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名動京城:我爹是九千歲 第36節
可她什么都不知道…… 第67章 趙玲的過往(二) “青蓮書院”是牧朝最有名的書院之一,院內不僅招收男子,也收女學生,自然,院內也并非只有男先生,亦有女夫子。 也許在外頭的世界里,男女尊卑一定要分清楚,可在「青蓮書院」內,人人都是溫和知禮,他們守著應有的界限,不越界,也少了一些不該存在的偏見。 由于這些夫子、先生教出了無數青年才俊,自是萬分受人尊敬的,也連帶著「青蓮書院」名揚天下,深受追捧。 可就是這么一個好地方,在多年前曾出現過一樁震驚眾人的丑聞,那就是「青蓮書院」的女夫子-端玉先生還尚未成親,卻被書院內的大夫查出了喜脈。 一時間,大家都議論紛紛,說這端玉先生面上看著老實本分的,沒成想骨子里卻是這么放浪,還未成親便敢同房、眼下還有了子嗣,哪里是好人家的姑娘能干出的事呢?這么多年的書怕全是喂進狗肚子里了…… 不過頃刻間,昔日備受尊敬的「青蓮書院」女夫子已經變成人人喊罵的過街老鼠。 后來,迫于流言與各個學生家長施加的壓力,「青蓮書院」以品行不正的緣由正式辭退了顧端玉,一夜間,她就什么都沒有了。 顧端玉曾是牧朝有名的天才少女,她的一手小篆寫得極其漂亮,最后還自成了一派,引得全天下的女子都來爭相模仿、學習,以她為楷模。 可就在她未婚有孕的事情敗露之后,這字便被那些人視為了不潔,再沒人愿意來學,久而久之,也就失傳了。 讀了這么些年的書,顧端玉的身上自然也有著文人傲骨,她少時就讀于「青蓮書院」,長大后在老院長的勸說下繼續留在書院任教。 萬萬沒想到最后會以這樣屈辱的方式離開,這叫她怎么能甘心呢? 她哭過、鬧過,好似變成了一個女瘋子,可也只惹得眾人的嗤笑罷了。 顧端玉的爹娘曾想讓女兒一碗墮胎藥了結了這孩子,可現在的顧端玉心神憔悴,這么一碗藥下去保不準大人也會沒了命。 再者,顧端玉身子不太好,本就難有孕,倘若這孩子要是沒了,以后可就更難了。 老兩口思量了再三,還是選擇先把這孩子留下來,畢竟女兒可就這一個??! 兩人逼問著顧端玉孩子的父親是誰,可顧端玉卻固執地不肯說,整日里神情恍惚,身上消瘦地厲害,只這肚子卻是越長越大。 時間過去了很久,可這些流言、嘲諷,卻還在一日復一日的傳著,就好像從不會停歇一樣。終于,顧端玉的爹娘最先受不了,全都選擇了吞金自殺。 這成了壓垮顧端玉的最后一根稻草,自那之后,她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了,時而清醒,時而瘋癲。 過了幾個月,她生下一個兒子,給他取名叫「顧宵」,只因為孩子是在夜晚出生的。 …… “玲兒,你想不想吃糖葫蘆???” 彼時尚且年幼的趙玲拼命點了點頭,睜著一雙大眼睛,滿是渴求地看著自家爹爹。 趙子彥笑了笑,輕聲說道:“好,爹爹給你買,不過只能在馬車上吃完,而且回去還不能告訴你娘,告訴爹,能不能做到?” 趙玲大聲答道:“能……” 之后,爹爹便抱她下車買糖葫蘆,剛要付錢時,一個臟兮兮的小娃娃撞了過來,趙玲不僅被撞倒了,新做的粉色襦裙也立刻沾上了一塊黑漬,她看著了,嘴一撇就要哭。 見她要哭,趙子彥立刻把手中的糖葫蘆遞給了她,于是趙玲開始抽抽噎噎地吃起了糖葫蘆,邊吃邊哭,讓人覺得好笑又好氣。 自家的親閨女,他明白,過一會兒就能好了,所以趙子彥開始看向了旁邊臟到分不清男女的小娃娃,他倒也沒嫌棄,俯下了身子,輕聲問道:“孩子,你爹娘呢?” 這孩子還沒答話,一身粗布衫的女人已經追了過來,一巴掌扇到了他身上,怒罵道:“小雜種,跑什么跑……” 這舉動嚇到了趙玲,看著這么惡狠狠的阿姨,她怕得立刻躲到了父親的身后。 等趙子彥反應過來后,也連忙攔住了身前的女人,冷聲說道:“你是誰?怎么敢隨便打人?不說清楚就送你去見官?!?/br> 而女人見著眼前依舊俊美的男子,沉默了一會兒,緩緩答道:“子彥,許久不見?!?