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老太后 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男主的黑月光哥哥、快打錢,不然封號!、看見我的雙buff了嗎?、萬人迷他不干了、嫁給渣攻叔叔后我暴富了、頂級Alpha的抵債小嬌妻[穿書]、總龔為母、旺門福妻、我靠種田拯救世界[系統]、群魔亂舞之安居樂業[穿越]
“這次一路下來,特意觀察了一下,發現沿途這些百姓的生活條件,是真差,比南邊那些貧困百姓還差?!?/br> 這些話題有些沉重,李常欣倒是沒怎么受影響。 “只要找方法,就算不能徹底解決,也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的,而且這些都是朝廷該考慮的問題,我們現在主要考慮的,是去定北軍后,如何順利完成交接事宜?!?/br> 說到這個話題,李常欣毫不客氣的直接問道。 “王修業,你在定北軍中可認識什么熟人?” “郡主請放心,我與當年跟我爹的一些舊部,一直還有聯系,雖然我爹去得早,他們后來也得了我祖父的重用,在定北軍中的影響力不算小,他們一定會支持郡主的到來?!?/br> 王修業這話說得很有信心,他爹在定北軍中一二十年,當年曾是有名的少年將軍,打了不少勝仗,也提拔了不少人,軍中人大多都講義氣、念舊,如今他爹雖然不在了,那些人仍然感念他爹的當年恩情,很關心他這個舊主的后人。 這也是那些勛貴世家在他們世代掌權的軍中,影響力非常大,即便是皇帝都不得不謹慎對待,多有顧慮的原因。 事實證明,王修業的話并不是虛言,等到他們一行頂風冒雪的順利抵達北疆邊關的第一大城,向陽城內的大將軍府時,整個向陽城中都彌漫著異常凝重的氛圍。 在原定北大將軍已經被卸職押送回京,代理軍中事務的幾位將軍不配合的情況下,李常欣能夠順利以征北大將軍的身份接掌定北軍,王修業的那些叔伯們的支持,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而李常欣能夠順利接掌定北軍的關鍵原因,則在于她在進入大將軍府后,表現出強勢、冷酷與無情。 那些自恃資歷與地位,不將她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放在眼里,認為她完全是靠著郡主身份坐上大將軍之位,敢當眾頂撞她的將軍,只需她的一個眼神,左將軍張楚就會毫不猶豫的親自出手,當場將對方當場斬首。 這種跟人說話時溫和無害,看著毫無威脅,在被冒犯或惹惱時,連反悔的機會都不給人留,直接干脆利索的讓人血濺當場的作風,讓定北軍上下迅速意識到,這位新任大將軍是個狠茬子。 相繼被以不同理由當眾斬首的五人,都是深得原定北大將軍重用的心腹,靠著這兩年小打小鬧,不知真假的功勞飛速晉升為高級將領。 五人在身首異處后,還要被掛到向陽城外示眾的兇殘行為,讓許多人在忌憚新任大將軍的同時,還略感安心與解氣,有些人甚至還因此而生出一些希望。 畢竟整個定北軍中,真正有血性的漢子并不在少數,之所以會變得如此得過且過,整個軍中都彌漫著蕭條頹廢的氛圍,實在是因為上面行事太過讓人心寒,有心想要做事的將領,不是被奪功打壓,就是被明升暗降。 通過這種雷霆手段震懾住定北軍上下的同時,又借助王修業的那些在軍中擔任中高層的叔伯,以及自南江書院畢業的一些底層將士之口,傳出新任大將軍雖是嫉惡如仇的性格,卻處事很公平公正的消息。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常欣給她帶來的一行人,分派不同的活計,對照原有的名冊一一清查確定現有的將士身份信息,重新統計整理定北軍現有的物資儲備等。 查出一批吃空餉的空戶頭的同時,李常欣對定北軍當前的情況也已有所了解,窮,比她剛去時的京郊大營還要窮得多。 定北軍庫存的糧食倒是對得上賬,就是有七到八成都是讓人難以下咽的各種粗糧,剩下兩成多的所謂細糧,成色還很差。 