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書迷正在閱讀:頂流夫婦貌合神離、女將、柯學驗尸官、白天冷冰冰的指揮官晚上在我懷里哭唧唧、海島情書、公府嬌娘[重生]、一夢光遇、病嬌暴君他白天冷冰冰晚上要親親、明日方舟:這破船今天就得沉、和死對頭互穿后
“大理學家的女兒?江南十才女?”葉瑤枝對這兩個形容詞最感興趣。 說起大理學家游珣,楊蔓蔓不知想到什么的撇了撇嘴道:“游珣還是易成學府的夫子?!?/br> 一聽游珣是易成學府的夫子,葉瑤枝立刻對他沒了興趣,直接說道:“蔓蔓,你還是說說江南十才女的事情吧,都是什么樣的女子才配得上這么高端的稱號?” 回答葉瑤枝的卻不是楊蔓蔓,而是站在她們身邊的一個來自泓海學府的學生徐澄,他的旁邊還有幾個伙伴,有男有女,幾個人看起來關系非常好。 徐澄說道:“當然是容貌、才氣俱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樣樣在行,家世清白,為人優秀的女子才配得上,她們代表的可是我們江南地區的門面!” 徐澄說話的模樣,讓旁邊聽見的人都以為這“江南十才女”都是他家的親姐妹,不由得好笑,卻不是嘲笑,都是善意的笑,因為他們也這么覺得,只是沒好意思像徐澄這樣說出來而已。 第一二七章 來自泓海學院童生徐澄的“常識普及”,讓葉瑤枝與其他對“江南十才女”不大了解的學生們倒吸了一口涼氣。 葉瑤枝小聲的對身邊的楊蔓蔓感慨道:“這標準可真嚴格!” 葉瑤枝越想越覺得“江南十才女”的標準太可怕,又忍不住說了一句:“想要得到這種美譽,真是比科舉難多了,聽起來,她們個個都是厲害人物!” 徐澄聽見了葉瑤枝的聲音,頗為自豪的插嘴道:“那是當然了!游菡姑娘可是大理學家游珣的女兒!蕙質蘭心,無人可比!” 徐澄絲毫都不掩飾自己對游菡的傾慕之心,但他的喜歡純粹而可愛,也沒有去打擾游菡,讓他顯得正直又單純。 可是在徐澄說出“大理學家”幾個字之后,楊蔓蔓就皺起了眉頭。 徐澄立馬就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一江學府可是反“理學”的先鋒,尤其是一江學府的老大萬游,他反理學的名聲可不止傳遍了大政帝國,而是周天大陸三十三國都有他老人家反理學的名聲。 “對、對不起……”徐澄立馬道歉。 葉瑤枝對理學和反理學的思想觀念并不在意,所以接受道歉的人就變成了楊蔓蔓。 “無妨?!睏盥矝]有想過和徐澄發脾氣。 反理學是一江學府的一大特色,這在紹雍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徐澄能意識到并且道歉,足以證明他是一個非常有禮貌,懂得體諒他人的好人。 葉瑤枝回憶起了萬游說過的話:“當今學理學的那些家伙,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們除了喊出一個二個強迫別人的口號,又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寬于待己,嚴于律人’就是對這幫老蠢驢最好的形容!他們講出的話比放狗屁還要臭!當年反對女子參加科舉、入朝為官、上戰場打仗的禍害有大半都是他們當中冒出來的!結果他們口號喊的震天響,行動上卻連婦孺都比不上,簡直就是活著的笑話!他們禍害完了前朝好不夠,還想禍害我們大政帝國?!天下大亂的時候,從不見他們的影子,天下太平治世到來的時候,卻成了他們的功勞?真是會往自己臉上貼金!” 每次嘲諷起理學家,萬游總是能滔滔不絕的說上大半天:“他們自家的學問都沒有弄明白,還有臉面對別人指指點點?朱老夫子說了‘躬行’,他們躬行了狗屁嗎?用仁義道德的最高標準要求別人,用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為自己開脫,真以為喊幾句空洞的口號,自己就能變成懂學問會做事的大儒了嗎?儒家的臉都被這群白癡混蛋給丟光了!” “這群老賊,自家的學問都沒有學好,就跳出來指責別家的不是!最擅長的就是斷章取義,罵別人的時候潑辣蠻橫,看自己的時候樣樣都好,真當天下的大道理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仔細一看,宣揚出來的東西有一半都是從別人哪里偷來的,還要倒打一耙說別人家的不是,笑死人了!” 有萬游的帶頭,一江學府很難不成為反理學的先鋒,而在萬游的眼里,理學最可笑的一句話就是“存天理,滅人欲”,他這一生寫過幾十篇抨擊這個觀點的文章,天下有名。 自從新律頒布之后,萬游攻擊理學家的理由又多了一條:“天天口上說著仁義道德,講究一個偉光正,大道理說起來口若懸河,仔細一看原來個個環繞鶯鶯燕燕,妻妾成群,平日里好似什么都行,做起事情來一地雞毛!天天對著別人指手畫腳,還真以為自己遺世獨立,從不見他們在亂世的時候挑擔子,卻在盛世太平的時候跑出來給別人扣帽子,玩弄文章,搬弄口舌,處處惹是生非!什么理學家,應該是無禮學家,更是無賴學家!” 萬游承接儒學一脈,卻一點都看不起同出一源頭的理學家,甚至因為自己儒生的身份,對理學的抨擊更加的猛烈,時常與各類理學家發生沖突,能夠讓他接受的理學理論并不多。 萬游之所以如此猛烈的抨擊理學,甚至是全方位的打壓理學,還有一部分是受了開國皇帝楚瀾的影響,楚瀾從一開始就是旗幟鮮明的反對理學的,在有官員提出應該用理學選拔人才的時候,直接被楚瀾下令打了一個半殘,說那人:“心懷鬼胎,亂國之言”。 楚瀾不反對儒學,卻堅決反對理學。比起聽信一家之言,他更推崇的是百花齊放的局面,絕對不允許一家獨大,為了消滅理學,楚瀾甚至給他們戴上了“空談誤國”的大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