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書迷正在閱讀:當佛系戲精遇到綠茶霸總、穿成七個大佬的白月光替身、綁定養生系統后我社死了、老攻分裂后我進入了靈異世界、萬人迷死遁后全員火葬場了[快穿]、如何一個字把男朋友弄哭、開國女帝記事、我在無限流里當團寵、亡者美人空降深淵游戲[無限流]、我靠捉鬼發家致富
他們口中的老薛慈眉善眼,頗有古裝劇里仙風道骨的掌門人的味道:“我的還不叫做心意嗎?我從a市釣完魚連夜拿著魚竿拎著魚就來你的生日宴,還不夠給你面子嗎?再說了……” 老人忽然朝溫茶神秘地眨眨眼:“再說了,給你泡茶的人是我外孫,還不夠給你面子嗎?” “哦?”鄭老重新提起興趣,之前泡茶時他就在觀察溫茶,但這位年輕人低調不作妖,沒有刻意湊上來,令他的觀感很好。沒想到和薛家還有這一層淵源在。 中山裝老人說:“好啊,你們家可盡出人才,光青州小子就讓人驕傲了,現在多了個優秀的外甥?!?/br> 薛老朗聲大笑,商業互吹起來:“誰比得上你家修竹呢?” 看來中山裝老人就是齊家家主,齊修竹的爸爸,齊君浩的爺爺。 巧了,趕上大佬聚會,之前沒見著的人在今天全都見了個遍。 “小朋友,你過來?!敝猩窖b的齊老爺子和藹地招手,親切地問,“茶道學了多少年了???” 溫茶略微思索:“十五年?!?/br> 前世他從剛懂事開始就學習,數年如一日不懈練習。原先只是為了討好家中長輩,想借此換取長輩的一些關注,后來慢慢也有了意趣。最熟悉他私下作風的發小都說,他煮茶時和平常完全是兩幅樣子,怪會騙人的。 外公也詫異:“誰教的你?” 遇事不決就瞎編,溫茶睜眼說瞎話:“村口王大爺?!?/br> “唉,果然高手在民間啊?!崩先思也恢佬艣]信,至少面上表現出了相信的模樣。 不知不覺中,別家小輩沒膽子湊近的主桌上,溫茶一下子就成為了老人的座上賓。老人家最愛乖巧或者富貴的長相,溫茶兩者都占了。 唇珠飽滿圓潤,眼睛略圓而上翹,皮膚白白凈凈。 其中一個老人越看越喜歡,忍不住起了做媒的心思:“小茶,有沒有對象了???” “誒誒誒,老劉,你家可沒有適婚對象了哈。我家倒有個小子還不錯,小茶可以考慮考慮?!?/br> 古往今來,長輩們都逃不過熱愛做媒的愛好。主桌上頓時沸騰起來,爭先介紹自家的孫子,一個個年紀大的老頭子爭得面紅耳赤。 鄭明中挑了一桌酒席坐下,見狀和薛青州感嘆:“我溫茶弟弟可以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我爺爺孫子呢?!?/br> 薛青州目光欣慰:“表弟很厲害?!?/br> 另一桌,林木收回目光,輕嗤道:“班門弄斧?!?/br> 溫樂水勉強笑了笑,心中莫名的不安感正在不斷擴大。 “小水,你多吃點,最近怎么瘦了這么多,雖說上鏡瘦點好看,但你對自己不要太苛刻,你已經很好了?!绷帜疽笄诘囟瞬璧顾?。 溫樂水沒有胃口,端起杯子看見茶水更覺厭惡,換了一杯溫水。 “我怎么記得溫家和齊家有婚約?”忽然有位長者皺眉,回憶著腦袋里隱約劃過的信息,“似乎是齊家老二的孩子君浩和溫家有過約定,只是之前大家一直以為是溫樂水那孩子,小茶回來以后人選又捉摸不定了。老齊,你倒是給個準話,小茶這孩子我很喜歡,我介紹我家臭小子和他認識認識?!?/br> 齊家家主不擅爭論,剛和人說了幾聲就被迫閉麥。這會兒聞言愣了一下,想起家中曾經有過真假少爺和誰聯姻的打算,心中喜出望外。 他冷哼一聲,得意洋洋地和這幫老家伙示威,聲音提高:“我只認準了小茶這個孫媳婦?!?/br> 啪嗒。 溫樂水手中的玻璃杯沒有拿穩,直直掉落在地。 第11章 11 怎么會這樣?為什么會這樣? 明明之前兩家相看的就是他和君浩哥哥,哪怕溫茶回來之后,齊君浩的父母也更中意他,私下里告訴他壓根看不上溫茶。 可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齊家的家主說他的孫媳婦非溫茶不可,那他呢?他算什么? “小水!小水!”林木緊張的聲音喚回溫樂水的神智,他在失魂落魄的溫樂水的眼前揮了揮手。 溫樂水勉強忍住眼睛發酸的感覺,至少不讓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丟臉,他已經笑不出來,嘴角冷漠垂下來:“我沒事,可能有些低血糖?!?/br> “什么?”林木想要捧住溫樂水的臉,被他不動聲色避開,“我讓服務員拿點葡萄糖給你?!?/br> 溫樂水沒有心情,胡亂點頭。 其他人沒有理會他們之間的交流,都已經被齊老爺子的話給鎮住,低頭或用眼神交流或小聲交談。 “臥槽,這真少爺就這么被認可了?真是撿了個大便宜……” “原先定的人選是溫樂水吧,怎么看溫樂水作為聯姻對象也比溫茶好,溫茶的運氣真好?!?/br> “誰運氣好還說不準呢?你瞧瞧溫茶那張臉,換我我也愿意和他結婚?!?/br> 鄭明中的想法反而和他們不一樣:“不是吧,我溫茶弟弟馬上就要踏進婚姻的墳墓了嗎?真是沒意思?!?/br> 齊家作為一不二,現在算是溫茶徹底被綁在和齊家聯姻這條船上。 薛青州眼中閃過一絲憂慮,苦笑道:“阿榮恐怕要罵我了?!?/br> 溫榮出發去國外開會前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看好溫茶,結果一趟會議回來發現發現自己弟弟沒了,還不得舉刀殺人。 鄭明中沒有細究薛青州的話,他突然用力揮手,像個猴兒似的:“修竹,這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