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血雨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PH)
汝南王聲音顫抖,但并不退讓,“秦王入覲,為謁陵!為面賀新君踐祚!難道,這不是為人子、為人臣、為人弟……理所當然之應份應為嗎?” 略一頓,“入覲便為‘陰謀廢立、妄行不軌’?那阿瑋你入覲又為的什么?難道,也是為了‘陰謀廢立、妄行不軌’?” 楚王被懟的一滯,倒是沒想到,已被圍的鐵桶也似的了,汝南王的詞鋒,居然還如此銳利? 冷笑回懟,“乃公入覲,乃奉密詔,誅楊駿也!敢問三叔祖,秦王入覲,又奉的什么密詔???” 汝南王大聲說道,“沒有什么密詔!光明磊落,天日可表!就是為謁陵!為面賀新君踐祚!” 略一頓,“阿瑋!若無你口中之‘密詔’,難道,你就不入覲了?就不謁陵了、不面賀新君踐祚了?這就是你為人子、為人臣、為人弟之道?” 楚王這才發覺“密詔”一說不妥—— 這個老混蛋!“聞望”如此之高,看來,并非皆為幸致,倒是小瞧了他! 楚王冷笑,“那授秦王大將軍呢?阿柬沒有功勛、沒有聞望,憑什么位居上公?他才幾多年紀?這不是你……‘陰漸jian謀’,為廢立欲謀地步嗎?” “陰漸jian謀”是荀愷攻訐楊芷的奏疏里的一句話。 汝南王厲聲喝道,“阿瑋!秦王為爾兄長!爾何敢以‘阿柬’呼之?永福省歲月,師傅之教訓,爾皆充耳不聞嗎?” 永福省,皇子之居所。 楚王惱羞成怒,破口大罵,“老匹夫!不知何辭以解了?拿這些咸的、淡的、有的、沒有轉移話頭?” 汝南王冷笑,“好!對尊長,你是一點規矩都不講了!如此言行,也不曉得,你還能再蹦跶幾日?” 楚王正要再回罵,汝南王已繼續說了下去: “你問秦王‘憑什么位居上公’?好!我告訴你——就憑他是天子母弟!嫡庶有別!長幼有別!此天理也!此人倫也!你既不曉天理,又不知人倫,妄想以庶僭嫡、以幼凌長——死了你這條心!” 秦王面前,楚王不但是弟弟,還是“庶出”。 “至于‘幾多年紀’——齊王攸任司空,三十歲!秦王柬今年,二十九歲!步武前賢而已!” 汝南王的聲音,千萬兵士都聽的清清楚楚,“‘陰漸jian謀’?我看,‘陰漸jian謀’的是你自己!其心不可問也!” 楚王氣的渾身發抖,我他阿母的犯了個大錯!根本就不該同這個老匹夫做口舌之爭,哪里爭的過他? 那是,汝南王的嘴皮子功夫,連衛瓘都給繞進去了,況乎一個粗疏的楚王?汝南玩若沒有這兩下子,在俺大晉朝廷這種地方,論真實本事又是水貨一個,其十數年長盛不衰的“聞望”,哪里來的? 楚王正想一揮手,大喝一聲,“給我上!”轉念想起—— 日!還沒頒詔呢! 趕緊手忙腳亂的掏出青紙詔,舉詔過頂,左右擺了一擺——這是給身后諸軍看的,然后大聲念道: “密詔!‘太宰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諸宮門,免亮官!’” 念完了,才發覺會不會有點不妥?——自己沒通知“淮南、長沙、成都王”??? 一轉念,管他呢! 放下詔書,大聲說道,“汝南官屬,一無所問,皆罷遣之!若不奉詔,便軍法從事!” 詔書一出,形勢又不同,汝南王剛剛漲上來的氣勢,立即一頭跌回地上,聲音再次發顫,“詔書……其可見乎?” 他的意思是,能不能拿到我跟前,讓我看清楚些呀? 您隔那大老遠的舉著,我就算拿望遠鏡,也看不出清上頭寫了啥呀? 哦,對了,差點忘了,這個時代,并沒有望遠鏡這樣東西。 這句“詔書其可見乎”是汝南王說錯了話,而楚王正等著他這句話,獰笑,“已經叫你‘見’了,還待怎的?” 轉頭大呼,“汝南拒詔!” 一揮手,“給我上!” 楚王身后陣勢分開,十數架長梯出列,奔向汝南王府墻。 汝南王欲有所辯解,但已來不及了,府前火海,一片呼嘯,門樓之上的聲音,盡被淹沒。 門樓上,帳下督李龍對汝南王一揖,大吼,“大王!事急!請下令拒之!” 李龍是汝南王從許昌帶過來的親兵頭兒。 劉準雖面色慘白,但聲音亦不小,“府中俊乂如林,猶可一戰!” 然而,汝南王雖本事有限,但畢竟數度統帶大軍,基本的眼光是有的: 府外、府內,眾寡如此之懸殊,成十數乃至數十對一之比,府墻又不是城墻,如何“一戰”? 再者說了,麾下親兵,真正死忠的,不過百余,其余都是朝廷經制——不久之前,同府外眾軍,其實都是同事;歸于自己麾下,時日尚淺,恩義未結,“一戰”便是“拒詔”,他們如何肯真正出力? 最重要的,“一戰”便是“拒詔”——既然“一戰”的結果,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敗”字,又何必擔一個“拒詔”的罵名? 到底是宗室第一人,汝南王搖搖頭,聲音顫抖而堅定: “開府門!接詔!” “大王!”“大王!” 汝南王怒喝一聲,“聽不見我說話?開府門!接詔!” 然而晚了一點點—— 第一架長梯已經搭上墻頭,一個楚王親兵動作極快,口銜快刀,手腳并用,沒幾下就爬到了墻頭。 墻頭府內一側,一個汝南親兵舉矛擬之,卻不敢刺出,手足無措。 墻內、墻外,大眼瞪小眼。 過了片刻,楚王親兵一笑,“兄弟,讓一讓?” 汝南親兵不由回頭,意思是找個官兒請示一下—— 說時遲,那時快,楚王親兵一揮手,一道弧形寒光劃過,那個汝南親兵的頭顱,飛了起來。 天寒,腔子里的熱血直沖而起,化為血雨,紛紛灑下。 無頭身軀還未倒下,左右的汝南親兵已棄刀拋矛,一哄而散。 長梯一架接一架,搭上墻頭,北軍士兵,越墻呼嘯而入。 與此同時,府門洞開,里頭有人大喊,“汝南王接詔!” 楚王獰笑,“接詔?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