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0)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整個金殿都顫顫巍巍了起來,不敢發一言,圣人這是何意??? 太子這次做得雖然讓人看不起了一些,但也罪不至此。 其實,這個決定和莫少珩還有一些關系。 莫少珩當初是被誰丟在南離的? 小小年齡,心性就如此惡毒,本就讓人不喜。 但這事情因為過去太久,百官并不能確定其真實性。 但圣人知道其中因果啊。 本也是看在鎮東王府和王皇后的份上,大概是留待觀察,可沒曾想 依舊是因為心性問題,鬧上金殿。 安靜! 整個金殿都處在一種不安和未知的氣氛中。 被罰重入國子監,被剝奪再入金殿的權力,時間不定。 這個時間不定,到底會持續到多久,這才是關鍵的。 下了朝,眾人的腳步聲都輕了些。 莫少珩也高興壞了,他本也就是挖個坑讓趙嵐跳,沒想到能將對方坑得鼻青臉腫滿頭包,什么時候能爬起來都未可知。 他這坑也忒厲害了一點。 接下來,等莫少珩的那些工坊弄好,就是招聘工人的時候了。 大量的商品,自然需要大量的工人來生產。 其實,整體的發展,都是靠這樣帶動周圍,慢慢起來的。 他準備弄一個招聘會。 北涼招工,都是去人家家里問,或者別人上門問,需不需要什么下人,繡娘。 招少量的人或許這辦法也行得通。 但他大量招工的話,就需要一場專門的招聘會了。 也正好給涼京百姓提供一個雙選平臺,也算給涼京商業運轉做貢獻。 第60章 新筆和筆記本 莫少珩需要大量招人,是非常急切的。 所以,直接就給安排上了。 小貨郎們送貨的時候要提上一句,七日之后,在我們烏衣巷有個招聘會,如果家里需要招長工,或者有什么人想要找一份事做,都可以來看看。 雙向選擇,自主自愿。 除了小貨郎,三街戰報上也登了招聘會的事情。 三街戰報,現在在涼京可是賣得十分不錯的,沒事看看三街戰報,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特別是喜歡三街之戰的人,當日份的戰報怎么也是少不了的。 很快,七日后的招聘會的事情就傳開了。 大型招聘會?雙向選擇? 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以前,無論是找長工,還是找事做,都是靠熟人介紹。 無論是哪一邊,都不容易,還得給介紹人大大的禮錢。 介紹的人或者工作吧,不滿意,還不好直說。 現在,這些小貨郎口中和報紙上的招聘會,任挑任選? 不需要去麻煩別人,只需要雙方看對眼就成,根本沒有什么明明沒看上,還不好意思拒絕的情況。 還說什么,有幾百個工作崗位等著人來應聘。 其實都是莫少珩工坊要招的人的數量。 烏衣巷每天流通的人本來就多,免不得就要問一問情況。 這一問,才弄了個清清楚楚。 誰家沒有點沒事做閑在家里的人,自家沒有,親戚家也有,以前想找點事做,麻煩啊。 現在來這個招聘會就行了。 誰家不缺兩個趁手的工人,特別是大戶人家,找來找去也不稱心。 現在來招聘會就行了。 哪怕沒有需求的,來看看這個奇怪的招聘會也好。 莫少珩也讓人開始登記需要招人的府邸的信息了。 到時得給他們設置一個單位展臺不是。 沒想到,來報名的人還挺多。 一是真的有需要,二是稀奇。 比如,趙景澄府邸,要招繡娘和炕臘rou的。 莫少珩: 聞訊而來報名的也不少。 招聘會還沒有開始,竟然就已經熱鬧了起來。 七日后。 烏衣巷的三街之戰暫停了一天。 現在烏衣巷暫停比賽,影響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大了,因為還有九個戰場呢,稍微多走一點距離也能看。 一大早。 按照要求,需要招人的府邸,就提前來了。 趙景澄等學生,還有一些小貨郎被抓來當了壯丁。 各單位請注意,入場后,請到你們自己的展位等待。 眾人: 陸陸續續地走進烏衣巷。 