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0)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趙嵐的母后王皇后,出自鎮東王府,已經是勢力最大的北涼貴族了,占盡了所有的利益,還不嫌夠嗎? 有些嘆息,又有些失望。 一國太子尚且都是這樣的想法,其他人恐怕 也難怪他們三公聯闕,依舊變法失敗。 嗚呼哀哉,悲呼。 繼續往下面看。 直接就看到了莫少珩的結語。 眉頭又深鎖了起來。 此變法必定失???三公不必懊惱? 莫少珩在說什么? 雖然變法是失敗了,但他們多少心里還是有些不甘心的。 繼續看下去,此法之敗不在于好法惡法,而在于利益。 此法利于北涼而不利于貴族 靈石公: 其實對于變法的失敗,他們多少也知道原因,只是短短兩句,卻直指關鍵。 就像將還有些朦朧的東西,直接剖析到了他們面前一般。 一時間,靈石公臉上全是哀嘆,或許是當局者迷吧,連一個旁觀者,都將他們的失敗的原因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卻自欺欺人的不愿意相信。 不是惡法啊,不是法不好,而是輸在了人心。 最后莫少珩說了一句,僅是個觀點,不代表任何人,不作為任何參考。 但其實可以看出來,莫少珩字句之間,也是有些惋惜的。 莫少珩,隱約的竟然是變法派。 要知道,變法失敗后,變法派的日子可沒有表面上那么好過。 莫少珩也是貴族,他怎的就能理得清,而趙嵐卻 靈石公又嘆了好幾聲。 莫少珩這人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倒是一個不錯的年輕人。 這是靈石公現在的想法,這個想法并沒有持續得太久,因為過不了多久,他就覺得莫少珩簡直不是人,將他堂堂三公當盾牌,舞得風生水起。 此時,外面的討論已經炸了鍋。 我怎么看著太子和靈石公關系不太好的樣子。 可不是,你們看這戰報上,兩人的說法是反著的吧。 兩個相反的觀點同時發布,可不就是跟在吵架一樣。 而且,還是在整個涼京人的面前吵。 不得不說,莫少珩這一手是有點狠,搞事情。 但怪他么? 怪不到他頭上啊,兩人的專訪,話都是他們自己說的。 卷起的風波自然不小。 連上朝的時候,靈石公和趙嵐兩人都變得不自然了,說不自然,都是輕的,若不是君臣的關系在,還得維持表面的樣子,簡直形同陌路。 趙嵐自然是不愿意將靈石公推走的,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和靈石公的政見不和,難道他堂堂太子還趕著笑臉上去套近乎不成? 若是一個大度的人,或許也就政見不和,但人還是可以相處的,但就趙嵐那性子,他能做到的話,莫少珩將名字倒過來寫。 莫少珩的目的,是讓趙嵐難受。 但有時候,事情的發展也會脫離他原先的預設。 因為一群緊記他的教誨的小記者,如同聞到了腥味的貓。 莫少珩不是說,要緊抓熱點,緊跟時事,才是一個好新聞嘛。 現在官員制度變法熱鬧了起來了啊。 他們得抓一波,將新聞搞起來。 現在,趙嵐的府邸外面,時刻守著幾個激動的學生,手上拿著干糧在那里蹲點。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是北涼新聞人,這是莫少珩教他們的。 他們要傳遞人民的聲音,世間正道的聲音,最先進的思想和理念。 趙嵐一出現,一窩蜂地就圍了上去。 都是關于官員制度變法的一些問題。 現在百姓喜歡聽這個啊,喜歡聽趙嵐表述觀點。 靈石公府那里也差不多,隨時隨刻都蹲著一群學生,眼睛都綠了的吃著干糧,人一出現,就嗷嗷叫的沖上去。 用莫少珩的話來說,有一點狗仔的樣子了。 而與人辯論,是最容易上頭的。 特別是還不是面對面,而是趙嵐和靈石公在三街戰報上激辨。 若是讓兩人面對面辯論,以兩人的身份,多少都是有些顧慮的。 但現在這種辯論法,就相當于網絡上的兩個人,通過網線在聊天。 