按照原本的食物供應規則,在將士們一日兩餐還定量,不會給人敞開肚子吃的機會得前提下,靠那些糧食撐到開春后,倒是不存在什么問題。 負責帶人清查軍中物資儲備的王修業,在看到定北軍中的慘況后,實在有些不敢相信,這還是他記憶中的定北軍。 進入兵部后,他曾利用職權之便,查看過一些與定北軍有關的資料,知道近些年來,朝廷從不曾拖欠定北軍的軍資,因兩年前的那場御駕親征,還特意多撥了許多軍資。 短短兩年時間下,原本就算稱不上有多富足,但是至少能讓將士們如當初的京郊大營般的,好歹能吃飽穿暖的定北軍,就已經落魄到如此凄涼的地步。 身為王家人,王修業對這一切實在感到羞慚不已。 “郡主,這北方冰天雪地的,接下來,肯定還會更冷,不止附近那些大江大河都會結冰上凍,連土地都會被凍住,我們就算是想要自力更生,也沒有辦法,可是就憑現存的那些糧草,頂多只能讓人餓不死而已?!?/br> 等到勉強撐到明年開春,面對跟餓狼般兇殘的敵人,這些餓得半生不死的將士,有何資本與人應戰? 郡主再怎么擅長練兵,面對這些吃不飽、穿不暖,身體素質極差的定北軍將士,也無從下手啊。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李常欣也能那些讓人深感觸目驚心的數據,心中也在嘆氣,但她還是打起精神道。 “辦法總比困難多,就算查出兩三萬的空餉,我們也還實打實的有將近二十萬人,這么二十多萬人,有人就好辦事,傳令下去,即日起,各營的糧食供給翻倍,一日改為三餐?!?/br> 聽到李常欣如此果斷的命令,不僅讓王修業赫然一驚,連較為沉默寡言的張楚也很擔心。 “郡主,北疆這邊徹底進入冬季后,我們就算向朝廷申請就近調運糧草過來,也運不進來,一旦讓將士們敞開了吃,剩下的這些糧草根本堅持不了多久啊?!?/br> 他們進入北疆時,倒是帶了一批劉家給準備的糧草,可是他們因為人數有限,又急于趕路,帶的并不多,沿途還消耗了一部分,抵達向陽城時,雖然還剩下大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李常欣皺著眉道。 “明年還有場硬仗要打,我們總不能就這樣什么也不做,只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貓冬,聽天由命吧?” 有些煩躁的用手敲了敲的桌子,李常欣起身來到向陽城及附近區域的地圖前,用手劃過那些已經開始上凍的河,以及附近那些山。 “事到如今,想方設法的填飽大家的肚子,才是當務之急,王將軍,你回頭派人在這些河中鑿冰下網捕魚,張將軍,你帶著人去山上狩獵?!?/br> 口中給兩位得力助手下令的同時,李常欣的目光則盯著另一個方向,那里正是他們安國的生死大敵所在的方位。 王修業應下的同時,順著她的視線看去,臉色迅速一變。 “郡主,那邊的冬天不僅方向難辨,因為雪太厚,連馬都行走不便,這也是那些蠻族從不敢在冬天入侵我們邊境的原因,現在那邊已經變得冰雪蓋地,我們可不能在這種時侯主動出擊?!?/br> 李常欣不置可否的回道。 “先不說這些,接下來,我先教你們一下在雪地與冰面行走的新方法,學會后,不管是你們進山打獵,還是去河里捕魚,都會變得容易許多?!?/br> 李常欣教的是在雪地使用雪橇與滑板的方法,以及在冰面上使用冰刀的方式,她離京北上時,帶的有她祖母幫忙準備的一批設備。 因為時間有限,再加上他們需要趕路,也不宜攜帶太多輜重,所以帶的不算多,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套的樣子,之所以為她備上這些,是因為擔心他們會在抵達北疆前,就遇上冰雪蓋地的惡劣天氣。 如今路上雖然沒有用上這些裝備,但是來到這北疆后,倒是能有機會讓它們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里,李常欣不僅親自帶著人學習雪撬、冰刀的使用方式,并安排人,將軍營中的破損武器等鐵制品清理出來,制成冰刀、滑輪等物品。 相較而言,雪撬的制作方式最容易,所需材料也是唾手可得,附近的山上多得是。 