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書迷正在閱讀:豬爺爺在七十年代、娛樂圈之巔峰王座、夾在主角和反派之間的慘烈修羅場、摳腳的水仙花美男子、我要辭職不干啦、客戶全都是戲精[快穿]、重生之失落神座、重生為狗、宿主君情商低怎么破、快穿之主神沉默系統落淚
泰興帝:過去你們對朕愛搭不理,現在朕讓你們高攀不起。 典籍:嗯? 泰興帝:……姑父,朕錯了,你說什么就是什么。 昨天一時手滑,有一處錯漏。 安平大長公主是比崔皇后小六歲,不是比崔皇后長女小六歲orz 第6章 別來無恙 祿王是先帝幼子,與泰興帝乃一母同胞。他少有賢名、品貌出眾,無論從哪方便看來都比靠著早出生了兩年而被冊立為太子的泰興帝強得多。 ——泰興帝實在是樣樣不出挑,讓人找不到一個明顯的有點。 等到祿王十六歲封王,領兵擊退羌人后,名望一時到達頂峰。 朝中無不稱贊祿王少年英雄,漸漸有了“若是祿王為儲君,比能中興大周”的閑言碎語,隨著時間流逝,連先帝看著泰興帝的眼神都不對勁了,他時不時就對著泰興帝嘆息。 泰興帝雖然才能不顯,可到底也是當時多年太子的人,哪會不懂得自己在先帝心里地位動搖的道理。 先帝想要廢太子另立! 自古以來,廢太子都沒有好下場,泰興帝發覺自己有被廢的風險,頓時慌了。 并州同年因蟲災爆發民亂,并州司馬被亂民殺死,很得先帝看中的穆康臨危受命。泰興帝覺得祿王能殺敵,自己處理點亂民一定不在話下,自請出宮賑災平亂。先帝還沒拿定廢太子的主意,也想再看看泰興帝到底是不是可堪大任,便準了泰興帝的請求,讓他與穆康同行。 泰興帝自然是沒什么本事的,但到底太子督軍,他押韻的銀兩糧草沒人敢伸手。 只要銀錢足夠,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泰興帝攜帶大量錢款,居然將賑災做得可圈可點。 眼看事情朝著對祿王不利的方向發展,一心為祿王謀劃的穆康以言語激得泰興帝披掛上陣剿匪。在亂軍之中,穆康射出一支暗箭,打算直接了結泰興帝的性命,為祿王上位清除的阻礙。不想泰興帝騎術不佳,在戰場上擔憂害怕,一下子滑下馬背讓暗箭貼著頭皮滑過,毫發無傷。 穆康刺殺泰興帝的行為暴露,也將天家兩兒爭儲、兄弟鬩墻的秘密捅到了先帝面前,直接氣死了先帝和先太后。 祿王背著氣死父母的罪名,哪里還有臉面與兄長爭天下,只得灰溜溜的躲去封地;而泰興帝即便順利登基,朝中依舊許多聲音感慨祿王時運不濟,心里仍舊向著他。 泰興帝滿心怒火,但在崔皇后的勸說下,泰興帝只殺了穆康一個,沒多追究,一舉按下兄弟鬩墻的丑聞,甚至每每有什么珍寶吃食,總要不遠千里的賜到祿王封地去,剩下的再分給自己的孩兒嬪妃,做足了仁君姿態,讓他迎來朝廷上的平穩。 可親近的人都知道,祿王和祿王一系始終是泰興帝眼中釘、rou中刺,誰碰一下,都要激怒泰興帝。 往日除了崔皇后,無人敢在泰興帝面前提及祿王,典籍驟然說起穆康,還要把穆康之子送來做“太子伴讀”簡直是在捻虎須! 典籍平靜的看著泰興帝,任由對方發怒。 泰興帝氣得胸口起伏,呼哧呼哧的喘個不停,已然怒極,可在典籍的目光下他縮瑟了一下,后退兩步,居然乖乖坐回原位。 典籍待泰興帝平靜下來,才重新開口:“陛下當初接受了皇后建議,沒有借著穆康的事情親手殺了祿王,以此平定朝堂,乃大善之舉?!?/br> 泰興帝還是不依不饒的追問,“駙馬真認為朕不如祿王?” 典籍根本不把泰興帝的龍威當回事,不緊不慢的回答:“論才智,陛下確實無法和祿王相提并論?!?/br> “你!”泰興帝氣得吹胡子瞪眼。 “但只憑穆康之事,祿王便不配坐龍椅?!钡浼畤@息一聲,直接讓泰興帝傻眼了。 “你,你說祿王不配?” 典籍向來平靜的臉上露出輕蔑的神色,撣了撣袍角道:“不瞞陛下,公主不顧臉面跑來太行山上追求我時,我沒因為她是公主而留絲毫臉面。但在我拒絕公主后不足五日,穆康事敗,被壓在死牢,是公主主動我入獄中探視他的——公主沒對我有任何要求?!?/br> 泰興帝本來以為自己會聽到天大的秘密,沒想到被典籍塞了一嘴狗糧,登時一副噎到的表情。 典籍根本不在乎泰興帝有什么想法,繼續回憶當年的事情,“穆康當時問我家中妻兒可好,我說也在天牢里等著問斬,穆康如遭五雷轟頂,伏地大哭,說自己沒想到祿王會背信棄義,置他家人于不顧?!?/br> “穆康是個至情至性的人,他與我有過命的交情,我很了解穆康。他支持祿王發自真心,為祿王在戰場謀害陛下發自真心,盼著家人躲過一劫也是真心。他若能扯謊,也不至于真的信了祿王鬼話?!?/br> “那時候我一介白丁,蜚聲文壇又有何用?全靠公主入宮求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勸說陛下只殺穆康一人禍不及妻兒的吧?!?/br> 典籍幾乎沒隱藏任何內容,完全把泰興帝搞蒙了,他過了好一陣才回過神來,“所以你突然愿意迎娶安平入門——不對啊,你們都在拿朕做人情?!” 泰興帝又憋悶起來,心中不悅。 典籍失笑,“陛下,皇后與我能有什么交情。雖然穆家母子受益躲過一劫,可娘娘想出的辦法卻真心實意是為了陛下著想的。陛下不妨仔細想想,您善待祿王之后,朝堂上過去總說您才智不足的老臣是不是很少對你斜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