網絡上兩個人爭論了起來,嘿,得多精彩相信大家也清楚。 莫少珩看著也是一笑。 兩個人要打擂臺,他也攔不住啊,成全他們。 百姓們看著趙嵐和靈石公兩人每天在戰報上面辯來辯去,也是越看越過癮,跟看連續劇一樣。 不僅百姓,百官也得看看兩人爭得如何了。 事情的發展愈演愈烈,小記者們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他們終于搞了一個大新聞了,開門紅。 趙嵐和靈石公,一是辨得上了頭,二是,現在事情的發展,恐怕他們不辯出個結果怕是下不來臺了。 慢慢地,用詞開始犀利了起來。 都是讀書人,知道怎么綿里藏針地攻擊對方的薄弱點。 趙嵐弱了一點,但他身為太子,替他出謀劃策的西席數量不少。 但隨著辯論的激烈,莫少珩也發覺了不好的苗頭。 再這么下去,怕是要出事,而且他們的戰圈開始擴大了。 一開始,趙嵐還是依靠他的西席,但慢慢的開始拉支持他的朝廷官員下場了。 而靈石公那里,也開始拉他的學生下場了,而他的學生,多在朝堂為官。 眼看,一場辯論,硬生生地要變成朝廷的政黨之爭了。 作為始作俑者,又或者推波助瀾的莫少珩: 他怎么覺得有些心驚膽戰的。 再看看還興奮激動的一群小記者,在他們心中,自然是事情搞得越大他們越成功。 莫少珩心道,不行。 他得抽身。 這種政黨之爭,最先死的,往往就是他這種兩邊都不站的。 但事情,演變成現在這種情況,想要抽身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莫少珩想了想。 得給這一場風波來個休止符了,他反正得抽身,至于趙嵐和靈石公要發展到什么程度,他可管不著。 招來一群小記者,講了一番什么叫了事拂衣去,不留功與名的大道理。 在風潮浪尖的時候,功成身退,那才是最厲害的。 也不管這些學生聽懂沒有,道,以后就不在追這個新聞了。 不過在抽身之前,還得做一件事情。 你們去通知,趙嵐和靈石公,分別給他們組織一場記者發布會。 讓他們將想說的話,想表達的觀點,盡數在記者發布會上表述清楚。 我們三街戰報,也會專門為他們開一期特刊,專門用來撰寫他們在發布會上所闡述的觀點。 趙嵐的記者發布會,安排在三天后。 靈石公的記者發布會安排在第四天。 這樣也給他們足夠的準備時間。 而且這幾天,小記者們也有事情要做。 你們去收集在記者發布會上,要問的問題。 這些問題可以來源于百姓,來源于世家或者百官,總之就是不同階級都想問的問題,越全面越好。 吩咐完,這一期的三街戰報也沒有直接登兩人的專訪了。 而是做了一個通知,關于趙嵐和靈石公的記者發布會的通知。 記者發布會? 這是什么? 涼京的百姓,愣是懵得不行。 我倒是知道,一天守在太子府和靈石公府邸前的那些貴族少年,好像自稱記者。 說起那些小記者,涼京的百姓愣是不知道怎么形容。 簡直就跟放出欄的豬仔一樣。 但時間一久,他們好像也就習慣了。 他們還不知道,這些小記者,會給他們北涼帶來怎樣難以想象的變化。 三日,風浪似乎平靜了不少。 但似乎又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總感覺有什么東西在等待著爆發。 三日后。 發布會安排在了烏衣巷。 時間很早,人就陸陸續續地來了。 今日是趙嵐的記者發布會,他自然是今日的主角。 莫少珩看向趙嵐,眼睛都瞇了一下。 因為趙嵐身后跟了好大一群人,若是普通太子西席也就罷了。 但他身后的人莫少珩認識不少,都是金殿之臣。 若是平常,這樣拉幫結派定是不妥,但現在不同,他們并非就真是選擇了站隊,站隊支撐趙嵐,他們今日僅僅是支持了關于趙嵐在官員制度變法中的態度。 但依舊讓莫少珩眼神一沉。 金殿之臣來得越多,引起的波瀾也就越大。 莫少珩將趙嵐引到上面的位置坐下。 趙嵐不由得一愣,這位置最是顯眼,怎么看都是眾星拱月一般。 若不是和莫少珩的關系不可挽回,他都以為莫少珩有意巴結他。 在他位置的正前方,又擺放了半圈凳子。 一個個小記者正坐在凳子上,手上拿著紙筆,小臉激動地蓄勢待發。 