當李常欣在為定北軍的自力更生計劃而努力時,京中也收到了李常欣他們已經順利抵達北疆的消息,讓人稍感放心的同時,也忍不住生出一些新的擔心。 “奶,我有些后悔的之前沒堅持讓附近的糧倉,就近調批糧食給定北軍,北地冬天會上凍,要是定北軍剩下的糧食不多,常欣再怎么有本事,她也變不出糧食來啊?!?/br> 安常煦曾提起過這件事,卻被以兵部尚書范高志為首的一批人給駁了回去,理由就是定北軍的糧草軍資撥發從無拖欠,定北軍理當糧草充足,不應該因為樂陽郡主接掌定北軍,就破例,有違一直以來慣例。 考慮到自己的確是出于私心,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后,容易引起其它各軍的效仿,安常煦才沒有堅持,可是每每想起李常欣去了定北軍的事,他就忍不住有些懊惱。 第一百四十八章 埋怨 對于安常煦的焦躁與不安, 陳鳳琪一直看在眼里,在她本身也放心不下的情況下,想勸對方的言語顯得太過蒼白與無力,她就沒有多說什么。 眼看他在接到李常欣一行已經抵達定北軍的消息后, 這種擔憂、懊惱、悔恨的情緒幾乎到了極點, 她只得好聲勸慰道。 “你不要總是將事情往壞的方面想, 我們應該多給常欣一些信任,更何況那王東安再怎么無能,他應該清楚定北軍是王家的根基, 應該不敢克扣定北軍的軍資?!?/br> “更何況根據我們得到的數據看,定北軍庫存的糧食,應該能足夠堅持到明年開春?!?/br> 嘴里說著一個個的‘應該’,陳鳳琪心里其實也有些沒譜,那北疆畢竟離得太遠, 而她向來不敢太過高估某些人的下限,畢竟那有些人實在無法以常人度之。 可是如今這山高路遙, 除了相信李常欣, 相信自己教給對方的那些,在北方冰雪環境中的生存技巧, 應該可以發揮出一些作用外, 陳鳳琪也不知道該怎么安慰自己,對方肯定一切都好。 “王東安近日就能押送回京,我要讓大理寺好好審審他,我要收回王家的爵位, 將王家上下全都流放,竟然養出這么一個無才無德、害人害己的蠢貨?!?/br> 在陳鳳琪看來,王家從上一代老侯爺起, 就有些撐不起大局,不過老侯爺的命好,早年王家有他爹撐著,等他爹沒了,他的二兒子少年成名,將定北軍給撐了起來。 二兒子雖在而立之齡便戰死沙場,卻為邊關爭取到近八年的安寧,直到前兩年,先帝御駕親征,才曝露出定北軍這些年來,已變得今非昔比,戰斗力大降的事實。 讓先帝因此而重傷回京,心中暗恨不已,還不好直接表現出來。 畢竟外人所看到的,是王老侯爺一大把年齡為護駕而戰死沙場的功績,這也是先帝當年只能吃下啞巴虧不說,還要在面子上表彰王老侯爺,給其后輩施恩加寵的原因。 可是老侯爺執掌定北軍的時期,定北軍多少還有些戰力,王東安沒有他爹早年一直有人幫他撐著的好運氣,卻比他爹更為無能,還毫無自知之明,才會讓安國蒙受如此重大的損失。 陳鳳琪也對那王東安十分不滿,可她更知道,不能意氣用事,王東安就算是罪該萬死,也不能罰得太過。 “王家老夫人不僅還在,還一直在康平眷村盡心心力的當夫子,侯爵降級,五房貶為庶民即可?!?/br> 要不然,別人只會覺得他們刻薄寡恩,不念宣武侯府的老侯爺在兩年前,剛戰死沙場,王家滿門忠烈的舊情,從而忽略因那王東安的無能,所導致的邊境數座縣城被燒殺搶掠的慘劇。 刀子不是落在自己身上時,許多人都會站在自以為正義的立場上,慷他人之慨,或者是跟著人云變云,這是人的本性,也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世情。 安常煦心有不甘的錘了下桌子,因為他知道,他祖母說得對,外人看到的是他們借王東安犯錯之機,順利接掌定北軍,占盡了便宜。 卻不知道他們比誰都希望王東安能將定北軍管好,只要對方能保衛好北疆,不被敵人侵犯,不用讓李常欣去冒這個險,讓他給王東安封爵,讓他們王家一門雙爵都行。 康平眷村的一座看著平平無奇的院子里,宣武侯老夫人正衣著樸素,一臉平靜的坐在廳中火爐子旁剝花生,看著跟村里的其他老太太差別不算太大。 衣著略顯素氣,妝扮得依舊富貴華麗的林氏,正跪在地上抹眼淚。 “……母親,五爺也是您的親生兒子,您不能就這么不管不問啊,您與太尊關系交好,只要您開口,太尊一定會網開一面的?!?