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5)
書迷正在閱讀:魔頭戰敗后多了個孩子、七零年代極品小姑子、我看上的冰美人是大蛇攻?。ù┰剑?/a>、怕是追了個假星、年糕蝦滑(年下 h)、關于沙雕網友是我上司這件事、我和反派的cp爆了[穿書]、承平年少、[綜漫同人]我得到了文豪系統、重生之磕學家娛樂圈爆紅
然后毫不拖泥帶水的告辭離開。 武定侯看著他離開的方向好一會兒,才意味深長的對常隨道:我這個便宜兒子,可真是不簡單吶! 常隨恭敬的低頭不敢出聲。 武定侯隨意揮手:你就替我走一趟,把玉佩和話帶給他。 常隨領命出去了。 厲懷安正因為韓飛陽的過門而不入而氣憤,就突然接到常隨送來的玉佩和韓飛陽的話,頓時驚得魂飛天外。 玉佩上的附帶的光環已經沒有了,完成了一塊普通又低劣的玉佩,再加上韓飛陽所說的那句話,說明韓飛陽已經徹底擺脫了光環的影響! 厲懷安又驚又怒,渾身忍不住的顫抖:系統,我們該怎么辦? 沒想到系統比他還要憤怒:玉佩上的光環根本不是韓飛陽破除的!是誰?肯定是那個人!他接觸了到了韓飛陽,然后幫韓飛陽解除了光環的影響! 厲懷安愣了愣,才想起系統說的那個人是誰,臉色也變得非常難看,又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壞我好事!我一定要把他挫骨揚灰! 金陵,官場上的貪官污吏被肅清之后,蕭承軒迅速提拔了一批踏踏實實干實事的官員,皇帝也派來了自己的人來接管金陵這個爛攤子。 蕭承宇想從中插一手,安排自己的人進去,然后又被路歸元給嚇得龜縮在房里不敢出門,眼睜睜的錯過了插手的好時機。 蕭承宇越發的肯定,自己會見鬼絕對和蕭承軒既然有關!可偏偏任他怎么尋找都沒有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反而讓所有的人越發覺得他神經兮兮的。 金陵的官場穩定下來后,便是對種植之法的大力推廣,老百姓們都聽說了青石縣的大豐收,聽到是九皇子和明月公子親自來推廣種田之法,頓時個個歡欣鼓舞,更加的賣力干活了。 眼看所有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只待來年春耕前將良種送到,分發給百姓們耕種,蕭承軒和厲懷明都覺得金陵的事情也差不多結束,該去下一個地方了。 其他人都唯他們兩人馬首是瞻,沒有不贊同的,蕭承宇一人的意見無需考慮。 然后一群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金陵,厲懷明還帶走了胡康平和胡康樂兩兄弟。 胡康平以后是要考進士做官的,現在跟著他們正好可以積累經驗。而胡康樂一直都有參軍建功立業的想法,跟在蕭承軒的身邊,對他更有好處。 蕭承軒早就眼饞胡家這兩兄弟了,對此一點都沒有反對,還很樂意把一些重要事情吩咐給他們去做。 胡嬤嬤則繼續留在金陵經營紡織作坊分店,還得到了邵寧來信的同意,把紡織作坊同意命名為永寧紡織作坊。 也許是因為在金陵開了個頭,也或許是因為貪官污吏實在太多了,以至讓他們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能發現貪官的存在。 然后按照老規矩,把三皇子推出去參加官員們為他們舉辦的接風宴吸引住所有官員的視線,路歸元暗中搜查證據。 一旦證據搜查到手,厲懷明整理證據,胡康平和胡康樂帶人去尋找證人,救出受害者,王副將帶人去封鎖知府衙門和各個涉案官員的府邸,蕭承軒帶著禁衛軍沖進宴席上捉人。 從頭到尾,蕭承宇都是一臉懵逼,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等對上被抓官員憤怒的視線,才一個激靈清醒過來,明白了這完全是金陵事件的重演,立即憤怒的就要去找蕭承軒理論。 不料蕭承軒先發制人,高興的對他道:三哥放心,我們已經找到了所有證據,罪證確鑿,辯無可辯!