第56章 第 56 章 烏衣巷,今日為了新聞發布會,暫停了三街之戰。 此時,除了趙嵐,小記者,還有很多圍觀的人。 以及,一輛一輛的馬車,停在了周圍。 莫少珩也認不全,不過,靈石公那輛帶有家徽的馬車莫少珩是認識的。 也對,靈石公作為這次事件的當事人,肯定是要來看看的。 明天的記者發布會,相信趙嵐也同樣忍不住,會去觀看。 也不知道這些馬車上,又有多少朝臣,又有多少舉足輕重的世家貴族。 這時,議論紛紛中,趙景澄站了起來,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問題。 殿下,上次百姓吃包子中毒事件,是鎮北王府莫少珩替你為那些病人給的藥錢,請問,你將藥錢還他了嗎? 嘶! 明明還嘈雜無比的街道,愣是瞬間變得鴉雀無聲,空氣都如同凝固了一樣。 上次的事件其實鬧得挺大的,因為趙嵐是太子,事情反而更容易傳播。 趙景澄: 怎么了嘛? 大家怎么都不說話了? 這是他去調查百姓想要問的問題中,排在很前面的問題呢。 趙嵐的臉都黑了。 估計和被人當眾揭短是一樣的。 眾人: 沒想到,這個新聞發布會,居然如此的犀利。 莫少珩趕緊站了起來,趙景澄這娃激動過頭了,這要是被趙嵐惦記上,有他好果子吃? 說道,諸位,記者發布會上的提問,皆是收集自涼京的不同階層的人,是為百姓為某個集體發聲,并不代表記者自己的觀點。 說完又道,剛才的流程錯。 趙景澄這娃太激動了,現在還沒有到提問的時間。 莫少珩說道,記者發布會大至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發布環節。 今日由殿下發布他自己的觀點。 無論殿下的觀點是什么,無論觀點是對是錯,無論觀點有無道理,在發布期間,任何人不得打斷。 也請殿下將你所要發布的內容,盡量說清楚。 第二環節,就是記者提問時間。 為了維持秩序,在記者提問時間,其他人是不能隨意提問的。 記者所提的問題,都是來自市井調查,也就是百姓最想問的問題。 當然,也可能會有臨時的問題加入。 眾人: 他們大概聽明白了,就是讓趙嵐說明官員制度變法為什么不合適,然后小記者替所有人所有聲音提問題。 莫少珩說道,現在,記者發布會正式開始,請殿下進行闡述。 趙嵐陰著臉。 不過,他也早有準備。 開始講了起來。 我北涼朝廷,在貴族中選拔官員,由貴族治理百姓。 貴族,是我北涼社稷的基石,若是基石動搖,必定使我北涼不穩 北涼最重要的,首先在于穩定 不得不說,趙嵐這幾天的辯論也沒有白辯。 觀點從一開始的貴族利益,轉變成了現在,官員制度的變法會動搖北涼的穩定。 不得不說,他從這個觀點出發,其實十分的有道理。 他身后的那些西席和官員,也沒有白出謀劃策。 恐怕,圣人最擔心的官員制度變法可能導致的問題,也是這個。 趙嵐將他的觀點整理得還不錯。 長篇大論,引經據典。 這一講就是大半個上午,似乎真的要將所有的觀點都在此時表述出來。 最后,依舊落在了,北涼官員只能在貴族中產生這么一個結論。 莫少珩一嘆,或許趙嵐的顧慮的確有他的道理。 但 發現了問題,不去解決問題,而是一刀切掉,為了貴族的蠅頭小利,罔顧北涼的發展。 或許趙嵐自己也清楚,官員制度變革的好處,但因為身不正,心自然也不正了。 趙嵐本就是貴族,他將自己擺在貴族的立場而非北涼太子的立場,其實也并非完全不對。 莫少珩確認了一番趙嵐是否講完。 然后道,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請記者提問。 眾人精神立馬提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趙景澄的第一個犀利的問題所影響,耳朵都豎立了起來。 按照莫少珩的說法,這些小記者,現在代表的可是北涼的百姓對太子提問和質疑。 依舊是趙景澄,敢問殿下,在殿下心中,北涼和貴族,孰輕孰重? 眾人: 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