也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在兩旁,每隔一段距離,放了一些桌凳。 桌上擺放著一塊貼著白紙的板子。 上面寫著: 招聘單位:XXXX 招聘對象:繡娘,廚娘,小伙計,掌柜,賬戶,小侍 等等。 這么一看,招聘需要的各種類型還挺多。 這就是那個什么單位展臺了? 在趙景澄等學生還有一群小貨郎的帶領下,各自走向自己的展臺。 感覺還挺怪怪的。 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多少也不知道怎么辦。 和旁邊的展臺上的人面面相覷。 不多時,隨著天色大亮,烏衣巷外面開始聚集越來越多的人。 莫少珩開始放人進去了。 大家請依次進入,靠右行,保持秩序。 眾人: 走進去的人: 似乎也沒有多大區別,就跟逛街一樣,只是逛的不是店鋪,而是周圍的展臺。 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方便的地方。 因為這些展臺將要招什么人,招多少個,寫得清清楚楚。 帶路的小貨郎還在道,需要找事做的人可以多看幾個,自由選擇,選滿意的,選給的條件好的。 眾人: 以前哪里輪得到他們選啊,別人能給他們事做,他們就得感恩戴德。 現在,居然可以挑自己想做的,還看條件好不好在決定愿不愿意? 招聘的人也一樣,進來找事做的人好多啊,他們好像可以盡情地挑自己覺得滿意的。 有一種要挑花眼的感覺。 似乎突然明白,這個雙選會的意思是什么了。 一開始,大家還有點陌生,都不敢上前說話。 但總有些急切的需要找事做的人,踏出了第一步。 有些謹慎小心地走到展臺前,恭敬地行禮,是貴府要教書的西席嗎? 對方答了一句,恩。 然后面面相覷。 莫少珩給他們說的是,想要招什么人,現場問答就是,盡量了解情況,找到最合適的。 但,頭一回啊。 不過,總有些自來熟的,開始左一句右一句的聊了起來。 慢慢的,竟然也進入了狀態,自己要招什么樣的人,其實大概也是有一些印象的。 還有薪資問題。 莫少珩說,薪資得透明,得當場說清楚,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愿不愿意,就看雙方了。 雙選嘛,總得雙方滿意才行。 這樣的挑選方式,新奇到了不行。 從一開始的拘謹,到后來熱火朝天。 一個展位上,有些還圍了好多人。 以前,待遇不透明啊,各府給的待遇相差很多的都有。 這不,招聘會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待遇好的,去應聘的人自然就多了,對方也可以從中挑到更好的。 待遇差的,自然就無人問津了一些。 這是一個利好雙方的平臺。 很快,眾人也發現了這些問題。 原來同樣的工種,待遇差距可以如此之大啊。 他們家誰誰誰,在哪一個府邸做工,簽了一年的契呢,早知道來這招聘會看看了,愣是比別人少了一半還多的工錢,還干得特別開心。 這些,都是能識字的人,自己就能根據展臺的招聘信息上前詢問。 不識字的,也沒有關系。 莫少珩安排了不少小貨郎當志愿者。 有想到鋪子上當小伙計的嗎?請跟我去4號,18號,23號展臺,他們在找小伙計,要求機靈懂事兒。 鎮西王府招收兩個炕臘rou的,有愿意的可以跟我去看看,要求吃苦耐勞力氣大。 一個小貨郎負責好幾個展臺。 他們只需要將不識字的人帶過去就行。 有一技之長的人,自然是好找工作的。 他們以前只是沒有找工作的途徑而已,好多都被埋沒了。 現在才知道,他們會的這點東西,人家就是需要啊,需要的人還挺多。 哪怕沒有一技之長的的泥腿子,只要有一把子力氣,居然也有人要。 此時,莫少珩那也在招人。 不同工種的要求自然也不同,有的需要力氣大的,有的需要手巧的。 忙得不可開交。 他要招的人實在多了一點。 后面還有不少聞訊趕來的人。 來過現場的,也趕緊回家,將自己或者親戚家需要找工作的人帶來。 是真的能找到滿意的事情做。 