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
書迷正在閱讀:養好蟲族有多難(穿越)、貴妃金安、我哪知道反派鮫人重生了、宿敵穿成人魚后對我真香了[美食]、包養協議、我始亂終棄了苦情仙君、孤城記、網游之墮落天下、我靠求生欲拯救反派大佬[穿書]、紅棗枸杞白月光(重生)
拿東西的時候,池久原本想拿個小碗,或者拿個調羹。但小碗對小人來說太高了,再小的碗放進去,對他們來說也和珠穆朗瑪峰似的,不合適。至于調羹,調羹的勺倒扣后雖然比餐叉更像小山,但勺的弧度太光滑了,小人可能根本爬不上去,沒準爬兩下就得滑下來。雖然也能從手柄那邊爬,不過相對而言,還是餐叉更合適。 餐叉不僅手柄寬廣,叉頭那邊的叉齒也很方便小人攀爬行走。小人們可以從兩端同時往山上爬。這樣能有更多的小人及時得救。 因此池久果斷選擇了餐叉。至于特意開辟道路什么的,這就完全是小人們腦補太多。餐叉出廠就是這個樣子。池久習慣用的是三齒餐叉,所以有三條小路。如果用的是四齒五齒,那就是四條五條小路。用的水果叉,水果叉一般是兩齒,那就是兩條。 特意開辟,不存在的。池久唯一留心的就是,在放餐叉的時候,小心地避開了小人。在避免壓到人的同時,又盡量把餐叉放到附近小人比較多的地方,好讓更多的小人,能更快地爬上餐叉得救。 因為能看到洪水水深,選擇餐叉也有餐叉放進去,叉齒和叉柄剛好能抵入洪水下的泥土,支撐起整支餐叉,把餐叉大部分面積,露出水面。 在小人們看來,極其兇涌,如同猛獸一般張開巨口,無情地吞噬了他們家園的洪水,對餐叉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整支餐叉倒扣著放下去,洪水連叉齒和手柄的三分之一都沒淹到。 餐叉兩端嵌入泥土深處,任憑洪水沖刷,屹然不動。 真是神仙手段??! 爬上銀山,銀山很穩固,洪水根本撼動不了它。終于安全后,有村民驚嘆道。獲救的老弱婦孺紛紛跪下感謝神明,還有余力的青壯,則在村老的指揮下,劃自制的門板床,木盆木桶之類的工具,去救那些離銀山比較遠的村民,將他們運送到銀山山路邊。 絕大多數人都上山了,但還有不少的人,最開始就沒能占據高地,又或者爬上屋頂了,但屋子早已經不幸被洪水沖毀,于是又掉進了洪水里。 還有些人,運氣稍好,還在屋頂上,屋子暫時也沒事。但又運氣不夠好,他們所在的位置離銀山太遠,又不會游泳,只能站在屋頂上,看著越漫越高的洪水干著急。 明明希望就在眼前,他們卻只能等死。即使有村人在努力搭救,但情況緊急,又缺少工具材料,村人們自制的船只極其簡陋,往往只是一塊殘破的門板,甚至一只木盆。 最齊整的一艘小船,竟然是一口村里老人預備著百年后用的木制薄棺。這口棺能勉強坐下四個人。 洪水中,這些小船于波濤里如同一片樹葉,飄搖不定。情況極其險惡,隨時有連人帶船被洪水吞噬的危險。 即使他們敢冒險上船一搏生機,可能用的船實在太少了,而等著救援的人,又太多了。偏偏每一艘船,除了劃船的人之外,都只能再載一二人。 于洪濤里掙扎的人隨時可能被淹死。站在屋頂上的人也不安全,房屋隨時都有可能被沖垮。就是沒沖毀,目前洪水也已經漲得沒之前快,放慢了許多,但耐不住房屋太矮,此刻洪水已經漫到了屋檐,要不了多久,洪水就會徹底淹沒房頂,吞噬掉站在屋頂上的人。 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這么多人要救,要快點,再快點。