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唉,什么事干干就好了,你不小了,再這樣猶猶豫豫的,黃金年齡過去了,我怕你后悔,現在大家都還愿意幫你,過幾年呢……” 云知沒聽到一句想聽的,不知怎么回,只在心里反駁,“我沒有要任何人來幫我?!?/br> 這話有點叛逆,云知好像畢業后慢慢陷入了僵局。 學生時未曾有過的叛逆竟在這兩年開始抬頭,她覺得自己慢慢跟不上周圍人的步伐,慢慢成了只孤獨的困獸,沒人站在她身邊,連她最敬愛的堂姐也是,云墨為了所謂的“孝”,放棄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就好像是她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 沈宜說怕她后悔,其實她早害怕了,在那樣的環境里一天天挨著,她怎能不怕,只是不甘心。不愿承認是父母贏了,不愿承認有個大家認可的工作以及到年齡就結婚的人生其實是好的,至少那樣的人生阻力小,父母開心,她也不用被道德指責壓得無比愧疚,可她就是不想再做提線木偶。 她心里好像有一團小小的火,在層層重壓下還不肯熄滅。也許正因為有那道微弱的火光,她這兩年常常有很多離經叛道的念頭。比方說:“為什么那樣的人生才是對的?因為大多數人都認可我就要去做?” “工作不應該是出于熱愛,結婚不是應該先兩情相悅?” “本末倒置!為了我好不是應該給我選擇的權利,為什么所有人都覺得我該那樣是為了我好,難道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不是想把我拉進他們的陣營?” “是不是他們陣營的人多,所以他們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而我產生別的念頭就是錯?” 那團小小的火,很微弱,但始終存在云知的心里,不知要到哪天才能真正燃起來,也不知最終會不會被熄滅。 白日的插曲已過,晚上八點,夜息來問:““后續的劇情想好了嗎?” 云知立馬回:“我暫時想到兩種走向?!?/br> “一是,小莓她終于一步一步好起來,因為有了底氣,所以她敢聯系從前的愛人,再次遇到阻擾時,她也勇敢面對,最終圓滿結局?!?/br> “另一種走向則相反,她還是逃不開自己的故事。她雖遠走他鄉,重逢昔日的愛人,可她不敢靠近,期間發生各種事,讓她最終認清父母是對的,是她以前太天真,其實那種別人認可的生活才更順意,更適合她。于是她回去了,這次的遠走讓她徹底安定下來?!?/br> 夜息對此先表達了肯定,“這兩種走向顯然都經過認真地思考?!?/br> “但是,從已有的劇情來看,我覺得小莓最大的問題是她認為只有自己變好才值得被愛?!?/br> “呃……” 夜息接著說:“那么第一種顯然沒挖掘出小莓的問題。她變好然后收獲愛情,這是不是說,如果她還是原來的樣子,就不配擁有愛?那她是否真得成長了?這一走向看似結局圓滿,其實挺消極的,傳達的價值觀是:一個人只有足夠好才能被愛。我覺得這并不是好的價值觀?!?/br> “再說第二種,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要知道大多數讀者,他們在現實里已做了種種妥協,所以他們樂見的是“小莓蛻變”,他們看漫畫不是為了看和實際生活一樣喪的故事。他們渴望從故事里看到希望,即使希望很小,但最終卻實現了的故事?!?/br> 其實第一種走向在李柏松的料想之中,他有種感覺,小莓的問題就是云知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第二種真得喪,盡管現實中這種事多了去,可他還記得有個女孩看完《包法利夫人》后的感想,尤其那句“愛瑪有希望沒有錯”。 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云知如今這般消極,以至于想的故事都那么悲觀。當然,他不知道云知白日里的心緒波動,也不知道云知本來就很悲觀。 看完夜息的長評,云知仍說:“我覺得人只有把自己搞好才有底氣去愛,以及接受別人的愛,這很現實。所以,小莓要成長的地方就是讓自己變自信,所以她要努力變好。這邏輯我覺得沒問題啊?!?/br> “怎樣才算好?變好了,對方就喜歡了?我覺得在一段好的愛情里,是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因為雙方都是對的人。小莓她也許只要學會更愛自己一點就好,你覺得呢?!?/br> “我懂你的意思,但我還是覺得小莓需要變好,才……” “看來我們在這點上遇到了分歧?!?/br> 云知看到這句話頓時緊張起來,感覺自己惹火了大神。 第十九章 云知正琢磨著要說抱歉,就看到夜息發來,“沒關系,后續走向你可以再好好想想,不急?!?/br> “好的。其實我更希望故事就停留在小莓遠走那?!?/br> “為什么?” 云知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大神會繼續問,畢竟已有的劇情也沒終止在那,她想了想,回道:“因為小莓對一步步陷落至今的自己很失望,她有點無路可走。若她是一個人的話,她可能不會離婚,不做任何改變,可孩子的事件刺激了她,她才要走。而她去她昔日戀人的所在地,不是為了重修舊好。只是因為他對她來說象征著美好,她只需要離得近些就好,并不渴望遇見。她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只做個訣別的人,不希望任何人進入她的世界?!?/br> “原來你這么想?” “對的,大神,我一開始不是說我對自己的故事有疑惑嗎,就包括這個。我私心希望故事停留至此,但考慮到故事的完整性,還是得繼續發展,有個結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