/br> 趙子彥愣了許久,望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婦人,他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直到身后的趙玲突然拉了拉他的衣袖,然后小聲說道:“爹爹,我怕,我想回家?!?/br> “好,我們現在就回家?!?/br> 說完,趙子彥一把抱起了趙玲,臨走前,他很是復雜地看了顧端玉一眼,又看了一眼原先撞人的小娃娃,想了許久,還是開口說道:“他只是個孩子,沒罪的?!?/br> 趙子彥曾經也在「青蓮書院」讀書,與顧端玉、景王是同窗,情誼很深。 景王是當今圣上的胞弟,本應該在皇家書院讀書,可他卻憑借實力考進了「青蓮書院」,為人也和善、易親近,倒沒有半點皇室子弟的高傲,與眾人的關系皆是不錯。 在學年結束后,他選擇了科考之路,景王回到了封地,顧端玉留在了書院任教。 原來一晃都這么些年過去,原來早已經物是人非了,又想起了剛剛那一幕,趙子彥的心中忍不住再次感慨起來。 可還沒等他感慨完,袖子又被趙玲拉了拉,趙子彥看著吃成小花貓的趙玲,心領神會,立刻從袖中掏出了白帕子,乖乖地替小祖宗擦起了小嘴兒。 原以為這只是個小插曲,誰知道沒過幾日,趙府的門便被人敲響。 讓下人把那孩子領進來,又讀完了這封顧端玉寫完的信,趙子彥看著那個依舊臟兮兮的小娃娃,輕聲問道:“孩子,你叫什么?” 顧宵知道眼前這人是自己最后的依靠,乖巧答道:“回大人,我叫顧宵?!?/br> 趙子彥點了點頭,又問:“識字嗎?” 顧宵先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最后還是輕點了點頭。 這倒把趙子彥逗笑了,他看著顧宵,繼續問道:“點頭了,看來你是認字了,誰教你認字的?是你娘嗎?” “是,娘親不瘋的時候,便會教我習字,她夸我有天份,說我是好孩子?!?/br> 而趙子彥沉默了許久,這才緩緩答道:“孩子,伯叔不會不管你,只是需得問過家中夫人才行,你且在外住幾日,可好?” 雖說顧宵不是他的孩子,但他還是怕自家那個嬌小姐會多想,不得不小心。 顧宵聽后,乖巧應好。 見狀,趙子彥松了一口氣,心想這顧宵還真是個好孩子,不吵不鬧的。 第68章 趙玲的過往(三) 之后,趙子彥跟自家夫人說了這件事,又再三保證顧端玉這孩子根本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念著昔日的同窗之情而已…… 他說了很多話,最后卻只換得了自家夫人的一個白眼,以及她那一句深擊靈魂的質問:“難道在你趙子彥的心中,我一直是這么蠻不講理的人嗎?” 她生氣了,她還委屈了,趙子彥的心中一慌,連忙開始安慰起來,在哄了許久后,見她又肯笑了,這才算徹底心安下來。 最后,顧宵成功地住進了趙府。 時至今日,趙玲仍記得當時娘親牽著自己的手、耐心囑咐的模樣,“玲兒,以后要跟顧宵好好相處,就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哥哥,好不好?” 她乖巧地應好,卻從沒料到,就是這個哥哥,最終毀了自己全家。 等趙玲見到顧宵的時候,對方已經梳洗干凈了,而且還穿上了新衣服,除卻還有些瘦弱之外,從他身上也挑不出什么別的毛病了,所以她一開始并不知道這就是上次那個臟兮兮的小娃娃。 這人的眼神很冷,看起來很是恐怖,總讓她有些害怕,以至于趙玲一直縮在娘親的身后,不肯出來,任由別人怎么拽都不行。 見狀,顧宵笑了笑,輕聲說道:“師父師娘,我沒事,meimei只是有些怕生而已?!?/br> 他笑得很乖巧,又惹得趙子彥夫婦的一頓夸贊,可就在夫婦倆看不見的地方,顧宵突然沖著趙玲所在的方向笑了笑。 他的嘴角大大的揚起,但由于太瘦,那一雙眼睛也顯得格外的怪異。 而這個笑容剛好被微微探出頭來的趙玲看到了。頃刻間,她只覺得自己的頭皮發麻,被嚇了一跳,立刻又縮了回去。 原來是只「縮頭烏龜」啊,顧宵在心中默默說道,笑容也越發地燦爛了。 