/br> “你且放心,只要我這個老不死的還在,就算我不開口,太尊也會網開一面,你丈夫這次還死不了,至于以后過得怎么樣,就要靠你們自己了?!?/br> 可是林氏想要的,顯然不止是‘死不了’,繼續哭求道 “母親,婉兒她們姐妹還沒嫁人,品哥兒他們兄弟還沒有結親,五爺他不能……” 宣武侯老夫人這才冷下臉道。 “就憑那些邊關百姓因他的無能而死傷無數,他就萬死難辭其咎,如今卻要用他父兄,用王家祖上的功績與基業,為他贖罪,他死后都無臉見列祖列宗,你們還有什么可不能的?” 那是她的兒子,她的確心疼,可是她更恨對方得意便猖狂的嘴臉,也恨其不爭,恨她死去的丈夫自己教不好孩子,還不許她教,導致王家現在落得如此境地,她那丈夫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因為早有心理準備,宣武侯老夫人的心情很平靜,雖然這一天來得太早了些,好在還沒有釀成最大的禍,將王家的爵位與過往功績都賠進去后,好歹還能保住一家子老小的命,不用被流放出海。 再次哭求無果,林氏打算回家帶著孩子一起來哭求時,回到京城中,就發現自家那剛掛上不到半年定北大將軍府的門匾,已經被官差給摘下,大門上已經貼上封條。 拖著幾乎癱倒無力的雙腿,趕緊上前打聽,林氏才知道她丈夫已經被押解回京,直接被送往大理寺受審,罷免王東安定北大將軍之位,抄沒家產的圣旨已下。 雖然圣上開恩,沒說要將他們這些家眷也打入大理寺,可是在最后的處置決定下達前,全家上下都將被圈禁在府內。 在此之前,聽說北疆出事的消息后,林氏雖然也有些慌,但她一直抱著僥幸心理,畢竟早前有消息說,皇上可能不打算追究責任,只是趁機讓樂陽郡主接掌定北軍。 所以她此前做的最壞打算,是丈夫在把大將軍之位讓給樂陽郡主后,回京進入兵部榮養,直到聽說隨著她丈夫被押送回京,朝會上開始議論如何重懲她丈夫玩忽職守的大罪,她才意識到,情況可能與她所以為不大一樣。 林氏這才著急起來,想要去找平日里關系處得好,走得很親近的人家,包括她的娘家親戚,卻都吃了閉門羹,連面都見不上,更別說是幫她疏通門路,為她丈夫求情。 意識到那些平日里jiejiemeimei叫得親的所謂好友,都靠不住后,林氏才想到去找自打住進康平眷村后,就留在眷村教那里當夫子的婆婆,此前再怎么看不上婆婆性格軟和,管不住自私自利又貪婪的長房。 可是等到她遇到事情時,才發現這諾大的一個京城,她只能去求她那毫無威嚴可講的婆婆,可是沒想她婆婆竟然如此心狠,明明知道家里發生的事,竟然一點都不聞不問。 哪怕她求到對方面前,也只是徒勞無功,任由他們五房落到被抄沒家產的凄慘境地。 林氏完全沒有將她婆婆說的話放在心上,只想著埋怨她婆婆寧愿繼續縮在康平眷村,不愿回京為她丈夫求情。 也絲毫沒想過,對她而言,平日里婆婆是與她關系不大的外人,她的丈夫掙來的富貴榮華都該由她與子女們享,如今出了事,她才想到自己的丈夫是人家的兒子。 等到王東安與其身邊心腹的審詢結果出來,確定了對方除玩忽職守、放任定北軍吃空餉的罪名外,還有與商人相互勾結,以質地好的細糧、新糧,兌換成以次充好的粗糧、陳糧,任人冒功領賞等罪名。 朝堂上的群臣都義憤填膺的表示,務必要將王東安處以極刑,全家都流放到苦寒之地勞作,以贖這萬死難辭其咎的大罪時。 安常煦只是說出他那年過六旬的老母親半年來,一直在康平眷村盡心盡力當夫子,悉心教養眷村孩子、照顧眷村孤兒的這件事,群臣便啞口無聲。 成功堵住這些大臣的嘴后,安常煦才當眾宣布他祖母給出的處置建議,奪宣武侯府的侯位,降為三品虎威將軍,宣武侯府五房上下貶為庶人,三代以內不得入仕。 對宣武侯王家而言,這絕對是個能讓他們痛心疾首,甚至是生不如死的處罰,可是在那些普通百姓看來,這絕對是個很寬容仁慈的處罰。 對群臣,尤其是某些蓄意帶節奏的人而言,這絕對是個非常jian滑的處置,看朝堂上大多數人都心服口服的反應,就知道這個處罰的高明之處,既能讓王家傷筋動骨,還要感謝皇上開恩,又解了眾人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