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節
書迷正在閱讀:清冷仙尊逃跑記、洞穿(1v1)、[綜漫同人]頭柱今天也想被祓除、拜別歌伎、孤身一人的魔法少女與校園(np)、[綜漫同人]為了畫漫畫,我在全世界演劇本、[綜漫同人]被詛咒成貓后我成了萬人迷、靠美食治愈病弱督主、穿成被拋棄的主角弟弟、攻略后是修羅場[快穿]
月池挑挑眉,只聽他道:“您說天地有陰陽二氣,人性何嘗不分正邪兩面。于正面而言,宦官同常人一樣,重情感,重義氣。他們在宮中生活多年,對上忠心耿耿,對下愛護關照,對友兩肋插刀。更由于接近天家,他們還具備頭腦靈活、善察善思、知變通、善變通等長處?!?/br> 楊玉聽得暗自咋舌,真不要臉,什么好的都敢往身上栽??蓻]曾想,張文冕斟酌著語氣,話鋒一轉:“然而,由于世人諸多偏見,宦官在碰壁之后,有一些人難以克制惡念,以至于走向極端?;鹿贌o兒無女,所以比常人更重親族,他們要么是竭盡全力關愛親戚,要么是對認下的義子掏心掏肺,所以一時動錯了念頭,就難免有包庇抱團?;鹿贌o人送終,為了使自己老有所依,所以對錢財格外看重,稍不留神也會走向歧途?;鹿僦荒芰粼趯m中,所以會進入兩個極端,一是渾渾噩噩,沉湎享樂,二就是奮發向上,希望發奮圖強。前者中的貪婪之人,就會攬財成性,而后者中的野心勃勃之輩,就會攬權成風?!?/br> 這一番話,切中肯綮,連朱厚照都聽了進去。張文冕長嘆一聲:“所以,我們督主為何覺得太為難,不是他不肯為國盡忠,而是感同身受,說來,這些行差踏錯的,也都是可憐人吶?!?/br> 楊玉這時才知道厲害,他嫌棄地看了張允一眼,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張允一窒,將頭縮得更低了。 而張文冕猶嫌不足,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道:“正因熟知宦性,所以對近兩年宦官的風氣敗壞,晚生才有不同的看法?!?/br> 月池好整以暇道:“怎么說?” 張文冕的心突然狂跳起來,他聽見自己聲音微微發顫:“您覺得是堵得不夠,晚生斗膽,卻以為是堵得太狠了?!?/br> 朱厚照的眼中異色劃過,月池沉吟片刻:“你是覺得,因著他們遭遇可憫,有些事,我們不該較真?” 張文冕搖頭道:“非也,還是堵不如疏之理。鯀即便有息壤這樣的神物,也不能叫水往高處走。您不能斷了宦官的生存之道,又不給他們指一條新路啊?!?/br> 現場是死一般的寂靜,鍋中的水已經快要煮干了,張文冕眼前一陣眩暈,他居然真的說出來了,他看向了劉瑾,劉瑾已是面如土色了。月池將酒盞放在桌上,她只說了兩個字:“大膽?!?/br> 這好似一個驚雷一般,在劉張二人耳畔炸響。劉瑾的額頭冒出汗珠,他重重扯了一把張文冕,兩人齊齊跪在了地上。劉瑾道:“老奴絕無索取之想?!?/br> 月池道:“你的意思是,他剛剛說得,都是假話謊話了?” 劉瑾一窒,血腥味在口腔中蔓延開來,他將頭伏得更低了,他道:“也不是?!?/br> 月池挑挑眉:“那你們,到底想要什么呢?” 終于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劉瑾忍不住發顫,他在到來之前,是斷斷想不到,面臨的竟是這樣的局面。他到底該不該信她?是用謊言糊弄,重歸此消彼長的博弈,還是真正攜手,來博得一條新路呢? 他其實在揭露李越是女兒身時,就已經做出了選擇了。他深吸一口氣,半晌方啞聲道:“要是能做人,誰又愿意當畜牲?” 至此,月池心中的巨石終于落下,她親自扶他起來:“一家人不必藏著掖著,說出來了,不就好多了?!?/br> 劉瑾的雙腿仍在發抖,他顫顫巍巍地歸座:“說出來又如何,人心中的成見,比太行王屋還要難移?;薁斣绞切胖?,奴才等遭遇的攻訐就會越多。