趙玲尋常根本不是一個會怕生的人,可也不知今日是怎么了,見到顧宵就怕得不行,趙子彥夫婦的心里有些疑惑,卻也沒當成什么大事,只以為孩子之間不熟悉罷了。 由于趙玲住的院子離顧宵的院子還有些距離,而且顧宵在一年后考上「青蓮書院」,搬到了學校的舍房,兩人不是經常能見面。 這對于她來說,算是個好消息,畢竟她總覺得顧宵這人有些怪來著。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如果不是爹娘經常提起顧宵來,她怕是早就忘了家中還有這么一個人了。 趙玲越長越大,漸漸地,她也沒小時候那么怕顧宵了,而顧宵看她的眼神也沒那么奇怪了。 所以每當心情好的時候,她還會俏皮地喊句「哥哥」,倒讓爹娘看了很是欣慰。 畢竟沒有什么能比一家和睦更好的事了,雖說顧宵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但養了這么些年,情分也跟親生的無異了。 等到趙玲長到十四歲時,上她家求親的人就已經絡繹不絕了,大多都是一些門當戶對的,她娘左挑右選,時不時拿著男子的畫像來問她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就想先敲定一個京城才俊定了親便是。 趙玲看著畫上那些白衣飄飄、俊美無儔的男子,臉皮子一紅,一切都求她娘做主。 她自小便被保護得極好,素日里少見外男,也不知知道究竟何為喜歡,只明白爹娘肯定不會害自己,他們給自己選的必定是人中龍鳳,模樣、性子都是極好,而能與這樣的人相濡以沫、琴瑟和鳴一生,就足矣了。 最終,趙玲的婚事全權交由爹娘做主,她只需要負責看畫像,點頭或搖頭就行了。 可惜爹娘的眼光有些高,挑了一圈,排除了不少人,最終看上了刑部尚書的嫡長子,這人樣貌極好,文采斐然,品行端正。 更重要的是,如果她嫁過去了,那就算是低嫁,畢竟她是右丞家中的獨女,指定沒有人敢怠慢她。 而且那尚書家里的關系干凈,夫人不僅有誥命在身,還是個性子好的,肯定不會做出什么欺壓新媳的舉動。 趙子彥夫婦越看越滿意,可就在兩家交換了庚帖后,變故卻發生了,算命的大師說這兩人八字不合,命中相克,如果強行牽在一起,勢必會成為一對怨偶。 沒辦法,這門親事黃了,趙玲的心中有些失落,她早就過那位公子了,他不僅知書有禮,而且幽默風趣,兩人相處很是愉快。 怪就怪,他們沒有緣分,唉…… 趙玲低沉了好些日子,直到后來她才知道,這一切都是顧宵干的,他買通了算命的大師,毀了自己的婚事。 自從上次的那門親事黃了之后,趙玲一時間也提不起什么興致了,就這樣一日復一日地過著,很快便到了她十六歲那年的及笄禮,娘親說要辦得很盛大,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請來了許多人來參宴。 那一天,每個人都到齊了,她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地走了出來,而所有的幸福也在那一刻全部都破碎。 顧宵誣陷她爹通敵賣國,還說書房里面藏有證據,他說得義正言辭,說他大義滅親,說這一切只為了牧朝,他是牧朝的子民……他說得多好,說到最后,趙玲笑了。 他敢這樣說,肯定是做了充足的準備,沒多久,證據便被翻到了,趙子彥百口莫辯,當場便被收押、關進了監獄。 而當時的李泰已經登基,正是因為有了左丞和皇后娘娘的求情,趙玲和娘親才沒被一起關進監獄,而是被囚禁在了趙府,他們一心盼著大理寺能查清真相,最后只得出了趙右丞在牢中畏罪自殺的消息。 這不能的,她爹一定是被人害死在牢中的,趙玲緊緊扣住自己的手背,她從沒像此刻這般,恨過一個人,從未…… 顧宵,顧宵,究竟是趙家哪點待你不好?你竟然這樣恩將仇報??! 趙玲想不通,她實在是想不通。 爹爹沒了,趙氏一族都被牽連,連她的外祖家也就此沒落,舅舅被打發出京,說是當個外派官,卻更像是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