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未來皇帝后我咸魚了 第77節
太后道:“年紀大了, 也沒什么消遣, 閑來無事,自己剝來自己吃,反而香甜?!?/br> 三王妃是極有眼力勁兒的,剛坐下來就凈手剝起了小核桃。 七皇子妃許韻也沒閑著,她一邊執壺給太后倒茶, 一邊笑著撒嬌道:“我們也是怕打擾了您,才不敢天天過來請安,若是皇祖母不嫌我們鬧得慌, 我和三嫂就天天過來陪您說話解悶兒?!?/br> 太后笑著點頭應了,讓人專程做了兩個孫媳喜歡吃的點心, 又命趙姑姑將南邊新進的果子拿出來,給三王妃和七皇子妃品嘗。 一派和樂融融的景象。 三王妃稱贊太后這橙子味道好,比今年內廷司送來的好一些。 太后道:“這些是南邊特意進給皇帝的極品貢橙,宮里原也只得了兩筐, 皇帝只就近處稍稍分了分就到了底兒,我這里也只得了兩簍。倒是你四弟家中也得了一些, 想來皇帝體諒他辦差辛苦, 特意賞下去的也未可知?!?/br> 太后這話一出, 三王妃臉上笑容都有些僵了,嘴上卻還硬撐道:四弟如今也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家中弟妹懷著孩子,多用一些果子的確倒也是好事,父皇考慮周到?!?/br> 許韻也道:“哲嬪娘娘也總說四王妃旺夫呢, 眼下看來果然不錯的?!?/br> 太后幽幽嘆了口氣,道:“哀家有心向著老三,無奈皇帝這會兒還要靠著老四辦差,總也免不了賞東賞西的。哀家作為祖母,不好總找老三媳婦你來說話,省得有心人說哀家偏心太過,反而惹得皇帝不虞,耽誤了老三的前程?!?/br> 太后也是怕了,這幾年風云變幻,她從前又多少摻和到了大皇子、太子和三皇子的相爭當中,間接引發了皇帝的許多不滿,也給自己和承恩公府惹來了不少的麻煩。 從前的時候,她靠著傳遞皇帝的喜惡,給許多投奔的朝臣指明方向,也贏得了一些人心和便利。 但現如今這條路也已經行不通了? 因為經歷了大皇子和太子的相繼出事,牽連出許多的荒唐事來,也有一大批人收到了處置,倒臺抄家的人家不在少數。 如此一來,大部分朝臣也都學乖了,見在如今朝局尚未明朗,便開始觀望起來,并沒有了從前急切想要下注定輸贏的模樣。 三王妃道:“我們殿下說,他自幼就得您的偏愛,從前時候他在府里病著,您每年都賞好些藥材和食材下來,又總吩咐太醫好好醫治,我們殿下能有今天都是多虧了您的關懷和上心。您對小輩向來慈愛,不過都是對小輩兒的關心罷了,他們哪里能說什么別話呢?” 許韻近來一直都依附著三王妃,三王妃也是看她家里關系和承恩公府近,所以并不排斥。 許韻知道這樣不好長久,故而也希望能有自己的用處,才能在太后和三王妃這邊站住腳。 許韻想了想,對那二人開口道:“雖然明事理的人大都知道,皇祖母是一心關切小輩,再沒什么旁的??扇缃裢忸^多心之人實在不少,到了他們口中什么話都能說得出來,不得不防?;首婺溉羰怯惺裁词虏环奖阈┻^來說的,只管跟我說,由我傳達給三嫂也是一樣的?!?/br> 太后不能時時傳召三王妃進來,畢竟三皇子如今就在風口浪尖,太過惹人注目,但是如果傳召夫婿連爵位和差事都沒有的七皇子妃來,就當是親戚敘話,倒也合乎常理。 太后有什么話只管告訴許韻,再讓許韻告知三王妃就方便多了。 三王妃和許韻對視了一眼,都覺得這是個不引人注目的可行路子。 太后喝了一口熱茶,最終拍板定案。 “如今開春兒了,日子也長了,老七媳婦在家沒什么事,多來慈寧宮走動走動,陪哀家說說話便是?!?/br> = = 這日清早,新上任的戶部尚書袁大人下了朝就來議政殿找到皇帝,道是年前給有爵之家發了大量的銀錢過年,光是宮里開出的賞賜單子就有三尺長。 去年大周的天氣實在說不上風調雨順,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災情,收成很是一般,該收的稅賦好些都沒收不上不說,各地還依著情況酌情減免了不少。 國庫如今實在沒錢了,再這么搞下去,連駐守北境的將士們的軍費發起來也很困難。 皇帝也覺得很奇怪,對著袁大人問道:“如今戶部形勢已如此拮據了么?” 雖然這幾年朝局波動,形勢不好,皇子奪嫡,大臣站隊,內耗頗多,但按理說不至于這樣。 