爭分奪秒。 很多村人其實心里已經清楚,船少人多的情況下,必然會有一些人被放棄。 都是同村的人,關系好的就不說了,即使平常有些齟齬的那些人,情分也還是在的。不少人已經低泣了起來。 這不行啊。池久看著還在洪水里掙扎的那些人,沖回廚房,又拿了一把長柄調羹出來。 這把調羹手柄比一般的調羹長,勺也比較深。是池久平常拿來喝湯的湯匙。 調羹當山不合適,但它有另一個用處。池久執勺,調羹輕輕地抄過水面。 神仙,神仙又出手救命了!村民們激動不已。 銀山上的人登高望遠,哪怕這會天陰沉沉的,他們也能很清楚得看見周圍的一切。 一只巨手從空中探了下來。那只手明明那么巨大,手一伸,半邊天都被擋住了。 傳說中可以遮天蔽日的鯤鵬,鵬之大,想必也不過如此罷?這還只是仙人的一只手。有老儒看著巨手,喃喃自語。 巨手雖然大,然而并不猙獰可怕。大手白皙修長,從手腕到指尖,無一處不瑩潤精致。 這只手,執著一柄亮閃閃,仿佛以白銀鑄就的神兵。那神兵一看就威力極大,卻不傷人。神兵飛快地掠過水面,沾之既走,眼尖的村民們就發現,原本還在水里撲騰,手腳無力,眼看著就要游不動,快沉下去的王老二,一下子就被神兵撈了起來。 王老二呆呆地坐在勺子里,還有些回不過神來。 這就得救了? 好險!剛剛還以為要死了,眨眼就又活了。 嗆咳出一些污水,感受著勺底的冰涼。王老二狂喜,后知后覺地有了劫后余生的慶幸。 他還活著!顧不上嗓子難受,王老二連連說道:多謝神仙救命,多謝神仙救命! 勺子舀人的時候,難免會帶起一點洪水。王老二也不在乎那點積水,直接就給跪下了,以最虔誠的態度行了大禮。 直到池久把調羹移到了銀山上,在距離山地半米高的地方,調羹停下,王老二這才扶著勺壁站了起來,往外一跳,穩穩地落在山頂。 舀完一個人,池久不敢耽擱,連忙拿著調羹,再去撈第二個人。 拿調羹撈人并不那么容易。要小心不能舀太多水進去,免得小人在勺子里還要繼續游泳。又不能舀得太淺,下勺淺,勺子很可能會磕碰到小人。以他這力道,勺子又是不銹鋼做的,磕碰到小人,小人輕則受傷,重則殞命。 輕忽不得。所以哪怕救人如救火,池久也沒一心二用,兩手拿勺,左右開弓著來。 好在池久從小就喜歡吃些湯湯水水,用調羹的經驗非常豐富。又有上帝視角,能把握住分寸。倒沒發生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每一次舀人都很順利。 一個,兩個很快,泡在水里的人就全都獲救了。 池久松一口氣,把調羹移到離他最近的還站著人的屋頂邊。 他才動,就看到遠處有一棟土胚房,終于撐不住洪水的浸泡沖擊,搖搖欲墜。 這房子要垮! 池久一驚,連忙把調羹調轉方向,迅速移過去。 那屋頂上的村民,其實已經察覺到了腳下的不穩。正絕望的時候,看見神仙來救。連忙爬上調羹。 因為不是在洪水里撈人,巨大的調羹一次性能坐很多人。這處屋頂上幸存的三個人都能一齊上來。 就在他們雙腳離開屋頂的那刻,嘩啦一聲巨響,房子倒了。 就差那么一點! 差一點他們就死了。 小人們腿軟地癱倒在勺子里,久久起不來身。銀山上時刻關注著池久動作的村民們見狀,也不由得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原來在剛剛房屋傾倒的那一刻,他們已經后怕到不自覺地屏住了呼吸。 