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女帝記事 第105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無限流里當團寵、亡者美人空降深淵游戲[無限流]、我靠捉鬼發家致富、頂級白蓮本色出演[穿書]、重生星際之榮光、此路不通、瘋子、快穿之反派死于話多、漂亮笨蛋作死后成了萬人迷(穿越)、三國我在許都開酒館
姚燕對此煩不勝煩,整日忙著織室的事,竟然都不歸州牧府了。 讓姚靜不由地一笑。 她之前弄出織室的法子著實不錯。 *** “主公,劉赦連派六道求盟,顯然是快到了準備出兵中州的關口?!?/br> 姚靜將六道密信全部攤開在書桌上。 “這最后一道,他竟然愿意將嫡長子送來為質,這手筆也算大了?!?/br> 陳足道笑道:“可惜他還是不愿還回定安?!?/br> 姚靜繼續說道:“若我是他,也不會將定安拱手相讓的?!?/br> 定安是欽州的門戶,又何處不是冀州遏制姚靜進攻冀州的雄關? 嫡長子的確重要,但是劉赦可是有六個兒子,少一個算什么。 “不過結盟可以兵不血刃得出云、章臺二郡,倒是可惜了?!?/br> 姚靜嘆了一口氣。 陳足道說道:“劉赦此次對中州志在必得,如今延州叛亂已定,中都天子是延州牧桓青的嫡子,劉赦一旦攻中州,除了中州本地兵力,延州也會出兵。劉赦為了保證拿下中州,在欽州必不會再多調兵馬,更何況出云章臺二郡非雄郡,我料到這二郡守衛并不多,將其奪回只是時間問題?!?/br> 姚靜點點頭。 “定安……是個大問題?!?/br> 事情又回到原點,該如何拿到定安郡。 “主公不必煩擾,真到那時,劉赦只會比主公更憂心,他想取中州,就得面臨中州、延州、欽州三州攻擊壓力?!毙l云思考說道。 陳足道同意衛云的說法,補充說道:“遼州匈奴和幽州胡虜已退,兩州又是朝廷大將軍在兩州節制,主公若愿放遼州兵馬一起增援,劉赦得中州希望更加渺茫。劉赦之所以再三請求與主公盟約,除了顧忌我欽州,也是在擔憂主公和遼州兵馬集合攻冀!” 此言說得眾文武都不由地點頭。 “先生和叔直這么說,豈不是劉赦很害怕我們?”張豹笑說道。 這話說得直白,但是事實確實是這個理。 在場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來,面帶微笑。 只有一個人從開始到現在都沒有說任何話,那就是許善之。 姚靜目光掃向他,問道:“善之先生似有顧慮?” 許善之抬起頭來,看向在場中人,每個人都是姚靜的心腹文武了。 他嘆了一口氣,暫時放下心中一些堅持,而是將顧慮說出來。 “劉赦攻中州,主公可真確定了?” 此言一出,整個會場都安靜下來。 姚靜目光一閃,說道:“將地圖鋪陳下來?!?/br> 當下,姚靜身后的親兵將地圖搬移過來。 冀州所在,除了臨欽州、中州,也和胡虜草原、以及幽州接壤。 姚靜不由地想,他若是不攻中州,那會是哪里? 她的欽州? 不可能,若是欽州,他豈會放開出云郡和章臺郡?畢竟他們再攻下來,也需要花費莫大的兵力。 “那么是幽州?” 許善之說道:“卻有可能?!?/br> 幽州雖然苦寒,卻也是培養騎兵最好的地方。 “還有一個可能?!?/br> 許善之指向一處。 姚靜頓時恍然大悟。 許善之指出的一處是中州東南所在,就是定安郡和延州西陽郡。 “從定安往西陽郡也不易行軍?!比鋺v馬上提出了異議。 “不易行軍,并不代表不能行軍,劉赦佯攻中州,延州定然緊張,會大派兵馬從和寧郡進入中州,兩方一東一西,軍隊分開最遠,劉赦大軍一到西陽郡,定會是勢不可擋!再取調走半邊兵力的延州就容易了?!?/br> “拿到延州,就是半包圍中州和欽州……” 姚靜和陳足道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可能之意。 “能讓劉赦愿意將嫡長子換來做質子,所圖中州未免太過在于明面上,而且,他若真想要中州,主公如此不加以理會,他那梟雄,放棄定安郡也是能取舍的。他不愿放棄定安,只能說,他拿定安有巨大的作用?!?/br> 許善之越說越確定。 從定安到延州,簡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定安不宜向石澗郡和延州西陽郡出兵,大家便都忽略了過去。 姚靜和陳足道也是多謀多慮之人,也未曾懷疑劉赦要中州是個幌子。 