熱熱鬧鬧的忙活了一天,整個烏衣巷的生意也沒有落下。 莫少珩需要的人居然還沒有招夠。 招聘會干脆再延續了兩天,一共三天。 因為第一天的火熱,消息的傳播,第二第三天來的單位和應聘的人,比第一天還多。 傳得也神乎其神。 只要有心,就沒有找不到工作的。 只要用心找,就保證能找到誠心如意的。 這個招聘會似乎特別的不錯,打破了以前的小范圍,不透明,招人難,找工作更難的問題。 屬于資源整合的好處吧。 三天,意猶未盡。 莫少珩想了想,以后每個季度辦一次招聘會得了。 一來,促進人員的合理利用,只有人人有事做,努力做事實,GDP才會有所提升嘛。 二來,招聘會也能聚集人潮啊,他的鋪子又沒有停業,也能促進自家生意。 想法是好的,只是 莫少珩辦的這場轟轟烈烈的招聘會,甚至都傳到了金殿上去了。 莫少珩也免不了要在各位大人面前吹牛,他這招聘會有多好,能促進涼京的發展。 結果,還真被金殿上的各位大人聽進去了。 可不就是人人要是有事情做,百姓的生活也能提高啊。 這等利于民生的事情,干脆由朝廷來組織。 而且還不僅僅是在涼京,其他北涼各地,也得有這樣的招聘會,怎么也得一年辦一次。 辦招聘會需要的花費也不多,只是需要一些人而已,比起帶來的好處,根本不算什么。 金殿上的大人有這樣的認識,其實還是因為他們府上,大多數自己就參加過這次的招聘會,招到的人,那是挑來挑去,連個粗使婆子,都是不知道從多少個優勝者中挑到的,自然滿意。 莫少珩: 好吧,他還是認真做生意。 這種事情,就交給朝廷來辦。 其實,莫少珩在舉報招聘會的同時,還在做其他的事情。 他覺得他烏衣巷的商品少了些。 于是,他又開始在院子中架了一口鍋,燒了起來。 有了上次莫少珩制作宣紙,在院中煮樹皮的經歷,燕王府的人都見怪不怪了。 反而,期待了起來,上次宣紙的影響,到現在他們記憶猶新。 烏衣巷的圖書館外,現在已經在開始賣宣紙了,賣得之快,讓人嘆為觀止,基本是一有貨,才擺出來就能被賣光。 這是因為宣紙的質量十分不錯,價格卻平價得很。 以前,貴族家都覺得用紙花費不菲,一見有便宜的宣紙,還不得買一點囤起來。 這是被紙貴嚇的,哪怕莫少珩說了,以后紙的價格會降下來也無用。 莫少珩這次招聘,就招了很多去紙坊制作宣紙的工人。 以前的量的確不夠賣,更別說,以后還會在其他加盟商的鋪子里面賣。 還有就是,圖書館也開始賣書了。 印的都是最常用的詩詞子集。 因為價格原因,買的人也是連綿不絕。 印書的工人也得擴展。 從此就可以看出,莫少珩這三天,到底得招多少人了。 聽說當日,帶著招到的工人走的時候,愣是震驚住了涼京百姓。 這么多人,光是工錢,都是無法想象的。 以前哪里見過,一個府邸需要這么多工人的? 前所未見,聞所未聞。 好多人都在討論,莫少珩這是要做什么。 莫少珩的作坊式工業發展,開始初露水面。 他現在鍋里面煮的,是炭灰,還加了豬油。 和制作牛皮紙的時候差不多,但也大有不同。 他這一次要做的是,肥皂。 以現在的條件,成本低廉,又容易制作,用處又廣的,肥皂絕對是其中之一。 肥皂的熬制相對來說,比制作紙張還簡單,畢竟分紙曬紙的工藝,可不容易。 但肥皂只需要能成功制作成皂化液,將皂化液倒進制作好的膜具中,等凝固后,就是一塊肥皂了。 果然,莫少珩摸索了三天,就摸索出來一點門道了。 皂化液熬出來了。 皂化后的液體,不再是烏漆嘛黑,而是淡黃色的。 繼續煮,將水分煮干一些。 然后裝進膜具中。 膜具底部,并非平坦的,而是刻有烏衣巷制品幾個凹進去的幾個字樣。 等肥皂倒出來,就會在一面上,突出這幾個字。 工藝很簡單,但沒見過的人,定會驚訝一番。 等莫少珩制作出能用的肥皂時,已經是幾天后了。 十分的有成就感。 拿著肥皂就去找趙棣。 書房。 莫少珩將肥皂掉在了地上。 趙棣: 撿起。 不知道為何,莫少珩笑得停不下來。 趙棣: 這是什么? 拿著看了半天,也沒有察覺出來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