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竟墮入豎子彀中!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PH)
何天本已出發去拜訪文鴦,半路上叫皇后派人給追回去了。 一見面,未等何天行禮,皇后就大聲說道,“楊駿上書——你趕緊看看!” 何天還是行過了禮,才接過賈謐遞過來的抄本。 皇后冷笑,“陛下登基以來,好像是楊駿第一回‘上書’?之前遞到陛下面前的,都是‘草詔’!這是他第一回像個臣子樣子!” 略一頓,“可是,你看看他都‘伏乞’了什么?陛下若準了,大家感激他;陛下若不準,得罪人的,可就是陛下了!” 咬牙,“老狗!打的好算盤!” 何天看過了,默謀片刻,展顏一笑,“殿下,臣以為,大家未必就會感激楊駿?!?/br> 皇后微愕,“未必?為啥?‘中外群臣皆增位一等,預喪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關中侯,復租調一年’——好大人情呢!” “回殿下,這份人情,若是只給一個人或幾個人,那么,相關人等,一定感激楊駿;可是,既然人人有份,且不論功大功小,皆一模一樣,那又有何貴可言?” 皇后檀口微張,半響,“哦!” 賈謐、董猛、阿舞,也露出了恍然和欽佩的神情。 “對!”皇后回過神來,“說不定,自覺更辛苦、功勞更大的,還會不滿,憑什么那班家伙跟我一樣?” “殿下洞鑒人心!” “洞鑒人心的是你——小郎!” “殿下謬賞?!?/br> 頓一頓,“除了‘自覺更辛苦、功勞更大的’,更不滿楊駿此舉的,恐怕是在上位的袞袞諸公?!?/br> “怎說?” “主要是‘二千石已上皆封關中侯’——關中侯雖為封爵之次末等,可也是個‘侯’!” 最末等為“關外侯”。 “臣今日本是去拜訪文鴦的,他大破河西鮮卑,威名震天下,也不過就封了個關中侯!” “我明白了!”皇后目光炯炯,“二千石可多了去了!但凡是個二千石就封侯,叫前頭的公、侯、伯、子、男咋想?” “是!關鍵是無功封侯——目下的五等爵,大多數,都是開國公侯以及其嗣子孫,多少功勞情分才掙出一個公、侯?楊駿這樣做,前頭的公、侯,都不值錢了!” 皇后一拍大腿,“好!如此說來,得罪人的,倒是楊駿了!” “正是!” “那……咱們就準了他?” “準是要準的,不過,也不必太痛快——臣以為,應先將此上書付諸公議?!?/br> “為啥?” 何天微微一笑,“總要給公侯們一個說話的機會嘛!” 皇后恍然,“妙!” 想起一事,“既準了此奏,去楊之后,拿這班增位的、封關中侯的,咋辦?” “回殿下——一概撤銷?!?/br> “會不會得罪人?” “殿下放心,楊駿一去,這班人撇清還來不及,何敢怨望?難道自居‘楊黨’?” “好,那就這樣辦了!” * 次日一早,對楊太傅上書的批復下來了,大致意思: 事關重大,朕亦不敢自專,明日一早,太極殿東堂朝會,諸賢公議吧! 在京各部門,尚書省官六品以上、其他官五品以上與會。 以公、侯就第、朝請者與會。 熱鬧了! 官五品以上,有分量的朝士基本囊括了。 其中,尚書省有位重品卑的特點,因此,降低一品。 “以公、侯就第、朝請者”,就是一班“閑廢”的大佬了。 太傅府上下很懵圈: 本以為,太傅上書,圣上要么準奏,要么“再議”——即委婉駁回,哪個想得到“公議”這一出? 明眼人——包括太傅府的——都看的出來: 若圣上贊同楊文長的建議,直接準奏就是,根本不必搞啥“付諸公議”。 既有此舉,便是不以楊文長為然。 嗯,真熱鬧。 還有,散騎侍郎官五品,則何云鶴也有“與會”的資格—— 若他現身,與楊文長當面鑼、對面鼓,何其刺激? 