如果劉赦的目的真的在于延州,姚靜此次若是應對錯了,以后勢必就難做了。 因為,得了延州的劉赦定不會急著攻中州,而是處理欽州。 畢竟,中州之地廣闊,而且實力也比姚靜強,掐斷欽州,再攻中州會更穩當,符合戰略需要。 在場中人被許善之這么一說,目光全部掃向地圖。 “主公可再對劉赦試探一番!” 姚靜看向許善之。 許善之平靜地說道:“主公可去信一封,使得延州州牧桓青在西陽郡增兵,劉赦當再不會割讓章臺郡和出云郡了?!?/br> 姚靜不由地點頭,說道:“就依善之先生所言?!?/br> 許善之行了一禮,重新坐下來,姚靜和諸位再商量攻防定安一事。 許善之也再也沒有說話,他眼睛中有著些許憂慮和迷茫。 自從四個皇帝出來,許善之聽到姚靜支持中都天子還頗為欣慰,但是今日姚靜和其心腹文武商談劉赦求和一事,無不昭示著他之前想岔了。 姚靜支持中都天子,不是忠君,而是更符合欽州的利益。 想到付玉臨去中州前和他說的話。 已經沒有大齊了,切勿三心二意。 第114章 .0114州府發展 日中,姚靜入了軍營查看軍隊排演。 立足于欽州,三郡之地,加上從軍光榮逐漸深入人心,姚靜已有當初四萬兵馬,到如今州府十萬。 距離攻下州城,已經經過快半年的休養生息時間。 石澗軍改名為欽州軍,有三萬,校尉全武憊。 破陣軍也有三萬,有兩大校尉,姚大山和嚴奎安。 虎豹軍同樣三萬,校尉張豹和原州城偏將軍劉鴻擔任,柯宏有將才,趙信跑路前,斷后的就是他,他不僅給趙信帶走近兩個時辰的跑路時間,而且還帶著殘兵退走了,后面和寧匯郡郡守鐘期匯合。 埋伏撤出州城的叛軍殘兵,這劉鴻在鐘期手下也出了一分力。 姚靜繼任州牧,當然不可能不用州城本地人,否則對她收攏州城士庶之心沒有好處。 劉鴻有才干有武勇,也非當初趙信最信任的將軍,姚靜就將他提拔了上來。 姚靜的軍隊并非一個來了將領,就能完全代替的人。 軍中是自有一套規矩,長官在戰場上死,或者出了什么事,都是自動又下一層的士官代替,而有背叛欽州背叛姚靜或犯了軍規的,隨著軍隊識字漸漸普及,已經有了匿名舉報系統給予姚靜設立的監察處,一經查實,軍法立即執行。 可以說,士兵們心中的信念只是效忠姚靜,而不是上面將軍校尉的私軍。 剩下的一萬,三千陌刀手,五千輕騎,兩千重騎。 陌刀手校尉是陌刀手隊長方平,五千輕騎校尉是衛云,姚靜給五千輕騎賜名為飛翼騎。 兩千重騎校尉是姚銀書,姚靜賜名黑甲騎。 另外,姚靜的親兵也有三千,卻是姚靜私有,并不算入州府總數。 隨著姚靜成為正式的欽州牧,州城的萬匹良馬自是姚靜的,而且因為遼州的匈奴之戰已經結束,欽州的丹平郡和遼州相鄰,丹平郡郡守黃久新就親自來了州城拜見姚靜,做足了下官應該有的禮數。 姚靜也沒為難他,更沒想要他交出兵權,畢竟這黃久新和在遼州的大將軍上官木有關系。 現在大齊的四位皇帝,若是上官木在中都,這個大齊大將軍也挺不值錢,但是他卻是在遼州,而且還帶著七萬兵馬在遼州沒有回去中都,遼州原來的州牧也在他手下效力,可以說,現在的遼州之主不是遼州牧,而是上官木。 姚靜沒有為難黃久新,黃久新很知趣地湊上來,聽聞姚靜要練騎兵,主動前去遼州給姚靜帶來了三千良馬。 到了稅收之日,他也派稅官前來交了足量的稅,完全是將姚靜當做上官來看。 這樣的人進退有禮,在丹平和幽州也挺得老百姓之心的,姚靜還真不能為難他。 好在此人知趣,會來事,到也可以讓姚靜很省心。 跟隨在姚靜身后的欽州文官第一次踏入自姚靜即位以來最神秘的軍營。 一路跟進,關哨多處,而且非常嚴密,就是姚靜親自前來,也得進行一兩次嚴查,而他們就更多。 姚靜在欽州半年積威甚厚,而關哨處的士卒們個個目不斜視、嚴陣以待,更透露出一股莫大的彪悍之氣,加上自從姚靜成為州牧,整個州城,除了姚靜,再無士族和官員有私兵在手,頂多養上百來守衛,一旦超出,姚靜會論罪處置。 可以說,他們現在除了乖乖聽姚靜的,沒有什么本事讓姚靜顧忌他們。 所以,平時在如何養尊處優的他們,也得按照規矩來通過審查才能隨姚靜進去。 進得軍營來,更讓他們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他們有一部分作為州府官員,也算得上見多識廣,一兩只軍隊嚴謹彪悍,他們當然見過。 可就是沒見過一個五萬軍營、包括火頭兵都這么嚴謹彪悍的軍隊。 回想當初姚靜帶兵破叛軍時的軍隊戰力,心中對姚靜不免敬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