即使池久動作飛快,洪水也已經漫到了屋頂上小人的膝彎處。有些身量未長成的孩童,根本站不住。被大人抱了起來。 池久從未如此慶幸過,這里的人再大也不過螞蟻大。調羹能一次性放下許多這樣的人。 其他地方也岌岌可危。池久沒把調羹移到銀山上,而是轉去其他有人的屋頂邊,繼續載人。 把所有人都弄到調羹里,也不過占了小小的一角。終于救完了。池久雙目掃過整個村落,確定沒有任何遺漏后,這才把調羹里的人,送上銀山。 全部獲救! 哪怕在神仙顯靈之前,已經有一部分人不幸遇難,但這樣百年難遇的大水,只折損了這些人,于村人們而言,已經是幸事。要知道,普通洪水都能奪去一個村落大半人的性命,有的村子甚至連活口都不會有。 他們這么多人現在還能站在這里,這全都是神仙的恩德??! 村落的村長不在了,不過還有些村老尚存。其中最為德高望重的一位村老,額頭貼地叩拜,虔誠問道:王家村村老王老樁,跪謝仙人救我王家村全村老少。無知小民斗膽求問仙人法號,洪水退去后,我等好為仙人修建廟宇。 法號?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哪是什么仙人。更何況修建廟宇什么的,池久忍不住一個激靈,總覺得真蓋廟了,會折壽的樣子! 蓋什么廟,絕對不能蓋!廟都不蓋了,又不是真神仙,法號就更用不著了! 不過這情況,真說自己不是神仙,估計小人們也不信。何況對這些小人來說,體型龐大,舉手就能救他們于水火的自己,和神仙又有什么兩樣。 降維打擊不過如是。就好比自己世界,古時候有外星人來了,古人也會把外星人當成神仙。 池久沒費口舌去解釋這點,直接道:無須廟宇。爾等日后,有余力者多行善事,無余力者不作惡便是。 池久說完,就收回視線。 天空上的臉隱匿不見的同時,池久聽見,之前發問的那個村老,對村民們說道:仙人慈悲,救人不圖回報??治业葹暮笊嬈D難,無力修筑廟宇,徒增壓力。故而如此說。我等雖是山野村民,卻不能忘恩負義。當初求仙人相助時,大家已然發了宏愿。就算一時不能完成,留待日后,留待子孫。等將來恢復了,有了積蓄,再行修廟也不遲。 至于現在,日日跪謝仙人就是,必要心誠。等洪水退后,各人家中為仙人立個神牌,早晚三炷香供奉,以聊表心意。 村民們紛紛點頭贊同。有村民問道:仙人沒留下名號,那神牌上,我們該刻什么神名? 觀仙人法器,我等足下所踩之銀山,一端有一條大路延綿而出,一端有三道小路。這小路猶如三個尖尖的叉齒,兩面光滑。大路如同柄桿。 這銀山若是從水中拔起,仙人手握柄桿,持之而立,如此形態,豈不就是傳說中的三尖兩刃刀?老儒捋了捋胡須說道。 依老夫看,這仙人,必然是清源妙道真君!三尖兩刃刀正是真君的武器! 說到清源妙道真君,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對村民深有了解的老儒很快補充道:就是二郎神! 第3章 第三只眼 剛剛我聽到了什么?二郎神? 池久下意識地揉了揉耳朵,有那么一瞬間,以為自己幻聽了。 對方一頓分析猛如虎,結果出來差了何止二百五,簡直就是十萬八千里。 然而銀山上,老儒還在滔滔不絕地為村人們分析:二郎真君是水神,我們正是洪水遇難時得遇仙人相救。他老人家可治過大水呢!水神在水災時救人,豈不是正好合上了! 我就聽說過二郎神劈山救母、擔山趕日。怎么還有治水的事? 王老二撓撓頭,滿臉長見識地夸贊道:還是你們讀過書的人知道的多。