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231節
畫面太美,想想都不寒而栗。 對隔三差五被嚶嚶嚶的北安侯和前代東梁侯,郅玄不禁肅然起敬,內心深表佩服,當真是五體投地。 第二百三十章 禮樂聲中,太子淮緩步登上祭臺。 祭臺上鋪設素絹,絹上設有祭鼎。相同的鼎共有九尊,專為祭祀鑄造。鼎上花紋繁復,描繪敬獻天神,萬民祝禱。該種圖紋不常見,唯人王葬禮可用。 鼎內盛有一枚象首,為南方諸侯國敬獻。 象首巨大,鋒利的長牙超過兩米,一直延伸到鼎外。斷口處蜿蜒鮮紅的血絲,在銅鼎內流淌匯聚,形成一個淺洼,凝聚大片暗紅。 太子淮在祭臺中心站定,雙手交疊平舉額前,伴著禮樂聲,面四方而拜。 祭臺下,巫高聲念誦祭詞,手持禮器舞蹈。在太子淮完成拜禮后,眾巫的聲調陡然拔高,不似人聲,反如野獸長嘯。 在巫的長嘯聲中,樂人停止演奏,禮樂聲戛然而止。 隆隆的鼓音取而代之。 九面巨鼓前,強壯的青年赤膊而立,腰間系有獸尾,頭上覆有野獸顱骨。象征王族的圖騰爬滿脊背,邊緣處沿著肋下延伸,在心口處交匯,纏繞成一枚古老的文字,是王族之姓。 巫的祭詞中,九名青年高舉雙臂,鼓錘交替落下,重重擊向鼓面。 鼓聲震耳欲聾,如驚雷響徹大地,震動九霄。 祭臺上,太子淮站定在鼎前,雙手持劍,鋒利的劍尖向下,直刺鼎中象首。 裂帛聲和骨碎聲接連響起。半枚劍身沒入象首,切口整齊,無一絲血液溢出。 鼓聲不停,太子淮拔劍再刺,連續九下。寶劍鋒利,削鐵如泥,邊緣未見豁口。象首頂部留下九道切口,縱橫交錯,向內凹陷,證明顱骨已被切碎。 完成這一環節,太子淮雙手平托寶劍,再向四方祭拜。 眾巫走到柴堆前,繞篝火騰挪跳躍,口中念念有詞。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語調長短不一,交織在一起,融合成古老而獨特的旋律。 巫舞進入高潮,眾巫臉色赤紅,汗水遍布全身。 等候已久的王族成員邁步向前,逐次扛起犧牲,沿石梯攀高。行至篝火最高處,眾人自上方投入犧牲,引得火中爆響,焰光瞬間騰起。 “祭!” 火焰騰起的剎那,巫仰天長嘯,雙臂高舉向天,雙膝觸地,臉頰肌rou不斷抖動,面上和脖頸上的巫文似活了一般。 鼓聲不斷,禮樂聲又起。 祭臺四方,諸侯氏族同聲高喝,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似驚濤拍岸連綿不斷,大地亦被震動。 太子淮立于祭臺頂端,身軀挺拔,面容肅然。 風卷起闊袖,火星蜿蜒而上,游龍般纏繞在他周身,繼而落于鼎內。 太陽完全落下,星月被云遮蓋,天地間一片漆黑,僅余火光熊熊。 仰望太子淮,年長的諸侯氏族不免回憶先王。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父子的相似和不同。 以太子淮的種種表現,只要給他機會,假以時日必有所作為,功業或可超過先王。 可惜的是,假設之所以是假設,全因很難成為現實。 眾人的目光在祭臺下逡巡,捕捉到四大諸侯的身影,尤其是年輕的西原侯和南幽侯,心中不免嘆息。 西原侯同南幽侯有婚,南幽侯乃北安侯嫡子,東梁侯又是西原侯表親,兩國之間戰后結盟,關系更勝以往。 四大諸侯國互相牽制,卻也同氣連枝。 觀今后天下局勢,中都城的沒落無可逆轉。區別僅在于四大諸侯野心多大,準備如何動手,是鯨吞蠶食還是徐徐圖之。 祭祀持續到深夜,巫的祝禱聲始終未停。 千頭犧牲盡數投入火中,火光也染上猩紅。 煙氣如霧色彌漫,隨風飄搖,在夜色中擴散開來??諝庵谐涑庵っ珶沟臍馕?,融合木料的氣息,混合成一股刺鼻的氣味。 祭臺下,禮樂聲和鼓聲逐漸拔高,樂人身上的短袍被汗水濕透,顏色由淺轉深。遇風吹過,衣料緊緊貼在身上,涼意侵入皮膚,引發一陣顫栗。 郅玄站在祭臺下,因長時間未活動,雙腿有些發麻。 每次巫拔高聲調,眾人都要隨聲附和。一次兩次且罷,次數多了,嗓子變得不舒服,喉嚨發干,出聲時如刀子劃過,異常難熬。繼續這樣下去,郅玄不確定能不能堅持得住。 在他有些撐不住時,祭祀終于接近尾聲,太子淮完成所有祭拜,沿土階走下祭臺。 象首和祭鼎留在原處,任由風吹日曬鳥獸啄食。 待到九場祭祀完畢,人王下葬,骨頭和象牙將隨祭鼎一同封入陵墓,和其余八尊祭鼎一起作為隨葬品,伴人王長眠地底。 祭祀結束,篝火不能馬上熄滅,需派專人看守,直至犧牲焚燒殆盡。 看守者多為王族子弟,同人王血脈相近。在太子淮登基后,他們將全部入朝。即使才具不佳,憑忠心也會得到重用,被視為新王股肱。 完成首場祭祀,太子淮駕車返回城內。 從祭祀開始到結束,太子淮表現得可圈可點,一言一行練達老成,似胸有成竹,十足為人稱道。 