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244節
王族怎會不明白事情后果,事實上他們一清二楚??删褪抢幌履?,不愿意低頭。 他們還抱有幻想,以為王后和太子淮不會坐視不理,畢竟自己是支持太子淮的重要力量。 殊不知早在原氏宗人當殿狂噴,揭穿他們的鬼蜮伎倆時,太子淮就在認真衡量,付出代價救一群蠢貨到底值不值得。 見家主如此表現,家臣們不免灰心,紛紛請辭離開,最終不留一人。 王族眾人惱羞成怒,不去反省自身,反而怨恨上郅玄,認為一切都是他的錯。不是他揪住不放,自己哪會眾叛親離。 受到情緒影響,王族眾人的行為愈發離譜,赫然成為作死的典范。 太子淮和王后有心想救,見一群蠢貨發瘋也歇了心思。 西原侯出手或許是好事,清理掉一批沒腦子的,剩下的總會吃到教訓,明白自身能力在哪里,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一星半點都不要沾。 太子淮和王后撒手不管,郅玄的計劃仍在緊鑼密鼓進行。 登基大典順利完成,過程中毫無波瀾,順利得超出想象。一切太過平穩,恰如暴風雨前的寧靜。 典禮隔日,會獵如期進行。 號角聲響徹獵場,數百輛戰車一字排開。 披著獸皮的奴隸赤足奔跑,陸續消失在高草叢和密林間。為的是驅趕引誘藏匿的野獸,將目標帶入戰車的包圍圈。 王族眾人發現今天的運氣格外好,會獵剛剛開始,就有鹿群在不遠處現身。 見到頭頂巨角的雄鹿,王族眾人不會放過,不斷喝令追擊。 插有王族旗幟的戰車飛速向前,追著鹿群越行越遠。 等他們察覺到情況不對,早已經遠離大部隊,四周都是參天巨木,鹿群不見蹤影,唯有狼嚎聲此起彼伏。 所幸私兵還在身邊。 “聚!” 命令傳達下去,私兵迅速聚集到戰車旁,長戟和弓箭朝外,準備護衛戰車沖出狼群的包圍。 一匹白色巨狼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仰頭發出嚎叫。 群狼紛紛響應。 嚎叫聲在林間回響,凄厲尖銳。落入耳中,如毒蟲爬過脊背,令人毛骨悚然。 “這匹狼……” 有王族成員神情凝重,覺得白狼十分眼熟,貌似在哪里見過。 下一刻,號角聲壓過狼嚎,戰鼓聲四起,全副武裝的甲士在狼群后出現。 鼓角聲中,鋒利的箭矢對準王族眾人。 甲士身后,西原侯、南幽侯、北安侯和東梁侯一起現身。 此情此景,王族眾人還有什么不明白。 驚懼交加,恐懼到極點陷入瘋狂。 一名王族成員劍指郅玄,怒喝道:“西原侯,你無君無父,臣欺于王,狂悖跋扈,縱兵逞兇,必遭天懲!” 在他高聲叫嚷時,一道流光劃過天空,剎那間光芒大亮。磨盤大的隕石從天而降,正好砸在他的車頂,火光中發出轟鳴,天崩地裂一般。 等巨響和火光消失,原地哪有戰車的影子,只有一個黝黑的巨坑,呈碗口狀,深達數十米。 坑底殘留未燃盡的碎屑,是戰車的殘骸還是尸骨,已經無法分辨。 陷坑周圍倒伏大量私兵,還有魂飛魄散的王族,許多人受了傷,正捧著傷處哀嚎。 林外眾人被流光和巨響吸引,駕車趕到,恰好見到這一幕,無不瞠目結舌呆滯當場。 上一刻這人還言之鑿鑿,斥郅玄必遭天譴,下一刻就有巨石從天而降,將他砸入坑底。 人王淮和國君們齊齊轉過頭,目光落在郅玄身上,堪比幾百瓦的燈泡,明晃晃全是震撼和驚悚。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日之間,天降巨石砸死砸傷數名王族之事傳遍中都城。 眾人議論紛紛,從不信到確認,從猜疑到震驚,事情傳得沸沸揚揚,甚囂塵上。 宮內,王后和稷夫人得知消息,同樣震驚非常,各自派人去往獵場,無需進到中心,僅在外圍打探,希望能獲取更詳細的情報。 城內氏族的反應大同小異。 氏族們對隕石不算陌生,翻閱史書能找到數處記載。最近一次是在東梁國,夜間天空大亮,落下一枚巨石,燃火,損毀大片良田。 隕石體積龐大,堪比一部戰車,半數未燃盡,砸出一個巨大的深坑。 史書有載,隕石落下隔日,東梁侯率氏族行祭祀,連續數場,時間持續整整一個月。 祭祀結束后,未燃盡的隕石交給大匠,打造出兩把神兵。其中之一隨梁夫人入西原國,作為她的嫁妝,在她去世后傳給了郅玄。 在祭祀天神的時代,天降隕石是不得了的事情。 有人視為神賜,有人視為天譴。 石落東梁國可歸于前者。落點在田地,恰逢夜深時分,未傷人畜性命,還給東梁國留下足夠的材料,鑄造出神兵利器。 相比之下,落到獵場那一顆怎么看都像是后一種。 