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未來皇帝后我咸魚了 第90節
五皇子道:“都是父皇和太子指點得當?!?/br> 太后道:“也是你這孩子見事明白,早先年你父皇就時常稱贊你,說你是個好苗子,可惜這些年疏于對你的管教,耽誤了你的前程?!?/br> 五皇子這會兒突然想起來,自己曾經去調查過太后身邊大總管孫桓的死,最終得出結果是這廝魚rou鄉里,惡貫滿盈,說是死有余辜也不為過。 太后當時一直要對此事進行遮掩,他卻沒有屈從,而是將查到的一切都抖了出來。 雖然父皇當時多番夸贊了自己,但是太后對自己很是不滿意。 太后這會兒提這些事情做什么?不會是想要秋后算賬吧? 五皇子即刻警覺了起來,道:“皇祖母謬贊了,不是孫兒中用,都是幾位辦差的大人能干?!?/br> 所以秋后算賬的事情別找我,找刑部和慎刑司才是正經。 太后沒想到五皇子是這樣避之不及的態度,她不再兜圈子,而是對他直接道:“難道你就沒想著要為著自己和家人考量,更進一步么?” 五皇子認真思考了一下。 自己的母親如今正在妃位,而如今皇貴妃和貴妃位子上都有人,皇后又沒指望,等于已經坐到頭了,只能等四哥登基之后混個貴太妃當當。 而自己的舅舅三朝元老,如今頗得四哥也就是太子殿下看重,不說前程似錦但至少也是前途無憂。 妻子李云芝和他關系一直淡淡的,生了一雙兒女,如今只管在家教養孩子,并沒什么訴求,而他現在沒什么爵位,所以孩子暫時也進不成世子和郡主,也無需皇帝恩典。 而他自己本身只想做個富貴閑人,對爵位沒什么太大的想頭,況且依著他和四哥四嫂的關系,四哥上位之后,自然會先給他和老六爵位。 他現在狀態就很好,大家都知道他是個紈绔,不需要他做多少事情,頂多借一借他的身份壓人,而他跟正當權的四哥關系要好,這也使得大家愿意高看他一眼,盡可能的多給他一些便利。 五皇子對現在的生活狀態簡直不能更滿意,所以對太后說得再進一步并沒什么興趣。 至于太后的反?!?/br> 五皇子覺得,可能是對方最近看四哥發達了,自己又跟四哥關系好,所以想跟自己套近乎。 可他明明跟四哥也就是未來的國君關系鐵得很,干嘛要舍近求遠在太后這里拿好處呢?宮里誰不知道太后和四哥不對付??! 五皇子拿定主意,對太后婉拒道:“謝皇祖母關愛,孫兒沒什么要求,只想把府里的演武場擴大一些,但工部又說這不合規矩……孫兒也實在沒轍?!?/br> 太后拿詫異地眼神看著五皇子,仿佛在看天下第一大傻子。 但即便這樣,已經輸掉了大半籌碼的太后依然不想就這樣放棄他:“你回去考慮考慮,跟你母妃和你舅舅商議過后再給哀家答復?!?/br> 母妃素來和慈寧宮不對付,舅舅也不喜歡承恩公,這事也沒什么好商量的,五皇子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但面對著太后的灼灼目光,五皇子也,只能硬著頭皮應了聲“是”。 太后揮了揮手,道:“行了,你先回去罷,得空叫你媳婦來哀家宮里坐坐?!?/br> 五皇子得了這句話后,逃也似的快步走出了慈寧宮,深深地吸了口氣。 自打進了太后那宮里,他就渾身不得勁,連手腳都不知道往那里擺放。 雖然李云芝跟他關系素來不算好,但畢竟是他的結發妻子,同他育有一雙兒女,他自然不能為著外人坑了自己媳婦。 五皇子打定主意,不把太后請她入宮這事告知李云芝,絕不像三哥和老七那樣叫自家媳婦蹚這趟渾水。 = = 八皇子妃帶著一個美艷的中年婦人做了進來,對著八皇子道:“姨母來了?!?/br> 八皇子妃口中稱呼“姨母”的這位正是八皇子母妃溫嬪的meimei,輔國將軍蕭欽的妻子溫氏。 溫氏如今也是八皇子娘家唯一的親人了,八皇子熱情地招呼溫氏坐了下來:“姨母怎么今天有空過來?