就連鎮守中官這樣的舊制,不也是因此被撤了嗎?” 這一上來就是鎮守中官,他還真是敢想。月池一哂:“你是積年的老人,也該知道,爬得越高,越招人恨,摔得越狠,還不如另辟蹊徑?;噬?,不是早就為你們指了一條明路嗎?” 劉瑾定定地看著她,忽然回過神:“您是說,與海外通商?” 月池展顏一笑:“宦官出使,是永樂爺時就有的舊例。而文官們卻是輕視外洋,輕視器物,這正給了你們發揮的良機。古有鄭和下西洋,今有劉瑾聯萬邦,不都是利在千秋的功績嗎?” 這是要讓他們從技藝器物上入手了,走蔡倫造紙的舊路,可這畢竟是不為世人所認同的左道,而且也不如手里的權力來得快捷實際。不過沒事,大可先應下來,畢竟光是通商之利,就足夠他們飽餐一頓了。 月池道:“別不把這當一回事,如再能引入如土豆這樣的作物,亦或是新型的火器,那時朝廷贍養有功的宦者,誰也不會再多說些什么呢?” 火器!怎么把這個忘了,劉瑾心中一喜,卻仍是愁容滿面:“土豆,畢竟是可遇不可求……” 月池拿出一張圖紙與他:“那這么按圖索驥,是不是就容易多了?!?/br> 劉瑾愕然抬頭,他的眼中綻放出巨大的光彩。月池卻看向了楊玉:“好了,你們又有何難處?不妨說說?!?/br> 楊玉直愣愣地看著他們,半晌方磕磕巴巴道:“我們……我們是……” 這一談,直到漏夜時分,兩撥人方告辭。月池正在卸釵環,昏黃的銅鏡里,倒映出身后人的身影。他沒有說話,她也沒有作聲,直到她起身褪去外袍后,他方開口:“以后別叫他們來了這兒?!?/br> 月池動作一頓,她回頭道:“放寬心,只是一點好處,不會讓他們和你離心?!?/br> 朱厚照道:“不是那個意思。這里,不該有那么多外人來?!碧一ㄔ从忠淮伪淮蚱?,柔情中夾雜了冰冷的算計。他以為,至少在這里,他們應該是親密無間的。 月池一愣,她坐到了他的身側,她的目光像水一樣,拂過他的面容。他只覺五臟六腑都要被她看透了。她又是一笑,忽然在他耳畔重重擊掌。他一驚,回頭看向她,她笑意盈盈:“夢醒了沒?” 他目不轉睛地望著她,她又是一笑,摟住了他:“我明天就要走了,你確定要這么盯著我一整夜嗎?” 明天就走……他話到嘴邊,到底還是什么都沒說。他摩挲著她的臉頰,半晌方道:“正因時間短暫,所以才該做一點不一樣的?!?/br> 月池饒有興致地看著他:“你想干什么?” 他問道:“你們那兒的姑娘,一般做什么?” 她的神色一僵,再也笑不出來。 第362章 但愿一識韓荊州 可在他的故事里,他們永遠都是相愛的,也只是相愛而已。 朱厚照以為, 能在她的臉上,看到懷念,看到向往, 看到惆悵, 可沒想到,卻是一片空白。她偏頭看向他, 展顏道:“我連姑娘都忘了是怎么做了,怎么還會記得這個?!?/br> 她問道:“你們這兒的小伙子,又會去做些什么?” 他面對她的笑靨,同樣語塞了,他讀不出她的喜怒, 只能和她一起茫然。良久之后,他才澀聲道:“你不肯教我, 我又能從哪兒去知道這些?!?/br> 兩個人望著對方,一下都笑出來。月池問他:“那你看的話本呢,一個有參考意義的都沒有?” 他們又開始頑笑。他罵道:“那些酸儒,全是依著他們自個兒臆想的,就沒一句實話?!?/br> 月池好奇道:“那他們寫什么?” 他起先不肯說,后來才勉強透露一點:“……就是一個有權有勢,有貌有才的男子, 來到千重幻境,自有千百人來趨之若鶩, 男的在他打敗后要么死,要么納頭便拜,而女的就……” 饒是皮厚如他, 一時也說不下去了。月池笑得渾身發軟:“可你要是看得不起勁, 他們又豈敢這么一本本寫呢?” 他被戳破了, 惱羞成怒,有心擰她一下,到底還是去呵她的癢。月池笑得一時喘不過氣來。眼見她眼圈都紅了,他才住了手。他又將她抱在膝上,她依偎在他的懷里,他摩挲著她的鬢發。即便是沒有經歷過,也能發現了這種親昵的不同。 所謂耳鬢廝磨,正是如此,不同于情熱時的如膠似漆,兩個人靜靜地坐在一起,心里反而更加鼓鼓脹脹的……她感受他的吻,輕輕地落在她的發間、她的額頭上,就像落櫻拂在臉上。