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太后看著率先開口的吏部尚書,崔堯出身清河崔氏,也是大周有名望的世族之一。崔堯是清河崔氏的嫡系, 他如今站出來說這種話, 想來是清河崔氏的意思。 大周建立之前, 各方勢力割據一方,世家大族林立。大周建立的建立也少不了這些世族的支持,不少世家子都是跟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的謀士,因此大周建立之初世族頗為強大。 只是近些年來, 歷代陛下察覺出了世族坐大的弊端,開始啟用寒門子弟,打壓世族的勢力。 這些年來,家中子嗣出眾的世族倒還好,那些子弟不肖的世族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清河崔氏便是其中之一,清河崔氏的年輕子弟大多不成器,如今撐門面的還是老一輩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到這些老一輩的都過世以后,清河崔氏便要泯然眾世家了。 所以清河崔氏自然是急于反抗賀琮的壓制的,崔堯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太后也不足為奇。 看著下邊和清河崔氏立場一樣的世家出身的朝臣,大多都是家中子弟難以為繼,只有一些老家伙在朝堂上撐著,也難怪他們著急。 看來今日發難是他們早已經商量好的。 太后又看了看穩如泰山,沉默的坐著的幾人。顧惟是皇后的父親,顧家如今又并沒有敗落的跡象,想來他不會摻和進這些事情。 坐在左側首位的是沈丞相,看著朝臣們爭執不休,他同樣是保持沉默,微微垂首不知在想些什么。 沈丞相出身寒門,在世族林立的朝堂上能做到丞相之位,不得不說是一個傳奇。 能夠從一介寒門子弟爬到一國丞相的位置上,沈丞相自然是學識出眾,智謀過人,但是同樣也離不開文帝的扶持。 文帝在時,對沈丞相多有庇護提拔之恩,陛下在時對他也多有倚重,因此沈丞相應該不會與那些衰落的世族一道。 太后在心中思索著沈丞相的立場,看著下首爭執的朝臣,敲了敲面前的書案,等到爭執不休的朝臣們安靜下來,太后才開口問道:“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不知沈相是如何看的呢?” 聽到太后的問話,沈丞相像是剛剛被從夢中吵醒一樣,恍然抬頭看了太后一眼,“讓太后和諸位見笑了,微臣年事已高,便有些精神不濟,太后方才問微臣什么?” “無妨,哀家近些時日也總覺得精力不濟,到底是上了年紀的人了,不中用了?!碧蟾锌藘删?,便又把方才的事情和沈丞相說了一遍。 “崔尚書說陛下遲遲不歸,國不可一日無君,提議哀家早做打算,沈相以為如何?” “微臣認為崔尚書言之有理?!?/br> 聽到沈丞相的話,太后的面色微變,然后又聽沈丞相微笑著道:“既然崔尚書有此提議,向來心中已經有了章法,不如崔尚書說說自己的打算,讓在坐的諸位都聽一聽?!?/br> 聽到沈丞相的話,崔堯的面色一僵。 什么打算? 不就是讓大皇子盡快繼位的打算嗎?只是雖然在坐的眾人心中都一清二楚,但是這個話是絕對不能從他口中說出來的。 崔堯本來就知道今日不可能成事,只是配合著把水攪渾罷了,但是沒想到自己被沈丞相將了一君,如今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這,事關國本,下官也只是建議,沒有萬全之策,不敢輕言?!?/br> 沈丞相并沒有抓住崔堯不放,聽他這樣說便放過了他,看向那些支持崔堯的朝臣:“諸位可有何看法?” 崔堯都敗下陣來了,剩下的這些人自然也堅持不住,一一避開沈丞相的目光。 太后在上首看著,此時開口道:“既然如此,那便請諸位回去好好想想,此事咱們改日再議?!?/br> 看著朝臣們一一離開紫宸殿,太后才吐了一口濁氣,放松了下來。 “讓陸陽加派人手,擴大范圍,務必要盡快找回陛下和皇后?!?/br> 今日之事只是一個開始,若是陛下再不回來,這件事就沒有這么好解決了。 出了紫宸殿,朝臣們三三兩兩的往宮門走去,沈丞相回頭看了一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紫宸殿,輕輕嘆了口氣,收回視線轉身離開了。 ———————————————— 端王府中,賀琦也正在和身邊的幕僚說起今日之事。 雖說賀琦是來給陛下祝壽的,早便該回荊州了,但是如今陛下失蹤,長安城戒嚴,他一時也回不去,便只能留在長安。 “倒是沒想到沈丞相這樣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貍今日會這樣旗幟鮮明的站出來?!币粋€身著青衣,面容普通的幕僚開口道。 賀琦在面前的棋盤上落下一子,溫和的笑著開口道:“沈相出身寒門,這么多年多虧了文帝他才能如今的地位,當今陛下對他亦是不薄,他自然投桃報李。今日有這樣的作為并不難猜?!?/br> 畢竟他身為陛下一派的臣子,若是今日他不站出來,陛下一派的人從今以后勢必會被世族壓制。沈丞相這樣的人物,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今日之事本來就不可能成功,如今不過是在意料之中罷了?!?/br> 如今賀琮雖然失蹤了,但是并沒有壞消息傳來,他很有可能會回來,那些世族們自然不會真把事情做絕。 若想今日之事有個結果,那便是賀琮消息傳來的時候,如果是好消息,那這些世族就已經敗了,如果是壞消息,那就是太后也無能為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