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書迷正在閱讀:豬爺爺在七十年代、娛樂圈之巔峰王座、夾在主角和反派之間的慘烈修羅場、摳腳的水仙花美男子、我要辭職不干啦、客戶全都是戲精[快穿]、重生之失落神座、重生為狗、宿主君情商低怎么破、快穿之主神沉默系統落淚
劉騫即便當初目不識丁,在發達了之后也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拜了先生讀書識字,把文化課補了起來。等到天下抵定,他立刻上交權柄,安心做個朝堂上只說“陛下所言甚是”的武官,忙著回家生孩子、帶孩子。 劉騫投到太/祖麾下的時候也才勉強和□□兒子們同齡,可他實在表現得太沒有存在感了,明明戰功赫赫,偏偏成天窩在家里,上朝也從來不發表個人簡介。等到泰興帝登基后沒幾年,劉騫以傷病請辭歸家修養,泰興帝想都不想就直接同意了。 這么多年過去,若非宗正提起,泰興帝連劉騫名字都快忘干凈了。 劉騫如今也是名老者了,身上除了個空蕩蕩的爵位什么都沒有,還真的很適合做太子三保。 人選都很合適,泰興帝沒多猶豫,照著提議定下人選,王鴻一看泰興帝今天有意給官員升職,同張曦對了個眼神后馬上出列,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說:“陛下,中書令之位空懸,朝中各項事務運轉多有不便,還請陛下早日定下人選?!?/br> 泰興帝沒反應過來王鴻深意,臉上仍舊掛著笑,無知無覺的說:“朕當然還是屬意張曦,他辦事合朕的心意,不過張曦不是沒有去地方上歷練的經驗么?衛琰啊,朕記得你在吏部呆了兩三年了,也該動了動位置了。你對朝中大大小小官員都十分熟悉,不如你來做中書令吧?!?/br> “臣……”衛琰心中喜悅,可還能把持著臉上的表情。 但沒等衛琰開口,最先說話的王鴻已經嚷嚷起來,“陛下,當初反對張曦升任的是衛尚書,現在讓衛尚書做中書令,恐怕會讓人覺得只要告倒了有資格的官員,自己就能爬到高位。臣以為,此事不妥當?!?/br> 泰興帝頓時猶豫了,“說的也是?!?/br> 衛琰回頭與張曦、王鴻兩人對視一眼,朝堂上頓時充滿了濃郁的火藥味。 作者有話要說: 伸舌頭】小天使們,我明天收藏夾,請大家盡量訂閱幫我保個位置,別掉到最后一個太難看了orz 開V之后連續三天,每天都三更。 累壞寶寶了QAQ 第32章 畫圈等人跳[VIP] 衛琰和泰興帝一起長大,與泰興帝的感情非比尋常;可他說話向來耿直,實在不討人喜歡,甚至常有言辭太過激烈,讓泰興帝招架不住,只能迅速退朝避走的經歷。張曦一眾人只會說好聽的,辦事不管會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要能夠哄得泰興帝高興就算成功;可連泰興帝都知道最緊密的簇擁在自己身邊張曦這群人靠不住,不能托付重任。 兩方各有好處,也多有壞處,一時間泰興帝難以抉擇,只好抬手按了按隱隱作痛的腦袋,掛起和事佬的笑容施展萬能的拖延大法。 “此事不急,太子屬官尚未明確,先繼續商議配給太子的屬官?!?/br> 拿我頂崗??? 神龍眨眨眼睛,起身道:“父皇,兒臣年幼,不通政務,日后要跟著父皇學習。兒臣想,不如與父皇同同一套班底,免得尋了同兒子一樣不曉事的,胡亂作為,給父皇再添麻煩?!?/br> 用同一套班底? 那不就是太子身邊發生什么事情,他全都能知道了? 想到自己做太子時候常常為了獲得先帝近臣口中的消息,而沒少給御前的官宦搭財物打探消息,還會被先帝懷疑,泰興帝只覺得兒子的想法坦蕩無私。只要用了同一套班底,那神龍想要有什么額外的動作也難了,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不用擔心兒子也在背后算計自己。 是好主意??! 神龍果然是年紀還小,不懂事才能說出這種話來。 眼見泰興帝不言不語,只一個勁兒的盯著自己看,神龍掛著忐忑的眼神反復看了泰興帝幾眼,垂下頭喪氣的說,“兒子什么都不懂,若是父皇嫌棄兒子跟在父皇身邊給父皇添亂了,配幾個新晉的屬官也成的?!?/br> 不,絕對不給兒子搭配額外的屬官! 泰興帝馬上接口:“不,我兒主意不錯,太子詹事府屬官直接套朝廷班底吧,確實能免了許多麻煩,讓政令通達?!?/br> 神龍仰著小臉,笑得愉快又滿足,“謝父皇?!?/br> “陛下,太子屬官事了,還請盡快決斷中書令人選?!?/br> 衛琰才不管太子屬官如何設置,反正太子既然要跟在泰興帝身邊學習,那么每天見面,對他生活沒有任何影響?,F在重要的是,立刻敲死中書令的人選,即便自己做不了中書令,也絕對不能讓張曦那伙人占了這么個緊要的位置,否則指不定鬧出什么惡心事情來。 本來被泰興帝推出來拖延時間的“擬定太子屬官”活動被太子三言兩語解決掉,泰興帝重新面對的朝臣的圍攻。 泰興帝腦子混亂成一團漿糊,只好再次使出逃遁大法,宣布“此事不急,日后再議”就迅速退朝,躲起來了。 神龍微笑著目送泰興帝離開,不緊不慢起身,對朝臣拱手行禮后,慢慢往回走。 張曦自認也算是跟皇室沾親帶故了,立刻湊上來對神龍表達善意,“殿下病愈,臣還未曾入宮探視,殿下勿怪?!?/br> “我住在內宮,侍中不便入內,算不得失禮?!睆堦乇憩F得親切友善,神龍也笑得溫和乖巧,“表哥和令嬡的好日子快到了吧?到時候我一定去幫著迎親?!?/br> 神龍打從宣布病愈,還沒出宮去過任何人家里。臣子們一致認為太子頭回出宮,要等到年前代替泰興帝往各個朝臣家里派送御賜的年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