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與前夫重生回高中、聲聲蝕骨、我在宅斗文里修仙、息蘭木骨、我后臺祖龍,粉我!、聽說你被鬼壓床、炮灰不想死(快穿)、妖界大使館,禁止養龍、再世天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四個反派的長嫂
熊虎嘴笨,幾個字說得磕磕絆絆。 韓墨初按住了熊虎,示意他跟著自己一同登上王駕。 王駕之內僅有父子三人在場,并無耳目,熊虎將長刀一橫,盡可能的將語言組織得精簡順暢:“陛下,祭臺有人,放了火藥,兩倍?!?/br> 在熊虎斷斷續續的講述中,韓墨初勾勒出了事件的全貌。 簡而言之便是今日的祭天典儀上混入了端王派遣的細作,他們伺機而動,試圖在祭天大典上炸死或是炸傷君王,再將一切罪責推給權臣韓墨初,端王自嶺南領兵入京,以清君側之名誅殺權臣,扶持幼子登基,再以皇叔之名攝政監國。 至于端王手下親兵的來源及人數,細作也不得而知。 刺客還招認,他們是端敬親王去歲離京前便安排下的,傳信靠得是飛鷹與飛鴿,每隔數日便會有信傳來。 熊虎雖說憨傻,可身邊的幾個部將倒都是頭腦靈光的。 他們一聽此事涉及皇親,立刻警覺起來,安撫住了要一巴掌把細作拍死的熊虎,讓他去與君王傳信,討個口風。 “陛下,韓太傅,事情如何處置???”牢記使命的熊虎終于問到了點子上。 “你馬上去找云玨將軍,讓他撤換了祭壇上所有的守軍,然后再讓他安排兩名親信,往火器監內調十枚火光彈,任何人都不許問緣由,只把東西和人馬備齊就是了?!表n墨初正聲吩咐道:“儀仗會準時啟行,我要的一切務必要在日出之前準備妥當?!?/br> “是!韓太傅!”熊虎雖笨,但韓墨初的吩咐他永遠只需一次便能記得清清楚楚。 熊虎走后,顧修與韓墨初對視一眼,摸了摸身邊懵懵懂懂的小團子,讓他伏在自己膝頭暫時安歇:“誠兒,你聽父皇告訴你,一會兒在圜丘臺上,無論發生了什么事你都不要怕,父皇和亞父會保護你的?!?/br> 小團子若有所思的從君父的膝頭爬了起來,一邊拉著君王的衣袖,一邊拉著韓墨初的衣袖,兩邊看看二人:“有父皇和亞父在,誠兒什么都不怕?!?/br> *** 圜丘祭壇位于京城南郊,地處至陽至乾之地。 乃是前朝君王祭天的古跡,高約三丈。后經大周王朝數代修繕,由先前的四方階改為了十二方階,頂設九爐金鼎,全然與《周禮》所載的祭天之所別無二致。 日出之時,齋鐘長鳴。 經臨壇行禮、贊引迎神、骍犢升燔等一系列繁瑣的流程后。 君王登高站定捧爵奠酒,初獻,亞獻,終獻完畢,司禮官高呼一聲:“撤饌歸璧!” 君王放下酒爵,正欲向后退去,用于敬香的銅制香爐隱隱有些異動,緊接著磷光炸閃,轟然一聲,銅鼎瞬間碎裂,君王躲閃不及,正巧被炸燃的火光激倒。 距離最近的韓墨初并幾位親王一路沖到了高臺之上的濃霧里,臺下的宗親臣子紛紛亂作一團。 “陛下受傷了!快!快傳太醫!”濃重的煙霧中,傳出了韓墨初焦急的怒吼。 當日,參加典儀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了當朝天子渾身是血,不省人事的從圜丘高臺上被人抬了下去。 鸞駕即刻啟程回宮,隨后宮門緊閉,君王的傷勢一直秘不發宣。 所有的軍務朝政一切皆由太傅韓墨初暫代,除了晴昭公主及寧王顧攸,任何宗親臣子一律不得入宮探望。 一時間前朝眾說紛紜,甚至有人直言,君王已然駕崩,只是為免主少國疑,才一直這般秘不發喪。 韓墨初當場彈壓了幾個言辭激烈的老臣,不想朝中的物議卻沸騰得更加厲害了。 *** 正值夜深人靜。 送走了眼圈紅腫的太妃金氏后。 頭上纏著繃帶,昏迷不醒的君王顧修終于悠悠轉醒,睜開雙眼的第一件事便是抽出枕邊人束發的玉簪:“子冉,發什么愣???” “陛下都這會兒了還有心思胡鬧?”韓墨初抽出了一方軟枕扶著人靠坐起來:“臣在前朝給陛下沖鋒陷陣,陛下倒是日日睡得安逸?!?/br> “朕每日睡得頭昏腦脹,手腳生疼,若是能換朕倒是很樂意同子冉換一換的?!鳖櫺薮妨舜匪嵬吹募绨颍骸懊魅?,子冉同蘇先生說說,走過場用的傷藥也太苦了?!?/br> “陛下這不是為了成全端王之心么?若是臣躺在這里,端王不會動手謀逆,更不會領兵進京?!表n墨初倒了杯茶水遞給顧修:“好在這會兒傳信的飛鴿已經送出去了。陛下也沒幾天好裝睡的日子了。那藥雖苦,但是能強身健體,很合陛下現在不能進食的情形?!?/br> *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刪刪改改還是不盡如人意,還推遲了這么久才發出,真心非常對不起各位天使小可愛了!感謝在2021-08-11 22:05:18~2021-08-14 00:01:1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正在燉蛇羹的兔子 4瓶;花田早春奈、demon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亂 三月的汴京, 草長鶯飛。 位于北嶺郊外的王府花園內,一個身著彩衣小戲子拎著一面銅鑼,敲敲打打的唱著兒歌, 每唱一句手里都能變出一件樣式新奇的小玩具, 或者是一塊兒讓人垂涎的粽子糖。 五六個滿身貴氣的小娃娃都爭先恐后的顛著小腳去夠小戲子手里變出來的玩意兒, 有的得了一樣還不算,硬要把兩只小手都拿滿了才肯罷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