果然還是三哥的辦法好,否則我們也不能那么快找到全部的證據!父皇若是知道了,一定會大大嘉獎三哥,三哥封王指日可待了! 被抓的官員中有不少是投靠了三皇子的,聞言都不可思議的看向蕭承宇:你竟然為了能封王而出賣跟隨自己的官員?莫不是瘋了? 蕭承宇:他做什么了?他明明什么都沒來得及做! 然而蕭承軒這口鍋扣得非常結實,任他如何掀都掀不開。 事情傳回京城,蕭承軒依然是不留余力的在折子里稱贊蕭承宇的功勞。滿朝皆驚,又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第一次蕭承軒這樣不留余力的稱贊,眾人只會認為他是因為沒法將蕭承宇徹底拉下臺,于是以退為進,在皇帝面前表現得兄友弟恭,踩著三皇子上位。 可第二次也是一樣的發展,眾人就有些狐疑了,上一次已經把大功勞讓給了三皇子,這一次怎么說也該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一些吧? 可九皇子還是把大部分功勞往三皇子身上推,怎么看都不像是聰明人會干的事,難道他還是在故布疑陣?又或者九皇子其實說的是真的? 最后一個答案不敢想,尤其是跟隨三皇子一派的人,若九皇子說的是真的,那他們跟隨的究竟是怎么一個主子? 簡直細思極恐! 所謂有一有二,自然就有三。 隨著三皇子等人查出一個又一個地方的貪污案,整個大齊都震驚了,他們震驚的并不是原來貪官那么多,而是三皇子幾人難道不是去宣傳推廣種田之法的嗎?怎么干起御史臺和巡撫的活來了? 因為蕭承軒讓人刻意宣傳,三皇子還真在民間有了個獬豸化身的稱號,所到之處所有貪官污吏無不現形。 聽說還有老百姓為三皇子建立廟宇,乞求他能來到他們所在的縣府,將壓在他們頭上喝血吃rou的貪官都抓走。 蕭承宇完全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收獲眾多民心,心情簡直一言難盡。 各個地方的貪官人人自危,聽到三皇子的名號就嚇得瑟瑟發抖,生怕他下一刻就出現了在他們所在的縣府。 尤其是三皇子一系的人,異常的憤怒恐懼,三皇子這是自己拿了好處,轉過身就要拿他們這些為他賣命的人換取功勞!若是現在還能改投門庭,他們恨不得立即換個主子跟隨。 皇后先一步察覺情況不對,派出大量的死士和人手安排出去,還動用了不少楊家的人手去給蕭承宇掃尾。 還有人先蕭承宇等人一步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通知警告那些有貓膩的官員,藏好自己的尾巴。若是被抓住了,也不要亂說話,否則全家乃至全族的性命不保。 這也是蕭承宇明明牽涉其中拿了好處卻一直沒有被牽連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便是他沒有直接沾手,都是吩咐下面的人去辦的,并沒有留下任何書面形式的證據。 想要推脫起來,也非常簡單。 不過就算有皇后的人先一步過去提醒,一眾官員也對包括三皇子在內的蕭承軒等人提高警惕,可不管他們把證據藏在哪里,甚至是全部燒掉毀掉,還是被蕭承軒等人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找到了蛛絲馬跡,然后順藤摸瓜,摸出了一大串。 皇后和三皇子還損失了大量人手。 他們做的那些防備也就是給蕭承軒等人增添了一些麻煩,拖延了一點時間而已。 有貪官不愿坐以待斃,勾結山匪想要弄死他們,首要目標是弄死有獬豸化身稱號的三皇子。理所當然的成了送上門的rou包子,其他人都沒有手上,胡康樂還在剿匪中立了大功。 只有三皇子被刺殺他的那個哥兒嚇得不清,好不容易克服了對美人的恐懼想要讓身心愉悅一下,沒想到快到關鍵時刻,美人沒有變成鬼卻是從一副里逃出一把匕首(真匕首),差點在他心口上捅了個洞! 他感覺都要對那事有心里陰影了! 