哎呀呀,同去!同去! 不過,叫這班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失望了—— 次日清晨,太極殿東堂群賢濟濟,但其中并無何云鶴的身影。 何云鶴在哪兒? 昭陽殿呀。 董猛布置宦者,太極殿到昭陽殿,接力傳遞消息。 皇帝端坐階上御榻,由始至終,基本上一個字兒也不用說。 第一個發言的是傅祗,侍中,爵封涇原子。 之前,此君在朱振口中出過場,就是向楊駿薦左部人王璋做太傅司馬那位。 “帝王始崩,臣下論功,書記以來,未之有也!” 傅咸立即桴鼓相應,“正是!‘山陵辛勞’,臣子本分,何忍以此邀功?何況,這增位、封侯者,有幾個是真正‘預喪事’的?” 此即朱振口中之“二傅”了。 前頭也介紹過了,傅咸的爵位,比他族兄還要高——清泉縣侯。 接下來發言的,是高居本朝富豪排行榜首位的石崇,侍中,安陽鄉侯。 “陛下正位東宮二十馀年,今承大業,而班賞行爵,優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諸將平吳之功,輕重不稱!” “泰始革命”,即司馬晉禪代曹魏,“泰始”是司馬炎的第一個年號。 何攀跟進,“大晉卜世無窮,今之開制,當垂于后,若有爵必進,則數世之后,莫非公侯矣!” 這位何惠興,由廷尉遷散騎侍郎,爵封關中侯,同本家何云鶴同官,級別、封爵不算太高,但正經是個牛人—— 他是伐吳主將之一王浚的謀主,受命進京,武帝兩次接見,與張華、羊祜一起籌策,參謀軍事。 接下來發言者,為在場最具分量者之一——張華。 “此魏明帝即位故事也。明帝生母文昭甄皇后廢死,明帝本人也被降為侯爵,有了這一段過往,明帝即位之初,其實根基不穩,因此,普進封爵以求媚于眾——此前朝弊政,何足為法?” …… 這樣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到昭陽殿。 皇后愈聽愈興奮,到了后來,眉飛色舞了。 “張華的話,最厲害!魏明帝根基不穩,陛下哪有啥‘根基不穩’?‘根基不穩’的是楊駿自己!‘求媚于眾’——真把話說透了!哈哈哈!” “我能想象到楊駿啥臉色——必定比釜底還黑!哈哈哈!” “對了,楊駿那邊,咋反駁的?怎么沒見這樣的消息送過來?” “回殿下,”董猛微笑,“不是沒送過來,是真沒有!楊太傅那邊,只是一個個黑著臉——由始至終,竟是一聲不出!” 皇后大笑! 笑聲歇落,“小郎,你這一招‘公議’好!——楊駿被罵的張不開嘴了!” “回殿下,楊駿確實理虧——” 何天沉吟,“不過……” “什么?” “臣以為,他已有改弦更張之意了?!?/br> 皇后微微一怔,眼中隨即放光,“我曉得你的意思——不容他改弦更張!” “殿下圣明!” “好!今天下午,就把‘準奏’的詔旨頒下去!” 詔旨一下來,朝堂內外,炸了鍋了! 上午“公議”,一面倒反對,下午就“準奏”? 遛二傻子呢?! 但沒人責怪皇帝,都明白,皇帝其實不贊成楊駿的上書。 那,只能是楊駿脅迫皇帝,皇帝不能不做違心之論了! 楊文長,你太特么過分了! 這一回,真是所有人都惡心到了! 楊駿有苦說不出。 何天判斷無誤,朝會之上,楊駿確已有改弦更張的想法了。 散朝之后,回到府邸,正同二三親信商量,“準奏”的詔旨就頒下來了! 一個個瞠目結舌。 楊駿更是氣的渾身發抖。 良久,透一口氣,“竟墮入豎子彀中!” 咬牙,“顯揚,驚馬奔車那一次,我還怪你;現在看來,還是你對——” “此豎子,不能不除!” “遵太傅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