天下諸侯聚集中都城,身邊都帶著史官。 親眼目睹隕石從天而降,史官們一邊奮筆疾書一邊不忘交流,追溯前輩記載,赫然發現隕石墜落不稀奇,砸死人的事絕無僅有。 地廣人稀的時代,出城百里少見人煙,野獸遍地比人都多。 一顆巨石從天而降,又不是幾百顆,精準無比地把人砸扁,這是什么樣的概率? 事情無從解釋,只能歸于神跡。 一定是該人犯下大錯,怙惡不悛,使得神怒鬼怨,才會招致天譴。退一萬步也是運氣糟糕透頂,衰得不能再衰。否則數百人聚在林中,為何石頭沒落在旁人頭頂,偏偏砸向他? 史官們如實記錄,沒有摻雜個人觀感。偏偏是“如實”兩個字,足夠王族上下喝上一壺。以家為本的氏族時代,家族重要成員出事,多少都會牽涉到族人,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沒誰能夠例外。 丟掉性命的王族成員僅僅一人,受傷的也沒超過兩個巴掌。隕石落下時,多數人及時閃躲,有的不惜在地上翻滾,重傷僅有兩人,余下多是輕傷。 私兵重傷更多,有的為救王族,手臂和大腿被大面積燒傷,將有很長時間行動不便。 鑒于此,郅玄不得不擱置計劃,裝一裝樣子,和趕來的人王淮一同救人。 大概是從未遇到類似的情形,人王淮忙著統計傷員,一時沒想到封口,諸侯出于自身立場,也不會代他行事。 結果就是消息瞞不住,不等會獵結束,城內已經謠言四起。眾人七嘴八舌,消息越傳越離譜,很快鬧得滿城風雨。 明明只有一人身亡,經過不少人的口,事情逐漸離譜,從個位數增至十位數,甚至傳出隨同會獵的王族半數被砸死。 在傳言中,傷者數量激增,王族私兵全不能免,重傷不能動的多達幾百人。 “此乃天譴!” 說到最后,眾人還要神神秘秘地補充一句,坐實獵場中發生的一切不是意外,是王族作惡多端,禍盈惡稔,這才引得天神震怒,降下天譴。 王族成員是禍因,人王淮難免被波及。 多數人心生疑慮,嘴上沒有明言,背后若有所思。事情越傳越廣,人王淮遭遇無妄之災,威嚴受到不小的打擊。 “王族德不配位,必有大惡。不然石從天降,為何不砸旁人?” 在多數人的觀念中,福善禍yin,行善積德自然能得福運,惡貫滿盈理當受到懲戒。 現成的例子擺在眼前,西原侯仁義愛民,西原國蒸蒸日上,國泰民安,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王族眾人蠅營狗茍,同小人沆瀣一氣,針對西原侯各種污蔑造謠,如今必然是遭了報應。 類似的傳言越來越多,茂商等人迅速行動,竭盡全力進行推動。 事情的發展和計劃有些出入,結果卻沒有偏差太多。 借助這股東風,直接將王族的惡名定死,使其在世人眼中不能翻身。如此一來,無論郅玄今后做什么,都是伸張正義為民除害。 城內的變化瞞不過宮中,也瞞不過氏族。 傳言背后明顯有力量推動,奈何大勢所趨,事情無可挽回,縱有千般方法也無濟于事。 隕石天降是真,王族成員死傷也是真。 史官筆下記錄不可能作假。 縱有個別記錄能挑出瑕疵,各國史官聚在一處,共同目睹整件事經過,總不可能人人記錯。 有王族成員意識到事情不妥,怎奈眾口鑠金,到頭來也是無計可施。 他們無法奪走史官的筆,更不可能堵住悠悠眾口。真敢這么做,必為天下人所棄。到時就不是家勢衰落,而是離滅族不遠了。 氏族會湮滅,王族也是一樣。 情況必要時,王宮定會棄卒保車,犧牲王族的一支或幾支同諸侯做利益交換,換取對方支持或中立,借機平息流言,確保中都城能夠安穩。 事情不需要明說,只需上位者有所表示,自然會有人愿意代勞。 王族內部并非鐵板一塊。 血脈分支互相爭權奪利,都想得到人王信任重用,盡一切可能發展家族,獲取更大權利。 人王身邊的位置有限,有人想擠進去,必然有人要被推出來。 漸漸地,茂商等人發現流言背后的推手多出不少,興風作浪,推波助瀾,其中不乏王族別支的身影。 火燒眉毛還不忘互相撕咬,落井下石,當真是瘋了。 察覺到這種情況,茂商等人無話可說。目光如此短淺,只顧眼前利益,可見是何等愚蠢。 君上下手太輕也過于慎重。 對付這種人哪需要精心謀劃,吊下一塊rou就能引其自相殘殺。 城內氏族也紛紛搖頭。 這樣的王族當真沒救了。大禍臨頭不思悔改,別說恢復先祖榮光,能不能保全性命都是未知。 王宮內,聽完侍人稟報,王后怒極而笑。 先前還有心救出幾支,給兒子培養成助力。如今徹底打消念頭。這樣的蠢貨沒有保護必要,一股腦清理干凈,對新登位的人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