地方上的大案一件接一件的傳回京城,京中不少官員受到了牽連。 終于有人坐不住了站出來參是蕭承軒等人一本,斥責他們擅離職守,明明是去推廣種田之法的,卻干起了督察地方官的活來,請圣上斥責三皇子和九皇子,勒令他們回歸本職,莫要舍本逐末。 皇帝聽完后,聲音幽幽的:說起來,督查地方官員本就是御史臺的職責。若非兩位皇兒鬧出這么大的動靜,查處了這么多貪官污吏,朕還以為天下海晏河清,沒有貪官污吏,所以御史臺才有那么多閑心去管朕今天吃了幾塊點心,吃了幾頓飯,在哪個嬪妃里多宿了幾夜,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御史臺: 眾御史紛紛將憤怒的目光投向那位官員,明明這段日子他們已經盡可能的龜縮起來,就是怕皇帝突然想起這一茬,來問他們失職之罪。偏偏這廝卻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那位官員被一眾御史臺的官員瞪得冷汗直冒,還是強撐著膽子高聲道:還請陛下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故意包庇兩為皇子放任他們胡做非為。 皇帝臉色一沉,你竟然認為查處貪官污吏,為百姓請命是胡作非為?那在你眼里什么才是正事?視而不見還是和你一樣同流合污? 那位官員被嚇得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喊冤枉,說自己絕對沒有同流合污。 皇帝已經懶得再聽他多說,揮手讓侍衛將這人壓下去交給刑部,勒令刑部的人必須查明這人做過的所有違法事跡。 在場官員少有能做到完完全全清清白白的,只不過都是裝作不知道而已,完全經不起查。 眾人一聽皇帝這么吩咐,就知道這個人是徹底完了。不過也沒有人同情他,誰讓這個人太過愚蠢,被人慫恿幾句就自己跳出來給人當槍使了。 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冷眼掃視底下垂頭不敢跟他對視的百官,將他們臉上的神情一一收盡在眼里,冰冷的聲音響徹在大殿上:希望諸卿明白,朕的兩個兒子乃是我大齊的皇子,查處貪官污吏,為百姓請命,是他們能做,也是他們該做的! 他們離開了京城,便是以欽差的身份,代朕巡視大齊江山!推廣種田之法固然重要,清理地方貪官污吏也同樣重要!此次他們兩人皆立下了大功,待他們回京,朕便會為他們封王。 底下官員紛紛高呼陛下圣明,然而心思卻是各異,三皇子能封王,他們一點都不驚訝,但皇家歷代從來沒有未徹底消除孕痣就被封王的,蕭承軒會被封王,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三皇子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了。 甚至有有不少人更看好蕭承軒,至少蕭承軒沒有三皇子那么坑,為了能夠湊夠封王的功勞,連給自己賣命的屬下都能賣。 散朝的時候,不少大臣去恭賀武定侯,雖然皇帝沒有直接稱贊厲懷明,但厲懷明是和兩位皇子一起辦事的,其中的功勞肯定少不了,皇帝心里跟明鏡一樣。 楊宰相早就憋了一肚子氣,此時見武定侯春風得意,忍住上去諷刺道:武定侯果真是生了個好兒子??!不過可惜了你的另一個兒子,如果沒有被兄長代替了嫡子之位,不知是否也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武定侯眼神古怪的看著他,看得他心里毛毛的,才聽武定侯意味深長的道:楊相的兒子也不差,三少爺和順親王一樣有福態,生出的兒子更是了不得。 楊宰相的第三個兒子沒什么大的本事,是京城有名的紈绔子弟,吃得和順親王一樣胖,有時候還會被人從背影上誤認為是順親王。 他還常常為此沾沾仔細,說和順親王有緣,和順親王常常一起去喝酒作樂。 楊宰相見武定侯語氣古怪,話里還暗含了其他意思,心中一沉,他是什么意思?暗示什么?