事實上,自駕車出城,太子淮就繃緊震驚,掌心捏了一把汗,唯恐祭祀中途出現問題,或是哪個環節不夠周到,以至于行事不妥當眾出丑。 好在一切順利,他擔心的事都沒有發生。 登上馬車,背對眾人,太子淮長出一口氣。 這一關過去,接下來還有八場祭祀,一場比一場重要,他不能有任何疏忽。既要確保中間不出差錯,也要提防有人心懷叵測。直至人王入陵,整場葬禮結束,他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有絲毫放松。 因沒有正式繼位,太子淮的儀仗從宮門前繞過,停留片刻后,直奔太子府。 各國國君和氏族返回大營,依照出城時的位次,隊伍排成長龍,整齊有序。 甲士卒伍手持火把,護衛在道路兩旁。 隊伍進城時,沿途為火光籠罩,加上燈火通明的大營,半座雄城亮如白晝。 郅玄的戰車最先歸營。 因長時間站立,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雙腿難免發麻。在車上稍事休息,僵硬和酸麻感未能緩解,反而有所加劇。 郅玄下車時,破天荒需侍人攙扶。即便如此,腳步仍有些踉蹌昂,短短一小段路,速度比平時慢了一倍不止。 好在夜色已深,營內都是自己人,郅玄不需要刻意掩飾,也不會為外人所知。 回到大帳內,侍人早已準備好熱水。 郅玄試了試水溫,揮退侍人,利落解開腰帶,除去衣袍。扯下額上玉飾,身體浸入熱水中,郅玄閉上雙眼,長長呼出一口氣。 溫熱的水流緩解疲憊,郅玄捧水澆在臉上,頓覺整個人都活了過來。 “還有八場?!?/br> 想到接下來的八場祭祀,郅玄捏了捏額角,不免感到頭疼。 親身參與王族祭祀,方知過程冗繁。與之相比,諸侯國的祭祀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在郅玄看來,渣爹的葬禮已經足夠隆重,和人王相比仍是不值得一提。 葬禮祭祀冗繁,代表著諸侯停留時間愈長。 對郅玄而言,此乃天賜良機,絕不容錯過。趁祭祀間隙聯絡各國國君,遠比歸國后遞送國書更加便利。 大家坐到一起當面談,各自是什么心思,是贊同還是反對,全是一目了然。 有趙顥鼎力支持,北安侯持贊成態度,東梁侯識時務,必然不會唱反調。 四大諸侯擰成一股繩,附庸國自當跟隨。再加上主動靠攏的國君,郅玄有把握,會盟之事一旦提出,超過一半的諸侯國將表態支持。剩下的諸侯國,即使不支持也不會明面反對,更大可能是左右搖擺。 如此一來,事情就很好調控和把握。 想到這里,郅玄心中突生一股急切?;蛟S不用多等,明日就派人送信,邀眾位國君前來共商。 想到就做。 郅玄打定主意,疲憊一掃而空。抓起放在一旁的布巾和長袍,準備連夜提筆,明天天一亮就派人過營。 不等他走出屏風,帳簾忽然從外部掀起,一陣腳步聲傳來,在帳內稍作停頓,其后直向他所在的位置走來。 能夠不經通稟直入大帳,除了趙顥不做他想。 事實正如預料,郅玄拿起布巾拭發,修長的身影已繞過屏風,立定在他面前。一捧青絲落于肩上,身上猶帶著幾許水汽,顯然剛剛沐浴過。 郅玄挑了下眉,正準備開口,手中的布巾忽然被奪走。下一刻,整個人騰空而起,被帶出屏風,直向床榻走去。 不對勁。 郅玄環住趙顥脖頸,對上那雙漆黑的眸子,捕捉到剎那掀起的暗潮,本能察覺情況有異。 趙顥沒有出聲,也沒給郅玄開口的機會。 行到榻前,趙顥彎腰,將郅玄放在榻上,單手按住郅玄的肩膀,氣息瞬間抵近。 “君侯,”低沉的聲音在帳中流淌,燭光映亮漆黑的眉眼,濃墨重彩,似妖魅惑世人,“我有一事不明,需君侯解惑?!?/br> 郅玄不解地看向趙顥,指腹擦過趙顥的下巴,目光透出疑惑。 “何事?” “聞東梁侯私見君侯,獨處帳中,言詞甚密,可有此事?” 趙顥一邊說一邊俯身,眸光牢牢鎖定郅玄,手指隨之收緊。氣息籠罩之下,不留半分空隙,似要將郅玄鎖住藏匿,再不許世人窺見半分。 郅玄愣住,視線迎上趙顥,見他眼尾泛紅,嘴角掀起一抹弧度,格外誘人,卻又無比危險。 剎那間,涼意如電流躥過脊背。 想起美人的隱藏屬性,郅玄頓時頭皮發麻,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完了,麻煩大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翌日,侍人在帳外喚起,帳內卻遲遲沒有聲音。如是再三,才聽到一陣響動。緊接著有聲音傳來,卻非郅玄,而是趙顥。 侍人曾有類似經歷,心下不慌,準備好熱水和洗漱用具,得到允許后入帳,準備伺候兩位君侯起身。 大帳內,珍珠玉飾散落遍地,隨便一件都是珍品。在郅玄和趙顥身邊卻十分常見,隨意丟在地上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