得虧有您,要不然神仙救了我們,我們卻連神仙是哪尊仙人都認不出來,怎么對得起仙人的恩情! 話雖如此,不過還是有蓍老不太放心。這神名的事,弄錯了可不得了。于是老人又問道:可確認了?果是二郎真君無誤? 那是自然!老儒抬頭挺胸,自信非常。 他對自己的分析有把握極了,見村老還有些不放心的樣子,老儒很快又舉證了一點:大家可還記得真君露出神顏的時候,額上那一點紅色印記? 二郎真君有三只眼的事,誰人不曉?!真君額上正中間的那點印記,想必就是他第三只神目所在。只是我等rou眼凡胎,看不到神目真面目罷了。 又或是神目威力極大,真君慈悲,怕神目傷人,這才施了手段,將神目隱藏了起來,只留下一點印記。 好像,是很有道理??! 老儒這么一說,村人們也想起了真君額頭上格外醒目的紅色印記,紛紛恍然大悟。 武器對得上,神職對得上,就連長相也對得上。沒什么好懷疑的了,神君肯定就是二郎真君。 這也行?! 把村民們的話,聽了個全的池久,滿臉震驚。 額頭上有紅色印記,你們就沒考慮過那是胎記么? 壓根不是什么神眼??! 小的時候他父母還擔心,臉上這么醒目的地方長了個胎記,要是胎記也跟著他長大而變大,將來可怎么辦。畢竟現今社會,哪怕是男孩子,顏值也是很重要的。 臉上有大胎記,容易娶不著媳婦! 雖然直到父母離開的時候,池久也依舊沒脫單就是。 好在他越長越大,那點胎記卻始終沒大多少。成年后,更是一直保持著小指甲蓋大小。只比朱砂痣略大些,放在額上并不突兀,乍一看還有點女孩子貼花鈿的感覺。 可惜他是個男娃,用不著花鈿。要不然漢服一穿,化妝都省一個步驟。 好在胎記形狀略有些火焰的樣子,倒不顯得女氣。還把他有些娃娃臉的氣質,帶得帥氣了一些,要不然池久也不會讓額頭露出來。 之前看到天空上放大的人像,池久能一眼認出那是他自己,除了五官輪廓的熟悉之外,依靠的就是這個。 撇去胎記這點不提。真正的水神碰上水災,水神能cao控洪水,治水應該直接解決掉洪水的源頭。而不是像他這樣,拿水根本沒辦法。沒辦法讓洪水退去,只能扔點東西,讓他們有個落腳地避水。 哪有一點水神的樣子? 更何況三尖兩刃刀。三尖兩刃刀確實是二郎神慣用的標志性武器沒錯。池久拿手機百度了下三尖兩刃刀的樣子,網圖看著,硬要把餐叉說成三尖兩刃刀也不是不行。長得確實有那么一點點像。就一丁點。 小人們沒見過真正的三尖兩刃刀,誤認倒沒什么。 但是,池久看著放在洗手池旁邊,剛剛用來撈人的調羹。這些人難道忘記,他還拿調羹舀人了么?有兩把武器,他們怎么就沒往別的地方想,反而就認準了這個。 其實村人們想得很簡單。他們不是沒注意到調羹。先不說調羹龐大的體型,根本讓人無法忽視。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被調羹救起來的,想忘記也難。之所以沒說調羹,是因為他們沒認出來調羹是什么法器。 但在村人們看來,這也不要緊。 神仙們手里,哪可能就只有一樣趁手的法器??隙ㄓ薪洺S玫?,不經常用的。那不經常用的,就不出名,他們凡夫俗子認不出來,不是很正常么! 總之村民們是認定池久是二郎神了。嘴里的話已經由感謝神仙,變成了更具體的,感謝二郎神。 行吧。 誤認就誤認了。要不然他冒出去說,他不是二郎神,那些小人問他真名的時候,他還能怎么辦?池久很快就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