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老太后 第7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男主的黑月光哥哥、快打錢,不然封號!、看見我的雙buff了嗎?、萬人迷他不干了、嫁給渣攻叔叔后我暴富了、頂級Alpha的抵債小嬌妻[穿書]、總龔為母、旺門福妻、我靠種田拯救世界[系統]、群魔亂舞之安居樂業[穿越]
若是一般的普通士兵,肯定做不到想見這二位大營統領,就直接去求見,只是李常欣有著封號郡主的身份,又是在輪值之外的閑余時間,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位不開口則已,開口就能讓滿朝大臣心生忌憚,最是護短的祖母。 所以,縱然早前是以滿腹怨言的態度,看待李常欣進入大營一事的安明忠,在接到消息后,也是毫不耽誤的趕到徐世子這邊,雖然他才是正經有著皇族血脈,與皇上一個姓的宗室子弟,李常欣只是一個沒有宗室血脈的異姓郡主,他也絲毫不敢怠慢。 因為形勢比人強,在御座上坐著的那位只認人家這異姓的親人,壓根就沒把他們這些同宗同源的族人當親戚,他可不敢在人家面前自恃宗室身份。 二位統領都在場后,李常欣才將自己的想法,結合王修業的話,對他們二位說了一遍。 徐世子沒有直接開口表態,而是面帶微笑著看向安明忠。 “不知安將軍意下如何?” 有‘軍中同袍的情義’這一出發點在前,他還能意下如何?暗恨徐世子的jian滑,但他還是大義凜然的回道。 “樂陽郡主的提議甚好,康平眷村的情況特殊,又與我們軍中人淵源深厚,在當前沒有防衛要務的情況下,派出一批人手,去援助一二,乃是我們大營的應有之誼?!?/br> 李常欣高興的點頭道。 “安將軍高義,就像我奶曾說過的,天下軍民一家親,這的確是我們的應有之誼?!?/br> 第九十七章 百姓 有了徐世子和安明忠聯合簽署的派遣文書, 去康平眷村幫人開荒拓地的事,不僅變得正大光明,本來只是心血來潮之下的一個決定,還因此而被莫名賦予了特殊意義。 等到京郊大營張著旌旗去平容縣的康平眷村, 不管是沿途, 還是平容縣里的百姓看到,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難免感到有些緊張與擔憂。 畢竟在這些普通百姓心中,這些當兵的不是在做什么護送任務的情況下, 一旦這般聲勢浩蕩的出動,大多都沒有什么好事兒。 正當百姓們在私下議論紛紛,四處打聽時,突有消息傳出,人家竟然是去幫康平眷村開荒種地的, 連吃食都自帶,紀律森嚴, 沒有給普通百姓添任何麻煩, 也沒讓當地衙門出面招待。 康平眷村周圍的百姓,最先知道這個消息, 還能親眼見證那些將士干活的場景, 不得不承認,人家是真的挺賣力。 所以總愛趁著干自家活的休息時間,聚在一起遙望著遠方幾處人頭攢動,干活效率很高的荒地中的情景, 接連看了兩天都不膩。 有人羨慕的驚嘆道。 “這可真是亙古未聞的奇景兒啊,誰能想到京里的那些個兵老爺,竟然還會幫咱們平頭百姓挖地干活, 這事兒要不是咱親眼所見,說出去誰信???” 頭發胡子花白的一位老頭回道。 “莫說這事兒,老頭子我活到土埋脖子的年紀,也沒聽說這世上竟然有人拿白花花的銀子,建出這么一大片好房子,憑白分給不相干的人住?!?/br> “更沒聽說,那些高高在上,咱們小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機會見到的貴人,竟然會親自來咱這窮鄉僻壤之地,給人分發那些吃窮用的好東西?!?