正好,今兒有內廷司新送到的秋蟹,姨母正好一起留下來用飯?!?/br> 溫氏笑道:“你姨丈這幾日去江南辦差,采購了好些杭綢和蘇繡,我看著倒也不比內造的差,所以也給你送來幾匹,給你媳婦和府上幾位姐兒做幾件衣裳?!?/br> 八皇子道:“多謝姨母想著我們府上?!?/br> 溫氏道:“都是自家人,何須這般客氣。你是家里jiejie唯一的血脈,姨母不想著你想著誰呢?對了,我聽說九皇子去易縣給三皇子督建府邸了,可有此事?” 八皇子應道:“九弟的確去了易縣,至于是不是給三哥建房子,我就不得而知了?!?/br> 溫氏道:“如此說來,大皇子、太子和三皇子都已退出了朝堂,這時候正是好時機,殿下可要好好把握?!?/br> “什么時機?”八皇子愣了一下,“我怎么聽不大懂姨母這話的意思?!?/br> 溫氏道:“皇上是什么性子你比我清楚,素來不喜朝中一人獨大的。若是一個皇子正當得勢,自然會再找一個人來制衡朝局。眼下前頭幾位皇子都倒了,只余了太子一人,而五皇子是個紈绔,六皇子全新都壓在太子身上,再數也數著你了?!?/br> 八皇子道:“幾位兄長都比我更有出身,有能耐,也有道行。他們都不能成的事情,我自然也不成,姨母還是太高看我了?!?/br> 這么多年保命不容易,眼見著曙光在望,快要熬出頭了,他可不想攪進去,落得個不得善終的結果,也辜負了母親這么多年的所托。 溫氏卻堅持道:“我聽承恩公夫人說了,太子也沒多少能耐,不過就是運道好了一些罷了,你打小兒也是聰慧出名的,太后如今看不上五皇子幾個,也只有你才能如得了她老人家的法眼,為什么不著力去爭一爭呢?” 八皇子無奈地看了姨母一眼。 這個姨母頭腦一直不算清醒,論能耐說不上好,再加上這么一個糊涂的姨丈,難免總有些看不清這朝局。 太后這段時間總時不時給他府上送來一些賞賜,八皇子覺得很是有些不對,那日他和五哥在前街遇上了,一起喝了頓羊rou湯,也彼此通了通氣。 太后哪里是只看中他?分明是找了五哥后,發現五哥沒什么響應,又想起了他這么個人。 想到這里,八皇子對著姨母義正辭嚴道:“我只聽父皇和太子安排,太后對我來說不過就是需要敬重的長輩罷了,如是而已。姨母若是在外聽他們亂說什么不必總往心里去,也莫要再同我說了?!?/br> 當皇子就是這樣的不容易,一著不慎,就被打入深淵,滿盤皆輸。 當初他也是和老七說好了的,要一起低調守拙,不去摻和那些朝堂紛爭之事。 可老七終究還是受了七皇子妃的連累,沒有躲過,他卻絕不能在這最后關頭功虧一簣,毀了今后的前程。 = = 慈寧宮中,太后接到承恩公夫人從溫氏那邊帶來的回信兒,越發的發愁起來。 跟老四年齡相近也接觸過差事的皇子,也就這幾個人了。 老五是個實打實的紈绔,不上道兒。 老六是老四的人,連皇帝都不認,只認老四這個太子,她根本就挖不動他。 老七已經被老三的事情所牽連,老八只知道在后頭和稀泥,正經事情從不往前沖。 其他幾個小的里面,也就只有十三出挑一些,卻也是空有心氣兒,但卻從沒歷練過,是能耐不足。 太后這會兒才發現,自己之前實在是有些過度樂觀了,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出或者培養出一個可以跟老四對抗的人來,當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薛姑姑走了進來,給坐在那里皺眉不沾的太后遞上一封信上來。 太后接過那信問道:“這是什么?” 薛姑姑一臉喜色道:“太后,這是端王的來信,想來不日就要進京了?!?/br> = = 東宮內,陸想容也從成周的口中聽說了端王進京的消息。 