袁大人道,朝中有爵之家實在不少,每到逢年過節都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再加上皇帝好說話,官員們如今欠了戶部的借銀也大都沒還。 照這么下去不說別的,就連皇帝今年去承德避暑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皇帝一聽這事情關系到了自己身上,也就無法再泰然處之,當即又命召集幾位重和皇子們臣過來一同商議此事。 五皇子這幾天正巧得閑,便弄了幾盆不錯的水仙花,搬來了晏王府給四嫂送了過來,也算間接討好一下如今風頭正盛的四哥。 四哥今天沒出門,聽說他來給陸想容送花,便留他一起用了一盞茶,結果宮里突然來人宣旨,說是皇帝在議政殿召眾位大臣議事,請晏王殿下過去看看。 如果擱在平時,諸位皇子去議政殿商量事情,就把五皇子給隔過去了,壓根兒不會有人去他府里宣旨。 可如今他在四哥這邊,人家沒把四哥給隔過去,他也只能跟著去了。 他方才說自己專程來給四嫂送花,四哥看了那花兒后很是滿意,讓他留下多坐一會兒,這會兒也讓他跟著,估計還起了想要提攜他的意思。 五皇子原本想著剛過完年也是清閑,過來跟著看看也不是壞事,但當他人踏入議政殿,看到這么多朝中大佬都在這里,平時見一個就夠頭疼的了,今天竟然都來齊了,前頭甚至還有他那個最是喜好說教的舅舅,他瞬間就恨不能縮回去馬上回府。 好在皇帝把目光投注在了四哥,并沒有在他身上停留多少。 五皇子松了口氣,邁著小碎步溜了進來,站在四哥身后,努力做個隱形人。 因為涉及到了賦稅銀錢和宗室待遇,所以今天議政殿的辯論比起往常時候更是激烈,把五皇子聽得越發凌亂了起來。 他雖然搞不太懂他們說話的那些術語和辯論思路,但他在尚書房待了多年,對于應付聽不懂的東西經驗相當豐富,知道這種時候,即便聽不懂也不能露怯,要努力做到和大家保持一致才好。 皇帝看五皇子在那里搖頭晃腦,還不住點頭,仿佛是個天下第一明白人,就忍不住點名他道:“老五,你有什么想法?” 冷不丁被點名的五皇子一個激靈,站直了身子。 五皇子不懂戶部國庫的那些事情,也聽不懂宗人令和內閣在掰扯些什么。 在他能夠聽懂的范疇里,他們無非就是為了錢在爭論,宗室和朝中占著爵位吃空餉的人太多了,所以今年朝政沒錢了,急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 那這事就簡單了,既然人太多,分走的錢太多,那減少一些人就是了。 想到這里,被點名的五皇子道:“既然袁大人都說了,是因著有爵之家人太多了才導致國庫空虛的緣故,那么革去一批便是了?!?/br> 宗人令吳王即刻反對道:“這些人祖上要么是皇親國戚,要么為大周立下過汗馬功勞,且后人又沒有過錯,只想令一份俸祿度日,這如何使得?” 內閣徐閣老倒是聽出了幾分其他的意思,道:“吳王說得有道理,五皇子說得也沒差,這的確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卻又不是最妥帖的?!?/br> 吳王是三皇子的人,對上隸屬四皇子陣營的徐閣老格外眼紅,他著掐嗓子回擊道,“閣老這話說了豈不等于沒說?” 徐閣老道:“也并非如此,若是將你們二人的主意綜合起來看,便好了。祖先的確是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是如果后代不爭氣,都是一些浪蕩子和紈绔,難道也要朝廷供養嗎?依臣之見,不如就依著先朝舊例,降等襲爵?!?/br> 此言一出,議政殿里炸開了鍋。 雖然持各種意見的聲音都有不少,但還是傾向于同意的更多一些。 蕭攸也對著五皇子點了點頭,他這個五弟看起來是個紈绔,某些地方而言還真是個人才。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大智若愚吧。 三皇子站在一旁,看似并沒有參與進這場辯論當中,但心中卻在盤算。 如今皇帝欣賞老四,大概是看中了六親不認能辦實事的行事作風。 而這會兒正是他表現的機會。 