她睜開眼睛望著他,他問道:“困了嗎?” 他輕輕拍著她的背,就像哄孩子一樣,她聽著他的心跳聲,沉穩有力,在她手下跳動著。他微微皺眉,握住了她的手哈氣:“怎么這么涼,今日的阿膠八珍膏吃了嗎?” 他的手心熱得發燙,月池從未像此刻一樣意識到,人總是按照自己被愛方式去愛人。 月池定定地看著他,突然道:“你為何不自己寫呢?” 朱厚照一愣,他片刻后才反應過來了:“你說讓我自己寫話本?” 她的雙眸中仿佛盛滿了星光:“對,你來寫,一定比他們寫得都好?!?/br> 他燃起了興趣:“可寫什么呢?” 她的包容讓他覺得心驚:“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br> 他的眼眶有些發熱,他忙別過頭去:“那就寫些完全不一樣的?!?/br> “有一個年輕人,他不甘于活在四方的天底下,所以選擇逃家出海,結果碰上了龍吸水,一陣狂風,讓他來到了海外諸國。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也見了一個最與眾不同的姑娘……” 他寫了一段又一段,她就為他畫了一幅又一幅的插畫。故事一旦開頭,就無法停駐,無論多么天馬行空,他們都想給他們一個好的結尾。身處此世,無論藏身在哪里,他們都不可能收獲真正的圓滿,可在他的故事里,他們永遠都是相愛的,也只是相愛而已。 劉瑾的動作非???,在回去不久,他就提交了一份官員私下關系圖,交到了月池手上。到了今時今日,關于官員的選拔程序已經日趨規范了。對蔭補子弟而言,只有能夠通過栓選之試,才能能夠獲得官職。 而只有為官經驗,且歷年考核皆為稱職的官員,才有參加遴選的機會。遴選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筆試考核的內容除了經義之外,重點考察該職位所需的知識。比如此次選拔治農官,重點考察的就是農學。一時之間,各大書肆中的農學書籍被一搶而空。 而在筆試過后,便是面試。隨著遴選制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自然不能什么事都要皇帝陛下親自出席。廷議后,大家就決定此次由吏部、戶部、與司禮監一道聯合考察。吏部是文官的耳目,司禮監是皇上的耳目,而戶部本來就是治農官的上峰,當然也得出人。這些人會根據應試者的表現,以及劉瑾提供的關系網名冊,來決定最后的人選。 不過,對應試者而言,考上了也不代表烏紗帽戴穩了,之后等待他們的還有兩年的考察期,如若考評不稱職,一樣要丟官去職。 乍看這樣的升遷方式實在太過繁瑣,要求又較高,競爭難度實在太大,可即便如此,想來一試的官員還是數不勝數。對于許多京中的低級官員而言,與其在京中熬日子,還不如乘機外放出去,博一個海闊天空。而且依照明廷“內外皆歷”的升遷規則,低級中央官需流向地方,高級中央官員須有地方任事經歷。超與其被外放到沒前途的位置,還不如搭上這股東風。京中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底下,各行省內的官吏們更是卯足了勁,盼著能等到本省的勸農參政上任后,能有機會被選到他的麾下一展宏圖。 這一批官員派出,為農政發展打下了牢固的人事基礎。月池更是提議通過遷秩升官、賞賜實物、樹碑立傳等形式,鼓勵技術發展和工具發明,對治農有功、應災有道的官員大加褒獎。而她判斷是否有功的方式,再也不是像過去一樣,只看賦稅,而是著重看民生。轄區內發展了多少產業,有多少流民安定,有多少新生嬰兒,修建了多少公共設施,包括水利建設、道路建設和育嬰堂等等,都是月度上報和年終考核的事宜。 對于她的提議,衙門內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與民修養生息的好辦法。