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韃靼如今解決了溫飽問題,不一定還有作戰的士氣,只要給他三個月的時間準備,他就能一舉擊敗韃靼。 這樣的言論一出,群臣一驚,而慶帝心中也不太相信謝舒所言,可在這種時候,一個態度堅定的人更讓人覺得信賴。 而慶帝雖然衰邁了,志氣消退了很多,但也見不得能夠接受被人侮辱。 最后慶帝還是同意了謝舒的提議,慶帝一面派人叫呂朔再細細商量談判的細節,不能答應韃靼的要求,一面則悄悄密召謝舒,還有今年新任的兩位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商討此事。 當天,商議完畢后,慶帝讓謝舒主持這一切,至于其他兩位尚書一點異議也沒有,不約而同地將主導的位置讓給了謝舒。 談判又一次談判...... 韃靼讓步了幾次,也察覺到慶朝的敷衍態度,于是給出最后的期限。 可呂朔也早已感覺到了慶帝態度的轉變,現在所有的壓力都來到了他這邊。 在知道是謝舒所為后,呂朔對謝舒的忌憚和恨意已到了新的巔峰,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條毒蛇潛伏在他的身邊,他竟然不曾發現。 而現在呂朔更為擔心的是,即便他以后真的回到了京城,但日后他還能像以前一樣執掌大權嗎? 他聽說,他離開京城后,謝舒已經代替了他的位置,慶帝的壽表還有詩詞都是由謝舒來寫,他在朝中的人也都相繼依附謝舒了。 他之前遭人彈劾,慶帝只是將奏折留中,等他回京之后呢? 而邵禎有著同樣的顧慮,他和謝舒早已結下不解之仇,現在又更無望帝位,那么還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另一邊的京城,太子也坐立不安。 慶帝遲遲不給他確定的答復,反復無常的態度讓太子這邊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 而太子心中更為惶恐的是這次韃靼意外得知的消息其實是他手下的人泄漏。 如果呂朔和邵禎順利回京,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如今能夠面圣的又只有謝舒,也許謝舒知道父皇的心意,但謝舒始終不曾回復。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太子終于在身邊人的勸說中下定了決心。 父皇啊父皇,這是你逼我的。 這一晚,慶帝從龍床上被人從夢中搖醒,耳邊傳來衛卿童慌亂的呼喊,陛下,紫禁城被圍住了! 慶帝大驚失色,趕緊叫人護駕,來的是劉強和一眾內監。 慶帝才知道他的太子竟打算要逼宮,這對年邁的慶帝來說,實在是一個刺激。 慶帝看著窗外的燈火越來越近,心中越發頹然起來。 此時還有誰來得及阻擋呢? 京都護衛軍駐扎在城外,太子既然早有準備,一定會封鎖全城,而三皇子邵禎率領的精兵還遠在河西,來不及回來。 好在劉強率領的內監拼死抵住宮門,不至于讓潰敗來得這么快。 時間過得是那么的漫長,天依舊沒亮,慶帝一邊做好體面的準備,拿出傳國玉璽,一邊心中還是生出盼望。 他想,這一晚上總有人能發覺不對吧! 三更的時候,內宮的城門被人推倒了。 但來的不止有太子的人,還有帶領京都護衛軍的謝舒。 這三個月謝舒改進的軍備有了不少的成效,他新建的神機營每人都分發了火器,遠不是普通軍隊可以抵擋的。 太子的宮變失敗了,不等慶帝發落,他已畏罪自殺。 看著太子的尸體,慶帝一病不起,心中到底是怎樣的痛悔已不得而知,但慶帝并沒有因為太子的死去打算罷手。 一定要徹查!徹查! 慶帝讓謝舒依舊封鎖全城,守住京城九門以及南北要害,沒有得到他的旨意前,誰都不準進出,宮外一條消息也不能傳出去。 到底是誰教唆的太子呢?都要付出代價。 這場宮禁整整持續了七日,在封閉的京城里,大臣們如同籠中待宰的羔羊。 但每個人都清楚了,此時決定他們命運的不是在病中意識不清的慶帝,而是謝舒。 遠在千里之外,正在密謀如何奪得皇位的邵禎也得知了太子逼宮的事情。 邵禎先是憤怒,接著大喜。 天賜良機啊,他正好可以借著清君側的大旗回京了。 但呂朔卻心有顧慮。 在呂朔看來,太子是一個仁厚到懦弱的人,他能下定決心逼宮,到底是到了怎樣的絕境? 可慶帝還未做出要將皇位傳給邵禎的決定,是誰在背后推動了這一切,還是說,這只是一個假消息? 但呂朔的勸說已無法熄滅邵禎的心火。 邵禎決意要帶著大軍回京,在路途中的時候,京城一直封禁的消息傳來,一切都得到了證實。 邵禎讓大軍加快行軍速度,他要盡早趕回京城。 終于離京城只有百里了,邵禎讓人駐扎在外,想探聽更多的消息。 慶帝這幾日因病昏昏沉沉,此時,聽到謝舒有事稟報,還是強打著精神坐起。 卻不料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的噩耗,謝舒說,三皇子邵禎沒有上報,便私自帶著大軍回京,已兵臨城下了。 豈有此事? 慶帝心中覺得里面還有些內情,可這個時候,由不得任何的差錯,連太子為了皇位都能逼宮,那么三皇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