他作為一個親王,背后有皇帝的撐腰,宗人令的支持,雖然這其中免不了有一些阻力,但只要他有恒心,有手腕,想要推行改革和收繳欠銀都不是難事。 如今眾位朝臣和父皇對他的辦差能力都有些懷疑,覺得他不如老四更加勤勉務實有法子,他只有打破了這些人的刻板印象,才能進一步上前謀取那個位置。 若是他真的能夠辦成此事,一定能讓父皇和其他朝臣們對他這個榮王刮目相看。 此時的辯論已經基本有了論斷,皇帝目光轉向蕭攸,正欲開口之際,三皇子搶先一步,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事情。 聽到三皇子竟然主動開口接了此事,卻沒有跟皇帝經歷半分的討價還價,蕭攸轉過頭,深深地看了這個天真的三哥一眼,仿佛看到了天字第一號大傻瓜。 第82章 摘桃子 這算怎么一回事? 皇帝宣布議事解散后, 五皇子跟在眾臣后頭走出門來。 對于剛才議政殿上發生的事情,五皇子覺得很有些懵,便對著和自己一同走出議政殿的舅父詢問道:“這又是革爵又是收錢的, 難道是什么好事嗎?為什么三哥要搶著去呢?” 舅舅摸了摸他的腦袋, 語重心長地囑咐道:“以后你還是少跟三皇子接觸,得空多跟著四皇子學一學為好?!?/br> 他這外甥原本就是有些缺心眼兒的,可別再跟著三皇子在一處了。 蕭攸從議政殿回來之時,看到陸想容正坐在那里看話本兒消遣,臉上掛著幾分淺淺的笑意。 蕭攸走過來坐到她身旁, 及其自然地伸手攬住了她:“看什么這么開心?” 他的氣息就這樣從四面包裹住她,干凈清冽,她輕輕在他頸窩處蹭了蹭, 道:“正看到這出戲里頭先生上課點名的故事,覺得有些好笑?!?/br> 蕭攸接過那話本兒來, 跟著看了一下,也翹起了嘴角。 但陸想容知道,這種級別的笑話,放在平常時候, 蕭攸都是不會笑的。 陸想容下定義道:“殿下今天心情不錯?!?/br> 蕭攸略作矜持地咳了一下,道:“五弟說是送過來幾盆水仙花兒, 已經交到花房了, 你看了可喜歡嗎?” 陸想容道:“五弟也是個人才, 每次弄來的花兒都能推陳出新。和平日里派人去市坊間購置的大不一樣,就連內廷司送來府上的都比不過五弟的花兒,可見是用了心的?!?/br> 蕭攸滿意道:“你喜歡就好?!?/br> 陸想容道:“方才另做了幾樣小點心招待五弟,叫白露去前院給你們送,結果聽說皇帝傳召了你們兩個。你這剛下朝回來又被急招回去, 可是有什么事情嗎?” 蕭攸道:“國庫的銀錢這兩年里短得很,父皇跟我們商量一些儉省的法子,想著先收繳戶部欠銀,再推行獎等襲爵?!?/br> 陸想容一聽就知道這事不好干,不免有些緊張地問道:“陛下可說了要找什么人主理此事?” 那個被皇帝欽點的倒霉蛋兒不會又是蕭攸吧。 蕭攸道:“是三哥主動攬下了這差事,還得了父皇好一番褒獎?!?/br> 聽蕭攸這么一說,陸想容才想起,前世她記得好像三皇子也鬧了這么一出,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而接了一些相當棘手的活兒,就連這些事情也敢硬著頭皮去上。 不得不說,是真的勇士。 = = 相比革爵而言,收繳戶部欠銀相對更要簡單一些。 故而三皇子決定先去收賬。 結果被收繳欠銀的官員還沒發表出多大意見,戶部自己先亂起來了。 戶部尚書袁大人甚至開始羨慕吏部,人家四皇子雖然也不通人情,但好歹會劃一道杠子,按著規矩辦事,該怎樣就怎樣,這樣雖說不講情面,但實則極大的方便了工作的推行。 但三皇子則不然,雖然有手腕也想干事,想法還是太過天真,不夠老道。 本來說好要定下統一標準和還款日期的,后來去他王府找他說項太多了,他聽了那些官員的意見后又有了諸多改動,結果混了個不倫不類。 簡而言之就是從前沒辦過差,一上來就擔任了這么重要的崗位,根本不懂里面的厲害,行事也不成章法。 大臣和宗親們都是人精,皇帝但凡心眼兒少一些,這些人早就把皇帝壓住了,三皇子卻還想著不拿出具體措施和抓手,只用身份壓著人還錢,就把差事辦好了,簡直癡人說夢。 三皇子不中用,壓力又轉移到了戶部尚書袁大人的身上,袁大人便不免過得十分鬧心。 最近感到憋屈和力不從心的倒也不只袁尚書一個,自從太子被廢后,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