還是說他發現了什么? 不過武定侯可沒閑心解答他的疑問,已經晃悠悠的跟其他官員有說有笑的離開了。 后宮的皇后聽到消息,氣得摔碎了一地的瓷器,當即寫信去訓斥三皇子,罵他他鼠目寸光,舍本逐末,竟然為了一個王位放棄了底下一眾支持他的官員。 蕭承宇簡直是有苦難言,現在就連母后都不相信他了。 春夏秋冬四季輪換,很快又是一年的秋收,大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就算是在土地最貧瘠的地方,用了厲懷明提供的番薯土豆,和種植方法,也能每畝地至少有五百斤的收成。 其中豐收的新品種非常多,就包括了番薯土豆花生和高產的棉花等常用的農作物。 皇帝龍顏大悅,大手一揮,讓人向民間征收一大批棉花制作棉襖送去前線給鎮守北境的鎮北軍。 高產的棉花和提高了幾十倍的紡織機相結合,能快速產出大量的布匹棉襖,布料的價格一降再降,再窮的百姓也能拿出錢來買上一匹布給自己做一身體面的衣服,再也不用衣不蔽體。 再加上高產量的糧食,百姓們終于可以豐衣足食,普天同慶。 厲懷明一行人理所當然的受到了全國百姓發自心里的感激。 厲懷明收獲了農神的稱號,還有不少人給他建了廟宇。 蕭承的軒仁義和善體恤民意深入人心,成為了眾人心中皇子的模范,尤其他和厲懷明合作默契,更被人傳出有明君能臣的君臣相得之象。都稱頌蕭承軒為麒麟皇子。 蕭承宇也被稱為獬豸皇子,傳說中獬豸乃是以懲惡揚善為己任,能辨忠jian,專吃貪官污吏的神獸。 蕭承宇在這一年里,因為路歸元的阻止,對種植方面沒法參與多少,反而是因為蕭承軒的積極宣傳,給他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能辨忠jian,嚴懲貪官污吏的正直形象,跟傳說中的神獸獬豸的品質非常相似。 蕭承宇得知百姓給他起了這么個稱號的時候,氣得想要沖過去把百姓們給他建立的獬豸皇子廟給拆個稀巴爛。 憑什么蕭承軒一個哥兒就能得到麒麟的稱號,他堂堂皇后嫡出,還是長子,卻只能得個獬豸的稱號? 明眼人只要一聽這兩個稱號,就知道百姓心中最屬意的皇位繼承人是誰,自古只聽說過麒麟是百獸之王,而獬豸,就算是神獸,也得匍匐在麒麟之下。 還是他的那些幕僚將他攔住了,開玩笑,犧牲了那么多自己人,才得來的這么點民心,三皇子要是這個時候沖出去把那些廟都給拆了,豈不是在告訴天下百姓,他們誤以為的獬豸皇子其實是個殘酷暴戾的皇子? 那就等于所有的犧牲都白費了 第69章 在八月中秋左右,路歸元和胡康平也去參加了鄉試,路歸元順利的拿到了解元,胡康平也進步神速,考上了前十名。 這一次鄉試,厲懷明認為路家莊的幾個小子水平還不夠,都壓著他們讓他們參加下一次鄉試,因此沒有像考秀才試那樣,有好幾個舉人出自路家莊,也就沒有造成什么轟動。 可以說天下人都知道厲懷明,卻少有人知道厲懷明的夫君是個舉人。 厲懷明閑暇之余還沒忘了用糊涂小生的筆名繼續寫畫本。有路歸元提供全是各種男女主配角的套路,厲懷明可謂是靈感爆發,寫出了不少一波三折,情節非常吸引人的勵志話本。 話本中的主人公都是深陷困境的哥兒女子,然后靠著自己的堅強聰慧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有主角是遭到夫家刁難虐待的哥兒和女子,厲懷明在話本里詳細寫了這些哥兒女子怎么快刀斬亂麻,徹底擺脫或者逃離夫家,在被娘家拋棄或者是沒有娘家可以投奔的情況下,一個人堅強的活下去,怎么樣順利避開或應對各種麻煩和危險,然后用某些發家致富小知識,賺到銀錢,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最后或者是嫁了個很好的夫婿,又或者是自己發家致富,賺了大筆錢,然后收養了許多的干兒子干女兒,這些干兒子干女兒都很孝順給他(她)養老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