/br> 柱國公夫人他們過來的那天,周圍這些聽說消息的百姓,當時都聚在附近看熱鬧,看到那些穿金戴銀,富貴無比的貴人們,乘坐一輛輛豪氣派的馬車,由那些威風凜凜的兵衛護送著,帶來大批的好東西,親自給那眷村里的人家分發那些好東西,個個都羨慕到不行,印象深刻無比。 “這眷村里的人家,真是太走運氣了,竟然能趕上這天大的好事,啥也不干,就能住得好、吃得好?!?/br> 聽到這酸話,有人忍不住懟道。 “黃大頭,你也不看看,那眷村里住進去的人家,哪家是全乎的,據說那都是些在老家無田無地,連個好勞力都沒有,實在過不去的人家,朝廷才會照顧他們?!?/br> “你要是羨慕,這簡單,你也去當兵老爺,死在戰場上后,你家妻兒老小說不得也有這好運氣?!?/br> 羨慕歸羨慕,要是嫉妒人家,可就過分了,畢竟他們早就聽說,住到眷村的這些人家都是什么光景。 那黃大頭還氣憤不平的打算反駁,老頭出聲道。 “對,少在這里眼氣,不管是朝廷,還是那些貴人,都不可能養著那些人一輩子?!?/br> “在他們實在過不下去的時候,有人給搭把手,給那些人一條活路,已經是那些人祖上不知道積了多少大德,才能有這福氣?!?/br> “沒看到那些地,還有那邊那些據說要用來養豬、養雞的房子嗎?我聽說,那些可都是貴人們給那村里人留下的活路,他們將來的日子過得是好是壞,還是得要靠他們自己好好干活,人家只能救急,救不了窮?!?/br> 有人神神秘秘的提起另一個話題道。 “江大爺,往常每次有新帝登基,哪怕是咱們這些普通小老百姓,也能聽到消息說,京里哪家被抄,朝堂上的那些大臣被砍了頭,咋這次這么風平靜浪靜的不說,還有這稀奇事一樁接一樁的,我瞅著,咋感覺這世道好像變得有些不一樣了呢?” 平容縣離京里近,尤其是隨著那條通往京城的石磚路被修好,京里的消息更為靈通,連他們這些普通百姓都知道,去年底才登基的是位少帝,年齡還不大。 江大爺已經年過六旬,歷經過四任皇帝,知道的更多些,低聲回道。 “不一樣就對了,聽說先帝駕崩前,將他干娘立為監國太尊,太尊,你們都聽說過吧,就是那位為了給當時身體不健旺的先帝祈福,捐了十萬兩銀子建這康平眷村的貴人?!?/br> “那可是位厲害人物,聽說她老人家威嚴無比,陪著新帝上朝,能將那些大臣鎮得大氣都不敢出,誰要是被她瞅一眼,都能被嚇得提心吊膽,一點兒都不敢眥牙,沒人敢鬧事,這朝廷不就穩了嗎?!?/br> 朝廷穩了,上面那些貴人就斗不起來,也就用不著今天抄這個的家,明天砍那個的頭,那些家里太平無事的貴人才有心思出來施善心。 聽到這話,有人難掩好奇的感慨道。 “也不知道那位太尊到底有威嚴,竟能這么厲害,能將那些大官都鎮住?!?/br> “聽說咱們這位新帝,早年就是被寄養在這位太尊家里,年僅十五、六歲就考中狀元后,才被先帝接回去當太子,所以說啊,人家太尊可是養出過文曲星狀元公的人物,當然不懼其他人?!?/br> “怎么我聽說,太尊之前跟我們一樣,也就是位普通農家老婦?” “怎么可能是農婦,瞎說,聽說她家在湖州那邊,是個大富商,特別有錢,建了一間特別大的書院,所以她才能一捐就是十萬兩銀子,左縣丞就是從那家書院畢業的,聽說要不是左縣丞厲害,這康平眷村也不會建在咱們這,咱們也沒機會賺到那么多工錢?!?/br> …… 正在興致勃勃說著自己知道那些小道消息的眾人,都沒有注意到,在他們身后,不知何時竟然多了位衣著普通的老婦人與一位中年男子。 兩人聽了一會兒后,才坐回不帶棚子的騾車上,駕車的中年男子笑著說道。 “娘,沒想到這些人的消息都挺靈通啊,竟然連咱家過去是農家,開書院的事情都知道?!?/br> 聽到那些真真假假的話,陳鳳琪見慣不怪的回道。 “所以我常說,這世上的人心最不可欺,但凡做過的事,總是有跡可循,要是一直在京中,誰能想到,咱家剛來京中這么點兒時間,對于咱們的情況,連這些百姓都已經知道得差不多了?!?/br> 李成鋒對此頗為感慨,他本身是個寡言少語的性格,平時里不太習慣與人這般高談闊論,理解不了為何會有那么多人,能將一些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不論真假,都說得跟親眼見證一般。 “娘,沒想到常欣那丫頭挺有出息的啊,竟然能想到能動員那些將士過來幫忙開荒干活,也算是幫了眷村一個大忙?!?/br> 說起這事,李成鋒深感與有榮焉,那么出息的丫頭,可是他閨女。 陳鳳琪是真的沒教過李常欣這些,得知她做的事,深感欣慰之余,她也有些擔心,怕那些將士初次做這種事,會不會出現擾民之舉。 再加上她自打上任監國太尊之位后,就沒再來過這康平眷村,就想趁這機會,私下過來看看這邊的情況,去那些已經入住的人家轉轉。 特別樸實的騾車行駛在這通往康平眷村的路上,毫不起眼,因為聽說前兩天有大批貴人親自駕臨康平眷村的消息后,附近也有不少人過來看稀奇。 騾車進入眷村后,陳鳳琪取出一只錢袋,遞給李成鋒道。 “去附近的農家轉轉,買些豬、雞、羊之類的rou食,多請些人,讓他們在農場那邊處置好,現場給那些將士們燉上,就說是某位熱心鄉民感念他們此番義舉的一點心意?!?/br> 李成鋒對此并不反對,可他實在不放心讓他娘一個人在這邊,正待開口,就看到剛從附近建筑中快步走出的幾人中,為首的那位此刻正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看著他們娘倆。 愣了一下后,那人迅速上前躬身拱手施禮道。 “學生左平江見過東家太太,見過李老師!” 聽到對方的自我介紹,李成鋒才想起來,這位看著有幾分眼熟的青年,乃是前幾年從南江書院畢業的學生左平江。 陳鳳琪也意識到,這位應該是從南江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這平容縣當縣吏的學生,能被分配到這種靠近京城的衙門中,又能一眼認出他們母子,可以證明他不僅是頭兩期入學的學生之一,還是位成績出色的優秀畢業生。 “不用多禮,左同學來這邊后,可還適應?” 左平江心中正激動到有些難以自持,在努力保持鎮定,聽到東家太太這語氣溫和的關心,一如當年在李家莊時,他們這些學生每次遇見她,向她施禮后的關心,眼淚迅速盈滿眼眶,低著頭哽咽著回道。 “適應,學生很適應,學生現在平容縣任縣丞一職,若非太太的大恩大德,學生做夢也不敢想象,我一山村小子,竟能有此際遇?!?/br> 這些學生被分配到各個衙門時,都是九品,或是不入品官吏做起,剛畢業幾年,就能以外鄉人的身份,以白身晉至縣丞之位。 這其中固然有他輔佐平容縣令拿下康平眷村這個項目的功勞,也能證明,這位的心機手段都不差,才能抓住機會,這么快就能在這平容縣立住腳。 “古話常說,英雄不問出身,你能有今日這番成就,與你自身的努力奮斗息息相關,我們這些師長,所能起到的作用終究有限,看到你已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的地步,能為百姓做實事謀福祉,心中實在欣慰?!?/br> 努力平復好情緒的左平江聞言,著實感到有些受寵若驚。 “學生一定會再接再厲,更加努力,不負太太與諸位老師的悉心照顧與栽培?!?/br> 陳鳳琪笑著點頭,看了眼等在不遠處的幾人。 “你們現在可要事?” 左常江趕緊回道。 “算不得什么要事,張縣令感念將士們辛苦,想讓人為那些將士們準備些飯食,可是將士們不愿給地方添麻煩,嚴辭拒絕,學生今天去勸,也被拒絕了,只能讓村里的人幫忙多備些茶水,這算不得要事,讓下邊人去辦就行?!?/br> “正好,我也是因為看到那些將士們為百姓干活,只能吃些自帶的干糧,有些于心不忍,就想略盡綿薄之力,打算讓你們李老師去附近買些rou食,請人為那邊的將士做上,就讓你們的人幫忙帶下路,一起將這件事辦了吧?!?/br> 左平江應下后,便回身召來自己的幾個手下,說了這件事,他的手下聞言,其中一位有些遲疑的回道。 “大人,吳校尉拒絕的態度那么堅決,我們若是堅持這么做,會不會惹得他們不高興?” 沒等左平江開口,陳鳳琪就已經接過話道。 “不會,他們體恤民生,幫助百姓開荒干活,是他們的心意,我這個普通百姓想要感謝他們,是我們的心意,不存在擾民之嫌,我想他們應該不會拒絕?!?/br> 左平江也很肯定,他當年的李老師,現在已經成為安遠伯,在王公貴族云集的京中,雖然爵位不算高,卻是分量十足,是京中數得著的人物,吳校尉他們可能都認識,高興還來不及,怎會拒絕。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左平江帶著陳鳳琪在眷村中參觀,為她介紹眷村當前的情況時,李成鋒帶著從附近請來的村民,牽著羊、拉著豬、拎著雞鴨等活物,紛紛從牛車、驢車、騾車上取下東西,在地頭手腳麻利的壘灶升火,準備在現場為眾人做吃的。 看到這邊的陣勢,本打算過來阻止的吳校尉,走到近前,看到領頭的這位,立刻咽下已到嘴邊的訓斥之語。 還沒想好該怎么打招呼,就聽到前不久剛見過的一位平容縣吏小心翼翼的與他解釋,是這位先生的母親,感念他們這些將士為民辛苦,想要表達一下自己身為普通百姓,對他們這些將士的感謝。 吳校尉只想說,這人的眼睛怕不是有問題,竟然一點眼力見兒都沒有,那位再怎么看,也不可能是普通百姓,這位縣吏竟然毫無所覺。 第九十八章 重視 平容的那個縣吏隱約聽到自家縣丞將這李姓中年人稱為老師, 壓根就沒有想到,那位看著氣質儒雅、笑容溫和,不怎么顯老態的婦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陳太尊。 畢竟陳太尊極具威嚴, 令人望而生畏的消息, 不僅在鄉民之間被傳得沸沸揚揚, 在他們這些衙門中人的心中,更是威名極甚。 左平江因為是南江書院的早期學生,對陳鳳琪一家都比較熟悉, 都知道東家太太向來不喜歡別人見她磕頭行大禮,所以即便知道對方的身份已是今非昔比,仍保持著從前的習慣。 因此那平容縣吏也不會想到,他們縣丞見了傳聞中的太尊與安遠伯那等貴人,竟然只是躬身行個禮這么簡單, 沒有絲毫的敬畏。 所以聽到那位婦人這么說,那平容縣吏對吳校尉也是這么解釋。 看到安遠伯身著普通青布衫的打扮, 吳校尉迅速意識到, 那位應該是私下出行,沒有擺依仗, 擔心因自己的失言而耽誤到那位‘百姓’, 只是拱手道謝。 “多謝夫人與先生大義,我等感激不盡?!?/br> 李成鋒看微笑著擺擺手,目光移向那邊的地頭。 “不用謝,你們諸位將士辛苦了, 讓他們在這邊忙著,我跟你一起去地里看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