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真少爺反綠茶指南、沙雕滯銷,幫幫我們[娛樂圈]、快穿主角總想狗帶、病美人哭包不想當反派、暴躁的原因[快穿]、渣男他位高權重[快穿]、我在古早文里拆cp[快穿]、幫主角受逃離瘋子后我被盯上了[穿書]、重生之再結仙緣、在無限流里戒網癮
寒老夫人就笑了笑,稱贊道:“那是你有福氣?!?/br> 白老夫人的神色越發得意。說起話來就更加的滔滔不絕。 方元跟父母過來拜壽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一幕。 方元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上前給寒老夫人拜壽。這個時候有服務員過來換點心。一直沒怎么吭聲的寒凜沖著方元笑了笑,語氣略帶獻寶的說道:“這一道四喜風糕做的很好吃。待會兒你也嘗嘗?!?/br> 方元一笑,還沒來得及說話,白月玲忽然笑吟吟的問道:“寒凜,你這句話可是厚此薄彼了。大家都是同學,你怎么也不請我們家小琢還有霍柩嘗嘗?” 說完,白月玲又沖著霍柩一笑,意味深長的問道:“你說是吧?” 蘇琢聞言一驚,下意識的看向小姨。 霍柩也覺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白月玲哪來的同仇敵愾,還非得拉著他一起。 寒凜解釋道:“霍柩廚藝精湛,還精通仿膳,他一定會做四喜風糕,我當然不會在他面前班門弄斧?!?/br> 吃貨的友誼一向簡單純粹。寒凜就是覺得方元可能沒吃過這道點心,恰好服務員過來換點心,所以才出聲邀請方元。他根本沒想太多。 寒老夫人看了白月玲一眼,笑著說道:“大家一起吃。都嘗嘗這滬城的糕點,跟咱們的蘇式點心吃起來有什么不同?!?/br> 一時間氛圍熱絡起來。大家都開始吃點心。 蘇世淵和陸嫚臻對視一眼。蘇世淵沖著霍柩笑道:“好久不見,不知道你最近可好?” 蘇世淵一開口,在座的賓客們頓時支棱起耳朵準備聽八卦。 霍柩留意到席上的氛圍,淡淡說道:“還好?!?/br> 陸嫚臻也笑著說道:“如果在外面住著不習慣,可以搬回蘇家來。蘇家的大門永遠都為你敞開?!?/br> 霍柩但笑不語。 席上賓客竊竊私語。 寒凜原本還有些擔心,生怕霍柩跟蘇家的人會在他祖母的壽宴上吵起來。見雙方都很克制,不覺松了一口氣。 這個時候忽然有人沖著霍柩笑道:“早就聽聞霍同學的廚藝精湛。我們電視臺正準備做一檔美食節目,需要請幾個年輕俊美的廚師跟明星嘉賓一起做菜。不知道霍同學有沒有興趣?” 蘇世淵聽到這話,臉色一變。 霍柩也有些愕然。他記得原著里面,是男主角蘇琢受邀去參加美食綜藝并在節目播出后一炮而紅,連帶著蘇園也水漲創高。成了全國最熱門的旅游打卡勝地。并在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后,跟一品樓爭奪淮揚菜博物館合作方的資格。 沒想到劇情兜兜轉轉,竟然提前了好幾年。并且連上節目的嘉賓都由蘇琢換成他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第54章 并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本身有多好吃。而是想讓霍柩嘗嘗他吃過的東西。 霍柩正錯愕著,那位自稱電視臺制片人的男人已經拉著霍柩,興致勃勃的開始介紹他們電視臺新策劃的這檔美食節目了。 “我們這個節目就叫《江湖第一菜》,一共有六名常駐嘉賓,分別是兩位廚師和四位明星,同時每期節目還會邀請飛行嘉賓。由廚師教明星做菜,做好后讓錄制現場的觀眾品評?!?/br> 根據節目設定,兩名廚師會以廚林高手的身份出現在節目里。其他嘉賓就是過來拜師的毛頭小子,他們的任務就是拿著各種各樣的珍貴食材找到兩位廚林高手,然后拜師學藝。 為了吸引觀眾,節目組準備找一老一少兩名廚師做對比。年紀大的廚師一定要廚藝精湛,并且學識淵博,八大菜系和各種菜肴的逸聞趣事都要信手拈來,能給嘉賓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做科普。另外一名年紀小的廚師就要長得好,而且要有創意有新意,代表著美食的傳承和創造。 節目策劃之初,制片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就是一品樓的曹老爺子和聚鮮樓的梁曉巴。不過后來霍柩橫空出世,一道文思豆腐連一品樓的現任主廚閆東閣都甘拜下風,后來又與聚鮮樓合作復原仿膳菜譜,再加上霍柩跟蘇家那點恩恩怨怨也在本市鬧的沸沸揚揚。正可謂名聲大熱度也大。恰好就是他們這些媒體工作者最喜歡的合作對象。 “收集食材的環節,我們會設定成游戲通關那種,讓嘉賓們做任務,完成任務以后獲得食材。這樣可以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最終獲勝的明星團隊可以拿到最佳菜鳥的稱號,獲勝的廚師則是那一期名副其實的江湖第一菜……” 霍柩聽著制片人悉心的講解和介紹,終于明白過來了。合著并不是劇情有變,而是他的存在搶了梁曉巴的風頭。 在原著中,男主角蘇琢參加的美食節目也是這個《江湖第一菜》。只不過蘇琢參加的時候,這檔美食節目已經播到了第三季。第一季的廚師嘉賓是一品樓的曹老爺子和聚鮮樓的梁曉巴,配合淮揚菜博物館和節目組一起宣揚淮揚菜的歷史趣事,將整個節目做的花團錦簇色香味俱全,廣受好評。 相比之下,蕭規曹隨的第二季就略顯平平無奇。到了第三季的時候,觀眾已經審美疲勞,吐槽節目沒有新意。節目組大費周章苦思冥想,改了許多闖關的細節,邀請了許多時下火爆的明星藝人,還請到了第一季的坐鎮廚師曹老爺子,以及剛剛進入蘇氏集團,正準備大展身手的蘇琢。 沒想到這一季《江湖第一菜》播出后,蘇琢這個廚師竟然憑借著精致的外貌和淵博的知識,以及多才多藝的表現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網絡熱度一度比來參加節目的明星還高。蘇琢和他身后的運營團隊也趁熱打鐵,把本人熱度轉化為蘇園的宣傳度。直接將一個無人問津的蘇園打造成當年蘇氏集團最賺錢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