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魁奇談(二)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手拿白月光劇本、反派一病不起、帝國英杰都是我的迷弟、穿成反派的炮灰男妻、被開發之后的yin亂生活( 百合)、李楚記、當主角和反派成為竹馬、神級選擇從雙生武魂開始、穿越之陛下是個病美人、這個炮灰他拿了萬人迷劇本
這所謂的“收徒看臉”, 并不是以貌取人的意思, 而是指眼緣。 大多數宗門收徒只看新弟子本身的資質、悟性和心性等, 而沉魁在這些之外, 還加了一個獨特的緣分論。 但緣分這一說, 本身又是最飄渺不過的,實在無處可尋規律。于是縱覽沉魁數百萬年的歷史,便能看見這么一個現象:任你實力再強, 若是不合他們眼緣, 照樣被拒之門外;任你再是平凡不過, 若是一心向道而合了他們眼緣,便能破格被納入門下。 可不是像賭運氣一般嗎? 許多有心氣兒又被所謂的緣分論拒之門外的修士,對這個規矩十分憤恨,甚至一度認為沉魁在耍人玩。 然而沉魁對此, 卻有自己的說法。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多數宗門的構成機制——內門和外門。這是兩個完全不同層次的宗門弟子劃分標準,彼此之間有著嚴格的界定, 甚至還有專門的身份令牌。 那內門和外門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 從宗門的角度來講,外門是基礎,內門則是一宗的核心。 從培養弟子的角度上來講,內門弟子有專門的師父指導, 而外門弟子是沒有的。外門說起來更像是一個內門的預備班, 此中的修士沒有特定的師父, 只有每隔一段時間的授課。 倘若以現代的教育體系來比喻, 外門就如同大學時期的公選課, 授課老師甚至從頭到尾都不認識其中任何一個學生,講完課就完事兒,聽不聽隨意;而內門弟子更像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經有了特定的導師,能得到一對一的專門指導。 一般而言,新入門的弟子,除非是有背景或者資質實在出眾,否則都得待在外門,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拔和觀察以后,才能被選入內門。有些宗門甚至要求所有新入門的弟子都必須在外門統一待上一段時間才能準入內門。 對大多數宗門弟子而言,入外門易,入內門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曾摸到過內門的邊邊,只能老死外門。一宗修士的身份對這些人而言更像是一個虛名,外人看來風光無限,內里如何,只能自己品味。 即便如此,絕大多數人也對大宗門趨之若鶩。畢竟比之散修,大宗門的外門弟子已經好過太多了。 大宗門也不會拒絕這些一心向道并且有幾分資質的人。事實上,外門的存在對宗門和其弟子而言,是一件雙贏的事。 對宗門弟子而言,宗門除了給予他們庇護之外,本身還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只要自己足夠優秀,總不至于被埋沒了。只是修士本身的綜合資質就是呈金字塔排列的,能得到資源的人總是少部分,大多數人都是金字塔塔底的那一部分。這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 對宗門而言,外門弟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論是作為戰時的人員儲備還是作平時的人才選拔,外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外門的機制也能更進一步地刺激弟子之間的競爭,保持他們的活力…… 內外門劃分的優勢顯而易見,修真界九成以上的宗門便都是這般做的。但沉魁不在這九成以上的宗內之列。 沉魁是沒有內外門這個說法的。每一個入了沉魁的修士,都是先被自家師父看中了才能選入沉魁,也就是說,修士只要入了沉魁,便有了自己的師父。 倘若硬要以內外門這個說法來劃分的話,那就是修士一入沉魁,便直接入了內門。 沉魁所謂的眼緣論,便體現在這里。 師父收徒弟可不比宗門收弟子,畢竟事關本門傳承,還是一對一悉心教導,自然是要慎重的。事實上,每一個修士挑選自己的徒弟時,或多或少都有眼緣在里頭。只不過沉魁把這個部分加重了,并且直接放在了入門的考驗里,“看臉收徒”的名號才因此傳了出去。 對沉魁人而言,不合眼緣的人,便是資質再好,實力再強,背景再深,也是不收的。畢竟這可是師徒關系,一旦確立下來,都在彼此的人生里打上了烙印。除非主動終結或者一方隕落,否則這個關系都是存在的。 既然要長長久久相處下去,可不是要尋彼此都看得順眼的人當師徒嗎?否則漫長的年月成了折磨,又何必呢? 沉魁的這個“眼緣論”,說來其實是為師徒雙方負責。但大多數人根本不關心其出發點到底是什么,他們只看得見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一旦入了沉魁,便是內門弟子。 這如何不讓人心動呢? 誰都希望能得到器重。