不少人甚至開始搖旗吶喊。月池還從來沒聽到過這么多溢美之詞,別說文化人夸起人來,還真是花樣多。 有夸她為國為民,不謀私利的。有贊她重視農桑,興修水利,關心民生的。有人說她的考核標準,細致清楚,重視實務。更有一票人感恩戴德,說自家上有老母,下有妻兒,收入微薄,李尚書這樣厚賜官員,無異于活菩薩,救苦救難。說到最后,還有人感動地流出了眼淚。 而當她詢問意見時,這群人依然沒有半個不字,而積極地細化她的想法和方案,一面絞盡腦汁,還一面觀察她的面色,來揣度自己的說法是否合她的心意。 月池:“……” 所有人臉上都帶著笑,所有人都近乎“虔誠”地望著她,她一時之間都分辨不出他們的五官,只能看到他們黑洞洞的眼睛和咧開的大嘴里露出的微黃牙齒。她早已習慣了眾人明里暗里地唱反調,如今這樣眾志成城、滿心順從,倒讓她覺得心驚。這就是主掌人事考評之權的威力。他們的升遷禍福都捏在她的手里,誰敢不聽話,誰又能不聽話。 月池的心中一瞬間劃過這樣的想法,她要是下令讓他們從儒家經典里找到女子也能議政的論據,他們會怎么辦?這群眼高于頂的人,為了升一步官,是不是也能將自己口中過去的大道理貶得一文不值? 而她這種略飄的心理,在內閣主持的九卿議政中,才沉了下來。這里的人對待她的態度與過去別無二致,甚至有的人還更強硬了一些。 戶部尚書王瓊就當面指出她的想法不行:“田賦是國之根本,要是將田賦讓地方自用,恐怕會動搖國本。而你提出對那些要修建抗災工程的地方撥款,這又是一大筆開銷。這進的不足,支出得更多。即便軍費開支大減,太倉松快了一些,也支撐不起這么花法?!?/br> 就連吏部尚書梁儲也點頭稱是:“更何況還有官員年終的表彰,總不能表彰也發胡椒蘇木吧?!?/br> 月池沉吟片刻,她終于還說了出來:“在連年的天災之下,單單依靠田賦來作為朝廷的稅基,的確是獨木難支。我們為何不好好在商稅上理一理呢?” 內閣次輔劉健皺眉道:“你想加征商稅?” 月池道:“并非只是單純的加征。我聽說徽州富商,爭奇斗富,天下聞名,可徽州全府去年的商稅還不超過三十兩。而在那些小商小販身上,因稅勒索破家的局面,卻十分普遍,據說貨物運進店要交稅,運出店也要交稅,商人運船從南北上,經多少關卡,就要重復交多少次稅。您不覺得,這里頭大有不對勁的地方嗎?【1】” 謝遷問道:“你是想打擊富商巨賈?!?/br> 月池斟酌著道:“下官斗膽,為何一定要打擊呢?時至今日,商販興旺,早成常態,難道還能奪了他們的生計,叫他們全部回家去耕種嗎?農戶所供,由商戶來出售,農戶所需,由商人來轉運。農商互利,資農厚商,方為長久之道?!?/br> 開國時,太祖爺就講過要減輕商人的負擔,不可如漢時一般鄙薄過度??蛇@畢竟是稍微對商人好一點,將其視為四民之一,不至于將其壓榨得活不下去而已,可李越卻是要提出,要將商人抬到和農民一樣的位置,這在這時看來,可謂是驚世駭俗,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反對。 態度激烈者,歷數重商的危害:“民間本就流傳‘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不如倚市門’。如再抬高商人的位置,還有何人去耕織?屆時,如再逢水旱之災,百姓危矣?!?/br> 更有人說明商人成勢的威脅:“漢時桑弘羊有言‘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煮鹽,一家聚眾或至千余人,大抵盡收流放人民也,遠去鄉里,棄墳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窮澤之中,成jian偽之業,遂朋黨之權?!瘏浅邍畞y,離不開這些人在背后勢力。你也算是博古通今,應該知曉這個道理才是?!?