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喻恒筠既然把人都拎回家放在樓下等,就沒準備接受傅擇宣逃避的結果。 他把悶不做聲的人從懷里撈出來,故意問:“我記得誰今天還見了許涵來著?” 是的就是他,傅擇宣也不意外喻恒筠知道這個消息、雖然他沒從這間屋子里找到任何安防設施的蹤影,但想也知道,一名中將的居所會沒有任何保護嗎? 所以許涵能被他迎進屋里,肯定經過了房子主人的默許。 傅擇宣不知道喻恒筠會不會問及他和許涵的交談內容,沒有條理的思考中他仍沒有找到這種情況的應對方法。 一如今天白日里和許涵的會面。 傅擇宣以為至少會看見許涵帶著怒意的表情,對他質問,這是大多數人會對欺瞞表現出的反應。 但許涵顯然沒做那個大多數,以至于讓傅擇宣在許涵突如其來的到訪后短時間思索出的應對方法都沒能派上用場。 所有表現和話語都讓傅擇宣手足無措,往常會在談話中肆意顯露的笑容消失不見,這還是他第一次看見許涵面無表情的模樣。 兩個人坐在客廳里保持冷滯的氣氛,傅擇宣則躲避著來自許涵的視線,一時辨別不出視線里是質問、審視還是責怪,或是其他什么。 在通過欺瞞的方式把許涵拉進夢境里的計劃成功實施之前,傅擇宣沒有思考過后續處理方式,譬如自己萬一離開夢境后許涵會有怎樣的反應,自己又該怎樣應對。 這一切都建立在傅擇宣確信自己不會離開夢境這一認知上。 當現在,那種確信的現實都已經被推翻,傅擇宣也知道自己不得不面對,在離開夢境的那一刻他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 可他仍是無措的。他就像一個第一次犯錯的乖小孩,在自己對自己的苛待中自我折磨得快要落淚。 許涵則是在自責的心理下把傅擇宣無措的反應看全了。 在乍明白傅擇宣對世間留戀心極低時,他曾經試圖讓自己的存在成為維系青年和世界之間的羈絆。 可在和傅擇宣更深的交集中,許涵漸漸認識到,他完全不需要做中間的媒介,世界本身就是維系傅擇宣存在的羈絆。 就像曾長期被黑暗滋養的幼獸,第一次嗅到陽光氣息、被陽光照射時被嚇回黑暗,卻不由自主要重新回到陽光的籠罩中,對那溫暖光明的感受好奇、反復試探,最終貪戀。 他忽略了藏在傅擇宣性格里的害怕和怯懦,忘記了平靜下浮動的暗流,即便傅擇宣掩飾得再好,他也不應該忽略的。 這讓許涵自責,從一開始他就錯得離譜,身在變局而不知,還自以為把走向看得透徹。 如果不是喻恒筠這個變數的存在,現在一切都不可挽回。 而在夢境里窺得的傅擇宣過往一角,和如今自責的心態,竟讓他此刻找不到合適的開口方式。 過去,許涵只是總體評判傅擇宣面對生活的態度,因著朋友這一身份沒有做過多的介入。 為什么?因為傅擇宣的總體表現是樂觀的。 但回憶起他第一次被喚醒的夢境內容后,許涵不得不承認,他對傅擇宣的情緒掌握失誤到離譜的境地。 或許這不乏傅擇宣通過暗示的誘導,但作為傅擇宣在生活中唯一親近的對象,許涵評價自己是嚴重失職的。 他什么都沒做到,甚至要讓傅擇宣為他cao心。 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對傅擇宣承認這一點。 理性被龐大的情緒沖垮,許涵瞧著傅擇宣無措的表現,又生了些疼惜,這樣瘦弱的身體是怎樣撐起那樣巨大的過往和責任? 他看見一個割裂開的靈魂,一半承載著過往的重量,孤獨地在時間洪流的沖擊里為另一半靈魂撐開安全區。 另一半還是稚嫩純白,對他無比殘酷的世界也能得到他真摯的笑,他的善展露得明明白白。 一半是生,一半將死。 許涵說不清到底是誰拯救了傅擇宣,是喻恒筠,還是傅擇宣自己。 但坐在這里,許涵看到了這個結果,純白將陰暗孤獨拉回現實。 他做了一名見證者,先于此,他是僥幸能被那一抹純白拯救的人。 許涵能說些什么?他沒有生氣。 如果作為朋友應該說教,把一個正常朋友的反應盡數表現,生氣、和好,那他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朋友。 他只想做一個任性的大人,把露出自責表情的乖小孩摟進懷里,告訴他一切都會好的。 因為傅擇宣一定已經意識到了,這樣的做法不對?;蛟S他還不能理解是哪里不對,但許涵相信隨著時間,傅擇宣會慢慢理解。 只是比尋常人慢上許久,他最終會理解,卻不會成為許涵這樣在矛盾中撕扯自己的無聊大人。 所以許涵不想用任何現實的立場和原則應對,他只是重新把笑容戴在臉上,如往常冷靜在腦海里觀看自己的表演,卻比以往都要溫柔真情道:“歡迎回來,宣宣?!?/br> 他盡全力把傅擇宣不安焦躁的靈魂安撫,在這其中他也獲得了安寧。 然后許涵笑著和傅擇宣談論這件房子的主人,詢問兩人的進展,把人追問得閉口不言,只抿著嘴用黝黑晶亮的眸子瞅他,用一句「去做飯」強作鎮定逃開。 這時許涵才把有些壓抑厭棄的情緒泄出些許在笑意未散的眼尾、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