倘若不是想拜入特定之人座下,能直接擁有師父的話,誰還愿意擠在外門苦苦求一個機會呢? 因此,每年求入沉魁的人數不勝數。 但沉魁也不是來者不拒的。事實上,沉魁的選拔標準一向嚴苛,甚至比之大多數宗門對內門弟子的選拔還要嚴格。 更別說在選拔標準之外,還有所謂的眼緣論了。 嚴格的標準,神奇的眼緣論,卻意外神話了沉魁的地位。外人看來只覺得沉魁是個十分難進的宗門,非絕世天驕不收,便因此更加趨之若鶩了。 每年有意入沉魁的人,過了綜合測試以后,會被聚在一起,讓七脈中有意收徒的人一一挑選。若是被挑上了,便能入沉魁;若是遍歷七脈都沒能被挑上,便只能遺憾告別。 沉魁七脈有著不同的收徒標準,各人脾性不同,有著不同的收徒喜好。于是才有實力高強而不一定入沉魁,實力平平而得躍龍門的說法。 這般神奇的沉魁,在修士心中有著十分獨特的地位。而在沉魁內,七脈之一的君字脈又格外不同。 有句話說,泱泱沉魁,君字脈獨得其三分氣魄。這話雖有點捧了,但并不是空xue來風。 不提君字脈這一脈的行事風格,從收徒和傳承上來講,這一脈的人格外少,各個是精英,并且格外熱衷于從小培養弟子。 君字脈如今的脈主君無咎,就是稚子之齡入的君字脈。他的師父是上一任君字脈的脈主,這一脈也被叫作君字脈嫡脈。這位前脈主還有一位師弟,這師弟一脈又被稱作君字脈輔脈。君字脈的嫡脈與輔脈,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這前任嫡脈輔脈的師兄弟二人,在數十萬年間一共只收了五個徒弟,君無咎這支師兄弟一共三人,輔脈的那支只有師兄弟兩人。 一脈傳承只得五人,這在其他宗門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甚至于是胡鬧。 修真界其實也講究“多子多孫”,一門弟子如果多而成材,便能形成威懾。若不是實在抽不出空,一般而言,做師父的是不介意于多收幾個徒弟的。 但修真界的時間跨度實在太大了,倘若不是遭遇不幸,修士其實能活得很久。于是便出現這么一種情況:徒弟都收徒孫了,這位徒弟的師父的師父仍然健在。因此修真界的師徒關系圖譜一拉出來就是一串兒,看得人腦袋疼。 新入門的弟子,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往往就在記師門圖譜上,師叔師侄師祖師公一堆記也記不住,分也分不清。 但君字脈就沒有這些煩惱了。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少了,并且個頂個喜好神隱。一旦君字脈的前后脈主產生交替,輔脈這個名號便隨之自動繼承到脈主的同門師兄弟身上。這時候,前任嫡脈輔脈的各位長輩便默認自己已經卸下了擔子了,尋常時候是不太管事的。 君字脈人數少,每一個弟子便是整脈的心頭寶。這一脈往往出現數千年乃至數萬年間整個君字脈就一個寶貝疙瘩的情況。并且按照以往的規律來看,君字脈的這個寶貝疙瘩,在其成長的年歲里,往往不可能是無名之輩。 這個規律,從君無咎的師父那一輩開始流傳下來,沒有一次出過差錯。 也是因為這樣,沉魁君字脈要么不收徒,一旦收徒,就會傳出各種各樣的消息,十分引人注目。 早在很久以前,君無咎就說過他這一生只會收四個弟子。前三個弟子他收得相對低調且順利,但這剩下的第四弟子,卻多有波折。 無他,有太多人盯著了! 縱覽君無咎的前三位徒弟。大徒弟君歸鶴出身青霄界的一修真豪門;二徒弟澹臺扶曦乃是浮云界啟然國的大殿下;三徒弟佰牧青的父母乃是兩位赫赫有名的尊者……這三人的出身非富即貴,本身又個頂個出色,便是放在整個修真界,都小有名氣。 便是不沖著君無咎的名號,只沖著這三位同門師兄姐的身份,他這第四徒的人選也低調不到哪兒去。 有這三位師兄姐珠玉在前,無形中拔高了眾人對君無咎第四徒的期許和要求。大多數自恃資質的人甚至不敢前去毛遂自薦,只暗含期許等著被君無咎選上。 也不乏有人以勢相請,希望君無咎能收下自家的小輩。 事實上,這樣的人還不少。 青霄界這般大,除了青霄三大宗之外,還有許多個稍次一等的宗門,宗門之外,還有修真家族……這些勢力之中,曾有許多高層帶著誠意,請求君無咎收下自家后輩。 這些人敢上來求一個臉面,自然是有底氣的。一是自家的勢力不差,二是自家的小輩拿得出手。 但即便如此,君無咎還是一個也沒看上。 都是要面子的人,這些人當然心里不太舒服了。但君無咎這些年來撅了太多人的面子了,彼此之間還有個平衡,便也沒誰說什么酸話了。 大多數人甚至覺得,君無咎搞不好是在等著誰家的小輩出生呢!畢竟君字脈一向喜好從小培養弟子,君無咎不收徒,沒準是時機未到。 這樣想著,眾人心里還有著點盼頭。 誰知道不聲不響間,君無咎的第四徒竟然定下來了!還是個出身低界面的小輩……棄他們家資質頂尖出身非凡的小輩而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酸,這不是把他們這些人的面子往地上踩嗎? 眼緣一說也就?;M馊肆T了,君無咎再是厲害,難不成還真敢用這個借口搪塞他們這些人不成? 還是說他那個便宜弟子真的很出色? 倒是要好好瞧瞧了! ※※※※※※※※※※※※※※※※※※※※ 缺7更,目前存稿情況堪憂。 不如就直接等到五一其間日萬吧?_(:3ゝ∠)_ 明天看看掙不掙扎得動。 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