/br> 態度溫和者,則是先表示理解:“太倉空虛,您也是病急亂投醫了。依我看,可以再調整商法,將富商巨賈套入籠中,不可任他們荒yin越制,傷化敗俗。而對小商小販,還是可優待一二?!?/br> 月池辯道:“可如今錢神當道,已成江河之勢,不可逆流,我們當順勢施政,而非逆勢而為,這是做不成的!” 她的這種想法又引起了更大的爭議。有人甚至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難道因為做不到,就要眼看江河日下,甚至放任自流嗎?” 這又扯到了道德倫理的上面。這就更是說不通了。最后,還是楊廷和出面協調各方:“商稅之事,需從長計議。而惠農之策,亦要徐徐圖之?!?/br> 交到朱厚照案邊的方案于是變成了這樣,他們擬定了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免去當地的田賦,中央給予支持,加強公共設施和備荒儲備。至于其他地區,還是由治農官到了當地,自行再想辦法,反正到了年末該交的田賦,是一點都不能少。 西苑之中,月池只覺愁緒滿懷:“中央集權,強干弱枝,地方沒有本錢,還要造出一朵花來,未免強人所難?!?/br> 朱厚照此時倒比她還要穩一些:“比天還大的事,你想一步到位,未免異想天開?;蒉r之策,正是新政立足的根本,這時誰勸你急,你反而要小心誰?!?/br> 他遞了一碗鷓鴣粥與她。說是鷓鴣粥,其實里面一粒米都無,而是將鷓鴣拆骨取rou成蓉,與淮山蓉一同小火慢煮,最后再加入上等的血燕。鷓鴣骨多rou少,要拆解離不開高明的刀工,這么一小碗,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月池道:“又進新廚子了?” 他一下就明白她的意指:“穿簡樸些也就算了,難道你連口腹之欲都要舍棄?!?/br> 這是個真正的天之驕子,受天下奉養。他肯著服浣濯之衣,就已經是能被載入史冊的簡樸皇帝了,難道真要他過得同平常老百姓一樣。 她慢慢將這碗香濃的鷓鴣粥吃下去。這等于又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國家無錢,所以始終無法平倭寇。倭寇不平就不能廣通商。商貿不暢,海外的作物和白銀就無法流入。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底下的人就不會長久地聽她的話。她就更不可能采取措施,來進行財稅改革,改變目前這種畸形、粗放的稅收機制,也無法開展治理運河等大工程。 她長嘆一聲,還是決定從協調調度的細節入手。戶部府倉大使位卑權重,負責去各地征買中央所需的物資??扇ツ膬嘿I,買多少,府倉大使都做不了決定,一切要么依舊例,要么依上頭的意思,可是舊例早就是老黃歷,而上頭也無暇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導致戶倉大使四處奔波,不需要的東西,采購回一堆,需要的東西又要再派。 月池和王瓊商議,由他上奏賦予府倉大使調度之權,由他們每季統計宮廷乃至衙門所需之物,再由他決定至何時何地以何價錢采購,同時還要將運回京城的運費也納入計劃之中。這是在擴大戶部的權力,王瓊焉有不同意的道理。至于這么做,會不會斷人的財路,他才顧不得那么多。 他也是有眼界之人,否則也不會提出開通商口,來拉攏洋人平倭寇的法子了。眼下,修建抗災設施,與民休養生息,才是最該做的。而他本人又是極善算學之人,當下拎了幾個聰明機靈的下屬,對他們進行緊急培訓后,讓他們上任理財。有王瓊牽頭,果然將采辦事業辦得風生水起,既調節了供需,還在年節時節省大量的采購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