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書迷正在閱讀:回環【游戲向】、楚隊的神算外掛(穿越)、橙汁分你一半(1v1)、直上天堂、到站請送命、男朋友是買小魚干送的、治愈系婚寵、春夏之交(GL)、穿進漫畫后我拯救了男主、穿成炮灰的我拯救男主[娛樂圈]
表兄弟倆相視一笑,不多時,輪到永寧縣考生進場了。 他倆跟在大隊伍之中順利進場之后,雖然王所思和宋教諭等人一再警告進了考場不要竊竊私語,不要東張西望,文靖安還是偷偷瞧了一眼這位林寧宴描述過的提督學政,朝廷欽派的三品大官! 但見這位學政官頭上帶著短翅烏紗帽,年約五十上下,留著一撮山羊胡,眼窩深陷,面瘦清癯,身上穿著圓領緋紅袍,緋袍胸口處繡著云紋藍孔雀,他端坐于臺案之后,雙目如電審視著每一個人,那種身居高位、咄咄逼人的氣勢彰顯無遺。 文靖安偷看時,與這位學政官有剎那間的視線交匯,但也僅僅是剎那而已。 文靖安倒不是怕了他,只是不想自己因為“非禮勿視”被驅逐出考場。 第82章 策論 不動聲色心照不宣 這位學政官只是多打量了他幾眼,并未有其他表態。 如此,文靖安順利從學政官案前拿到答題紙,隨后便由監考官領著去找他專屬的座位。 與縣試、府試不同,院試不再提前公布考生的座位號,而是進場之后由監考官親自領著考生落座,座位排序方法也與之前“甲乙丙丁”的分類不同,這次是用《千字文》面的字加上數字來編排的。 比如文靖安的座位號是地字二十八,陳崇章的座位號是玄字三十七,地字和玄字出自《千字文》開篇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所有考生的座位號都是用這些字與數字組合而成。 文靖安坐下之后,先仔細翻看了這份院試的答題折本。 院試的答題紙與縣試、府試也是不同的,縣試、府試的答題折本封面可以直接寫考生的名字,不用密封,但院試的就變得相對保密了。 文靖安發現答題折本的封頁果然有一張小貼紙。 貼紙上已經寫著他的名字和座位號,上面還蓋了章,考試前宋教諭告訴過他和陳崇章等人,這張貼紙叫做“浮票”,開考之前他們要將這張浮票揭下來自己保存,作用是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憑借這張浮票確認成績是屬于自己的。 揭下浮票的地方,文靖安不能再寫自己的姓名,而是要把座位號寫上去,也就是“地字二十八”。 這種辦法相當于“半糊名”,能夠起到一定的反作弊作用,防止考生和閱卷官勾連,因為交了試卷之后,閱卷官也要是要被“關起來的”,考卷評完之前不得與外界接觸,他們能看到的只是試卷上的座位號而不是考生的名字,自然無法和考生舞弊了。 文靖安想清楚了里邊的門道,會意一笑,古人在這方面頗具智慧。 他確認自己的答題紙沒有缺張少頁之后,將浮票揭下來貼身藏好,但此刻還不能動筆寫自己的座位號,因為院試的考試人數由于積年累月的緣故,達到了三千多人,他后面還有許多正在進場的考生,必須等全部考生經常落座之后,學政官下達開考告示,考生才能動筆,否則算是違規,會被當場驅逐出場。 如此,文靖安便只靜坐等候,凝神呼吸,養精蓄銳,過程中不忘回頭與玄字三十七的陳崇章對視一眼,給彼此信心和鼓勵。 等到天光大亮,考場中率先響了報時的梆子聲,辰正(8:00)到了。 這時王所思和宋教諭等人便成了無關人員,陸續退場,學政官親自將考場大門鎖上,隨著一聲長長的“開題”喊起,一眾監考官舉著寫有題目的牌子進入考場。 三千多考生齊刷刷抬頭看題,場面蔚為壯觀。 院試第一場便有“真講究”了。 一般人普遍會認為科舉就是考四書五經那點東西,八股文禁錮思想、貽害無窮,但實際上的科舉考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死腦筋,當權者也知道光考四書五經無法考出真正的人才,畢竟官員最后還是要講辦實事的能力,光寫八股文不堪大用。 因此到了院試這一關,文靖安便遇到了與時事相關的題目。 院試第一場一共就兩道題目。 第一道是必考題四書文。 第二道則即非五經文也非試帖詩,而是變成了大名鼎鼎的策論。 文靖安這次拿到的策論題目可就要有真才實學才能寫得滿堂彩了。 題目只有七個字。 “劍州海貿得失論?!?/br> 沒有要求字數,沒有要求一定要寫八股文,全憑考生自由發揮。 若考生一味只讀四書五經,連劍州是什么地方都在不知道,更別談海貿,那必然就是無從下手,不過對文靖安和陳崇章來說,這道題簡直是天賜良機,讓他們撿了個大漏,他們非但知道什么是劍州海貿,還知道劍州海貿背后一連串的歷史曲折,先帝、舊黨、前丞相林修遠、現丞相嚴同、劍州海閣……這些隱秘或許連出題的學政官都沒他們了解得多。 當然,他們也不能把這些隱秘給寫上去,只要從題目本身進行回答就可以了。 這道題目的關鍵點并不全在于論述劍州海貿的得與失,而是考生的態度。 也就是你認為劍州推行海貿得多還是失多?這已經不是給一個答案那么簡單了,而是一次政治站隊,要不怎么說科舉是“人考”而非“法考”呢?如果這位學政官認為朝廷推廣劍州海貿得大于失,那么揚得抑失的考生自然能拿高分,相反則要倒霉。 這種時候,文靖安和陳崇章就要再次感謝林寧宴之前給他們寫的那封信了! --