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狼來了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PH)
昭陽殿,皇后正寢后殿西堂。 “楚王一口應承,不能再痛快了!”皇后微微冷笑,“倒是叫他聯絡淮南王,不情不愿,是吧?” “是!”李肈說道,“臣說,若大王不便出面,下官愿再走一趟揚州——楚王這才說,淮南王那里,還是他來聯絡吧!” 面向皇后,但話是說給何天聽的。 “不過是想獨吞功勞罷了——哼!” 何天微微一笑,“誠如圣鑒——甚至,想獨擅朝政?!?/br> 皇后目光一跳,“我跟你說過的——這個人不好相與!” “臣還是那句話——不好相與也要相與?!?/br> 皇后再“哼”一聲,“算時間,這兩兄弟請求入覲的上書,這兩天就到——你最好做好準備!這可真是放了頭狼進來!” “是!臣不敢有一絲一毫疏忽!” 皇后秀眉微蹙,“我想起個事——” “楚王、淮南王上書,楊駿若駁回,奈何?藩王入朝,可不比給你一個五品名義,他們不可以再請??!” 若再請,就近乎脅迫朝廷,隱隱然示天下本大王有覬覦大寶的心思了。 “殿下放心,臣以為,楚王請求入覲,楊駿是一定允準的?!?/br> “為什么?” “回殿下,先帝末年,cao勞萬幾,沉疴在身,彼時,他老人家雖重用楊駿,但其人跋扈,端倪已露,先帝看在眼中,已有尾大之慮?!?/br> “乃徙南陽王柬為秦王,都督關中諸軍事;始平王瑋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濮陽王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并假節之國?!?/br> “以三位皇子——其中還有太子母弟,分鎮方面——都是天下第一等要地,其實就是為了今日——以為外援,去楊氏之逼也!” “cao勞萬幾、沉疴在身”,好像司馬炎先生工作太勤奮了,宵衣旰食,累出了病——這是何天睜眼說瞎話。 司馬炎先生確實是累出的病,但不是因為工作,而“極意聲色,遂至成疾”也。 “這一層,楊駿其實心知肚明,對于三王外鎮,一直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楚王、淮南王自請入朝,在楊駿看來,就是自去根本之地,求之不得,豈能不允?” 皇后目光炯炯,“好小郎!朝章典故,居然如此熟悉!個中曲折,擘畫如此明白!” “謝殿下獎諭?!?/br> 李肈辭出之后,皇后慢吞吞的,“我有個想頭——僅僅是個想頭哈?!?/br> 如此“謙和”口吻,在皇后甚是少見。 “請殿下訓諭?!?/br> “殿中人,再加上衛瓘的親兵,也有兩千人了,阿謐那里還有些人手,咱們合兵一處,打楊駿個出奇不意,將其一舉拿下,不是就不用同楚王這頭狼打交道了?” 何天不說話。 “不以為然?” 何天笑一笑,欠一欠身。 “我就曉得你不贊成。到底哪里不可行?說說看!” “回殿下——” “其一,舉大事,不能‘合兵一處’,必須分據要害——兩千多人,還是捉襟見肘?!?/br> “哦……” “其二,即便‘合兵一處’,對陣楊駿,依舊處于劣勢——” “楊駿親兵,步三千、騎一千,超過四千人——還沒算上左右衛三部司馬派出的護衛?!?/br> 皇后眼睛一下瞪大了,“什么?竟如此之多?” “是!” “我竟不知道!” “回殿下,楊駿的親兵、護衛,都是遵照先帝遺詔配置的?!?/br> 皇后咬牙,“那個遺詔——假的!” 何天心說,半真半假吧! 不過,扳倒楊駿之前,遺詔就是遺詔,無所謂真假。 “其三,兵戎相見,下下策也!只要咱們布置得宜,去楊,一詔書、兩黃門力耳!” “所謂‘得宜’,一人心,一勢力!人心,殿下已經有了!勢力,須待楚王、淮南王入覲!” “這……” “舉大事,若無有足夠分量宗室參與,世人就會目為賈、楊之爭,到時候,楊駿未必不敢抗詔,他的麾下,未必不敢從賊!” “反之,世人眼中,就是司馬氏、楊氏之爭!如是,楊駿麾下,何敢從賊?就是楊駿本人,十有八九,也是不敢抗詔的!” “好!”皇后輕輕一拍大腿,“我不再猶豫了!都聽你的!” * 皇后算的很準,第二天,楚王、淮南王聯名請求入覲的奏疏送到了。 何天算的更準,楊駿一方,興高采烈! 朱振擊掌,“二小兒,入我彀中矣!” 李肈的行蹤掩蓋的好,楊駿一方,沒人認為楚、淮南二王入覲的請求有啥不正?!?/br> 二王是武皇帝病重之時之藩的,武皇帝賓天,做兒子的,本來就應該奔喪,目下山陵已畢,這個“喪”,其實已經“奔”的晚了! 不得到陵前多磕幾個頭? 此其一。 其二,大兄即位,作為幼弟,除了上賀表,也有當面恭賀的義務呀! 你倆與國同戚,不是普通臣子! 段廣甚至認為,楚、淮南二王,其實不愿意入覲,但扛不住輿論壓力—— 一個“孝”字,一個“悌”字,重如泰山呀! 至于秦王柬,身份太敏感了,自己也不曉得該不該自請入覲? 太傅面前,朱振努力矜持,但還是興奮的鼻孔都冒著熱氣: “三王去其二,秦王柬孤掌難鳴!” “再者說了,就算有大事發生,以他的身份,難道還能舉兵向京師?誰曉得他是來保他大兄的位子,還是來奪他大兄的位子?” 段廣、蔣俊一起點頭,“對!對!” 坐在上位的楊駿亦點頭。 捋捋胡子,沉吟說道: “謁陵,也花不了多少辰光,之后,咋辦?我是說,用什么理由,才能將二小兒留在京師?” “理由,我已經替太傅想好了!” “其一,圣上篤于友愛之義,希望與二王朝夕相見,不忍其回藩?!?/br> “其二,齊王攸故事,可為借鑒!” “齊王攸?” “是!” “先帝逼齊王攸之藩,除了二三親信,朝野上下,一片反對,將那些反對的理由擺到二小兒身上就好了!” 楊駿一怔,隨即大笑,“妙??!” 蔣俊朝章典故最熟,大拇指一翹,“果然是妙!” “什么‘至親盛德,宜贊皇朝,與聞政事’,又什么‘股肱之任重,守地之位輕’,還什么‘三公無職,坐而論道,不聞以方任嬰之’……嘿嘿!” “一句話,”朱振含笑,“將二小兒高高架起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