周嬤嬤這會兒正在低頭給太子妃沏茶,聽到成周這話問道:“奴婢從前在宮中時候曾聽人說起過,這端王是皇上的幼弟,也是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可是真的?” 陸想容道:“是啊,上個月還聽太子殿下說起過,端王已經將膝下長子立為了世子,這會兒想給小兒子討一個爵位,所以打算近日進京一趟?!?/br> 沒想到來得這樣的快。 端王是太后最喜歡的小兒子,和皇帝差著十幾歲的年紀,皇帝從前一直都把他當孩子看。 后來端王身體一直不好,皇帝登基之后,就找了太醫給他診治。 太醫說,京城氣候太過干燥,不適合端王養病,建議去濕潤一些的地方。 自此以后,端王就一直住在金陵府住著,這么多年一直過得十分安逸,無拘無束,倒比坐上龍椅的皇帝更是逍遙了幾分。 據成周打探的小道消息稱,當年太后執意要送走端王,是因為京城風云變幻,幾個皇叔都不是好相與的,一直想要逼他們母子退位。 太后覺得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怕兩個兒子都擱在一處都著了外人的道兒,所以就編了一個端王需要在江南療養的名頭,將他安置在了江南。 前些年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幾個斗得風生水起,端王一直在朝中不怎么顯眼,只不過逢年過節進京和太后、皇帝等人敘敘舊,敘舊完了之后就回金陵,家里的事情也不耽誤。 和皇帝不同得是,端王一直深受太后和承恩公府的影響,對蕭攸也十分有敵意。 這次進京,蕭攸卻成了太子,是僅次于皇帝之下的半君,端王見了也是要低頭行禮的。 自從三皇子倒下以后,太后就跟沒頭蒼蠅似的四處亂轉,想要找出一個人來接受自己控制,并能夠繼續站在蕭攸對立面同他打擂臺。 而端王和蕭攸素來不睦,卻又在這節骨眼上進京,想來也是來著不善。 也不知會不會再掀起什么風波來。 = = 慈寧宮里一片歡聲笑語。 太后見到了許久未見的小兒子,沉郁了許久的心瞬時亮堂了起來。 端王這次來京城之后,太后突然發現這個兒子長大了,比從前成熟沉穩了不少。 如今皇子們都不稱手,一個中用的都挑不出來,成了太后近來最大的一處心事。 而端王進京恰好解決了太后此時的心事。 端王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從小就受自己的教養和承恩公府的影響,對自己和承恩公府的感情最是不一般。 如今看來,端王會愿意和自己一心,也比皇帝和其他皇子們更好cao控。 看著眼前這個英俊風流的小兒子,太后瞬時轉變了自己的思想。 事到如今,與其在那些不爭氣的孫兒們身上下功夫,倒不如抽工夫扶持一下端王這個小兒子來得更有利些。 只要皇帝點頭愿意,兄終弟及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 = 乾清宮內,皇帝對著陳年問道:“端王前兒不是來信說今日就能進城了么?如今走到了哪兒?可有進宮了?” 陳年尷尬地“呵呵”了兩聲,道,“端王未時就已進宮了,這會兒大抵正在慈寧宮中和太后敘舊呢?!?/br> 皇帝登時拉下了臉來。 他這個弟弟自幼怯弱,沒多少自己的主意。這么多年過去了,從來都是只把母后一人放在眼里。 他給這個弟弟封了親王,又專程給他在金陵蓋了王府療養,端王卻毫不感激,把這一切只當成是母后給他的恩賜。 雖然他口口聲聲地叫著他“皇兄”,但心里頭是真的把他當做皇兄嗎? 恐怕在太后的影響下,連承恩公府都排在自己前頭吧。 想到這里,皇帝不免對這個弟弟的印象也越發壞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