太傅韓墨初,韓太傅前半生輔佐君王,教養太子,后半生則又要匡扶天下,教化天下學子。 這等豐功偉績流傳民間,茶樓酒肆之中憑空又多了許許多多以韓太傅為原型的話本來。 京中學宮的地址選在了舊日忠勤宰輔韓明的舊邸,這是顧修的意思。韓墨初深知顧修的心思,顧修是希望能借此讓他摒棄過去,從此以后工筆史書之上他韓墨初與那個獲罪滅門的韓家再無半點瓜葛。 靜朗安逸的午后,顧修在整理著這段時間各地呈報上來的有關興建學宮的奏報,韓墨初則早早的看完了折子,在一旁提筆鋪紙,不知在寫著什么。 顧修低頭批了半天的折子,脖頸處微微僵硬,他隨即起身揉揉脖頸,見韓墨初在寫字便好奇的湊上前去。 只見韓墨初面前的長案上鋪著一張方方正正的雪浪紙,紙上落著八個雄渾有力,蒼松勁柏的大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臣在寫學宮的門頭?!表n墨初擱下手中的毛筆,微笑著朝顧修湊近:“臣想將這八個字,掛在學宮中,也掛在全國各地的學塾之中?!?/br>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顧修圍著這副字看了半晌,搜腸刮肚也想不出這兩句無比直白的勸學詩是出自哪里:“師父,這兩句話是何人所著?當真要掛在學宮的門頭上么?” “這是易先生告訴臣的,易先生說他少年之時凡是讀書做學問的地方,都貼著這樣兩句話?!表n墨初展開一柄折扇,細細的將墨跡扇干。 “子冉不是說,易先生是天人么?天人也要讀書么?”顧修皺眉疑惑道。 “臣想來,不管天人還是凡人,大抵是都要讀書的吧?!?/br>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鳖櫺拊诼犚娺@八個字的出處后,竟然在這簡單直白的詞句中讀出了幾分深意:“易先生說的,想必是沒錯的,就依子冉所說將這八個字懸于各地學塾之中,還有京中的門廳之上?!?/br> * 作者有話要說: 易先生:萬萬沒想到,啦啦啦啦啦~~~ 第一百八十九章 鐵頭 載盛六年, 七月初秋。 位于京中的學宮正式掛牌竣工,整座學宮占地近三百余畝,可同時容納五千學子在此求學起居, 學子們無論貧富貴賤, 在學宮中的一切花銷使費都由國朝供應。 六部之中也設了專崗, 學子們只要出了學宮的大門便可到相對應的職能部門中找到相應的差事,學宮開立第一年, 所有舉子出身的學子可以報考恩科, 也可以報考學宮,不違國朝則優取仕的初衷。 至于那些巡游天下的督官郎校們,也由當年恩科新晉的進士們,改為每年隨機抽選的各地百姓,那些被選中的百姓一旦發現地方官有貪腐懶政,官官相護之事,可直接入京面圣,無需任何關卡。 大周中原的平民百姓之家無不歡欣雀躍, 做夢也不曾想到自家的孩子有朝一日能由國朝親自出資栽培,更不曾想過自己有朝一日還能為國朝督官。 那些歷經三朝的老人們都說,能生在載盛一朝是多少輩子俢來的福氣。在天子顧修登基之前,看似繁華強盛的大周又有多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短短十幾年光景,整個國朝上下覆地翻天,士農工商盡皆興旺, 此乃真盛世也。 *** 淮南道,廣陵府, 江陰縣。 一日大清早起, 兩名衙差將一張紅底黑字的告示張貼在了縣衙外兩丈開外的公示牌上。 “諸位鄉親, 諸位父老,停一停,站一站,縣丞老爺有話說?!逼渲幸粋€拿銅鑼的小衙役圍著公示牌附近敲響銅鑼,以此聚集路過此地的販夫走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